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探討
江西省吉水縣烏江中學 莊晉玲
摘要:如何提高中學生的寫作能力,一直是我們語文教師探討的問題,盡管老師們花了大量心血,想了許多辦法,學生的作文還是存在許多不如人意之處,作文仍然是制約語文成績提高的瓶頸。本人根據自己十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從五個方面入手,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 一、濃厚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基礎;二、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學以致用”的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保證; 三、適度的作文指導,編寫寫作提綱的良好習慣,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讓學生參與批改作文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五、帶有針對性和鼓勵性的講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文章列舉了一系列教學案例作為論據,闡述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重要意義,強調要加強學生在作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這篇論文是本人的教學經驗總結,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中學生;寫作能力
寫作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和人類自身的一種不可缺少的技能。寫作作為一個認識活動過程 ,其活動的終結是生成文章。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說:文章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可見寫文章之重要。就近幾年中考命題來看,作文也顯得特別重要,一張120分的試卷,作文分占了一半。有人說中學語文教學是“成也作文敗也作文'',這是很有道理的。所以,中學語文教師都非常重視作文的教學。
從 這幾年中考成績來看,盡管語文老師們花了大量心血,想了許多辦法,但目前學生的作文還有許多地方不盡如人意:立意不新穎,選材不典型,語言不通順,甚至錯別字較多等老毛病仍然普遍存在,作文失分還很嚴重。作文仍然是制約語文成績提高的瓶頸。到底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想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從以下五個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濃厚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基礎。
小學生剛進入初中,對什么都感到新鮮,好奇心特別強,如果老師不失時機地在寫作上加強引導,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這對將來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大有益處。
我們不妨把初中三年的寫作訓練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培養寫作興趣和習慣,第二階段增強對自己習作的自信心,第三階段讓學生“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三個階段各有側重點,互相之間又有聯系,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特別是第一階段尤其重要,它直接關系到 后兩個階段目標的實現。初一的時候我們就要培養學生勤記筆記,勤寫日記的習慣。我曾經進行過三年跟蹤試驗教學,初一年級剛開學,我就要求每個學生準備好一本筆記本和一本日記本,讓他們把在課堂上學到的好句子好詞匯寫在筆記本上,而且要求他們多看課外書,把課外書上學到的名言警句和優美文章分門別類地摘抄到筆記本上去,只要他們認為有用的東西都可記在筆記本上,這樣,他們在寫文章時就不會無話可說無事可寫了。因為記筆記的過程就是積累素材的過程。寫日記也同樣非常重要,起初要求不要太高,有些學生不會寫,有些學生不愿寫,老師要進行積極的引導和幫助。日記上記些什么內容老師不要強求,可以是他們的所見所聞,也可以記他們的內心感受,哪怕他們只寫上幾句話都行,時間久了,寫得多了,就會有進步。通過三年的跟蹤試驗,許多學生養成了記筆記寫日記的良好習慣,許多同學讀高中后仍然保持著這些習慣,作文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內驅力。學生對自己所從事的寫作活動有興趣,就能促使他細心觀察某些現象,提出問題,潛心思考,保持持久而穩定的注意力,提高創造思維的水平,從而寫出饒有新意的文章。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方法有很多:
(1)讓學生走出課堂,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比如,可以帶學生去郊游,領略野外的美好風光;也可以帶學生去名勝古跡參觀,陶冶學生的情操。有一次,我曾帶領我的學生到永豐參觀歐陽修紀念館,邊參觀邊講解有關歐陽修的故事,并要學生做好筆記,同學們熱情很高,按照我的要求認真做了。回校后,每人寫了一篇游記,質量比平時的作文有明顯的提高,其中有一個同學在后來的作文比賽中還得了全校第一名。
(2)老師命題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對學生作文的內容和形式不要限制太多,讓學生寫自己平時喜歡寫的東西,這樣學生就會樂意去寫。
我曾經就烏江中學學生對命題的反映做過一次調查,參加調查的人數為405人,其中對教師命題持歡迎態度的為142人,占35%,無所謂的為73人,占18%,而持不歡迎態度的達190人,占47%。據了解,多數學生對教師命題持不歡迎態度的主要原因是:命題不合心意,只好硬著頭皮寫,可是又寫不出,只好用“假大空”的文字來湊數。所以,老師命題時一定要替學生著想,命題要聯系實際,有的放矢,特別是要貼近生活。有時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命題作文,這樣他們才會有感可發,有事可寫。
(3)讓學生寫“放膽文”。宋人謝枋在他的《文章軌范》中說:“凡學文,初要膽大,終要心小——由粗入細,由俗入雅,由繁入簡,由豪蕩入純粹。此集皆粗枝大葉之文,……初學熟之,開廣其胸襟,發舒其志氣,但見文之不易,不見文之雅,必能放言高論,筆端不窘束矣。”其意就是讓學生不受束縛,盡情抒發自己的感受體會,放筆暢談,而不覺得作文是一件難事,從而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與習慣。所以,如果學生們在寫作文時把內心話全盤托出,即使有些話并不那么有道理,我仍給以極大的鼓勵。比如,有一次期中考試我出了一道這樣的作文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他自己的一片天空。期中考試結束后學校將舉行一次家長會,你們內心的那片天空又將是怎樣的呢?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能體現自己真情實感的文章”。考試結束后一看,這下同學們都有話可說了,許多平時想說而沒有說或者不敢說的話,這下全都倒出來了,即使平時不大會寫作文的同學,這次也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其中有一個平時最怕寫作文的同學這次以《可怕的家長會》為題,竟洋洋灑灑的寫下了一篇近八百字的作文,把他對家長會害怕而又無奈的心情淋漓盡致的抒寫出來了,他在作文結尾寫道:“……,爸爸媽媽時時叮囑我,要我好好讀書,而我這幾天卻要么上街逛商店,要么就打撲克玩,根本沒把學習當回事,這下好了,成績這么差,就等家長會的時候讓爸爸來收拾我吧。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聽天由命吧。”這篇作文雖然并不完全符合老師的心意,卻實實在在的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我給了他高分。后來這個學生在寫作上比過去更用功了,作文水平有明顯的提高。
(4)改革評價方式,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過去我們評價學生作文,總是喜歡所謂的“高標準嚴要求”,千方百計挑毛病,其結果是老師越看越傷心,學生越寫也越灰心。要改變這種現狀,我們就必須學會發現學生的優點,在評改作文時,多表揚少批評,能給高分就盡量給高分,多鼓勵學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如果學生對寫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再加上持之以恒的訓練,提高寫作能力是大有希望的。
二、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學以致用”的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保證。
(1)閱讀課要讀寫結合,學以致用。 長期以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在教學上常常把作文課和閱讀課分離開來,上閱讀課時,經常把文章分成一小塊一小塊,講得詳詳細細,卻忽視了文章的整體結構,使得學生不知道這篇文章究竟好在哪里,在寫作上到底有哪些借鑒意義。事實上,課文就是范文,課文只是起例子的作用。我們分析課文,除了讓學生明白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文章所體現出來的意義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習文章中的寫作技巧,并把學來的東西應用于實踐——寫作。我們常強調學生要“學以致用”,而把閱讀課和作文課有機結合起來,把課文上學到的知識靈活地運用于寫作,就是最好的“學以致用”。
近幾年,我在把閱讀和作文結合起來的方面做過一些有益的嘗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藤野先生》這篇課文有一段這樣的外貌描寫:“……。其時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一將書放在講臺上,便用了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嚴九郎的……”。這段文字很精彩,抓住了藤野先生的外貌,刻畫了一位生活儉樸、治學嚴謹的學者形象。我在講解這段文字時,先組織學生討論,讓他們深入體會抓住特征寫人的特點,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討論結束后,我出了一道這樣的寫作題:“魯迅通過細致的觀察,生動地描繪了藤野先生的形象。現在請你們也為老師畫張像,注意要抓住老師的外貌特點和上課時的動作神態,看誰描寫得逼真傳神。”這下同學們可樂了,只見他們個個都認真地盯著我,細心地觀察,仔細地描寫,結果不少同學描寫得非常成功。
教材上的范文都是些文質兼美的典范文章,有些文章在人物描寫上很有特色,如《一面》;有些文章對景物的描寫頗具匠心,《老三界》;而有些文章在選材上有獨到之處,如《誰是最可愛的人.》……。這些文章非常適合學生寫作仿效和借鑒。我們分析課文的時候,要注意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文章中的知識觀點和寫作技巧,從中吸取營養,并把所學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寫作之中去。比如,學了小說《驛路梨花》,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學寫小說,題目如《驛路上的小旅館》,或者學生自己命題作文也行。讓他們描繪今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哈尼族姑娘勤勞致富的好風尚;學了寓言《濫竽充數》,可以讓學生寫《南郭先生教育了我》,讓他們用隨筆的形式談談自己的認識,也可以舊題新作,根據自己的認識寫出新的寓言來,題目如《南郭先生拜師記》……
總的來說,閱讀和寫作是一種互動的關系,閱讀為寫作提供了基礎,寫作也可以促進閱讀。把寫作和閱讀有機的結合起來,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2)作文形式要多樣化。一般來說,書面作文較受老師的重視,而口頭作文卻往往被忽視。事實上,口頭作文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口頭作文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書面表達能力。而口頭作文的方法也比較靈活,既可以在教室里課堂上進行,也可以在課外其他場合進行;既可以在語文課上進行,也可以利用主題班會課或者其他活動課進行。開始的時候,可能有些學生說不好,或者不敢說,這不要緊,只要老師慢慢地引導他們,鼓勵他們,他們就會有所進步。總之,要讓學生多說,讓他們有發言的機會。口頭作文是書面作文的有益補充,只要訓練得好,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大有幫助。
三、適度的作文指導,編寫寫作提綱的良好習慣,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寫作前的指導很重要,指導的好壞,關系到學生作文質量的高低,影響到作文教學的成敗。教師在作文指導時,要讓學生明白寫作的目的要求,準確理解題意,激發寫作欲望,但千萬不要越俎代庖,如果作文前的指導講得太多太細,學生就會按老師的固定模式去填詞填句,照葫蘆畫瓢,其結果,導致學生作文模式化,大同小異,嚴重影響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按我的經驗,寫作前的指導以五分鐘左右為宜,主要是幫助學生反復推敲、正確理解題意,明確題目要求,即寫什么與怎么寫的問題。例如《一位“年輕”的老教師》與《一位年輕的“老”教師》兩個題目字數一樣,只是引號用在不同的詞上,前者寫的是一位老教師,但他的精神狀態同年輕人一樣朝氣蓬勃;后題寫的是一位青年教師,但其教學猶如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又如《一件使我深思的往事》這個題目要求寫“一件事”,如果寫成了一個人或幾件事,那就是文不對題。這件事必須是過去發生的事,而且必須是“使我深思”,即對“我”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如果寫成了“我們”“人們”,或者把這件事寫成了一件普通的事,都不符合題意。教師指導學生寫作,就是要指導他們審題,幫助他們理清思路,讓他們感到寫作并不難。
同樣,編寫寫作提綱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有了寫作提綱,文章就有了框架,寫作時就容易做到層次井然,條理清楚,結構嚴謹,充分表現中心思想。如果沒有提綱,他們就想一句寫一句,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結果是結構松散,條理不清。編提綱時,一般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先寫中心思想,再寫段落層次的主要內容,每個段落要用到哪些材料,最好注明一下,以便在寫作時有的放矢。我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一般都要求學生編寫作提綱,有時要求他們把提綱寫在作文本上,有時要他們就寫在草稿紙上。按照提綱寫出來的作文,質量就是要好一些。
四、讓學生參與批改作文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過去人們有一種看法,認為讓學生批改作文就是老師偷懶,是老師極端不負責任的表現,凡是作文都必須由老師親自批改才好。其實并不盡然,由老師親自批改盡管有很多優點,但也有不足之處,比如有些學生拿到老師批改完的作文后,只是看看分數,然后就塞進抽屜里再也不理會了,等到下次作文時又是如此。長此以往,他們的寫作能力難以提高。讓學生參與批改作文,則可以彌補以上的不足。
寫作的目的是為了什么?不就是為了與別人交流思想嗎?文章不讓別人看又如何能交流思想呢?所以,我們要鼓勵學生把作文給別人看,新的《語文標準》就提出了“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等要求。學生互相評改作文,是目前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當今語文教育改革的要求,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在教學實踐中,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讓學生參與評改作文:
(1)自改。學生寫完草稿后,要他們自己先修改幾遍,直到他們認為無可再改為止,才讓他們謄寫正文。這樣既可以端正他們的寫作態度,又可以減少作文中的毛病,提高學生的作文質量。另外,我們還可以讓學生把平時寫的作文保存起來,等過了數周甚至過了一個月再拿出來修改。因為隔的時間比較長,學生的認識又有了新的變化,對原來的內容有了新的看法,他們更容易發現原來習作中的不足之處,這樣的修改既能提高作文質量又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效果很好。
(2)互改。就是要求學生互相交換作文批改。由于定勢思維的原因,學生有時很難發現自己的不足,但他們卻比較容易發現其他同學在作文上的缺點,讓他們交換作文批改,有利于取長補短。讓學生互相批改作文時,老師要提出明確的要求,每次的要求不要太多,但要具體,比如第一次可以要求以改錯別字、修辭上的毛病、標點和書寫格式上的錯誤為主,第二次以修改文章的選材和過度照應為主……。學生邊修改,老師要邊指導,比如,要求學生先把習作輕輕地讀一遍,在認為有錯誤的地方做記號,然后再有目標地進行批改,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及時請教老師,改完之后,還要他們再認真讀一遍,看看有沒有不妥之處,直到覺得滿意為止。學生互相批改作文事實上是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過程,只要老師指導得當,對端正學生的寫作態度,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是很有幫助的。
(3)小組討論修改。把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推選一名責任心較強的同學當組長,然后共同討論修改小組內的習作,組長要做好組織和記錄的工作。比如,先讓每一位同學分析一篇習作,要他們把習作中的優缺點記錄下來,然后拿到小組中進行討論,認為寫得好的地方推薦出來供大家以后學習,而寫得不好的地方則由大家通過討論提出修改意見,最后由本人進行修改。組長要把習作中的典型案例記錄下來,交給老師。學生們討論時,老師要邊巡視邊指導,尤其當同學們的意見不統一時,老師要及時提出建設性的意見讓他們參考。最后,老師把各組的典型案例收集起來,有針對性地進行分析指導。小組討論修改的方法,每個同學都有發言的機會,人人都要參與,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其分析能力與寫作能力。
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發現學生每批改一次作文,都有較大的收獲,都會取得一些進步。如果整個初中階段度能持之以恒地進行訓練,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五、帶有針對性和鼓勵性的講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經過長期的實踐,我發現,帶有針對性和鼓勵性的講評可以有效的提高講評的效果。
我們在批改作文時,先要作好詳細的批改記錄。批改記錄可以以每個學生為單位,記錄其優缺點,摘錄有關典型事例,包括正反事例。批改后,對記錄情況認真進行綜合分析,找出帶有普遍性的問題。講評時,要抓重點,抓住一兩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予以解決。每次講評,都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尤其是要以學生的作文作為例子,通過實例說明該怎么寫,不該怎么寫。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同時,講評也要一分為二,要充分肯定學生的優點,多鼓勵他們,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講評結束后,最好讓他們以后記的形式寫心得體會,談談自己的得失,這樣有利于鞏固講評的效果。
通過講評,每個學生都會有所收獲,或提高寫作的興趣,或增強作文的自信心,或找到了新的起點。帶有針對性和鼓勵性的講評,可以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以上五點,是我多年來作文教學實踐的總結,在這里只是起拋磚引玉的作用。提高中學生寫作能力的方法還有很多, 近幾年廣大語文教師對這個課題進行過許多的有益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提出過許多獨到的見解,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值得我學習。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努力地探索,提高中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大有希望的,解決中考“瓶頸”的問題將指日可待。
主要參考文獻:
《中學語文作文教學研究》 (王鵬偉著)
《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巢宗祺 雷實 陸志平 主編)
《語文教育心理學 》(鐘為永著)
論文提綱
題目:
摘要:如何提高中學生的寫作能力,一直是我們語文教師探討的問題,盡管老師們花了大量心血,想了許多辦法,學生的作文還是存在許多不如人意之處,作文仍然是制約語文成績提高的瓶頸。本人根據自己十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從五個方面入手,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 一、濃厚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基礎;二、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學以致用”的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保證; 三、適度的作文指導,編寫寫作提綱的良好習慣,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讓學生參與批改作文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五、帶有針對性和鼓勵性的講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文章列舉了一系列教學案例作為論據,闡述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重要意義,強調要加強學生在作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這篇論文是本人的教學經驗總結,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中學生;寫作能力
文章結構:
一、作文教學的重要性,以及目前作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二、根據自己十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從五個方面探討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主要方法:
(一)、濃厚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基礎。
(1)讓學生走出課堂,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
(2)老師命題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3)讓學生寫發現學生“放膽文”。
(4)改革評價方式,善于的閃光點。
(二)、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學以致用”的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保證。
(1)閱讀課要讀寫結合,學以致用。
(2)作文形式要多樣化。
( 三)、適度的作文指導,編寫寫作提綱的良好習慣,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讓學生參與批改作文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主要方法有:
(1)自改。
(2)互改。
(3)小組討論修改。
(五)、帶有針對性和鼓勵性的講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總結全文,并指出:提高中學生寫作能力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我們不斷努力地探索,提高中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大有希望的,解決中考“瓶頸”的問題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