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而有活力的教學形式——編演課本劇
樂至中學 雷再榮
毛永銘
面對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如何讓初中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效率,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這是一個紛繁而嚴峻的課題。編演課本劇,它既能使學生形象、直觀、立體地透視課文,深入地把握課文主旨,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識。正好把語文知識與活生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把語文技能與具體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實踐中真正提高能力。
其實,課本劇一直和素質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其作用也得到了眾多教育專家的肯定。用美國教育家克里斯滕•尼卡爾森•納爾森《發展學生的多種智力》中的理論來審視課本劇,不難發現,課本劇是一種融合了多種智力因素的綜合性學習,它考驗學生裝的詞語能力、空間能力、視覺能力、身體動覺能力、音樂能力、評價能力、審美創造能力以及張揚個性的能力、自我表現的能力等。
編演課本劇是激發學生興趣、提高素質的重要途徑
1、形式新,提高了學生興趣。
過去教一篇課文,教師依照教參,全面繁復,學生聽得索然無味。現在讓學生把課文改編成劇本并且要表演,形式一新,學生興趣自然提高。怎樣編,誰導演,怎樣演,一系列問題都需要學生去思考,需要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查閱相關資料,熟知時代背景。弄清人物性格后才能解決問題。要編演課本劇,戲劇的有關知識還得去學習,掌握。如教學古文《越巫》,倘若按一般的文言文教法,掌握字詞、翻譯課文、理解內容,效果可想而知。指導學生改編成課本劇表演,且開展小組競賽,學生裝創作激情、表演欲望、獨立創新、合作探究竟識定會大大增強。學生覺得被動會變得主動積極了。這既培養了學生裝的競爭互動意識,又增加了學生的協作探究精神。
2、內容新,打好了語文基礎。
課本劇的編排,對學生語文知識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有扎實的語文基礎知識。把記敘性文章改編為戲劇,舞臺表演中,大部分是人物對話,對話語言要規范,就要求用語要準確,句子要完整。表演時讀音要準確,對話要與人物性格相符合,這引起要求的落實都需要學生裝有較扎實的語文基礎知識。編演過程是學生主動學習語文基礎知識的過程,也是得到訓練得到提高的過程。如編演《唐雎不辱使命》,秦王輕視侮辱唐雎時的語言就很有個性,詞語都很講究,若不進行認真分析反復推敲,是不能編好演好的。
3、表現新,提高了學生能力。
課本劇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對話來推動情節發展,但表演動作在劇中的作用同樣不可低估,它要求表演者個性化的語言輔以準確的動作、逼真的神態來突出人物性格,如《皇帝的新裝》中的老大臣看新裝時的內心獨白,極具驚恐的神態,需要夸張的動作細致的表現出來。學生如能做到,說明學生既掌握了基礎知識,同時又對人物性格作了準確的把握,這就培養了學生把語文知識遷移至實際生活的能力和對生活的觀察分析能力。
4、思維新,增強了創造能力。
編演課本劇同進又是一種審美創造性活動,改編是一種創造,表演更是一種創造。在編演過程中充分展示了學生的睿智。尤其是編演文言文,學生的語言能力,表演能力,創新能力會得到多元化的發展。如把《愚公移山》可改編為文言版、國文版、現代版、方言版、荒誕版來表演,文言版的人物性格、主題思想忠于原文,而荒誕版則完全可以注入現代人的創造求變意識,賦予愚公不順應時代的移山封閉思維,賦予智叟尊重客觀、求變求新的搬家思維。這樣,題材范圍擴展了,語言動作豐富了,編演空間增大了,學生個性化、創造性的表演定會讓人耳目一新,這在一定程度上更能提高學生語文素質水平。
編演課本劇的步驟及要求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劇的編演,要按一定的規范操作,同時又要靈活掌握,充分肯定學生的意見和創新。編演程序為導、選、讀、編、按、演、評幾步,每一步應做具體要求。
導 編演課本劇,學生往往會陷入充滿激情——陷入迷惘——草草收場這樣一種虎頭蛇尾的尷尬局面,教師先要有意識的給學生上些電影課,戲劇小品課,結合平時影視中優秀的小品,分析其成功之處,以激起學生對編演戲劇的興趣。同進簡要講授劇本常識,讓期限規可循,而不是盲人摸象。做到激之以趣、導之以法。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進入編演狀態。
選 選較生動的記傷痛性課文。教師要選取那些適于舞臺表演的課文,要求矛盾沖突激烈,情節性較強,人物性格鮮明,便于學生編演。
讀 要改編課文,就要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知背景,明主題,熟內容。要充分挖掘人物性格的內涵,只有人物性格突出了,課本劇才有成功的可能。同時,在讀中找戲,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編 這是課本劇中級為重要的環節。它是演出好壞的先條件。要求做到:1、舞臺說明應清楚明了、完整。2、人物對話要極具個性化。3、矛盾沖突要激烈。4、人物動作的編排要符合人物性格,旁白要精煉而具有提示性。
演 是課本劇中最為關鍵的一步,課本劇的成敗在此盡顯。1、它要求舞臺布置及道具要與所演的劇情相協調。2、演員要結合自己對劇本的理解把角色演繹出來。人物對白應掌握的語調、速度、節奏及停頓,最大限度的為突出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服務。3、可分小組,按不同版本演出(如國文、現代、方言等),拓展學生的創造空間,也便于使用權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以體現合作探究意識。
評 就是教師組織大家在觀演后對編演進行評價。著重評價語言、動作、創意。同時,展開討論,對原課文進行再認識,以達到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實現語文素質的瓣飛躍。
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編演課本劇,將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與學生的求知欲、表現欲溶為一體,拓寬了學生學習渠道,嗇了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我們要給學生機會,讓學生走上講臺,說出自己的見解,要給學生張揚個性、凸顯睿智的空間,讓學生走上舞臺,演繹生活的精彩。這是實施新課程標準的需要,也是實現語文素質教育的需要。
(通訊地址:四川省樂至縣樂至中學 郵編:6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