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政治教學工作計劃(精選2篇)
04-05政治教學工作計劃 篇1
2004----2005學年度第一學期初三級政治科教學工作計劃
橫荷中學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以新一輪課程改革為契機,認真貫徹清城區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思路,根據橫荷街中心學校《2004――2005學年度教學教研工作意見》的文件精神和結合我校工作安排,與時俱進,深化教學改革,以進一步提高我校初三政治科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二、工作思路
以新一輪課程改革為主線,積極開展多種形式、富有時效的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教研課題,促進自己作為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以提高政治科的教學質量。
三、教學工作目標
1、培養學生成為一個有高尚道德情操、良好心理品質和現代法律意識的公民。
2、幫助學生掌握下列基礎知識:人類社會是怎樣發展過來的?各個社會形態又是怎么樣依次更替的?衡量社會進步的主要標準是什么?還必須明確:為什么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為什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當代中國最基本是國情?怎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在新世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是什么?
3、使學生通過對這門課的學習,能初步運用科學的觀點觀察和認識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樹立崇高的理想,肩負起振興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使命。
四、工作措施及方向
1、教師備好每一節課,并強調學生要根據學習指導書進行課前預習。
2、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積極討論,在互助合作中探索學習課文的知識,多提問、多練習學生。政治課教學不能回避社會上的熱點問題,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學生是生活在社會上的,學生在熱點問題上的模糊認識和錯誤觀點,常常帶有社會性;二是因為許多熱點問題都和政治課教學內容有關,尤其是和初三政治常識內容聯系密切。如果回避熱點問題照本宣科,雖然省時省力,但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覺得我這門課講的道理沒錯,可是學它沒用,喪失學習興趣和動力。
基于以上認識,在初三思想政治課教學和總復習中,每位教師堅持每學期側重研究一個熱點或重點問題(有的熱點問題也是課本的重點),上一、兩節公開課、研究課,寫一篇總結或論文。兩年中,先后研究了“一國兩制”、“民主問題”、“反和平演變”、“堅持黨的領導”、“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什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專題,對熱點問題的特點和教學要求有一點粗淺的認識和體會。課后布置適當的作業。
3、通過在課堂上進行小測驗檢驗學生對前一節課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幫助學生補充知識。
4、組織好每一次單元測驗,作好評講,做好培優扶差工作;積極輔導學生。
五、教材重點難點
1、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概念;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產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工人受剝削的根子在于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
2、社會主義的本質;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口問題與可持續發展戰略;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關系;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統一;當今時代的主題;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當代中國青年的崇高使命。
六、教學進度表
周次
教學內容
課時數
1
古代社會
3
2
資本主義社會(一)
3
3
資本主義社會(二)
3
4
第一單元測試、評講
3
5
國慶節
/
6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3
7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3
8
第二單元測試、評講
3
9
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3
10
期中考試
/
11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分階段的基本路線
3
12
第三單元測試、評講
3
13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
3
14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
3
15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
3
16
第四單元測試、評講
3
17
單元復習
3
18
總復習
3
19
期末考試
/
橫荷中學
初三政治
2004年10月8日
04-05政治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政治是一門初一剛開設的新課程,與生活的聯系較多,學生學習的熱情較高,教師應正確引導,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績。本學期本人擔任初一年八個班的政治教學任務。這些學生都來自農村,基礎高低參差不齊,有的基礎較牢,成績較好。當然也有個別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教師要做好每一個學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發展進步。
初一學生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對政治思想課有了初步的認識,對思想政治內容也不在陌生,但是初一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接受起來有困難,雖然內容也接近中學生的生活,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但無法與我們的生活相聯系不能很好的運用到生活中.但學生學習的熱情高..
二、教材分析:
初一思想政治(下)主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康品德,內容就在我們的生活中,讓學生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如何去認識的性格,做一個意志堅強的中學生,怎樣對待友情,增強自己的交際能力等,教材里面的內容就是我們生活.這是初一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優勢.
1、用學生進入現代社會從事現代生產、學習、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基礎內容教育學生。從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出發,適當拓寬知識面,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學生面向未來的適應能力,體現義務教育的性質和任務。
2、教材內容的理論與實際很好地結合,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解決生活和生產中常見的問題的能力,還可以分散學習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以減輕學習時的困難。為了有利于教師安排教學和便于學生學習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些,使重點較突出。
3、從我國的實際出發,注意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根據一個合格公民的需要精選教材,從深度,廣度以及習題難度上合理安排。
4、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和記憶所學的知識,教材中編入了數頁彩圖和圖表。為了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便于教和學外,在教材內容的敘述上力求使學生愿讀、易懂、有興趣。
三、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師生共同努力合作學習,尊重學生的差異,培育學生主動學習,有目的的學習,教會學生能運用我們所學的知識來處理生活問題,形成愉快教學和愉快學習,讓學生感到我們的思想政治對我們的生活有意義.
1、理論知識聯系生產實際、自然和社會現象的實際,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學以致用。Ji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會初步運用知識解釋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2、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注意啟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學習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學習一些基礎知識,學習一些基本技能,了解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
3、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資源意識、環保意識等現代意識,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四、初一政治教學計劃下冊進度安排表:
第一周:評講上期期末試卷和上新課前言
第二周:第一課第一框(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第二框(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第三周:第一課第三框(彼此尊重才能贏得尊重)第一課復習、檢測
第四周:第二課第一框(我能行)第二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第五周:第二課、第三框(唱響自信的歌)
第六周:第二課復習、檢測。第三課第一框(自己的事自己)干
第七周:第三課第二框(告別依賴走向自立)第三課第二框(告別依賴走向自立)
第八周:第四課第一框(人生自強少年死)第四課第二框(少年能自強
第九周:第四課復習、檢測。第五課第一節(人生難免有挫折)
第十周:第五課第二節(挫折面前也從容)第六課第一節(讓我們選擇堅強)
第十一周:期中復習、考試
第十二周:第六課第二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第十三周:第七課第一節(走進法律)第七課第二節(法不可違)
第十四周:第七課第三節(防患于未然)第七課復習、考試
第十五周:第八課第一節(特殊的保護特殊的愛)第二節(善用法律保護自己)
第十六周:第八課復習、檢測
第十七周:總復習
第十八周:總復習
第十九周:總復習
第二十周:期末考試
五、具體措施:
(1)重視基本概念的教學
在教學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學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階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發展的,因此要特別注意遵循循序漸進,由淺人深的原則。對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徹地揭示其涌義,也不應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絕對化。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過對現象和事實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使學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勞動中應用學過的概念,以便不斷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
(2)加強政治用語的教學
這樣,既有利于學生記憶,又有利于加深他們對政治用語涵義的理解。還應注意對政治用語進行分散教學,通過生動有趣的學習活動和有計劃的練習,使學生逐步掌握這些學習政治的重要工具。
(3)加強實踐教學
政治是一門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科。實踐教學可以Ji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和實踐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加強實踐教學是提高政治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在教學中,要堅決防止只重講授、輕視實踐的偏向。
(4)積極開展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的內容和方式應該靈活多樣。在活動內容方面可包括聯系社會,聯系生活、結合科技發展和社會發展史,以及擴展課內學過的知識等;活動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實驗、舉行知識講座,知識競賽,或組織學生制作教具,進行參觀訪問等。在組織課外活動時,應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1、每節課課前5分鐘“時事播報”,培養學生關注政治、國事的意識,培養學生的事實述評的素養。
2、在對案例、故事的分析中注重問題設計的有效和層次性。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理解問題的能力。
3、利用學生評價方案,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良好的學習的習慣培養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4、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回答問題力求規范,聲音洪亮。
5、在教學階段的考核中,培養學生的析題、答題能力,培養他們學會用專業術語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