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生育(精選17篇)
計劃生育 篇1
教學內容 基本要求
第四節 計劃生育 識記:教學目標
1.運用數學分析和推算的方法,說出我國不同年代人口增長的趨勢和晚育的意義。
2.說出我國計劃生育的目標和具體要求。
3.認同我國實行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
教學重點.
1.初步學會運用數學分析和推算的科學探究方法。
2.認同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世界與人口”欄目的錄像資料;準備一段數字資料:近幾年來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鋼鐵產量、煤產量等居世界位次及其人均產值、產量居世界位次;準備兩幅圖片:“超生游擊隊”和“媽媽生我一個好”。
學生:調查自己的家族或某個家族幾十年來人口增長的情況,并做好記錄。
課時分配
1課時
教學設計 分析.評價.反思.體會
組織教學,創設情境
觀看“世界與人口”欄目的錄像,感受到人口增長給社會及生物圈造成的壓力,引起情感上的共鳴。
播放錄像,創設問題情境。
分析教師出示的資料,意識到人口問題的重要性。
出示課前準備的數字化資料,從個人和家庭、社會、生物圈等層面
創設問題情境,開展教學。
1.我國不同年代人口的增長趨勢
1.1交流匯報課前調查的某個家族幾十年來人口增長的情況。
組織好學生交流,引導學生從一個家族人口增長的趨勢,進而思考我國人口增長的趨勢。
1.2閱讀課本p18資料,結合討論題1、2、3進行分析,并展開討論,明確人口突增的時間及原因。
指導學生聯系實際分析資料,進行討論。
2.計劃生育
通過看書,自學了解我國計劃生育的目標和具體要求。在老師的提示下,結合男性女性在青春期身體變化上的不同思考:為什么男的法定結婚年齡比女的要大兩歲呢?
啟發學生聯系上節課學過的知識,思考問題。
2.1晚育的意義
4人小組合作,就老師提出的現實問題思考討論,創設問題情境,認識控制人口數量的必要性,并進一步思考如何控制人口數量過度增長?認同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引導學生思考控制人口數量增長的有效措施。
結合課本探究活動中的兩小段數字資料,嘗試采用數學推算的方法來探究晚婚2.2晚育的意義。
2.2.1注意引導學生按照自己擬定的問題情境,利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
課堂小結
進一步理解少生是控制人口數量過快增長的關鍵。優生有利于提高我國的人口素質。
2.2.2觀看圖ⅳ—17,在老師引導展開想像的翅膀,進行看圖說話:為什么說少生優生幸福一生?在陽光普照的大地上,美麗、幸福的母親懷抱健康可愛的孩子,和平鴿自由飛翔,五彩斑斕的世界是多么的和諧、安詳鼓勵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暢所欲言。
2.2.3觀看老師出示的兩幅圖片,進行對比。學生感慨萬分,養成認同我國實行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的態度和情感。
2.2.4出示另外兩幅圖片:“超生游擊隊”和“媽媽生我一個好”。注重養成學生認同我國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態度和情感。
鞏固練習討論課后練習題。
教師給予引導、幫助,并糾正和鼓勵。
計劃生育 篇2
設計背景: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與進步,教育必須以其發展的先導型和創新性走在時代的前列。以素質教育發展為目標的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必然要求思想政治課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手段、方法也要隨之創新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以傳授知識為主,是單項的傳動過程,其弊端甚巨,而新的模式倡導的是知識的自主構建,其中既包括知識的掌握,還包括學習過程的參與,學習方法的運用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為了適應新時代條件下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和合作實踐能力,全面推進學生的素質發展,扭轉學生的能動性、主體性、參與性不足的狀況,我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設計中進行了一些新的努力探索。
設計思想:本框題的內容是社會的熱點問題,也是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在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學生主體地位,采用探究式教學,讓學生從問題出發,通過情景設置──討論啟發──交流展示學習模式,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形成對人口形勢的正確認識。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認識到人口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問題,由于各國的國情不一樣,所采取的人口政策也不同;了解我國人口問題的現狀。
能力目標:能收集我國人口方面的相關資料,并分析其特點及帶來的諸方面影響。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中培養科學的方法,開發潛能,激發動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增強人口危機意識和應對人口問題挑戰的緊迫感樹立以人為本和科學的發展觀,堅持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現階段不動搖。
教學重點:解決我國人口問題的對策
教學難點:我國人口問題的現狀和帶來的負面影響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方法:情景設置──討論啟發─交流展示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觀看新聞專題片《坐一次專列要掉幾斤肉》
2.圖片春運期間北京火車站一幕等內容
教師提問: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
學生討論:
教師導入新課:人口多給我國帶來許多問題,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人口問題。板書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人口問題
情景設置第一組:(配合課件依次出現)
1.出示世界人口日圖表
2.中外人口對照表的相關內容
使學生認識到人口問題是一個世界性問題,并且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國家,這是我國初級階段的重要國情之一。 板書 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國家,這是我國初級階段的重要國情之一。
情景設置第二組:(配合課件依次出現)
1.我國五次人口普查圖表
2.計算題:中國人口增長每分鐘一個排,每小時一個團,每天一個集團軍,中國每兩秒鐘就有一個嬰兒誕生,請你計算每分鐘,每小時,每天,每年新出生的人口數?
3.我國有文化人口在人口中的比例圖及與世界發達國家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較圖。
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分擔一個問題,小組討論后,全班進行匯報交流。
討論題目是每個情景反映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是什么?
師生小結:
圖1.說明我國人口基數大
圖2說明我國新增人口多
圖3說明我國人口素質偏低
情景設置第三組:(配合課件依次出現)
1.我國60歲以上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表
2 .中國人口分布的圖表
3.數據 男女比例
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分擔一個問題,小組討論后,全班進行匯報交流。
討論題目是:每個情景分別反映我國人口現狀的特點是什么?
師生小結:
圖1. 說明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快
圖2. 說明我國人口分布不平衡
圖3.說明我國男女性別比例失衡
情景設置第四組:(配合課件依次出現)
1. 問題我國糧食總量大,人均占有量怎樣?
2.人才招聘會的場景
3.農村與城市教育經現狀對比圖
4. 城市垃圾包圍居民生活圈
教師提問:以上情景說明什么問題,你對此有什么切身感受。
學生分成小組討論,然后在全班匯報交流
師生小結:
圖1. 說明新增人口多影響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圖2說明人口多給就業帶來壓力圖
圖3. 說明人口多影響人口素質的提高
圖4. 說明人口多給生態環境和城市生活帶來壓力。
情景設置第五組:(配合課件依次出現)
思考多么大的經濟總量除以13億都會變得很小。
教師提問:結合上述事例,說說我國應該采取什么樣的人口政策。全班討論,各抒己見,發表看法。
師生小結:(投影)
我國人口過多的國情決定我國必須嚴格控制人口數量,同時也要提高人口素質,雙管齊下,才能解決我國的人口問題,為此1972年開始國家實行了計劃生育政策,實行晚婚晚育,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30年計劃生育政策的落實,使中國人口少生2.8億,為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貢獻,它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將長期堅持下去,一百年不動搖。
人口問題的實質是發展問題,因此必須從可持續發展高度看待人口問題;人口問題又是世界性問題,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大問題,必須從整個地球,全人類的高度認識人口問題。為此我們的口號是:關注地球!關注社會!關注未來!關注人類!
案例反思:
教育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傳承活動和催化活動,它必然隨時代的變遷而創新發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導的生活教育理論告訴我們,生活既教育,要使我們的教育之樹常青,必須熱愛生活,體驗生活,實踐生活,回歸生活,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本人嘗試以此理念為指導,體現如下教育價值觀念。
1、力求體現快樂學習的理念,成功的教育必然建立在健康的基礎之上,成功的教育更離不開快樂的體驗,在教學中去發現快樂、創造快樂、享受快樂,才能改變過去思想政治課堂的枯燥沉悶乏味無趣的局面,打造快樂課堂、和諧課堂,讓快樂充盈每一位同學的心靈,讓笑容綻放在每一個同學的臉龐。本節課教學方法的選擇體現了寓教于樂的思想理念。
2、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過去的教育觀念是以教師為主,偏重單向的知識傳授,帶來的是能力與素質的喪失,潛能與興趣的淹沒,扼殺了人的個性的發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機器和奴隸。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求教學中心的轉變,在教學手段的選擇上符合學生特點,摒棄了成人化的抽象理論的敘述說教,代之的是小組合作、音樂欣賞、小品扮演,游戲參與,凸顯學生的中心地位。無論在課前準備,還是在課堂教學之中,都以學生為學習的中心,教師為之引導,參與,點撥,鼓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學會學習,受益終身。
計劃生育 篇3
第24章:人與環境
第一節: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查詢有關資料,了解世界和我國人口增長狀況,并學習查詢資料的方法。
2.通過對具體實例和統計數字的分析與討論,了解人口增長對環境、資源和生態平衡造成的影響,認識控制人口數量的重要意義。
3.在討論控制人口數量和提高人口素質的相互關系以及人口數量與環境關系協調等問題的基礎上,理解計劃生育作為我國一項基本國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重點、難點分析
1.人口過度增長對環境、資源和生態平衡的影響是本小節學習的難點。學生理解了這個問題,有助于理解控制人口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從生態平衡的角度引入。生態系統中由于某種生物的數量增加或減少會引起生態系統的變化,這種變化達到一定限度,生態系統就失去了自動調整的能力而造成生態平衡被破壞。人類在生態系統中占有一定位置,是生態系統中最有智慧、最能影響生態系統穩定的成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特別是人類的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的活動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越來越大,人類在生活中需要的資源越來越多,人口數量的增長會對環境、資源以及生態平衡帶來什么影響?將這一問題交給學生,請學生分析人類對環境的方方面面的影響,正確認識人類對環境的影響。此外,地球是它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各種生物在地球上都應該有生存的權利和可能性,人類應該很好地與各種生物共同生活,人類不能因為自身的發展而影響其它生物的生存。所以人類必須考慮自己的生活與生產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對生態平衡的影響。人口數量的不斷增長必將影響環境、資源以及生態平衡。近年來,中外電影界拍攝了一些有關人類與環境關系的電影,如《侏羅紀公園》、《與狼共舞》、《橫沖直撞》等等,這些電影告訴我們一些關于人類如何與其它生物共存,告訴我們人類在采取一些活動時必須考慮對環境、對生態平衡的影響。我們可以利用這些電影資料于教學過程中。
2.控制人口的意義是本小節的重點。通過多年廣泛的宣傳教育,學生已經知道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中國人口的增長的政策。但是,為什么要控制人口,控制人口的意義是什么,需要在本小節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認識。認識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生物學角度,人口數量對生態系統、對生態平衡的影響,這一方面在前面已經說明;另一方面從社會學角度分析。課前可以讓學生做一些調查或者資料查詢,了解人口數量與人口素質的相互關系,在國家目前的經濟水平上,人口數量過度增長會對人口質量帶來什么影響。通過以上學習,正確認識計劃生育作為基本國策之一的必要性。
【教學建議】:這一節內容的教學最好通過學生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師可以準備一些資料,包括有關的數字、掛圖、錄像等供學生討論,教師也可以通過提出一些問題組織學生的討論。
三、教學過程設計
1.課前準備:
有關中國和世界人口資料以及資源資料的查詢。
【查詢方法】:
(1)到有關單位,如國家、市、區計生委了解情況。
(2)查找有關書刊、報紙、環境公報、人口公報。
(3)計算機檢索,輸入關鍵詞,可獲得相應的資料。
【查詢內容】:
。1)中國人口數量的有關資料以及世界人口狀況。
。2)中國土地、水、森林等資源狀況以及世界土地、水、森林等資源狀況。
(3)人口對資源的影響。
。4)人口數量與住房、交通、升學、就業等社會問題的關系。
2.復習上一節課,引入新課:
利用池塘生態系統教學掛圖提問:在這個池塘中,若飼養的魚過多,池塘會發生什么變化?這種變化的實質是什么?
一個生態系統,生物生存的空間是有一定限度的。若魚類過多,魚呼吸消耗水中的氧氣會造成水中氧氣不足,最終危及魚類自身的生存。所以,魚類密度過大,會影響到生態系統的平衡狀態。生物的生存和發展受到環境的制約,同時也會對環境產生影響。維持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相對平衡狀態,對于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與其他生物相同,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同樣受到環境的制約,同樣也會對環境產生影響。本小節討論的主題就是人口與環境的關系。
3.關于“世界和我國人口的增長”的教學: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的人口眾多是怎樣形成的?
根據教材(我國人口增長示意圖)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從這個示意圖,我們可以看到什么?
(2)這個示意圖只記錄到1989年,xx年過去了,目前中國人口數量是多少?
(3)結合教材(我國人口增長示意圖),看這張表,說明中國人口增長的特點。為什么近年來增長速度比較穩定?
1760年-1995年中國人口每增加2億各需要的時間
時間 人口 人口增加2億需要的時間
1760-1900 2億-4億 14xx年
1900-1954 4億-6億 54年
1954-1969 6億-8億 xx年
1969-1982 8億-10億 xx年
1982-1995 10億-12億 xx年
(4)在查詢資料中,世界人口增長的特點如何?
世界人口每增加十億所需要的時間
年 人口(億) 增加數(億) 時間數(年)
1830 10
1930 20 10 約100
1962 30 10 32
1975 40 10 13
1985 50 10 10
1999 60(估計) 10 14
【小結】: 1928~1949年的21年間,我國人口增加了0.7億, 1982~1989年期間,我國人口也增加了0.7億,但同樣的增長卻只用了5年時間。這說明我國人口增長的速度加快。近年來,人口增長的速度比較穩定是由于國家采取了一定的政策,使增長的速度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我們必須看到,由于中國人口基數大,雖然國家采取了一定的控制措施,但每年凈增長量仍然很高,每年增長人口在千萬以上。
4.關于“人口增長與資源危機”:
【討論】:人口增長必須增加對各種資源的需求。人口增長帶來的資源危機有哪些方面?(學生在課前進行了相關問題的調查和資料查詢,可以結合學生的調查,并提供有關錄像資料組織學生的討論。)
討論可以分為幾個問題:
。1)人口增長與糧食問題。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基地。人口增加使人均占有耕地面積減少,由此引起糧食問題。
(2)人口增長與水資源。水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質。地球上淡水資源有限。人口增必然會造成水資源的短缺。歷史上曾因水的問題而引起的戰爭正說明水資源的重要性。
(3)人口增長與能源。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類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需要消耗越來越多的能源物質,需要提供更多的石油、煤、天然氣等能源物質。但是,這些物質都是不能再生的物質。人口數量的增長也將引發能源的危機。
【小結】:我國的土地資源、水資源以及能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不能控制住人口的數量,最終會由于資源的缺少影響我們的生存。
【提問】:人口增長會不會影響生態系統,影響生態平衡?
5.關于“人口增長與生態平衡”:
人類是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員。人類的生存依賴著生態系統,同時也對生態系統產生了影響。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人類基本上能夠處理好與生態系統的關系。但是,隨著人口增長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對環境的沖擊和壓力越來越大,人類與生態系統的關系越來越緊張。人類為了解決自身的需要,維持自身的生存,在生產活動中改變了生態系統的結構。這些改變,不僅破壞了生態系統原有的平衡狀態,同時也觸發了一些自然災害的發生。
有關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介紹自己所聽到、看到的一些情況,認識人口增長與生態平衡的關系。
6.人口增長與人口素質的關系:
【討論】:(1)人口數量與城市住房、城市交通、升學、就業等關系。
(2)人口數量與人口素質是否有關?說明理由。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調查結果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應注意引導讓學生認識到人口數量的無限制的增加會造成眾多的社會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只能通過控制人口的數量。
7.計劃生育與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討論】:(1)怎樣解決人口增長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2)我國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控制人口數量?
(3)控制人口增長的具體要求有哪些?
。4)控制人口增長的意義是什么?
(5)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小結】:當今有四大環境問題,人口、糧食、資源和環境。這些問題中,核心問題是人口問題。不控制人口數量的增長,就無法解決其他三個方面的問題。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人口的增長對世界影響很大,所以中國應該、同時也能做到控制中國的人口增長。只有這樣,才有利于這個自身的發展和世界的發展。
【小資料】:
1.歷史世界環境日主題
1974年 只有一個地球
1975年 人類居住
1976年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 關注臭氧層被破壞、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濫伐森林
1978年 沒有破壞的發展
1979年 為了兒童和未來——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0年 新的十年,新的挑戰——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1年 保護地下水和人類食物鏈;防止有毒化學品污染
1982年 紀念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10周年——提高環境意識
1983年 管理和處置有害廢棄物;防止酸雨破壞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1984年 沙漠化
1985年 青年、人口、環境
1986年 環境和和平
1987年 環境與居住
1988年 保護環境、持續發展、公眾參與
1989年 警惕全球變暖
1990年 兒童與環境
1991年 氣候變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2年 只有一個地球———齊關心,共同分享
1993年 貧窮與環境——擺脫惡性循環
1994年 一個地球,一個家庭
1995年 各國人民聯合起來,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年 我們的地球,居住地、家園
1997年 為了地球上的生命
2.世界一些國家和中國耕地面積:
地區 耕地面積(公頃) 人均耕地面積(公頃)
世界 13.46億 0.24
澳大利亞 5078萬 2.88
加拿大 4542萬 1.57
美國 1.875億 0.72
印度 1.661億 0.19
中國 9540萬 0.08
3.中國的水資源危機:
我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而人均水量卻居世界第172位,只相當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美國的1/5,前蘇聯的1/7,加拿大的1/48。
我國的城市供水不足問題日益嚴重,缺水城市近300座,城市地下水超采嚴重。
每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約356億噸,并逐年增加,江、河、湖污染嚴重并呈加重的趨勢。50%的地下水被污染; 40%的水源已經不能飲用。
計劃生育 篇4
教材分析:本課所講內容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級全一冊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二框題的內容,本課內容相對較獨立,分為兩目。第一目:“計劃生育關乎國計民生”,主要分四層意思:1人口問題已經成為世界性問題;2我國人口的特點及其基本特點;3人口過快增長的影響;4計劃生育的目的和要求。第二目:“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主要分三層意思:1我國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2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的重要意義;3正確處理保護環境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應緊緊圍繞計劃生育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的這條主線,充分聯系生活現實,先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設計一些探究問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思索、討論中解決枯燥的理論問題,啟發學生思維。學情分析:本課的知識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緊密,學生對這方面的內容也有簡單的知識積累,平時也接觸到一些相關的社會現象,所以有較濃的學習興趣,但學生對現實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不成熟,所以教師要善于引導,將本課的理論學習與學生有限的社會經驗相結合起來,讓學生形成一種客觀正確的理論認識。設計思路:總體設計理念上突出兩個結合:問題探究與教師引導相結合;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教學目標知 識 目 標 :了解我國人口的基本特點;明確計劃生育的具體要求和目的;明確我國面臨的嚴峻的環境問題,懂得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過 程 與 方 法: 能夠分析我國人口,環境方面的資料,并積極主動的宣傳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以實際行動保護環境,爭做環保小衛士。采用問題探究與教師引導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體會人口問題對人類發展的影響,理解堅持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樹立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的觀念。教學重點: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教學難點: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教學方法:本科內容理論性強,較難理解,知識點也多,要讓學生接受掌握并不容易,在具體操作上,采用以下方法:(1)設置“問題情境法”:通過問題激發學生討論,交流,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2)探究法: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思考探究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調查法:根據保護環境這一主題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課外實踐,把實踐與課內學習相結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過程教 學程 序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導
入展示圖片“人口與森林變化”示意圖人———從———眾森———林———木導入:針對我國的人口與環境問題,我國實施了計劃生育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探究學習這兩個基本國策?磮D思考:該圖片說明了什么?(該圖片反映出了我國面臨的人口問題與嚴峻的環境問題)調動學生的邏輯思維和邏輯判斷能力,引導他們自然而然的進入要講授的新課第 一環 節
計 劃 生 育 的 基 本 國 策計
劃
生
育
關
乎
國
計
民
生
計
劃
生
育
關
乎
國
計
民
生1.展示圖片:“世界人口日” 及漫畫“滿位”2.自主學習“計劃生育關乎國計民生”部分展示圖表和材料,引導學生思考問題3.辨析:“人是勞動者,是財富的創造者,因此,人越多,勞動者越多,創造的財富就越多,社會發展的就越快”提問:“你認為這種說法正確嗎?人多會導致什么問題的出現?4.自主學習計劃生育的目的及要求過渡:看來,要想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就必須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同時人口過多以及人口素質偏低也嚴重威脅著我們生存的環境,并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下面我們就來探討第二個環節的內容: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1.看圖思考:該圖說明了什么?2.歸納我國人口的特點及我國人口的基本特點3.討論、交流:人多會導致什么問題的出現?如何看待此觀點?4.目的: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生1.引導學生思考人口問題已成為當代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2.鍛煉學生自主學習、分析歸納的能力3.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第 二環 節
保 護 環 境 的 基 本 國 策
功
在
當
代
利
在
千
秋
功
在
當
代
利
在
千
秋展示環境污染的圖片,讓學生結合所見所想列舉我國存在哪些環境問題(歸納并引導我國環境問題都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過渡:從我國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生態環境面臨著怎樣的嚴峻形勢呢?(歸納: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生態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過渡:嚴峻的環境形勢迫使我們必須作出選擇:是持續發展還是自我毀滅?毫無疑問,我們應選擇前者,應當刻不容緩的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環境的污染與破壞,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有許多人缺乏這樣的觀念,仍在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對這樣的一些人你打算對他們說些什么呢?提問:針對環境問題,同學們應該怎樣做?莊嚴承諾:全體學生起立,共同宣誓課堂總結:通過今天的探討和交流,同學們收獲了很多,希望大家都能把自己的承諾付之于行動,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爭做綠色環保小衛士。課后作業:面對種種環境污染問題,請你對汽車廢氣污染環境問題,談談解決的方法?欣賞圖片,談感受思考、歸納:我國存在的環境問題暢所欲言:如何做一名環保小衛士?從現在開始,從身邊開始,爭做一名保護環境的“小衛士”。通過自己的親身直觀感受意在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對周邊環境問題形成 認識,從而讓學生感受我國面臨的嚴峻環境形勢。通過設置問題情境,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激發學生深入探討的熱情,由此引導學生提升環保意識、落實環保行動。采用宣誓的方式,營造嚴肅的氛圍,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親身體會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學反思 :
通過這節課的課堂教學,我對新教材的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與把握,教學反思如下:
一、在教學中注意轉變教學理念,,增強教學對話,提高教學的吸引力,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反觀教學實施的過程,我認為作為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師,在實施新教材時,首要的還是轉變教學理念,在教學中要重視對教材內容的把握,重視對學情的分析,以學定教,改變傳統教學中“教教材”的做法,改變教師在傳統教學中的指揮者的角色,教師應以教學的參與者、引導者、討論者的身份參與和組織教學,要注意增強教學對話,重視學生的討論、交流、合作、體驗與感悟學習,在注重知識教學與培養能力同時,重視學生對教學過程的主動參與和推動教學過程的發展,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通過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完成自身的體驗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重在引導,引導學生學習討論、引導學生交流與合作、引導學生感悟體驗。從整堂課的反饋來看,收效甚好。
二、以學生的生活實踐為基礎創設情境,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促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體驗、感悟與提高。在本課的教學中,通過創設的各種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其中討論,交流各自的認識,進行合作學習,共享思維成果,實現共同超越,并在活動中體驗、感悟,實現自我的提高。如在進行“算一筆帳”的活動時,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達到提高認識與覺悟的目的,使教學追求“將正確的價值引導蘊涵在鮮活的生活主題之中,注重課內課外相結合,鼓勵學生在實踐的矛盾沖突中積極探究和體驗”
三、注重突出學生的學習探究與體驗感悟過程,建構充滿生命與活力的新課堂。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靈活的使用了教材,增加了人口多帶來的危害和保護環境的承諾部分,學生在其中進行討論學習、自主探究,并在討論活動中發展學生的交流與合作能力,共享同齡人彼此的思維成果,并充分促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增強思想品德教育的實效,從而突出學生的學習活動過程。板書設計: 目的: 控 制 數 量 、 提 高 質 量 堅持計劃生育 要求: 晚婚、晚育、少生 優 生 基本國策 意義: 三個“有利于” 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
計劃生育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了解我國與世界人口的現狀,在現有資料的基礎上概括出我國人口現狀的特點,并思考由人口所導致的一系列問題,最后討論如何解決人口問題。
過程與方法:采用討論探究式、體驗式教學、講授法等教學方法,教師和學生一起參與到問題的探究中,使學生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提高獲取知識、分析材料、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對于中國的人口問題,學生們切切實實感受到了問題的嚴峻性,積極支持國家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理解控制人口增長是每個人的責任,于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積極的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
我國人口現狀的特點
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人口問題就是發展問題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世界人口日?
學生:7月11日
教師:(圖)世界人口日是為了引起國際社會對人口問題更深切的關注。人口問題已經成為當今世界面臨的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我國則尤為突出,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國家,我國采取什么政策來控制人口增長呢?為什么要這樣做?取得了哪些成效?下面我們共同學習《計劃生育關乎國計民生》
一、通過圖片說明我國人口現狀的特點(教師要給學生以提示)
1)圖片:中國從1952年至XX年人口數量圖
討論:
新中國成立以后為什么人口呈直線上升的趨勢?這些數字,反映出我國人口的什么問題?
。ń虒W意圖:學生能直觀感受到我國人口基數大的特點,并且通過變化趨勢能說出實行計劃生育前人口增長過快)
2)打開,有“中國大陸人口時鐘”和“今年已出生人口”統計數字,靜靜等待三分鐘,看數字的跳動
。ń虒W意圖:在此,通過中國人口信息網上的出生人數統計,學生非常容易得出:新增人口多)
3)歷次普查每10萬人擁有的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圖
(學生:我國人口素質偏低)
以上1)、2)、3)可概括出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
我國人口還有其他特點嗎?
歷年城鄉人口構成圖
(學生:農村人口多)
60歲以上人口在我國總人口中的比重表
。▽W生: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
中國人口密度圖
。▽W生:人口分布不平衡)
第五次人口普查男女性別比例
。▽W生:男女性別比例失衡)
二、漫畫賞析《苦難的母親》
學生:“母親”指地球,由于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都要找地球要吃的、穿的、用得等各種資源,地球不堪重負(遭到破壞)
教師: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會帶來哪些問題呢?
。ń處熞嵝褜W生,討論辨析題時要從,人口與環境、人口與自然資源、人口與經濟等方面來思考)
學生:就業壓力大、出游不便、可耕地面積更少、亂砍亂伐導致水土流失、環境惡化、教育經費不足人口、醫療衛生事業比較落后
教師:人口問題從本質上講就是發展問題。
通過“令人驚奇的數字”說明:從7人到512人,一個家庭的生育標準會使人口發生巨變,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如不控制生育,那么人口將是一個巨大的天文數字,計劃生育勢在必行。
三、計劃生育是我國在人口方面的基本國策
學生: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少生──控制人口數量;優生──提高人口素質
教師: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對緩解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促進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綜合國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為穩定世界人口做出了積極貢獻。由于實行計劃生育,給社會和人民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看得見的實惠,大多數群眾從不理解、不接受,到普遍比較理解和接受,群眾的婚育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且政府還采取了獎勵措施(圖)
。ㄖ袊行Э刂迫丝谠鲩L圖)
提問: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實行計劃生育嗎?
德國、俄羅斯、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屬于人口負增長國家,不僅不控制人口增長,還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資源相應鼓勵生育。
小結:人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人口數量的增長要同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的條件相適應。我國實行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的原因就是使人口數量的增長、經濟的發展和資源、環境的條件相適應。而實踐證明了實行計劃生育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于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必須毫不動搖地長期堅持下去。
計劃生育 篇6
一、教學設計思路
教材分析
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在城市家庭中的獨生子女已接近100%, 對于國家實行這一政策,學生也能說出其中的原因和道理,因此,本節課中應當讓學生通過對與計劃生育相關的數據及內容進行統計、分析,并進行相關的探究性活動,更進一步了解實行計劃生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知道人口增長過快會對資源、環境和社會發展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課時及內容安排
本節內容計劃兩課時完成。
教師以課前準備的“各國人均收入情況”導入本節知識的, 將學生引入到“計劃生育”這一主題中來。
根據本章節的教學內容,共設計了三個不同形式的探究性活動內容:
1.以小品“超生游擊隊”情節為探究線索的──“超生的后果”。
2.以創設數字化的問題情境,采用數學推算方法來進行的探究──“ 晚育的意義”。
3.以分析學生搜集資料進行探究──“優生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通過上述三個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動,從不同方面加強了學生對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的理解,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逐步形成對計劃生育這一國策的認同和理解,同時加強對學生的各項技能的訓練。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我國實行計劃生育國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知道人口增長過快會對資源、環境和社會發展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技能目標
1.鍛煉收集材料的能力。
2.計算、整理相關數據,探究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的意義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2.通過學習,加強自身對社會的責任感,理解國家“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教學方法
以各種形式的探究活動為本章節內容的主要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模擬探究設計、數據分析及組織學生進行課前材料搜集、課堂討論歸納,組織學生觀看小品,教師自制教學課件,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
材料用具
《超生游擊隊》小品的碟片。
進行探究活動的用具: 乒乓球或卡片等 。
教師自制的多媒體教學課件。
學生課前搜集的有關材料。
參考資料
“各國的國民收入比較”資料 。
優生優育的方法。
【課題】計劃生育 (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一章第四節)
二、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言:
現在全世界的人口已經超過了 60 億, 中國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雖說一個個新生兒的落地, 給無數的家庭帶來了無限的歡樂,但是,人口的急劇膨脹卻給生物圈造成沉重的壓力, 也制約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怎么樣才能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呢? 1 、 課前搜集各國的國民收入情況資料。
2 、 課上進行比較、討論、分析,發現并提出問題。 從資料的分析,理解人口過多是造成我國人均收入偏低的主要原因,從而引出計劃生育的重要性。
一、我國人口的增長趨勢:
1.歷史上, 我國曾有三次人口明顯增加 (翻了一番) 的經歷,計算三次所用的時間及規律。
2.第二、三次人口增長率明顯加快,你推測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從歷史、經濟、醫療等方面進行推測)
3.通過對這組數據的分析, 你得出了什么結論?
小結:人口的急劇增長會對資源、環境和社會發展產生巨大的負面影晌、為了保護生物圈,為了人類世世代代能有美好生活居住環境,我們必須控制人口的增長。 學生分組對書本 p18 頁中所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討論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利用搜集的“各國的人均收入情況”所提供的數據來進一步分析,人口眾多對我國的國民經濟、環境、社會發展等造成的什么樣的影響 ?
1.了解我國實行計劃生育國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知道人口增長過快會對資源、環境和社會發展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3.鍛煉分析研究材料的能 力。
附 : 各國的人均收入情況
世界銀行公布的一項最新年度世界各國人均收入調查報告結果顯示,瑞士以人均年收入38,350 美元蟬聯世界最富有的國家。第二名是挪威,32,880 美元;排名第三的是日本,32,230 美元;丹麥以 32,030 美元名列第四;美國居第五, 國民平均年收入為30,600 美元。列六到十名的國家分別是:新加坡、奧地利、德國、瑞典、比利時。
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排在世界第六位,但中國人均 gdp 排在世界第 140 位,人均800-900 美元,是世界中等收入水平的 40%, 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 16%, 這個水平之低代表著中國的發展程度還遠遠不夠,但從中國的發展趨勢來看,中國是非常有希望的:
年份 增長速度 人均收入 ( 人民幣〉
1980 1939 46o
1990 2641 1634
36.22 7078( 約 848 美元 )
診斷性評價:
要想立即抓住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場白一定要能吸引他們,“各國的人均收入情況”與同學們有著密切的聯系,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差異 , 能激發他們的思考,這種方式的導入,在實踐中很成功。
但同學們在分析造成人口增長過快的原因時,由于歷史知識有限,對書中所提供的材料數據分析不到位,并且消耗了較長的教學時間。
二、計劃生育 :
為了控制人口數量和提高人口的素質, 我國將計劃生育列為一項基本國策。
晚婚 : 提倡比法定結婚年齡晚 2~3 年結婚。
晚育 : 提倡婚后推遲 2~3 年生育
少生 : 穩定低生育水平
優生 : 通過男女青年婚前體檢、孕婦定期檢查身體和科學分娩等措施,避免出生有遺傳疾病的孩子。
組織學生觀看小品《超生游擊隊》,并對其中的內容進行討論, 并進行相關的模擬探究活動:
1.小品中的人物在哪些方面違背了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 ?
2.這些人不能自覺地遵守“計劃生育”的政策, 有“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他們這樣做,會對社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1.學習有關計劃生育的具體內容和要求。
2.觀看小品
3.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和分析
4.進行模擬性的探 究活動。
1.初步理解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
2.用模擬探究的方法來分析問題,以及對相關數據的計算、歸納,加深對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的理解。
3.通過模擬性探究活動,使學生自主建構概念,認同“計劃生育”國策中少生這一重要內容。
[ 探究活動一 ] “超生游擊隊”帶來的后果
上面的問題 2 可以以數學統計的方法來進行探究 , 利用“探究生男生女的奧秘”的簡單的游戲活動 : 即在 20 張卡片中隨機抽取出 x 或 y 的卡片或黃、白乒乓球 , 每一次以生男孩為終點 , 然后來統計出所需要的數據。注意:在規定的時間內,所抽取的家庭數目越多越精確 , 每個小組中可由不同同學來分別進行統計,然后進行匯總計算。 ( 結果填下表 )
1 2 3 4 5 6 7 8 9 10 總數
男孩是第 幾胎
數目 男
女
計
算
男、女數目比例:
每個家庭平均生幾胎:
問題與假設:
1.假設有 1 億個家庭采取了《超生游擊隊》里主人公的生育方式, 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
2.這樣的生殖方式不符合“計劃生育”國策中的哪幾條?
3.在你的周圍有這樣的家庭存在嗎? 請在課后進行調查統計。
診斷性評價:
教師以小品中的情節設計了相關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并讓學生們進行討論。這樣的設計比以教師單純性地講解,效果要好得多,并在實際操作中,可行性很強。
小結:
從 [ 探究活動一] 中, 同學們得到了什么結論?
提出新問題:
有人認為“反正只生一個孩子,晚生不如早生”, 你同意這一說法嗎? 為什么? 1.不能為生男孩而違反計劃生育這一國策。
2.少生孩子可以穩定低的生育水平。
進行下一輪的探究、分析活動。 通過學生的模擬探究活動,使學生總結出是什么原因導致人口的過多,而從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 探究活動二 ] 晚育的意義
背景:“反正只生一個孩子 , 晚生不如早生”
問題: 晚育與控制人口數量有關系嗎 ?
探究思路: 采用數學推算的方法進行探究 , 可選擇以下兩個問題情境進行探究 :
1.假設 a 、 b 兩對夫婦,a以及他們的子孫都是20歲生孩子;b及他們的子孫都是25 歲生孩子。 100 年以后,a 和 b 的后代各有幾代? 假設 a 和 b 各有 1 億對夫婦,100 年后 b 比 a 要少生多少人 ? 是什么原因產生了這種現象?
2.假設我國現在16 歲、17 歲、18歲、19歲、20歲的女性各有1千萬人。在下列兩種情況下,5 年后因她們的生育而增加的人口分別是多少 ?
第一種情況是沒有晚育要求,這些婦女每人生了一個孩子;
第二種情況是有晚育要求,她們要到25 歲時才能生一個孩子;需要多少年才能達到第一種情況的生育水平 ?
教師安排學生分小組進行數字化情境探究,調動學生的探究激情,并組織學生對以下問題進行討論:
1.晚育與少生之間有什么關系?
2.怎樣才能為晚育提供一定的保證?
3.晚育會對人們生活、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嗎?試舉例。 制訂并實施探究方案
學生分小組按照數字化情境進行推算。
得出結論
學生分析本組的計算結果,得出結論:
1.1億人;b夫婦實施了晚育。
2.第一種情況:5千萬人;
第二種情況:1千萬人;5年。
表達交流
在小組內互相交流各自擬定的問題情境以及得出的結論,選派代表上臺發表本組的結論及觀點。 讓學生的用數字化情境探究活動來代替教師的單純性講解,更易建構知識。
診斷性評價:
這個探究活動是按照教材中所提供的方式方法進行的,目的明確,操作簡單,讓學生嘗試著用純數學的方法來進行生物學探究,不僅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目標的掌握,也對學生的技能進行了訓練。
由于學生的數學水平參差不齊,計算速度教師不易掌握,在實際操作中易造成時間不夠而使教學任務不能按計劃完成。
小結
從[探究活動二]中,同學們得到了什么體會? (以上內容為第一課時)
提出新問題
有人認為“只要夫妻身體健康,結婚前和懷孕后不需要檢查,也能生出一個健康的孩子來”,你同意這一說法嗎?為什么?
1.晚育也可以減少人口的增長。
2.提倡比法定結婚年齡晚2~3年結婚,并在婚后推遲2~3年生育。
進行下一輪的探究、分析活動。
利用模擬探究活動,加深同學們對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中的晚婚、晚育這一點的理解。
探究活動三 優生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同學們,你們可能看見過一些患先天癡呆、白化病或者侏儒癥的孩子,但他們的父母,卻都是正常人,這些父母雙方怎么會生下這些具有先天性遺傳疾病的孩子的呢?
請同學們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相關資料,來向大家說明“優生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1.出生一個具有先天遺傳疾病的人,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怎樣的危害 ?
2.怎樣才能避免具有先天遺傳疾病的人出生?
3.回家詢問下你的父母,尤其是你的母親在生你之前和懷孕期間,都進行了哪些相關檢查? 這些檢查帶來了什么好處 ?
教師在課前要篩選學生查詢的資料,課堂內將學生進行分組,并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安排學生進行交流,解答學生在討論中可能產生的問題,保證全體學生都要參與到活動中來。 1.學生課前搜集資料;
2.學生課上分組交流各自搜集的資料;
3.組內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
4.學生上臺交流各組結論;
5.全班學生達成共識:優生能給家庭和社會帶來益處,并能舉例說明。
通過此次探究性活動,可使學生對計劃生育中“優生”這一知識點內容有更好的理解,并鍛煉學生查找資料、交流表達、分工合作的能力。
診斷性評價:
本次探究活動需要學生課前進行充分的準備,教師明確分工,調動學生的探究熱情,課堂內有效組織,通過交流、分析學生搜集到的相關資料,逐步引導學生探究計劃生育中的“優生”這一政策的內容,從而加深了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
但有些同學查找的資料與本次教學關聯不大。如遺傳病的危害等 , 因此教師在課前最好將學生搜集到的資料進行篩選,選擇好相關的資料內容 , 請占有不同資料的學生上臺交流,讓大多數學生都能參與到探究中來,不要造成整個教學“走題”和“拖堂”的現象。
小結
1.從探究活動三中,同學們知道了什么?
2.有哪些方法可保證“優生”?
1.優生可提高全民族人口的基本素質, 減少由于遺傳性疾病人的出生給社會、家庭造成的危害。
2.通過男女青年婚前體檢、孕婦定期檢查身體和科學分娩等措施。
三、總結
堅持晚婚、晚育,對國家來說,有利于控制人口的過快增長;對個人來說,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學習。少生是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關鍵,優生有利于我國人口素質的提高。
四、教學反思
本節內容的教學, 有以下幾個方面是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首先用“各國人均收入情況”資料來導入新課,是本節課能上成功的關鍵之一。它為本節課教學的情境創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此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本節內容的興趣,為下面的探究活動的進行起到了良好的開端作用。
其次,在本章節的教學設計上主要突出了“探究性活動”為學生的知識目標的達成而服務的宗旨,“探究性活動”分別采用了模擬情境探究、數學推算方法探究、資料分析方法探究這三種不同的探究方式,以促進學生對計劃生育中“晚婚、晚育、少生、優生”這四個知識點的理解。三種不同的探究方式為教學帶來了不同的益處。
1.學生根據小品劇情所進行的自主探究活動,由于有了電視小品的觀看和學生模擬情境探究活動,學生的興趣很大,所建構的概念比起教師反復講解、反復強調所建構的概念要牢固,學生也更樂意接受、更樂意去探究學習,活動效果非常好。
2.學生通過模擬數字情境的探究活動,給了學生以真實的感受,比起單純說教所得的效果要好得多,學生也在自身的參與中獲得了知識,掌握了概念。
3.學生通過查找相關資料,體會到了主動學習的快樂;學生在小組的討論中,體會到了共同學習的快樂;學生在全班的交流學習中,體會到了分享學習的快樂。學生從中得到自我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數字化情境探究活動,是為了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概念,教師不要過于注重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學生的計算結果,不要在計算上消耗過多的時間而耽擱教學任務的進行。以學生小組為主的查找資料的探究活動,由于學生在水平上存在著差異,學生所查找的材料不能完全符合教師所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尋找材料提供相關的網站、圖書、雜志等內容,不必占用學生過多的精力和時間,避免學生學習的盲目性。同時,為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參與探究活動,教師要精選問題,著眼點要小,涉及面要寬,讓所有學生通過本章節內容的學習,都能有所提高。
計劃生育 篇7
第四課第二框《計劃生育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教學目標】:
1、 懂得我國人口的現狀、特點及引起的問題;了解目前我國環境問題的各種表現及其嚴峻性。
2、理解我國實行計劃生育、保護環境等基本國策的重大意義;培養學生保護環境、愛護自然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我國實行計劃生育、保護環境等基本國策的重大意義
【教學過程】:
一、計劃生育關乎國計民生
【活動一】聯合國確定“世界人口日”的意義
結論:人口問題已成為當代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
【活動二】觀點一:把人口多的包袱變成人力資源的優勢關鍵在于提高人口素質。
觀點二:多么小的問題乘以13億都會變得很大;多么大的經濟總量,除以13億,都變得很小。用實例說明上述觀點
學生舉例加以說明。
結論: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我國的重要國情之一。
。1) 我國人口現狀的特點
人口基數大
新增人口多 基本特點
人口素質偏低
我國人口現狀 農村人口多
的特點 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
人口分布不平衡
男女性別比例失衡
------
(2) 我國人口形勢的嚴峻性
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直接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響我國人口素質的提高,成為影響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
【活動三】:用實例說明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帶來那些問題?
問題 舉例
糧食供應不足 每天消耗13斤糧食
就業壓力加大 每年以增加1700萬個就業遞增
教育經費短缺 人均教育經費排在世界百名之后
。3)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賹嵭杏媱澤谋匾
a、從本質上講,人口問題就是發展問題。b、我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許多問題,諸如吃飯問題、就業問題、等都與人口基數大、增長過快有直接關系。c、沒有對人口增長的合理控制,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是很困難的。d、只有嚴格控制人口的過快增長,實行優生優育,使人口發展與經濟發展相適應,才能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大業的順利實現。實行計劃生育,是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制定的一項基本國策。
②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和具體要求
控制人口數量
目的
提高人口素質
a:有利于青年男女的身體健康和工作
晚婚、晚育意義 學習,并且能夠更好地撫育后代。
b:對控制過快的人口增長也有重要意
具體要求 義。
少生:可以減少國家、集體和家庭的
少生、優生意義 負擔,符合國家和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
優生:可以提高人口素質。
③實行計劃生育的意義
第一、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第二、有利于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第三、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二、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保護環境
【活動四】調查你生活的地區存在哪些環境問題
答:水土流失嚴重;水資源匱乏;水資源受污染在擴大;空氣污染較為嚴重;噪音污染在逐步擴大;生活垃圾和白色污染在不斷蔓延等等。
(1) 我國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
①污染物排放總量還相當大,遠遠高于環境自凈能力;②、工業污染治理任務仍相當繁重;③不少地區農業水質、土質污染日漸突出,有些地方的農產品有害殘留物嚴重超標,影響人體健康和產品出口;④、部分地區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劇。
。2)我國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
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
。3)嚴峻的環境形勢帶給我們的警示——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4)保護環境直接關系到現代化建設的實現和中華民族的復興
。ㄔ鯓诱_認識和處理經濟建設與保護環境的關系)
、僭谕七M現代化建設中,我們在保持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同時,必須把環境保護放在突出的位置;②我們必須認識到保護和改善環境也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實踐證明,保護好環境就能增加投資吸引力和經濟競爭力。③加快經濟建設,絕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絕不能把環境保護同經濟建設對立起來或割裂開來,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④保護環境,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直接關系現代化建設的實現和中華民族的復興。
三、總結。
四、作業布置。
計劃生育 篇8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的文章體裁。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的《動物也在“計劃生育”》說明文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動物也在“計劃生育”》說明文閱讀原文、俾檬笫潜睒O草原上數量最多的動物。它們的生育速度極快。每隔三四年,旅鼠的數量就會發生爆炸式增長。這么多的旅鼠會把大草原上可食之物全部吃光。這時,它們得考慮子孫后代的事了。如何消除過剩的數量呢?請看旅鼠的計劃生育:第一招是舍身喂天敵。旅鼠這時候的身體顏色會由原來的灰黑色忽然變成鮮艷的橘紅色,暴露出自己的所在,引來天敵為自己舉行腹葬。第二招是舍身赴死,旅鼠們集合起來,鋪天蓋地地向大海而去,如此悲壯的場面令動物學家為之感嘆。
、诿绹茖W家皮特克用營養恢復學來解釋旅鼠的自殺:當鼠類數量達到高峰時,植被因遭到過度啃食而被破壞,食物不足、隱蔽條件惡化,于是它們只好除了留下少數以繁衍后代之外,統統去死。等到植被恢復時,它們的數量再節節攀升。這就是旅鼠的計劃生育。
、凵钤谌鸬淠喜康募t狐,一旦發現主要食物來源—野兔、老鼠的數量明顯減少時,它們便采取積極措施,實行計劃生育:與正常年景相比,只有一半數量的紅狐交配繁殖,用減少生殖數量的辦法,來對付饑餓對整個紅狐種群的威脅,從而保障生存繁衍下去,不致造成整個種群的滅絕。
、芸磥,紅狐在控制種群數量上比旅鼠“人道”不少。與其痛苦地自殺,不生這么多不就得了。
、萆钤诒泵乐薜亩涛谗斚奶靵砼R的時候,平時那些單獨生活的雄性短尾鼬便離開自己的家園,去尋找雌短尾鼬交配。按常理判斷,雌短尾鼬的分娩期應該趕上冬季。然而,雌短尾鼬卻能夠使受精卵在體內休眠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延遲到大地春回、食物豐富的時候,才產下幼崽兒。這種延遲生育的本領,對短尾鼬母子大有好處,因為冬季既寒冷又缺少食物,如果雌短尾鼬在此季節里生兒育女,勢必落個饑寒交迫、危命旦夕的結局。
、捱有一種線蟲,會根據口糧和種群密度改變自己的性別,以此來控制種群的數量。
(選自《芳草·經典閱讀》20xx年第5期)
《動物也在“計劃生育”》說明文閱讀題目1.選文以“動物也在‘計劃生育’”為題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選文第①段中,畫線部分主要運用了何咱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3.選文第③段中,加點詞“主要”能否刪去?為什么?(2分)
答:
4.旅鼠和紅狐的“計劃生育”在本質上有什么不同?(2分)
答:
《動物也在“計劃生育”》說明文閱讀答案1.增強讀者的閱讀興趣;表明本文的說明內容。
評分說明:(2分)每個作用各1分,圍繞“增強興趣”和‘表明說明內容“的其它答法即可得分。
2.分類別。條理清晰地說明了旅鼠“計劃生育“的兩種方式(特點)。
評分說明:(2分)說明方法1分,作用1分。
3.不能。因為“主要”一詞起限制作用,其意思是有關事物中最重要的,起決定作用的。表明旅鼠的食物不只是野兔和老鼠,還有其它食物,如果刪去,與實際不符,不能體現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的特點。
評分說明:(2分)態度明確,結合文章內容說明理由1分(只表明態度不得分),指出說明文語言準確性1分。
4.示例一:旅鼠以自殺形式“計劃生育”,紅狐以減少生殖數量的辦法“計劃生育”。
示例二:紅狐在控制種群數量上比旅鼠“人道”不少。
評分說明:(2分)以上兩種答案,答出其中一種即可得2分。
計劃生育 篇9
九年級第四課第一框 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教學設計1資源作者: 肖偉平 作者單位: 廣州市第七中學 學科名稱: 思想品德 年級(模塊)名稱: 九年級 年級(模塊)章節:第 二 單元(填單元名稱) 了解祖國 愛我中華第 四 課(填課題名稱) 了解基本國情和發展戰略 第 二 框題(填框題名稱)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關鍵詞(3~5個):人口國情 計劃生育 環境國情 可持續發展 【教學目標】課程標準內容目標
具體學習目標
知識
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了解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等狀況,了解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資源的政策,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懂得我國人口的現狀、特點及引起的問題;了解目前我國環境問題的各種表現及其嚴峻性。理解我國實行計劃生育、保護環境等基本國策的重大意義;培養學生保護環境、愛護自然的能力。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珍惜資源、愛護環境的情感,增強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能力;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將來更好地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举Y源分析】1、針對的問題:學生對計劃生育問題的態度基本是一偪事不關己的樣子,而對環境問題有一定的認識,但落實在行動上和自覺的保護環境的意識上,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和加強。2、學生的需要:學生對于人口的急劇增長缺乏憂患意識。因此要確立學生對人口問題的憂患意識,對環境問題要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環保意識和習慣,深刻領悟自然和人類休戚與共的和諧關系。 【教學重點】理解我國實行計劃生育、保護環境等基本國策的重大意義【教學難點】培養學生保護環境、愛護自然的能力!窘虒W方法】(教法)1、對比分析法 2、情景教學法 3、分析討論法 (學法)1、自主學習法 2、合作學習法 3、探究學習法。【課型】新授課【教學時間】1-2課時【教學流程】提出問題→師生探究→生成知識→ 明理踐行【板書設計】第四課 了解基本國策與發展戰略二、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1、計劃生育關乎國計民生(1)人口問題已經成為當代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2)我國人口現狀與特點(3)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對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影響(4)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2、功在當代 利在千秋(1)我國面臨嚴峻的環境形勢(2)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二、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1、計劃生育關乎國計民生(1)人口問題已經成為當代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世界人口日】——kp50活動1學生討論:○ 人口重負向人類敲響了警鐘,聯合國確定“世界人口日”有什么意義?
讓學生了解日益增多的世界人口已經對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造成巨大的壓力,全球性的人口問題已經成為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聯合國確定“世界人口日”,就是提醒世界各國認識到人口問題的嚴峻性。
講授新課:
1、計劃生育關乎國計民生
。2)我國人口現狀與特點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國情之一。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是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此外,農村人口多、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別比例失衡等是我國人口現狀的其它特點!疚覈媾R人口問題的挑戰】——kp50活動2(3)學生分組討論: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對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影響教師總結: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直接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救丝谶^多過快增長對我國的影響】——kp51活動(4)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①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提高人口素質就是要求同學的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②計劃生育的具體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生。(教師綜合分析實行計劃生育的意義,見kp52)通過活動,使學生了解我國人口現狀和特點以及我國實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目的和要求
2、功在當代 利在千秋
。1)我國面臨嚴峻的環境形勢【人口過多過快增長對我國的影響】——kp51活動讓一學生朗讀p52材料,請另外的一部分學生講講身邊的環境問題,從而明確存在的哪些環境問題! 做一個小調查,看看你生活的地區存在哪些環境問題。(2)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我國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①決不能走破壞環境和浪費資源的路來發展經濟;②只有保護環境,才能使現代化建設和民族復興順利實現。(結合本地的具體舉例說明)保護環境刻不容緩,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珍惜資源、愛護環境的情感,增強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能力;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將來更好地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課堂小結
回顧本課所學知識,建構知識網絡。通過對知識的梳理,掌握本課所學的知識點。
計劃生育 篇10
課題:第四課 了解基本國策和發展戰略 新授課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記。何覈娜丝趪、環境國情。
2、說出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要求和意義。
3、自覺樹立人口憂患意識和保護環境意識,并落實在行動中。
一.知識準備
。ㄒ唬╊A習思考題
1、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及其相關措施。
(1)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是 。
(2)我國人口現狀的影響是:
。
(3)實行計劃生育的必要性:
。
(4)實行計劃生育的意義:
。
4. 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就是 ;具體要求就是
。
2、我國面臨的環境形勢及其相關措施。
3、實行計劃生育的意義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ǘ╊A習練習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
2、從本質上講,人口問題就是_________________。
3、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從本質上講,保護和改善環境也是保護和發展_________________。
5、實踐證明,實行計劃生育有利于發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增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的環境形勢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知識梳理
1、世界人口問題——我國人口特點——實施計劃生育的必要性、意義、要求
2、我國環境問題——實施保護環境國策的必要性——意義
3中學生能為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做些什么?
達 標 檢 測 (no010)
班級 姓名 日期 等第
1、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突破50億。1990年聯合國決定將每年7月11日定為“世界 人口日”。截至XX年7月1日,世界人口已經突破64億。這表明( )
a我國人口基數大
b我國人口現狀的特點還表現在農村人口多,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
c人口問題已經成為世界性問題,是當今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
d我國新增人口多
2、我國的人口問題不僅表現為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還表現在 等方面。 ( )
、偃丝谒刭|偏低②農村人口多③人口的老齡化速度加快④人口的分布不平衡⑤男女性 別比失衡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
3、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是, 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嚴峻的環境形勢迫使我們必須( )
、賵猿挚沙掷m發展 ②為了經濟的發展,可以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③認識到保護和改善環境也就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絕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求得經濟的一時發展,絕不能把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對立或割裂開來,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④把保護環境,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達標檢測(二)
1、造成環境保護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對中國生態環境構成最大威脅的是( )
a、干旱少雨 b、 人們環境意識淡薄 c 、來自人口壓力 d、工業廢棄物
2、小明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句標語“少生孩子多種瓜,到老有錢就有家”這表明( )
a、只要是利民的政策,遲早會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 b、人們的觀念會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 c、計劃生育利國利民 d、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計劃生育的好處
簡答
1、 我國人口現狀的特點是什么?
2、實行計劃生育的要求是什么?
材料分析
大家都清醒地看到,我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大超過環境容量,生態環境惡化尚未得到遏制,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1、 為了更好的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青少年學生應從哪些方面努力?
2、 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如何落實環保行動。
計劃生育 篇11
第四課 第二框 計劃生育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見20頁世界人口日
師:提醒世界各國要認識到人口問題的嚴峻性。現在人口問題是世界面臨的共同問題,而如何解決好人口問題也是當代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今天,我們這節課就一起來看看我們國家是如何解決人口問題的。
第二框 計劃生育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一、計劃生育關乎國計民生
比例圖
說明了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這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國情之一。(見50頁)
那么,我國的人口有什么特征?
1、我國的人口有什么特征?
材料1:新中國成立的時候,我國就有54545萬人,是當時世界上的人口大國。
(1) 人口基數人。
材料2:我國人口增長率為千分之十三左右,即每年凈增人口平均1500萬左右,相當于每年增加一個澳大利亞的人口數。
。2) 新增人口多。
材料3:據普查,我國的粗文盲率為6.71%,美國、日本的粗文盲率不到0.5%.我國每十萬人中具有大學以上教育程度的占3.6%,而美國25歲以上人口接受大學教育的比率接近50%.
(3) 人口素質偏低。
材料4:據調查,我國的農業人口占70%以上,而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農業人口在總人數中的比重都不到10%。
。4) 農村人口多。
材料5:預測:我國60歲以上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
2020 2030 2040 2050
11.7 15.5 21.9 25.1 27.4
。5) 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
材料6:據調查,我國人口分布是東部多,西部少;城市多,農村少。
(6) 人口的分布不平衡。
材料7:據了解,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呈升高趨勢,即平均每出生100名活產女嬰所對應的活產男嬰數,已從20世紀70年代的106.32上升至XX年的118.58,本世紀三四十年代,20歲-49歲的男性將比女性多出3000多萬。
。7) 男女性別比失衡。
有人說:人是勞動者,是財富的創造者。因此,人越多,勞動者就越多,創造的財富就越多,社會就發展的越快。你認為這種說法正確嗎?
師:這句話是不正確的,適當的人口的確是有利于財富的增長和社會的發展。但是,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卻會帶來一系列不良的影響。那么,我國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的影響是什么呢?
2、我國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的影響是什么?(見51頁)
下面請同學們想一想: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有可能直接或間接地帶來哪些問題呢?(見51頁)
人 糧食供應不足
口 就業壓力加大
問 教育經費短缺 從本質上講,人口問題就是發展問題。
題 資源問題
治安問題
。1)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影響我國人口素質的提高。
面對這一問題,我們國家采取了什么措施呢?(實施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3、為什么我國要實施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見51頁)
下面,請同學們想一想是不是所有國家都實行計劃生育呢?
不是的。比如:像德國、俄羅斯等一些人口負增長的國家,他們需不需要實行計劃生育呀,不需要。因為每個國家的具體情況不同,他們對生育的政策也不相同。 所以,并不是每個國家都實行計劃生育。
那么,實施計劃生育有什么樣目的和要求呢?
4、實施計劃生育的目的、要求是什么?(見52頁)
目的: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晚婚、晚育
要求:提倡 少生 控制人口數量的重要措施
優生—— 提高人口素質的重要措施
那么,計劃生育又有何重要意義呢?
5、實行計劃生育的重要意義(見52頁)
二、功在當代 利在千秋
見52頁。這則材料反映了什么問題?(環境問題)
那么什么是環境問題呢?
1、環境問題是指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所造成的環境污染與破壞。
現在我國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問題,那么,我國的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2、我國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見53頁)
見53頁《取水》
同學們想一想,環境問題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危害?
、 威脅生態平衡。
、 危害人類健康。
、 直接制約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見釣魚漫畫。
問:這則漫畫說明了什么?
那么,我們是不是應該為了保護環境而不搞經濟建設了呢?不是。同樣,我們是不是應該為了搞經濟建設而不保護環境呢?當然也不是。
那么,你們認為我們以后在經濟建設中應如何處理保護環境與經濟建設的關系?
計劃生育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我國面臨嚴峻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能力目標:搜集我國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材料,并分析其特點,宣傳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以實際行動保護環境。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體會人口和環境問題對于人類發展的影響,樹立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的觀念。
教學重點:解決我國人口問題的對策。
教學難點:如何理解人口問題就是發展問題
教學方法:案例法、活動情感激勵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活動1:教師:世界人口日?
學生:7月11日(XX年:聯合國人口基金將世界人口日的主題確定為“應對經濟危機:投資于婦女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世界人口日的主題,為了引導全社會支持計劃生育家庭,幫助婦女創業,促進婦女發展,國家人口計生委將今年的宣傳活動主題確定為"關注計劃生育家庭,促進婦女創業發展"。)
。ㄐ氯A網8月13日電美國人口資料局11日發表報告說,XX年,世界人口總數將由目前的67億上升到70億,增長的人口主要來自發展中國家,印度人口總數2050年將超過中國。)
二、計劃生育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ㄒ唬┯媱澤P乎國計民生
活動2:人口眾多的劣勢和優勢
(答:要把人口多的包袱變成人力資源的優勢,關鍵在于提高人口素質。)
1、我國人口現狀的特點
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基本特點,人口素質偏低;農村人口多,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別比例失衡。
2、我國人口形勢的嚴峻性
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直接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活動3:用實例說明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帶來那些問題?
。ㄅe例:糧食供應不足就業壓力加大 教育經費短缺)
問題1:我國人口現狀的特點怎樣?它有什么影響?
3、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1)實行計劃生育的必要性
從本質上講,人口問題就是發展問題。只有嚴格控制人口的過快增長,實行優生優育,使人口發展與經濟發展相適應,才能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大業的順利實現。實行計劃生育,是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制定的一項基本國策。
問題2:我國為什么必須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2)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和具體要求
目的: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具體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ㄍ砘、晚育少生、優生的意義見教材 )
問題3:實行計劃生育的依據、目的和具體要求各是什么?
。3)實行計劃生育的意義
第一,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
第二,有利于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
第三,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ǘ┕υ诋敶谇铩Wo環境
有人算過,云南滇池周邊的企業在過去20年間,總共創造了幾十億元產值,但是要初步恢復滇池水質至少得花幾百億元,這是云南省一年的財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紙廠,20年累計產值不過500億元。但是要治理其帶來的污染,即使是干流達到起碼的灌溉用水標準也需要投入3000億元。要恢復到20世紀70年代的三類水源,不僅花費是個可怕的數字,時間也至少要1XX年。
活動4:調查你生活的地區存在哪些環境問題?
(答:河水污染;大氣污染;so2超標;農田污染,農產品有害殘留物嚴懲超標,等。)
1、 我國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
、傥廴疚锱欧趴偭窟相當大,遠遠高于環境自凈能力;
、诠I污染治理任務仍相當繁重;
③不少地區農業水質、土質污染日漸突出,有些地方的農產品有害殘留物嚴重超標,影響人體健康和產品出口;
④部分地區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劇。
問題4:什么是環境問題?我國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哪里?(p。52-53)
2、我國生態環境的基本 狀況
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
問題5:我國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怎樣?
3、帶給我們的警示——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4、保護環境直接關系到現代化建設的實現和中華民族的復興
(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建設與保護環境的關系)
、僭谕七M現代化建設中,我們在保持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同時,必須把環境保護放在突出的位置;
、诩涌旖洕ㄔO,絕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絕不能把環境保護同經濟建設對立起來或割裂開來,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我們要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同時必須把環境保護放在突出的位置。
問題6:我國為什么要堅持保護資源和環境的事基本國策?
本課小結:(學生小結,教師點評)
布置作業:
1、我國人口現狀的特點怎樣?它有什么影響?
2、我國為什么必須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3、實行計劃生育的依據、目的和具體要求各是什么?
4、調查你生活的地區存在哪些環境問題?
4、什么是環境問題?我國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哪里?(p。52-53)
5、我國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怎樣?
6、我國為什么要堅持保護資源和環境的事基本國策?
7、練習冊及《高效速練》中的本節相關作業
板書設計
二、計劃生育與 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ㄒ唬┯媱澤P乎國計民生
。1)我國人口現狀的特點
。2)我國人口形勢的嚴峻性
(3) 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賹嵭杏媱澤谋匾
、趯嵭杏媱澤哪康暮途唧w要求
、蹖嵭杏媱澤囊饬x
(二)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保護環境
(1) 我國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
(4)保護環境直接關系到現代化建設的實現和中華民族的復興
。3)帶給我們的警示——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2)我國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
計劃生育 篇13
1、--概述:1、1設計思路概述: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在城市家庭中的獨生子女已接近100%, 對于國家實行這一政策,學生也能說出其中的原因和道理,因此,本節課中應當讓學生通過對與計劃生育相關的數據及內容進行統計、分析,并進行相關的探究性活動,更進一步了解實行計劃生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知道人口增長過快會對資源、環境和社會發展造成什么樣的影響。教師以課前準備的“各國人均收入情況”導入本節知識的, 將學生引入到“計劃生育”這一主題中來。根據本章節的教學內容,共設計了三個不同形式的探究性活動內容:以小品“超生游擊隊”情節為探究線索的──“超生的后果”。以創設數字化的問題情境,采用數學推算方法來進行的探究──“ 晚育的意義”。以分析學生搜集資料進行探究──“優生給我們帶來的好處”。通過上述三個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動,從不同方面加強了學生對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的理解,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逐步形成對計劃生育這一國策的認同和理解,同時加強對學生的各項技能的訓練。1、2教學目標:知識和技能目標:了解我國實行計劃生育國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道人口增長過快會對資源、環境和社會發展造成什么樣的影響過程和方法目標:鍛煉收集材料的能力,計算、整理相關數據,探究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的意義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通過學習,加強自身對社會的責任感,理解國家“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1、3教學重、難點:初步學會運用數學分析和推算的科學探究方法,認同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1、4教學框架:1、5教學準備及教學環境:《超生游擊隊》小品的碟片;教師自制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學生課前搜集的有關材料;調查自己家族幾十年來人口增長的情況并詳細記錄,“各國的國民收入比較”資料。2、教學過程:引入:現在全世界的人口已經超過了60億,中國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雖說一個個新生兒的落地, 給無數的家庭帶來了無限的歡樂,但是,人口的急劇膨脹卻給生物圈造成沉重的壓力, 也制約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怎么樣才能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呢?明確本節課學習的主題:計劃生育
問題:我國人口的增長趨勢學習活動:資料分析
學生閱讀課本p18頁中所提供的數據:討論:歷史上,我國曾有三次人口明顯增加 (翻了一番)的經歷,計算三次所用的時間及規律。第二、三次人口增長率明顯加快,你推測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通過對這組數據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結論?
出示各國人均國民收入情況表:分析:人口眾多對我國的國民經濟、環境、社會發展等造成的什么樣的影響?小結:人口的急劇增長會對資源、環境和社會發展產生巨大的負面影晌、為了保護生物圈,為了人類世世代代能有美好生活居住環境,我們必須控制人口的增長。設計意圖:要想立即抓住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場白一定要能吸引他們,“各國的人均收入情況”與同學們有著密切的聯系,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差異 , 能激發他們的思考,這種方式的導入,在實踐中很成功。問題:計劃生育
學習活動:
學習有關計劃生育的具體內容和要求:為了控制人口數量和提高人口的素質,我國將計劃生育列為一項基本國策。計劃生育的具體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觀看小品《超生游擊隊》,并對其中的內容進行討論:小品中的人物在哪些方面違背了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這些人不能自覺地遵守“計劃生育”的政策,有“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他們這樣做,會對社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超生游擊隊”帶來的后果:討論:假設有1億個家庭采取了《超生游擊隊》里主人公的生育方式, 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 這樣的生殖方式不符合“計劃生育”國策中的哪幾條?
有人認為“反正只生一個孩子,晚生不如早生”, 你同意這一說法嗎? 為什么?
探究晚育的意義:采用數學推算的方法進行探究 , 可選擇以下兩個問題情境進行探究:
1、假設a、b兩對夫婦,a以及他們的子孫都是20歲生孩子;b及他們的子孫都是25 歲生孩子。1xx年以后,a和b的后代各有幾代?假設a和b各有1億對夫婦,1xx年后b比a要少生多少人?是什么原因產生了這種現象?
2、假設我國現在16歲、17歲、18歲、19歲、20歲的女性各有1千萬人。在下列兩種情況下,5年后因她們的生育而增加的人口分別是多少?第1種情況是沒有晚育要求,這些婦女每人生了一個孩子;第2種情況是有晚育要求,她們要到25歲時才能生一個孩子;需要多少年才能達到第一種情況的生育水平?討論:晚育與少生之間有沒有關系?怎樣才能為晚育提供一定的保證?晚育會對人們生活、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嗎?學生分析本組的計算結果。得出結論:晚育可以減少人口的增長。提倡比法定結婚年齡晚2~3年結婚,并在婚后推遲2~3年生育。
有人認為“只要夫妻身體健康,結婚前和懷孕后不需要檢查,也能生出一個健康的孩子來”,你同意這一說法嗎?為什么。
探究優生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出示先天癡呆、白化病或者侏儒癥的孩子,但他們的父母,卻都是正常人:討論:這些父母雙方怎么會生下這些具有先天性遺傳疾病的孩子的呢? 出生一個具有先天遺傳疾病的人,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怎樣的危害?怎樣才能避免具有先天遺傳疾病的人出生?
回家詢問父母,在生你之前和懷孕期間,都進行了哪些相關檢查? 這些檢查帶來了什么好處 ?全班學生達成共識:優生能給家庭和社會帶來益處。
設計意圖:用模擬探究的方法來分析問題,以及對相關數據的計算、歸納,加深對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的理解。通過模擬性探究活動,使學生自主建構概念,認同“計劃生育”國策中少生這一重要內容,教師以小品中的情節設計了相關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并讓學生們進行討論。這樣的設計比以教師單純性地講解,效果要好得多,并在實際操作中,可行性很強,讓學生的用數字化情境探究活動來代替教師的單純性講解,更易建構知識,這個探究活動是按照教材中所提供的方式方法進行的,目的明確,操作簡單,讓學生嘗試著用純數學的方法來進行生物學探究,不僅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目標的掌握,也對學生的技能進行了訓練。3、教學反思:本節內容的教學, 有以下幾個方面是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首先用“各國人均收入情況”資料來導入新課,是本節課能上成功的關鍵之一。它為本節課教學的情境創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此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本節內容的興趣,為下面的探究活動的進行起到了良好的開端作用。其次,在本章節的--上主要突出了“探究性活動”為學生的知識目標的達成而服務的宗旨,“探究性活動”分別采用了模擬情境探究、數學推算方法探究、資料分析方法探究這三種不同的探究方式,以促進學生對計劃生育中“晚婚、晚育、少生、優生”這四個知識點的理解。三種不同的探究方式為教學帶來了不同的益處。1.學生根據小品劇情所進行的自主探究活動,由于有了電視小品的觀看和學生模擬情境探究活動,學生的興趣很大,所建構的概念比起教師反復講解、反復強調所建構的概念要牢固,學生也更樂意接受、更樂意去探究學習,活動效果非常好。2.學生通過模擬數字情境的探究活動,給了學生以真實的感受,比起單純說教所得的效果要好得多,學生也在自身的參與中獲得了知識,掌握了概念。3.學生通過查找相關資料,體會到了主動學習的快樂;學生在小組的討論中,體會到了共同學習的快樂;學生在全班的交流學習中,體會到了分享學習的快樂。學生從中得到自我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數字化情境探究活動,是為了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概念,教師不要過于注重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學生的計算結果,不要在計算上消耗過多的時間而耽擱教學任務的進行。以學生小組為主的查找資料的探究活動,由于學生在水平上存在著差異,學生所查找的材料不能完全符合教師所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尋找材料提供相關的網站、圖書、雜志等內容,不必占用學生過多的精力和時間,避免學生學習的盲目性。同時,為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參與探究活動,教師要精選問題,著眼點要小,涉及面要寬,讓所有學生通過本章節內容的學習,都能有所提高。
計劃生育 篇14
第二框《計劃生育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學習目標
了解我國人口現狀的特點及影響、實行計劃生育的必要性、目的、具體要求、和意義;以實際行動支持和宣傳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了解我國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及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能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建設與保護環境的關系;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保護環境。
重點和難點
重點: 為什么要實行計劃生育;我國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
難點: 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建設與保護環境的關系
課前預習:
1. 世界人口日為 。
2.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3. 為什么要實行計劃生育?
(1)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是 。
(2)我國人口現狀的影響是:
。
(3)實行計劃生育的必要性:
。
。4)實行計劃生育的意義:
4. 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就是 ;具體要求就是
。
5. 我國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
6.我國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是:
7. 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建設與保護環境的關系:
(1)
。2)
。3)
學習過程:
二、計劃生育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1、計劃生育關乎國計民生
【活動一】聯合國確定“世界人口日”的意義
結論:人口問題已成為當代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
【活動二】觀點一:把人口多的包袱變成人力資源的優勢關鍵在于提高人口素質。觀點二:多么小的問題乘以13億都會變得很大;多么大的經濟總量,除以13億,都變得很小。用實例說明上述觀點
學生舉例:(1)、說明觀點一:據關有資料顯示,世界歷史上三次成功的經濟追趕都伴隨著人力資源的先進追趕。一是美國1871——19xx年對英國的趕超。在此之前英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這期間美國經濟總量趕超英國,就包括以人均受教育年限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綜合指標的人力資源的追趕。而二是日本,它是20世紀世界上最成功的追趕國家,1920——1992年不僅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創世界紀錄,人力資源發展水平與美國的差距也大大縮小。三是韓國。韓國自1965年以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中等、高等教育的超常規發展以及人力資源水平的快速提升。當今世界,普遍提高全民教育水平,開發人力資源,已成為世界各國用以增強綜合國力的大趨勢。(2)、說明觀點二:每人每年少用一張賀卡,13億人每年將大約少砍生長XX年的大樹32500棵;XX年,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達180000多億美元,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仍在世界百名之后。
結論: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我國的重要國情之一。
(1)、 我國人口現狀的特點及其影響(我國人口形勢的嚴峻性)p50-51
【活動三】:用實例說明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帶來那些問題?
糧食供應不足
每天消耗13斤糧食
就業壓力加大
每年以增加1700萬個就業遞增
教育經費短缺
人均教育經費排在世界百名之后
。2)、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賹嵭杏媱澤谋匾詐51
、趯嵭杏媱澤哪康暮途唧w要求p52
、蹖嵭杏媱澤囊饬xp52
2、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保護環境
【活動四】調查你生活的地區存在哪些環境問題
答:水土流失嚴重;水資源匱乏;水資源受污染在擴大;空氣污染較為嚴重;噪音污染在逐步擴大;生活垃圾和白色污染在不斷蔓延等等。
(1) 、我國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p52-53
(2)、我國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p53
嚴峻的環境形勢帶給我們的警示——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3)、怎樣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建設與保護環境的關系
課堂反饋(做錯了請在反面訂正)
資料一:我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因此,嚴格控制人口增長是我國的一項重要任務,而北歐的一些國家卻鼓勵多生孩子,并且撥款給予獎勵。
資料二:從上個世紀70年代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我國累計少生了3億人。但是現在人口壓力仍然很大。究其原因,農村人口占80%,農村超生現象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除了重男輕女的陳舊觀念外,農村由于生產力水平低,農業生產以體力勞動為主,男孩子在生產中發揮了更多更大的作用;其次,在農村女孩子結婚后基本上不承擔親生父母的養育義務。大多數農民養兒為了防老。缺乏養老保障,使一些孤苦無子的老人備受艱辛。現實堅定了農村一些人寧可接受罰款,也要生兒子的決心。
閱讀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 我國和北歐在人口問題上制定不同政策的依據是什么?(1分)
答:
○ 人口過多過快增長,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哪些問題?(3分)
答:
。
○ 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和具體要求分別是什么?(3分)
答:
○ 請你為解決我國人口過多過快增長提出幾條合理化建議。(3分)
答:
(1)、 (2)
計劃生育 篇15
課 題
2.4.2
計劃生育與保護環境的基國策
課 型新 授
教學
媒體多媒體
教
學
目
標
知識
技能
1.了解我國人口和環境的現狀及特點。2.認識人口和環境問題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3.明確我國面臨嚴峻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
過程
方法
收集我國人口、資源、和環境方面的材料,宣傳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以實際行動保護環境。
情感
態度
價值觀1.體會人口和環境問題對于人類發展的影響 ,理解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和重要。2.樹立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的觀念。
教學重點
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教學難點
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課前預習
在課前先布置學生對第三課的第一節的內容進行通讀,并重點預習本框“我國的人口問題”,設置一些疑難問題進行導思。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親自動手,動腦去搜集有關本課內容的材料,設置疑難并在課堂上提出。
導入新課 材料一:閱讀教材50頁“人口已達60億”的材料 材料二:采用一則有關我國人口的數據表,配合“人口聚集”的畫面。然后由教師總結:我國總人口已近13億,約占世界的21%,世界上每5個中就有一個是中國人。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國情之一。 一、嚴峻的人口形勢
1、我國人口現狀的特點。 用多媒體顯示能夠充分體現我國人口現狀特
思考并回答:聯合國確定“世界人口日”說明了什么?以上材料說明了什么?運用課本及補充材料,先講事實,再引出基本理論,避免了由理論→理論的簡單教學,達到新教材避虛就實的目的,實現了難點的突破。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理解、思考、歸納的能力。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點的5份圖表、材料,再引導學生逐條分析歸納,最后教師逐條用幻燈打出。 2、人口問題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原因。
活動二:
觀點一:把人口多的包袱變成人力資源的優勢關鍵在于提高人口素質。
觀點二:多么小的問題乘以13億都會變得很大;多么大的經濟總量,除以13億,都變得很小。
用實例說明上述觀點
學生舉例:(1)、說明觀點一:據關有資料顯示,世界歷史上三次成功的經濟追趕都伴隨著人力資源的先進追趕。一是美國1871——19xx年對英國的趕超。在此之前英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這期間美國經濟總量趕超英國,就包括以人均受教育年限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綜合指標的人力資源的追趕。而二是日本,它是20世紀世界上最成功的追趕國家,1920——1992年不僅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創世界紀錄,人力資源發展水平與美國的差距也大大縮小。三是韓國。韓國自1965年以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中等、高等教育的超常規發展以及人力資源水平的快速提升。當今世界,普遍提高全民教育水平,開發人力資源,已成為世界各國用以增強綜合國力的大趨勢。(2)、說明觀點二:每人每年少用一張賀卡,13億人每年將大約少砍生長XX年的大樹32500棵;XX年,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達180000多億美元,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仍在世界百名之后。
結論:社會的發展需要高素質的勞動者,人口過快增長影響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嚴峻的人口問題已成為影響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 3、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說一說”,總結出我國人口的現狀及特點。學生自讀課本52—53的相關內容、插圖、及補充材料 并引出下一個問題“計劃生育是惟一正確的選擇”。 “說一說”的活動加深了學生對本目重點的理解,實現了重點的掌握。對人口數量的辯證認識。了解人口多所導致的一系列問題。了解人口政策、明確實行計劃生育的意義。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提問:面對人口過多過快的嚴峻形勢,我國
該采取什么對策?
引導學生自已參照多媒體的思考題: ①我國制定計劃生育的依據、原因是什么? ②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
接著請學生回答,教師結合教材資料加以分析。
總結:實行計劃生育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問題,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二、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調查你生活的地區存在哪些環境問題 1、 我國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 ①污染物排放總量還相當大,遠遠高于環境自凈能力; ②工業污染治理任務仍相當繁重; ③不少地區農業水質、土質污染日漸突出,有些地方的農產品有害殘留物嚴重超標,影響人體健康和產品出口; ④部分地區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劇。 2、我國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 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
3、帶給我們的警示——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4、保護環境直接關系到現代化建設的實現和中華民族的復興
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建設與保護環境的關系 ①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我們在保持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同時,必須把環境保護放在突出的位置; ②加快經濟建設,絕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絕不能把環境保護同經濟建設對立起來或割裂開來,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課堂小結:落實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直接關系到現代化的實現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討論:環境問題帶來的危害。小組討論并指定代表發言根據課后要求,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到當地街道居委會做一個人口的小調查,鼓勵學生撰寫社會調查報告。整理知識。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及時鞏固和強化所學知識,充分調動社會教育合力,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得到教育。明確要求,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
作
業
布
置
1、 我國人口現狀的特點是什么?
答:①人口基數大②新增人口多③人口素質偏低④農村人口多⑤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⑥人口的分布不平衡⑦男女性別比失衡等。
2、實行計劃生育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①、從本質上講,人口問題就是發展問題。②、我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許多問題,諸如吃飯問題、就業問題、等都與人口基數大、增長過快有直接關系。③、沒有對人口增長的合理控制,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是很困難的。④、只有嚴格控制人口的過快增長,實行優生優育,使人口發展與經濟發展相適應,才能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大業的順利實現。實行計劃生育,是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制定的一項基本國策。
3、實行計劃生育的意義是什么?
答:①、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②、有利于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③、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4、調查你生活的地區存在哪些環境問題?
答:水土流失嚴重;水資源匱乏;水資源受污染在擴大;空氣污染較為嚴重;噪音污染在逐步擴大;生活垃圾和白色污染在不斷蔓延等等。
5、怎樣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建設與保護環境的關系?
答:①、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我們在保持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同時,必須把環境保護放在突出的位置;②、我們必須認識到保護和改善環境也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實踐證明,保護好環境就能增加投資吸引力和經濟競爭力。③、加快經濟建設,絕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絕不能把環境保護同經濟建設對立起來或割裂開來,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④、保護環境,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直接關系現代化建設的實現和中華民族的復興。
板書設計
計劃生育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計劃生育關乎國計民生功在當代, 利在千秋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我國面臨的人口問題及影響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我國面臨嚴峻的環境形勢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教學反思
計劃生育 篇16
教學過程
導課:組織教學,創設情境
師: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帶給家庭的是喜悅,可帶給社會、生物圈的全是喜悅嗎?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觀看“世界與人口”欄目的錄像。
生:觀看。感受人口急劇膨脹,給社會、生物圈造成的壓力。
師:請大家看下面的數字資料,你有何感想?師:上例是一對老夫婦在20世紀20年代初到20世紀90年代未這段時間共繁衍后代50人,凈增加人數47人。一個家庭尚且如此,那么我們整個國家的人口增長趨勢又如何呢?請同學們閱讀資料分析,結合討論題1、2、3進行分析,展開討論。
生:在老師指導下討論。指導提綱如下:
出示資料:199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5446億美元,居世界第7位,人均占有量卻處在第125位;1996年,我國鋼產量為1億噸,居世界第1位,人均占有量卻處在第100位以后;1995年,我國煤產量為12.4億噸,居世界第1位,人均占有量卻處在第75位;1996年,我國糧食產量為4900億公斤,居世界第1位,人均占有量卻處在第80位。
生:人口問題確實是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實在該計劃生育啦……
。▌撛O問題情境,導入新課:第四節計劃生育)我國人口的增長趨勢
師:請同學們匯報交流課前調查的某個家族幾十年來人口增長的情況。
生:(選代表匯報交流)。其中一例如下:
我國從哪年到哪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明顯加快?(1949~1989年)請推測
原因,(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
從資料中可以看出,1989年以后,我國人口增長趨勢明顯減緩,試分析這是為什么?(實行了計劃生育政策)計劃生育
師:計劃生育的目標是什么?具體要求又是什么?請大家帶著以上問題看書自學“計劃生育”部分,找出答案。
生:在書上劃出計劃生育的目標:控制人口數量和提高人口素質;計劃生育的具體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師:請大家注意,在計劃生育的具體要求中,有關晚婚這一條的要求是:提倡比法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于22周歲,女不得早于20周歲)晚2~3年結婚。想一想,為什么男性的結婚年齡比女性的大2歲呢?可結合上節課內容考慮。
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理解到:男孩和女孩開始身高突增和睪丸、卵巢開始發育的年齡有差別:一般地說,女孩早于男孩2年,女孩是8.5~9歲,男孩是10.5~11歲。所以,結婚年齡這么規定,是符合男性、女性的身體發育特點的,是科學的!咎骄俊客碛囊饬x
師:請同學們4人小組合作,就老師提出的問題思考、討論。
、偃祟愔挥幸粋地球,是否該控制人口的增長?若不控制會怎樣?
、谀阏J為采取哪些手段可以控制人口增長?其中最切實可行的是什么辦法?
生1:確實該控制人口的增長,若不控制,后果不堪設想。
生2:戰爭、災荒可控制人口增長。
生3:但切實可行的還是計劃生育。
師:在計劃生育的具體要求中,少生能控制人口數量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晚婚、晚育也能控制人口數量,好多同學不理解,認為反正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早生、晚生都是一個孩子。那么,為什么晚育能 控制人口數量呢?請大家看探究活動中的兩小段數字資料。4人小組合作,嘗試著采用數學推算的方法來探究晚育的意義。
生1:a夫婦及子孫都是20歲生孩子,1xx年后,a的后代有5代。b夫婦及子孫都是25歲生孩子,1xx年后,b的后代有4代。
生2:假設我國現在16歲、17歲、18歲、19歲、20歲的女性各有1千萬人,第一種情況是沒有晚育要求,這些婦女每人生了一個孩子,5年后因她們的生育而增加的人口是5千萬;第二種情況是有晚育要求,她們要到25歲時才生孩子,也是每人生一個,那么5年后因她們的生育而增加的人口是1千萬。
生3: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晚育確實能控制人口數量。課堂小結
師:請同學們把課文中最后兩句話劃出來:少生是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關鍵。優生有利于提高我國的人口素質。怎樣理解這兩句話?請同學們觀看圖4-17,展開想像的翅膀,進行看圖說話:為什么說“少生優生幸福一生”?
生:看到陽光普照的大地上,美麗、幸福的母親懷抱著健康可愛的孩子,和平鴿自由飛翔,五彩斑斕的世界是多么的和諧、安詳……
師:請同學們再看另外兩幅圖片,與圖4-17進行對比,有何感想?(出示圖片“超生游擊隊”和“媽媽生我一個好”。)
生1:真是少生優生幸福一生!
生2:還是計劃生育好。
計劃生育 篇17
知識目標
1、了解我國實行計劃生育國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知道人口增長過快會對資源、環境和社會發展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技能目標
1、鍛煉收集材料的能力。
2、計算、整理相關數據,探究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的意義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2、通過學習,加強自身對社會的責任感,理解國家“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重點和難點
我國人口增長的趨勢和晚育的意義。
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數學推算法及運用。
課時分配:1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課:組織教學,創設情境
師: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帶給家庭的是喜悅,可帶給社會、生物圈的全是喜悅嗎?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觀看“世界與人口”欄目的錄像。
生:觀看。感受人口急劇膨脹,給社會、生物圈造成的壓力。
師:請大家看下面的數字資料,你有何感想?
師:上例是一對老夫婦在20世紀20年代初到20世紀90年代未這段時間共繁衍后代50人,凈增加人數47人。一個家庭尚且如此,那么我們整個國家的人口增長趨勢又如何呢?請同學們閱讀資料分析,結合討論題1、2、3進行分析,展開討論。
生:在老師指導下討論。指導提綱如下:
出示資料:199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5446億美元,居世界第7位,人均占有量卻處在第125位;1996年,我國鋼產量為1億噸,居世界第1位,人均占有量卻處在第100位以后;1995年,我國煤產量為12.4億噸,居世界第1位,人均占有量卻處在第75位;1996年,我國糧食產量為4900億公斤,居世界第1位,人均占有量卻處在第80位。
生:人口問題確實是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實在該計劃生育啦…… (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第四節 計劃生育)
我國人口的增長趨勢
師:請同學們匯報交流課前調查的某個家族幾十年來人口增長的情況。
生:(選代表匯報交流)。其中一例如下:
我國從哪年到哪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明顯加快?(1949~1989年)請推測
原因,(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
從資料中可以看出,1989年以后,我國人口增長趨勢明顯減緩,試分析這是為什么?(實行了計劃生育政策)
計劃生育
師:計劃生育的目標是什么?具體要求又是什么?請大家帶著以上問題看書自學“計劃生育”部分,找出答案。
生:在書上劃出計劃生育的目標:控制人口數量和提高人口素質;計劃生育的具體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師:請大家注意,在計劃生育的具體要求中,有關晚婚這一條的要求是:提倡比法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于22周歲,女不得早于20周歲)晚2~3年結婚。想一想,為什么男性的結婚年齡比女性的大2歲呢?可結合上節課內容考慮。
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理解到:男孩和女孩開始身高突增和睪丸、卵巢開始發育的年齡有差別:一般地說,女孩早于男孩2年,女孩是8.5~9歲,男孩是10.5~11歲。所以,結婚年齡這么規定,是符合男性、女性的身體發育特點的,是科學的。
【探究】晚育的意義
師:請同學們4人小組合作,就老師提出的問題思考、討論。
、偃祟愔挥幸粋地球,是否該控制人口的增長?若不控制會怎樣?
、谀阏J為采取哪些手段可以控制人口增長?其中最切實可行的是什么辦法?
生1:確實該控制人口的增長,若不控制,后果不堪設想。
生2:戰爭、災荒可控制人口增長。
生3:但切實可行的還是計劃生育。
師:在計劃生育的具體要求中,少生能控制人口數量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晚婚、晚育也能控制人口數量,好多同學不理解,認為反正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早生、晚生都是一個孩子。那么,為什么晚育能 控制人口數量呢?請大家看探究活動中的兩小段數字資料。4人小組合作,嘗試著采用數學推算的方法來探究晚育的意義。
生1:a夫婦及子孫都是20歲生孩子,1xx年后,a的后代有5代。b夫婦及子孫都是25歲生孩子,1xx年后,b的后代有4代。
生2:假設我國現在16歲、17歲、18歲、19歲、20歲的女性各有1千萬人,第一種情況是沒有晚育要求,這些婦女每人生了一個孩子,5年后因她們的生育而增加的人口是5千萬;第二種情況是有晚育要求,她們要到25歲時才生孩子,也是每人生一個,那么5年后因她們的生育而增加的人口是1千萬。
生3: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晚育確實能控制人口數量。
課堂小結
師:請同學們把課文中最后兩句話劃出來:少生是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關鍵。優生有利于提高我國的人口素質。怎樣理解這兩句話?請同學們觀看圖4-17,展開想像的翅膀,進行看圖說話:為什么說“少生優生幸福一生”?
作業:p20 :1、2
板書設計
第四節 計劃生育
一、我國人口增長的趨勢
二、計劃生育的具體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三、探究晚育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