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常規
基本要求:掌握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專注、耐心、深入鉆研,切實打好基礎,增強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靈活應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自學水平,促進自身發展。
三大學習常規:預習與感知、學習與認知、總結與探究。
一 預習與感知
神入其中、體情察意,整體感知課文,形成自己初步的見解與感受。
1.課后要求掌握的生字詞,依靠字典掌握其讀音及意思。
2.通讀課文,自己不懂的字,不理解或有疑問的地方:“?”
3.自己感想較深的地方:“!”,并可適當在空白處寫下感想。
4.層次號碼:“1 2 3 ……”,依據自己的理解為課文劃分段落:
二 學習與認知
在自我感知的基礎上,通過老師課堂的講解,對課文及知識點進一步深入了解,領會。
1. 書面標號:
①常用字詞中的生字、難字、易錯字:“。”(標于該字的下方,需要特別注意的字就整個字圈起來)。
②應注意理解和掌握的重點詞語:“ ”
③課文下方重點注解:“√”
④應該掌握的常用句式:“ …… ……”
⑤表達段意、層意、中心思想或寫作特點的字詞句:“ ”
⑥其他佳句:“ ”
⑦背誦部分:“〖 〗”
⑧熟讀部分:“[ ]”
2. 旁注:
在原文的空白處用精練的語言注明段意、層意、基本寫法和語言表達等方面的特點。(包括自己對課文的見解和看法等)
3. 筆記:
整理和儲存預習及聽講之所得,并在此基礎上有自己的“創作”,主要種類有:
①摘錄(用筆記本或卡片摘錄原文精華)
②閱讀提要(包括編寫提綱、列表繪圖等,以此把握原文的總體內容)
③讀書札記(記下學習感受、聯想、心得,課堂上要求探究的問題的過程及結論也要有所記錄。)
4. 記誦:
課后要求記誦的篇目、上課要求掌握的知識點、老師補充的詩詞名篇、相關文學常識……通過反復揣摩,熟讀成誦,加深理解和記憶。
三 總結與探究
“溫故而知新”,對于每節課,每單元,甚至每學期所學,都要隨時回想,總結,形成一套完整、科學的知識體系,并將之應用到生活中去,不斷摸索、探究,積極拓展語文課的外延,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語文課的魅力首先緣于語文本身,我們民族的語言以其豐富的詞匯、精妙的表達、豐厚的文化底蘊而魅力無窮。初中三年,希望同學們能本著探索、求知的精神,在老師的帶領下,一同感受語文所帶給你們的無限精彩。
初一語文備課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