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得體”復習課教學設計
一、學習內容和教學對象分析“能夠根據表現方法、場合、對象、目的的差異,做到語言基本得體 。”(《考試說明》 )這是高考的語言能力考查項目之一。得體,就是指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運用恰當的語言 ,以取得最佳的修辭效果。它要求學生將已掌握的語言知識向能力方面轉化。說話要得體, 學生是懂得的,但怎樣才算得體,如何做到得體,就不太明確了,操作起來,錯誤較多。因 此,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典型例題的分析,指導學生弄清因語境條件變化而引起語言運用的變 化的主要類型、規律和方法;難點在操作方法的掌握。
二、教學目標
1.了解因語境條件變化而引起語言表達的變化的基本類型和規律。(知識目標)
2.學會根據不同語境采用不同表達形式,做到語言得體的基本方法。(方法目標)
三、教學時間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設計
(一)導入 教學內容,展示學習目標。※(5分鐘)
看例題[1](投影儀投影)
“從前線回來的人說到白求恩,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一個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晉察冀邊 區的軍民,凡是親身受過白求恩醫生的治療和親眼看過白求恩醫生工作的,無不為之感動。 每一個共產黨員,一定要學習白求恩同志的這種真正共產主義者的精神。”(毛澤東 《紀念白求恩》)
思考:為什么在一段話內對“白求恩”這同一個人,分別用了“白求恩”“白求恩醫生” “白求恩同志”三種不同的稱呼?
引導學生分析。提示:注意前后詞語的呼應“……的人”——“白求恩”(泛稱),“受過… …工作的”——“白求恩醫生”(職業),“共產黨員”——“白求恩同志”(革命隊伍內)。 可見,同一內容針對不同的對象可以有不同的表達形式,語言得體,就是要根據場 合、對象、目的和語體風格來選擇相應的句段。(板書)
(二)達成教學目標 ※(20分鐘)
如何做到語言得體?
1.注意場合、對象的不同(板書)
舉例題[2](投影)
把下面句子的內容放在A、B兩種不同的語言環境中進行轉述。
小李對小王說:“我明天上午不去語文組找郭老師了,請告訴老師一聲。再幫我問問, 后天晚上去她家里行不行。”
A.當天下午,小王在校門口對郭老師的女兒珊珊說到這件事。小王說:——
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語文組把這件事告訴郭老師本人。小王說:——
問:(1)轉述時,哪幾個要求不能缺漏?
(事件、人稱和稱謂、時間、地點)
(2)同一件事,對珊珊說與對郭老師說有什么區別?(人稱和稱謂的變化、時間的轉換)分析后 要求學生寫出轉述內容。(1992年高考全國題)
2.注意表達目的的不同(板書)
舉例題[3](投影)
根據下面要求,分別寫兩段話來說明文具盒。目的(一)為找回自己的文具盒。目的(二)向別 人介紹、推薦自己用的這種文具盒。
問:為找回自己的文具盒而寫的說明文字,應寫些什么?哪些內容不能缺?
討論回答。(質地、形狀、色彩〈圖案〉、盒內物品→失物特征)
問:推薦自己用過的文具盒,又該怎么說?
討論回答。(質量、用途、外觀、價格→值得選購)
可見,由于目的不同,對同一事物的表達也應有所區別。(布置學生課后寫出這兩段文字, 下一節課檢查)
3.注意語體風格的不同(板書)
語體一般分為口頭語體和書面語體兩大類。
舉例題[4](投影)
廣播稿要求通俗、口語化,一聽就明白。把下面一段文字改作廣播稿時,有四處非改動不 可,寫出這四處的序號。
自從我省西部(a)地區發生強烈地震( b)以來,本市各界(c) 對震災(d)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關心,積 極開展賑災(f)活動,捐款累計(g)已逾100萬元之巨(h)。我廠原來已經捐款(包括捐贈衣服、物品折款) (i)8萬元,昨天又捐款2萬元。這些錢物已經轉送 (j)到了災區(k)。
問:根據廣播稿要求通俗、口語化的要求,上段話中哪四處非改動不可?
問:為什么這四處非得改動?(聽得清楚,避免歧義、口語化)
小結:(1)問:通過以上例題的分析,你認為在語言表達中,怎樣才算得體?請歸納。
(2)問:怎樣才能做到得體?有什么方法?請歸納。(學生討論、回答)
答案:(1)符合場合、對象、目的、語體等特定的語境條件。
(2)方法:
〈1〉認真審題,明確要求。(板書)
〈2〉 抓住關鍵詞語,弄清語境特征。(板書)
〈3〉根據語境,采用相應表達形式。(板書)
(三)反饋調控※(15分鐘)
堂上檢測
1.學生做題 2.討論答案,檢查效果 3.發現問題,分析原因,提出糾正方法。
(四)小結布置課后練習(鞏固性訓練)[略]
附檢測題(選錄部分)
1.有一位顧客買菜時,把白菜外層還不算太老的葉給摘了,售貨員要勸阻她,話該怎樣說 ,請選出語氣最委婉而又能收到效果的一句。
A.同志,請小心,別把菜葉碰掉了! B.同志,請不要摘菜葉! C.同志,請別那么自私! D.同志,您不喜歡這菜嗎?
(答案:A)
2.小郭寫了一篇記敘鋼廠老工人李師傅帶病為廠搶修設備的事跡的文章,請你指出以下 文段中哪些語句不得體并加以改正,使其符合語境。
李師傅激動地說:“我雖然才疏學淺,貴體欠佳,但也要為提高經濟效益盡綿薄之力。完成 這項任務是我的天職,你們不能越俎代皰,請讓我參加吧,如果你們同意的話。”
3.指出下列句子中哪些用詞不得體。
(1)起初,他和他的女朋友商談結婚事宜時,也覺得應該本著節約的原則,不要鋪張、講排 場。(商談事宜)
(2)放學后,一位同學叫我去玩游戲機,我嚴辭予以拒絕。(嚴辭予以拒絕)
(3)小玲對媽媽說:“母親,帶我上公園玩吧!”(母親)
4.某果農有一些蘋果急需出售,請為他寫一篇語言簡明得體的廣告。(注意品種、質量、 數量、單價、洽談時間地點)
※以上題目可根據時間及學生答題速度選做
【評析】
“語言得體”是一個高中畢業生步入社會時應具有的素養。設計者在高三復習課中設置這一 專題,促使學生進一步將已掌握的語言知識向能力轉化,內容具有適切性,而且把握了進行 教育、教學的契機。
設計從注意場合對象不同、注意表達目的不同、注意語體風格不同等三個方面施教,概括了 “語言得體”的最基本的要求,內容簡明,符合學生的接受水平。
設計選例典型精當,對達成教育目標起了積極的作用,既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 讓學生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去感知、理解和運用,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目標 很明確,思維也活躍,要動腦,動口又動手才能完成學習任務。
這一設計用的課時量少,卻為學生打開了一扇知識的窗口,并授學生以“漁”,為學生日后 在實踐運用中舉一反三留下了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