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課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
思想品德課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三元區巖前中學 黃禮忠 學生的自主學習是當前教育界研究的一個熱門課題,也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迫切需要。近年來,有些中學政治教師致力于探求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但也應該看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未能引起中學政治教師的普遍重視,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傳統教學模式沒有從根本得到改變。我們認為,如何改革當前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擺正學與教的關系,研究探索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素質,這是我們每位政治教師必須思考和面對的重要課題,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和使命。 一、自主學習的內涵和特征 所謂自主學習就是相對于“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的全過程中主動地、獨立地有支配權利和控制能力的活動。其實質就是學生的獨立主動地學習。如果學生的學習活動依賴于老師或他人,他的學習是被動的,那么,他的這種學習就是他主學習,根本談不上具有自主性。 自主學習的特征是: 1、能動性。自主學習有別于各種形式的他主學習,他是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從事學習活動,這種從事學習活動,自我調控學習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主體能動性。2、有效性。由于自主學習的出發點和目的是盡量協調好自己學習系統中的各種因素的作用,使它們發揮出最佳效果,因此,自主學習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采取各種調控措施使自己的學習達到最優化的過程。一般來說,學習的自主水平越高,學習的過程也就越優化,學習效果也就越好。3、相對獨立性。自主學習有其獨立性的一面,它要求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盡可能擺脫對教師或他人的依賴,由自己對學習的各個方面作出選擇和控制,獨立地開展學習活動。但這種獨立性又不是絕對的。就在校學生來說,其學習的許多方面如學習時間,學習內容等,都不可能全然由自己來決定,也不可能完全脫離教師的指導,因而還有其依賴性的一面。4、自我監控性。自我監控是指學生針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所進行的一種觀察、審視、評價和調控。具體地說,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對自己的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學習結果等方面具有自我認識能力,能及時發現學習中的問題并主動地進行有針對性的自我補救和自我調整,使之達到最佳效果。 三、思想政治課教學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基本策略第一,激發學習動機和興趣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達到某種目的的心理動因。它表現為學習志向和愿望,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推動力。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興趣同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它決定著人對現實的態度、價值取向與選擇。興趣往往是成功的先導和創新的驅動力。一個人當他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就會主動地去探索,執著地去追求。 教學實踐證明:當學生對某一門功課的學習產生濃厚興趣時,他就會積極主動而且心情愉快地學習,去構筑自己的知識結構,努力提高學習成績。相反,學生對某一學科學不進去或厭學,主要原因是他對學習的過程和所學的內容沒有產生興趣,他總感到是在被迫去做別人要求他去做的事情。然而,要使學生對學習有濃厚興趣,有賴于教師運用高超的教學藝術來激發和培養。因此,作為中學政治教師,必須根據思想政治課自身的特點,苦練本領,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藝術,以情趣橫溢、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漫畫激趣。漫畫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折射,具有直觀、形象、生動、蘊涵著深刻的道理。因此,把漫畫引入政治課教學,能使抽象問題具體化,枯燥問題趣味化,深奧問題淺顯化,也能發人深思,啟迪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又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增強對政治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時政"熱點激趣。思想政治課作為文科類的綜合性課程,具有涉及面廣和時代感強的特點。可謂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甚至理科類的各門學科都有涵蓋,而且同國內外的重大時事政治也緊密聯系。要使思想政治課讓學生想學、樂學并非易事,它既要求教材必須貼近生活,增強可操作性和信度,又要求政治教師應具有深厚的知識底蘊、掌握課堂藝術、因勢利導和駕馭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如何使學生從不學到想學,從他主學習到自主學習的轉變呢?我們認為,把理論教學與時事政治"熱點"問題有機結合起來,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分析國內外的“熱點”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不僅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重要任務,而且也有助于培養學生關注時事,喜歡時事,激發他們對政治課的愛戀之情,喚起他們對政治學科的濃厚興趣。 第二,尊重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哲學上,個性就是事物的差異性,是指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質。所謂個性的發展,就是要在人的共同性與差別性的基礎上,充分地把人的差別性顯示出來,從而使每一個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 面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因材施教,從學生的差異性這一實際出發,把學生的個性差異作為資源來開發,發展學生的優勢差異。對于文化成績優秀的學生當然要關心和愛護,且提出更高的要求,促進其更快發展;而對于文化成績較差的學生,不得冷漠、歧視,更不能冷語相傷,諷刺挖苦,以免使學生的心靈受到傷害,個性受到壓抑,從而澆滅其智慧和創造的火花。對于"差生",作為教師不能一味只看分數的高低,而是要細心觀察,善于發現個性,捕捉其閃光點,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權,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利用多種渠道為其創造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毫無疑問,學生的愛好、興趣、個性特長只有受到充分尊重的條件下,在寬松而和諧的環境與氛圍中,才會心情舒暢、積極開發智力,使個性特長得到更好的發展。著名漫畫家華君武的成長經歷證明,他當年在中學學習時,最怕做數學題,語文老師給他一篇作文的評價是"拾人牙慧",所以他不敢寫文章,但卻十分喜歡畫畫。有幾次上素描課,而他總是根據自己的愛好畫其他東西,圖畫老師站在一邊觀看,笑而不語。正是這樣的學習環境奠定了他日后的漫畫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