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熏陶走向實踐 ———對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策略的探索
從熏陶走向實踐
———對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策略的探索
作者: hfhhjj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課程的基本理念”第一條就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認為,語文素養是語文教學目標 的最集中指向,它主要包含兩個方面,即人文素養和語言素養。人文素養重在心靈的豐富,語言素養重在語感的形成。心靈的豐富要靠心靈與心靈的撞擊;語感的形成必須依靠對精美語言的反復感知。因此,引導學生多讀優秀人物的作品,多讀語言優美的作品,在多讀中,接受著優秀人物精神與靈魂的不斷洗禮、熏染,在多讀中接受優美語言從形式到內容的、從無聲到有聲的不斷觸動、潤澤,是語文教師的第一職責。一句話,教學語文首先要從“熏陶”開始,“熏陶”當然應該是學生的“自我熏陶”。教師的作用只能是“幫助”、“引導”,這可從三個方面進行。
一、 鼓勵自由讀書
語文教學使學生疲憊,讓學生生厭,成了一種叫老師也頭疼的通病,其根源恐怕就在于剝奪了學生的自由,學生讀老師或專家指定的文章,做指定的題目,最后還要記住指定的標準答案,他們
二、 適當的建議和幫助
(一) 就學生的個體而言,建議學生將興趣的、隨意的“廣泛而自由的閱讀”與自覺的、計劃的“專一而經典的閱讀”結合起來,將“略讀、瀏覽”與“精讀、誦讀、做題讀”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保證閱讀水平在一定“量”與“質”的互相推進中有效快速地提高。
(二) 就就班級集體而言,建議同學們加強閱讀交流。就交流的內容可以分為“自由交流”和“專題交流”。就交流的方式來分,一為有聲交流,如朗誦、復述、談感受、口頭賞析、自由聯想、求異見解、互薦名作,探究釋疑等;另一為無聲交流,如筆記交流、辦報交流等。
(三) 幫助搞好閱讀操作。
1. 制訂“專一而經典的閱讀”計劃。包括學年長篇名著兩部、學期某一作品集一部和教材中的經典作品的閱讀安排。
2. 做好“廣泛而自由的閱讀”記錄。包括每周閱讀文章的具體時間、題目、筆記、閱讀數量的統計等項目。
3. 固定閱讀時間。我通常規定每周二、四晨讀為“專一而經典的閱讀”時間,每周三下午兩節連堂課為“廣泛而自由的閱讀”時間。
4. 固定交流時間。每周六上午8:00—10:00規定為自由交流時間(自愿原則)。
5. 解決書源問題。“專一而經典的作品”由自己購買,“廣泛而自由的閱讀”作品由班級圖書角、校圖書館、閱覽室借閱,或通過自訂語文報、各小組互換小報、教師推薦等途徑獲得,有條件的指導網上搜索。
6. 指導基本的閱讀技巧,培養基本的閱讀能力。重點訓練快速把握文意的能力,透析重點詞句含義及其作用的能力,對基本表達方式、基本論證方法、常用修辭和常用說明方法的辨認與表達效果體會的能力。關于閱讀能力的訓練,過去是特別重視的,但由于訓練過分繁難瑣碎,大量擠占了學生自由閱讀感悟的時間,事倍功半,而且貽害無窮,因此,抓重點、抓要點是關鍵,做到既要質量、又要效率,堅決縮短課堂教學與訓練的時間。
訓練快速把握文章結構與中心的能力,可以采用“繪制文章結構簡圖”外加描述的方法。如七年級第三課《松鼠》一文結構簡圖:
1
總分 [2]
(材料的性質) [3] 討人喜歡的松鼠
[4-5]
[6]
注:1、2……代表自然段, 代表概括段,[]代表材料段。右邊實線指向中心歸納的最重要參考段,虛線指向歸納中心的次要參考段。左邊大括號旁注明文章的寫作順序。
學生面對自己繪制的結構簡圖可作以下描述(描述原則:1。簡明有條理。2。扣住關鍵詞):本文第1自然段概括小松鼠漂亮、馴良、乖巧、討人喜歡的特點。第2自然段通過“清秀”、“閃閃有光”、“玲瓏”、“美麗”等詞語突出小松鼠的“漂亮”。第3自然段從松鼠活動的范圍:“經常往高處活動……從來不接近人的住宅”,活動時間:“晚上出來練跑……”,食物類型:“常吃的是杏仁、榛子……”三方面表現它的馴良。第4、5自然段分別從松鼠的動作、叫聲、搭窩方法等方面,使用“警覺”、“輕快”、“敏捷”、“不高興”、“先……再……然后……”等詞語說明它的乖巧。末尾自然段簡要的補充說明松鼠生殖、毛色、氣味、用途等方面的內容。全文的主要內容作者在第一段概括的非常明白了。文章的說明順序是先總后分,再按材料性質的不同安排,屬邏輯順序。、
關于文章的表達方式、論證方法、修辭方法、說明方法等語言表達技巧的辨認和運用效果的體會,我主要是讓學生在分組進行的相互復述過程中經常感受某項方法使用與否的不同效果,也就是讓學生在整體“表述”中體會,摒棄過去獨立抽象的分析。
最后,引導并督促學生做適量的精選閱讀題,并進行互冊互評,鞏固成果,找出不足。
閱讀是為了實踐,魯迅說“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學生時代的實踐自然是有限的,但教師完全可以引導激發學生對個體、家庭與社會的關注。如果說,前面所闡述的在閱讀中自我熏陶只是學生不斷的接觸優秀的靈魂的話,那么語文實踐就是引導學生更加的關注“自己的靈魂”,只有關注自己的靈魂,才能將閱讀與生活中一切的感受得以融會貫通,閱讀中曾經觸動自己的一切優秀人物的思想與感情,也只有在對自己的靈魂真切的關注中才能得以復活與升華。那么,如何搞好語文實踐,使學生真正關注“自己的靈魂”呢?我認為必須按照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 調查了解階段。就是引導學生通過采訪、新聞觀察等方式加強對個體、家庭、社會有重大影響的事件的了解,這是搞好語文實踐的自我激發階段。這一階段意在使學生潛伏著的靈魂受到觸動,引起他們對個人對他人與社會的人文關懷,至少是關注。
第二.展示自我階段。就是引導學生搜索信息,開展演講、辯論、個體或集體創作、參與具體事件等活動,這是學生將廣泛的閱讀體驗與有限的生活體驗在“自己的靈魂”里“煅鑄”,重塑新的“自我”的階段。
綜上所述,進行閱讀的自我熏陶是語文素養提高的前提,語文實踐是語文素養提高的更進一層的手段與歸宿。沒有后者,前者失去意義并將最終失去方向;沒有前者,后者只能是異想天開,無法成為有效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