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聯系實際是中學政治課教學的根本原則
<--msnavigation--> <--msnavigation--><--mstheme--> 理論聯系實際是中學政治課教學的根本原則 中學思想政治課大綱明確規定了這門課的性質,即它是一門向中學生系統地傳授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知識,普遍、有效地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公民的課程。同時還重新規定:“思想政治課是中學的一門重要學科”,政治課教學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是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性的最佳途徑。一方面,現代教育觀告訴我們:教學必須是開放式的。鄧小平同志也指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也就是說,教學局限于課堂,內容局限于理論,方法局限于灌輸的方式已為時代所棄,現代社會中新的形勢、新的內容層出不窮,特別是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新問題、新現象不斷涌現,并且不斷滲透、沖擊到教育之中。要想把學生培養成時代的“弄潮兒”,就必須把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用馬列主義基本理論、觀點正確地、辯證地、客觀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我們的教育同時也是有針對性的。我們教育的對象是學生,他們既是教育的客體,也是教育的主體,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所以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要注意用教材中的觀點和原理去回答、解決學生中的具體問題、“生活熱點”,幫助學生提高思想認識,從而用科學的理論去指導自已的實踐,努力做到知與行的統一,達到知識、能力、覺悟的三者統一。所以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老師能夠聯系一些實際問題來傳授知識,進行教學,就能夠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因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然后在這一基礎上析事論理、事理交融,使學生去積極探索,掌握理論知識、提高思想覺悟。在這一方面,我在前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曾經作過努力的嘗試,取得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比如,我在上序言課時,首先對學生告訴學好政治課有助于“升官發財”。此話聽起來象是剝削階級的腐化的人生觀,其實不然。這里有一個觀念更新的問題,我們所說的“官”,不是贓官、貪官,而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和國家的優秀干部;我們所說的“財”,也不是黑財、歪財等非法不義之財,而是能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更多的財富。我還在課堂上舉了當代大學生古宏晨的一項發明成果拍賣200萬元所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使同學們茅色頓開,提高了學習的自覺性。再比如,我在講述《政治常識》中的“國家性質和職能”一節關于資產階級的本性決定了資本主義國家要對外進行侵略的觀點時,我選用了兩個實際例子。第一個是1950年美帝國主義發動的侵朝戰爭;第二個例子是1989年12月20日,美國為永久控制巴拿馬運河而發動的大規模侵略戰爭。通過這兩例子的論證,使學生對這一理論加深了理解,能用馬克思主義觀點進行認識和評論。還有,我發現許多學生對課本中關于國際關系和國際組織的內容漠不關心,但對海灣戰爭問題頗有議論。對此我針對性地提出如下問題:1、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國發兵海灣這是什么行為?2、聯合國安理會為何有權制定一系列決議譴責伊拉克?3、我國政府對安理會第678號決議為何投棄權票?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學習課本上關于國際關系和國際組織的理論知識,這引起了他們對課本知識的學習興趣,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學生們不但得出了這些問題正確答案,同時也改變了過去對政治課的錯誤認識,激起了他們對政治課學習的濃厚的興趣。政治課教學要提高教學質量,有效的途徑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這就要求我們政治教師要經常地學習黨的大政方針、關心國內外大事、經常了解變化著的學生思想,并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進行備課,展開教學,使教學“有的放矢”。當然教學應以教材為本,離開教科書的瞎發揮是不可取的。目前,在政治課教學中,由于政治課教材淺顯易懂,可讀性強,在加上有些老師對政治課教改的認識上的偏差,于是出現了忽視基礎知識教學的傾向,偏面追求教學形式新穎別致和課堂氣氛的生動活潑,把政治課變成了社會分析課、時事政治報告課,國家新聞政策發布課,忽視了基本理論的傳授和訓練。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對理論一知半解,在聯系實際時往就事論事,不能從理論的高度去分析問題,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更不能提高思想政治覺悟,最終也達不到知識、能力、覺悟三者的結合,背離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初衷。由此可見,思想政治課教學在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時,要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 目的要明確。理論 聯系實際不能課前無準備,隨心所欲,應根據教學大綱和 教材的具體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哪些方面需要聯系實際,聯系什么實際,怎樣聯系,都要做到心中有數,目的明確,精心安排。 第二、 不能面面俱到。理論聯系 實際,來能這也聯系,那也聯系,而要依據教學重 點、難點,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學生中的普遍性問題,抓住重點、帶動一般地去聯系。 第三、 不 能舍近求遠。聯系實際時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古今中外的事例都可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