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中考復習
----laiqianshun
貴州省遵義縣茅坡中學 563128 賴乾順
《語文課程標準》的頒布與實施加快了中考改革的步伐。新中考理念必然引導新復習理念的構建,中考語文復習引入語文教育新理念已呈大勢所趨。新復習理念的構建與復習新理念下的復習訓練題設計是語文教師必須要思考研究的問題。
為便于說明,筆者先將自己所擬的一套“2005年中考模擬題”附錄于后:
一、 語文積累與語文表達(25分)
1、仿例寫出用來形容下列動物叫喊的詞語(只一字)(2分)
例:狼(嚎)
1)虎( ) 猿( )馬( )
2)獅( ) 犬( )鳥( )
2、文學常識填空(3分)
1) 保爾•柯察金是前蘇聯長篇小說 中的主人翁,他的精神鼓舞了我國千千萬萬的讀者。
2)補全悼念魯迅先生的對聯。
譯著尚未成功,驚聞隕星,中國何人領
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
3)曾有人根據其文學成就將中國現代文學家排名為:
“魯郭茅巴老曹”請寫出其中兩位作家的姓名:
3、 原文默寫(8分)
1)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愛蓮說》)
2)庭下如積水空明, (《記承天寺夜游》)
3)蟬則千轉不窮 ,(《三峽》)
4)男兒何不帶吳鉤 (《南園》)
5) 我言秋日勝今朝(《秋詞》)
6) 吟鞭東指即天涯(《己亥雜詩》)
7) 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塞下秋來風景異 (《漁家傲》)
4、理解默寫(4分)
1)<<<論語>>六則>>:中論及道德修養的句子是
2)<<桃花源記>>中寫桃花源美麗景色的句子是
3)《愛蓮說》中寫蓮花高潔形象的句子是
4)《岳陽樓記》中寫洞庭湖美景的句子是
5、仿寫(先在橫線上單句仿寫,使所仿寫的四句組合成為一首小詩)(8分)
在那大海上淡藍色的云霧里,
有一片孤帆兒在閃耀著白光!
它尋求什么,在遙遠的異地?
它拋下什么,在可愛的故鄉?
二、 現代文閱讀(30分 每小題2分)
天亮是從自家窗口開始的
羅西
很多人會看到月亮之美,卻不會感謝鄰居門口的燈以及屋后柵欄上生動的牽牛花。我媽媽的一句話我記得非常牢:不論你在什么地方,要和你最近的那個人搞好關系。這個“人”可能是你的同學、同事、舍友,甚至是看電影時鄰座的陌生人。但奇怪的是,我們的目光總是不容易被身邊的人所吸引,更多的時候,是為其所煩,甚至嫉恨。也許是因為競爭,也許是因為他不小心影響了你的視線,或者只是因為太了解對方,從而輕視他……
我的新鄰居是一對老年夫婦,可能是代溝的緣故,我們很少往來,偶爾在陽臺上晾衣服時,會打聲招呼,僅此而已。今年春節期間,大約是正月初二,我聽到叩門聲,以為是朋友來拜年,打開防盜門一看,奇怪,是個陌生的女士,顯然她看出我的尷尬,便很快自我介紹說:“不好意思,我是對面家的女兒,今天回娘家,可不可以送我一根蔥……我們應該做好鄰居!”原來是要通過一根蔥來加強彼此往來,我有點慚愧,按理我這個晚輩應主動與鄰居老夫婦拉近關系,想不到他們的女兒捷足先登了,而且這種方式非常簡單,卻很溫暖,在關上門坐在沙發上感慨一番之后,我便把兩個小孩叫過來:“記住,以后每天你們都要和對面的老爺爺老奶奶說話,或者請他們講故事。”接下去的日子,我發現很多不同尋常的變化:放在門口的袋裝垃圾,常被人先提走了;鄰居把最美最香的花移到離我家最近的陽臺上擺著,風吹著窗簾,我分享著那陣陣襲來的花香;我們白天不在家時,對面鄰居的門一整天都開著,顯然他們“順便”幫我家看門……
這件事讓我深深感到人心都是肉做的,好人可以遇見,但更多的是你通過努力而打造的;誰會對你好?我不知道,但你可以先從自己身邊開始尋找、做好……是的,天亮是從自家的窗口開始的。
1、 讀第一自然段。
1)作者列舉了我們同身邊人相處不善的三種原因,請摘取文段中的詞語分別用兩個字寫出這三種原因
2)根據你的生活經驗,我們同身邊人相處不善的原因還很多,請仿照文段中的句式再寫兩種原因:也許是因為 或者只是因為
2、 讀第二自然段
1)概括本段中所寫的兩件事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2)根據“這件事讓我深深地感到人心都是肉做的……”一句判斷第二段詳寫了哪一件事,并簡要說說詳寫的原因:
3)“接著,我發現很多不同尋常的變化”文中列舉了三種變化,請發揮想象,再列舉可能發生的兩種變化
A B
3、 讀第三自然段。
1)摘抄一句能體現文章中心的句子,寫在后面橫線上:
2)結合文章內容和你摘抄的中心句,簡要概括文章的中心:
4、 結合文章內容和文章表現的中心,談談你對“天亮是從自家窗口開始的”一句深層含義的理解。
5、 讀完這篇文章,你一定有很多感慨,請結合文章內容,你認為人與人之間,特別是你與身邊人之間應該怎樣相處最為合適。用一句話寫下來。
多美呀
孔林
他伸出一雙粗大而顫抖的手,莊重地接過辛勤一年的答卷。
他的胳膊青筋突起,手掌上有石頭般的硬繭,有風風雨雨雕刻出來的雜亂無章的皺紋,有血跡的斑點,汗的澀咸,稻谷的郁香……
那濃密的,毛茸茸的眉毛下面閃動著一雙明亮的瞳仁。
像用小刀切成的厚厚的嘴唇,有如被剛剛啟封的蜜罐,幾乎要淌出蜜汁。
他用手搖著嶄新的票子,票子發出唰唰的響聲,像春鳥扇動著金色的翅膀。
老伴催他回家去。
他瞇縫著眼睛,騰地站了起來,將票子擎在老伴的臉上。
“你看這上面的國徽多美呀!”
1、品味動詞要注意動詞體現出來的動作感,由此聯想人物的精神風貌和思想感情。請用簡潔的語言體會第七段中“將票子擎在老伴的臉上”一句中“擎”的表達作用。
2、品味修飾語要注意將修飾語與所修飾的詞結合在一起進行聯想從而體會修飾語中隱含的感情和思想。請品味第一自然段“他伸出一雙粗大而顫抖的手,莊重地接過辛勤一年的答卷”一句中“莊重”的表達作用。
3、品味描寫要注意形象再現。
1)請品味第二自然段的肖像描寫回答:作者通過不同感官寫“他的手”仿例聯想
例:手掌上有石頭般的硬繭:辛勤勞動的象征。(可以想象他勞動的形象)
有風風雨雨雕刻出來的雜亂無章的皺紋:
有血跡的斑點: 汗的澀咸:
稻谷的郁香:
2)請品味第五自然段中的細節描寫:想想“他”此時的心情:
3)請品味最末一段的語言描寫,把“他”話需要表現的意思用更多的語言表現出來。
4、文中的“他”在面對自己的勞動報酬時如此莊重,你在生活中有讓你感到莊重的事嗎,請用一句動作描寫(注意動詞的選用或修飾語的選用)或一句簡潔的語言(注意句式的選擇或標點符號的運用)描寫寫下來。
三、 文言文閱讀(10分)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1)每至晴初霜旦 旦:( )2)林寒澗肅 肅:( )
3)屬引凄異 屬引:( )4)哀轉久絕 絕:( )
2、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每至晴初霜旦
2)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3、簡答:(2分)
文中引用漁歌的作用是什么:
四、 寫作(55分,其中書寫5分,內容50分)
先讀下面這則故事,再根據提示作文
推銷之神的頓悟——原一平的故事
見面寒暄之后,我發現住持無拒人之意,心中暗暗叫好,坐定之后,我就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向這位老和尚介紹投保的好處。
老和尚一言不發,很有耐心地聽我把話說完。
然后,他以平靜的語氣說:“聽了你的介紹之后,絲毫引不起我的意愿。”
他接著說:“人與人之間,象這樣相對而坐的時候,一定要具備一種強烈的吸引對方的魅力,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將來就沒什么前途可言了。”
我是個永不服輸、血氣方剛、充滿干勁的年輕人。這個老禿驢也真是的,言談之間十分友善,卻忽然說出這種莫名其妙的話來,真是活見鬼了!
剛開始,我并不了解住持這話中的含義。依照我平時的習慣,面對此種狀況,必定會立刻反擊回去。奇怪的是,我似乎被老和尚的氣勢震懾住了,肚子里面那股氣竟然沒有發作起來。
我逐漸體會出那句話的意思,只覺傲氣全失,冷汗直流,呆呆地望著他。
老和尚又說:“年輕人,先努力去改造自己吧!”
是的,要改造自己首先必須認清自己,你知不知道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是的,赤裸裸地注視自己,毫不保留地徹底反省,然后才能認識自己。
提示:你知不知道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或許你會認為很熟悉,或許你會認為很陌生,或許你已經懂得了認識自己的方法,或許你已經認識了自己,或許你認識了所有惟獨不認識自己,或許你懂得了改造自己的方法,或許┅┅。
請以“自己”為話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題目自擬。
中考新理念下的復習新理念。
復習即是學習。復習是學生學習的延伸,是學生再學習的過程,而不僅僅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總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 ,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不應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語文課程標準》的這一段論述明確提出了評價的目的。其中“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 ,促進學生的發展”是我們以前的考試沒有特別注重的。以前的考試特別是中考強調甄別和選拔功能,學生中考時如臨大敵。《語文課程標準》實施下的中考應是學生再學習的一種學習經歷,是對教學過程 的一種完善,是促進學生發展的一種手段和策略。
現在各地中考題的考題設計特別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和學習理念的引導。
基礎板塊的考察強調語文積累和文化沿襲,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從發展的角度體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如近幾年各地中考題中都出現了“語文積累和語文表達”“古詩文的默寫和理解”等題型。上錄筆者所擬模擬題(為敘述方便,后皆敘述為“模擬題”)的第一道題就強調了這一特點。
“現代文閱讀”一方面注重閱讀材料的教育性和生活性,意圖通過學生對材料的接觸對學生進行再教育,學生從中學到解讀自己和解讀生活的能力。如“親近自己的雙腿”教育學生與生活抗爭(2002年上海題)“木笛”一種民族精神的感染(2002年河北題);模擬題中的“天亮是從自家窗口開始的”一段教育學生關心周圍的人和事;另一方面,注重通過接觸體驗閱讀材料培養綜合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如模擬題中閱讀題包含了整體感知能力,搜集有用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解讀生活的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的考查。中考閱讀題在知識與能力維度重能力,在過程與方法維度重體驗的趨向十分明顯。
“文言文閱讀”一方面注重材料的教育性和文化沿襲性,如模擬題中《三峽》選段;另一方面強調字詞積累和語言運用,如模擬題中第1題和第2題。注重從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角度擬制文言文閱讀試題,暗示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常規方法。
寫作設計方面。形式上中考作文絕大多數省市采用話題作文,為學生自由表達和有效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創造了條件;從寫作內容上各地中考作文側重從關注自我,關注生活,關注成長,關注環境,關注社會等角度擬題或對學生提出要求,引導學生關注自己、關注生活、關注生活。模擬題中作文題的設計就是引導學生關注自己。
復習即是積累。語文學習講究積累,復習是其中最好的一種積累方法,語文復習絕不是方法的演練,而是知識能力方法思維再積累的過程。
語文中考題通常是四大板塊:語文積累與語文表達;現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寫作。
語文積累與語文表達突出基礎積累和文化積累,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和文化沿襲特點。現代文閱讀從選材上側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審視和矯正,從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形成學生思想情感積累,如模擬題中“天亮是從自家窗口開始的”一文通過引導學生思索社會發展中的情感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形成情感積累;從試題的設計上側重學生綜合能力和思維的再積累;從學生答題的角度側重體現對學生已有知識能力思維習慣積累的調動和調整。文言文閱讀側重強調學生文化積累,注重語文的文化沿襲。寫作方面不但表現了書寫和表達的再積累,更多的表現在學生調動生活積累的過程上和方法上。
復習是針對中考的一種學習,中考強調積累必然要求我們在中考復習中強調積累。
復習即是發現。復習是學生學習方法的發現,是學生復習規律掌握的過程。
考點的系統復習要注重規律的發現,形成新的積累;過程的體驗要注重方法的習得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再現和提升學習理念,引導新的復習方式的構建;訓練的設計要注重新理念的貫穿,注重學生的終身發展。模擬題中“現代文閱讀”部分第一段強調閱讀規律,第二段注重語言品味過程。
復習新理念下的復習訓練題設計
精心設計復習題,就能提高復習效率。復習新理念下的復習訓練題必須具備下列特點:
形成專題。
語文學科較之其他學科,邏輯性較弱,學生對考點熟悉的程度參差不齊,特別是現代文閱讀,學生對考點幾乎是模糊不清的。專題化復習訓練題的設計就是通過專題訓練強化學生對考點的熟悉程度。教師在設計訓練題時,每一次復習訓練題的設計都要讓學生感受到一個復習重點,如模擬題的設計強調表達能力訓練。或者都要讓學生解決一個或幾個考點,如模擬題的現代文閱讀第二段強調文學作品的描寫品味。
復習訓練要把整個考點切分成不同的專題,在訓練中一個專題一個專題的展開,形成一個專題訓練系列。如“現代文閱讀”,從系統論的觀點看,整個復習是一個大的系統,現代文閱讀復習是其中一個小系統,而每一個切分出來的現代文閱讀點的訓練又是現代文閱讀復習系統下的一個更小的系統。如記敘文閱讀復習專題(其中又可按能力訓練劃分為整體感知閱讀專題,分析理解專題,信息提取專題,概括文章主旨專題等。當然也可按其他分類標準確定專題)。
教師通過專題化的復習訓練設計關注學生知識的系統性,通過方法的指導讓學生解題方法化和規律化。學生有了專題的概念就會激發自己探究的興趣,就會促成自己系統掌握規律。
注重積累。
復習不是技巧訓練,而是一種積累,是語言積累和調動語言積累的過程。語文考試主要是一種知識的考查,能力的考查,思維的考查,而不是技巧的考查。語文復習主要是語文知識的積累,語文能力的積累,學生思維的積累,考試實質上是調動語言積累和語言積累的過程,而不是一種技巧演練。這是語文教師在復習中必須認識到位的。
每一次訓練題的設計都要讓學生形成某一方面的積累。每一次訓練題的設計都要注重調動學生某一方面的積累。如模擬題現代文閱讀第一段中1—4題意在讓學生形成閱讀文章的一般規律方面的積累;第5題意在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和語言積累,第二段側重強調品味形象的思維積累和方法積累。
強調過程。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構建新知的過程,復習是再學習的過程,學生的復習也應該是一個構建新知的過程,并且是一個構建系統性新知的過程。復習訓練題的設計要特別注重這一點,要讓學生在訓練題的閱讀解答中學習。
學生的深層次的閱讀體驗是理解閱讀語段,答好閱讀試題的關鍵。教師在復習訓練題的設計中要注意強化學生的閱讀體驗,基礎層面的閱讀試題要更多地強調閱讀體驗,能力層面的閱讀試題要強調在閱讀體驗基礎上的思考,思維層面的題要強調思考基礎上的提高,如模擬題現代文閱讀第一段1—4題關注能力層面,第5題關注思維層面。
新理念下的復習訓練題注重試題順序安排,注重試題安排的層次。前面問題的解決往往是為后面的問題解答打下基礎的。前面的問題側重強調對閱讀材料的感知實踐,對閱讀材料的全方位體驗。后面的問題側重對閱讀材料的深入理解,感悟品析,綜合概括。
復習和學習一樣,都需要讀者或者考生的主動參與。設計復習訓練題時要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在順序的安排上讓學生感受到閱讀過程,如模擬題現代文閱讀第一段1—4題的安排順序體現了一種閱讀過程,第3題的1小題和2小題的安排順序體現了一種閱讀思考過程。在題干的設計中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答題過程提示,第5題中:“讀完這篇文章,你一定有很多感慨,請結合文章內容……”就暗示了答題過程。
提示方法。
方法性是此類試題設計的重要方面。它可以是答題方法的指導,可以是閱讀方法的點撥,可以是審題方法的提示,還可以是閱讀習慣的暗示等。教師在試題設計中從方法論的層面針對學生特點和考題規律在卷面上給予學生暗示,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掌握規律、習得方法。
復習訓練題從試題角度可分為試題類和表達類。試題類是通過系列的知識能力訓練增加學生的積累。它主要是從掌握中考考點的層面考慮知識能力訓練點的操作強化;表達類訓練是通過閱讀后表達的訓練培養強化學生會讀和會答的能力。它主要是從方法規律的層面考慮學生閱讀方法和答題方法的掌握和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高。它需要教師在設計試題的過程中將方法明確設計在試題題干之前或設計在題干后面用括號標明或者需要教師在設計題干時在題干中設計試題解讀和答案形成的方法,如模擬題現代文閱讀第二段閱讀試題的設計;或者試題題干本身就是一種解讀方法和答題方法的提示,或者試題的順序就是一種閱讀規律的提示,就是一種解題方法的提示。如上例1—4題的安排順序就是一種閱讀規律提示,第5題的題干就暗示了思考答題方法。
精心選材。
試題材料的選擇要考慮內容的教育性,讓學生通過閱讀試題受到教育;要體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要考慮能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和過訓練形成某一方面的積累;要考慮能力形成的綜合性;要考慮便于試題的整體構思。
復習是一門藝術,是一種策略,是一種思路,不能靠復習訓練來完成整個中考復習,否則就變成了題海戰術,但復習訓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訓練題的精心設計,考查時間的慎重選擇,考查頻率的正確把握,復習訓練就會在整個中考復習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