孩子為什么會變得小氣了?
2歲半以后,周周非常樂于和別人分享她的東西,不管是吃的還是玩的。但是前提必須是別人先問過她,或者她主動與別人分享。由于我們尊重她對自己物品的支配權,所以她也尊重他人的支配權,想借用別人的物品時必定先征詢別人的意見,不會擅自拿別人的東西,更不會搶同伴的玩具、食物之類的。
那些被成人冠以“小氣”之名的孩子,尤其是被強迫分享的孩子,或許有一天真的會變得小氣,徹頭徹尾不愿意分享了。到那時,家長可能會感到非常納悶:我沒少教育孩子和別人分享,怎么會這樣?其實這不是孩子的錯,實在是成人沒有好好尊重他們,把他們逼向了“小氣”。
重點提示:
如果一個孩子不會分享,就算守著大堆的玩具和美食,他也是孤單的,是不快樂的。
很多家長經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學會分享,但是不懂得尊重孩子“支配自己物品”的權利。分享必須建立在尊重孩子支配自己物品權利的基礎上。
孩子只有擁有了支配自己物品的權利之后,才會發自內心地樂意跟別人分享。孩子有權支配屬于他的物品,要不要和別人分享得由他決定。
如果沒有尊重孩子支配自己物品的權利,那越是教育孩子分享,他會越發感到不安,把自己的物品看得牢牢的,唯恐別人奪走他的物品。
如果孩子連“你我他的”都分不清,他會覺得任何他喜歡的東西都是他可以拿的,根本不懂分享是什么意思,在這時候去和孩子談分享,無異于對牛彈琴。(親子教育)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做為家長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首先要學會尊重孩子,對于孩子們不愿意做的事情,不可強迫,希望以上的文章可以讓家長們教會孩子學會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