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學年第一學期工作計劃
一、基本情況1、園所規模由于周邊入園需求持續增長,本學期新增1班,由底樓專用活動室改建而成,至此幼兒園所有專用活動室均以改建成幼兒活動室,目前全園共有12班,小、中、大各四個班。 2、人員情況本學期在園幼兒人數總計446左右,教工總數為53人。3、階段辦園成效與問題(1)辦園主要成效1)探索管理的程序化,夯實基礎管理。2)營造民主、進取的氛圍,提升團隊合力。3)聚焦基礎課程改進,體現服務與引領。4)注重保教協同管理,加強幼兒習慣培養。(2)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與挑戰1)師資培訓任務重,壓力大。2)課程管理的服務與保障需求更為凸顯。3)基礎課程實施面臨新問題.4)課程方案的頂層設計需思考。5)條線管理中的主動聯動管理意識顯不足。6)特殊兒童干預矯治成效欠理。二、指導思想繼續以“務實基礎,小步遞進,穩步發展”為幼兒園階段發展指導思想,堅持求真、求實、求穩的工作宗旨,積極貫徹區學前教育減負增效發展的核心任務,科學定位、優化管理、夯實內涵,積極致力于基礎課程的分階段有效改進,青年教師隊伍的分層培養與個性發展,以及個性化辦園方向的點上深入。三、主要目標1、園務管理:貫徹“減負增效”的工作思路,推進園所制度建設,完善“計劃引領、執行反饋、問題驅動、反思改進”的管理模式,改進條線管理方法,逐步優化長效管理機制。加強民主管理與人文關懷,改進、創新工作機制,增進團隊凝聚力。進一步推進課題研究,初步形成家長志愿者參與幼兒園特色項目建設的有效機制,創建家庭教育實驗基地。2、隊伍建設: 聚焦師德、師風、師能的全面和諧發展,進一步營造大氣謙和、務實盡責、陽光進取的團隊氛圍。開展分層分類培養與研修,關注新教師的基礎培訓,青年教師的潛力培養,以及骨干教師的個性培養,滿足不同層面教師個體專業發展的需求,探索教師發展規劃管理,助推教師主動發展。3、保教工作:以主題實施的反饋與評價為抓手,深入推進課程跟進式引領與改進,完善均衡、體現個性的主題實施方案。以專題研究為切入點,初步完成混齡混班的區域運動整體格局與運行模式研究。推進課程資源庫的建設、使用與管理,提升課程管理的服務與保障。完善聯動管理,持續改進日常生活課程實施的有效性。4、衛生保健:關注規范有序、運行流暢、適宜有效的保健工作管理機制的完善與優化,進一步增強問題意識,加強日常細節管理,提高規范化水平。進一步豐富保研內容與形式,持續提高保育員在幼兒生活習慣養成中的意識與能力。保教攜手,項目推進,提高意外傷害教育干預水平。加強特殊兒童管理,進一步提高干預矯治水平。四、主要任務與措施(一)園務管理1、 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完善四環節管理,提高管理績效。(1)健全園務管理責任制建設,實施責任首問制,確保幼兒園各項工作在分工、合作、協商、互通的過程中有效開展。(2)嚴把計劃制定關,注重上下銜接,落實重點項目負責制,強化目標管理,實施計劃達成度評價,督促計劃的有效執行。(3)聚焦執行反饋與問題改進,在部門工作月考核中突出對存在問題的發現和分析,落實“精心、精細”的管理理念,聚焦于提升條線干部發現問題的敏感性、解決問題的創新性,實施問題管理的績效評估。2、根據新形勢新要求,梳理、修訂幼兒園各項規章制度與基礎性管理機制。(1)對近階段優化、調整、補充的各項制度(如:財務內控制度、班級資產管理制度、課程資源庫管理機制、福利制度等)進行進一步整理,納入幼兒園管理制度匯編。(2)堅持基礎性工作程序化管理模式,借鑒已有經驗,進一步健全、規范各條線基礎工作的辦事流程、要求等,體現科學、合理、可操作,以后勤、保健管理為點先期嘗試建立基礎管理工作檔案。3、增強民心工程建設,提升民主管理水平。(1)實施網上提案,促進提案工作的常態化,及時了解群眾需求,回應教職工改進工作的合理化意見與建議,形成“園所發展人人有責,人人都是管理者”的共識。(2)加強干群溝通,以工會牽頭的集體座談、各條線與教職工的個別交流等多種方式,關心、了解不同群體教師的工作、生活與學習,加強思想交流與及時幫助,建立信任、尊重的人際氛圍。(3)以參加區園務公開工作先進評選為契機,進一步自查園務公開工作情況,改進薄弱。(4)召開教代會,健全制度,加強會前調查研究,提高教代會質量與水平。4、開展家教市級課題,完成階段研究任務。(1)調整課題研究網絡與實施機制,以課題中心組負責內容研發與實施改進,教研組負責實施,反饋問題與成效為基本方式開展課題研究。(2)結合上學期手冊研發經驗,開展“寒假居家安全”、“消防安全“教育專題手冊的初步研發。(3)著重推進志愿者“1+n聯動活動機制。加強志愿者核心小組的培訓,加強項目宣傳,由核心小組成員聯動、輻射其他家庭,搭建經驗交流平臺,及時介入指導、扶持,提高項目實施效果。 5、豐富服務教工的活動載體與平臺,加強人文關懷。(1)推進教工社團(含文化類、體育類、生活類)建設,提高活動質量與水平,豐富教工業余生活,促進身心健康,提升生活品位。(2)組織開展教工相關知識輔導講座(下半年計劃:生活類),組織開展教工休養及體檢、健康咨詢活動。6、其他(1)啟動“上海市家庭教育基地”建設。圍繞傳承與創新、基礎與個性的指導思想,制定新一輪創建方案。(2)以團隊建設為抓手,深化三真校園文化。通過專題講座、活動體驗、辦公室環境創設等,倡導“勤懇務實的風氣、互助包容的大氣和銳意進取的勇氣”,營造團隊氛圍,以團隊帶動個人。積極參加區教育系統文明組室評選活動。(3)根據需要完成幼兒園硬件環境局部改造。包括食堂達標改造、辦公室整體規劃調整、區域運動環境的規劃、設計等。(4)健全綠化管理,建立綠化檔案,加強對種植區的管理,探索長效管理機制,并使之成為重要的課程資源。(5)完成干部檔案整理工作,著手合格檔案室申報準備工作。按照《干部檔案管理整理工作細則》等文件規定,對照達標標準做好資料整理以及硬件的達標改進工作。(6) 深化幼兒園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工作,進一步加強幼兒園網站、班級主頁建設,及時維護更新幼兒園信息。(7)常態落實安全月管理機制,鞏固已有經驗與做法,著重加強日常安全教育及家庭安全教育。(二)隊伍建設1、開展“責任教師,和諧團隊”為主旋律的師德主題活動。(1)圍繞團隊建設,開展辦公室文化創建,創設和諧溫馨、團結向上的環境氛圍。(2)結合教師節,通過師德簽約、鏡頭下的師愛為主題,開展團隊師德師風主題宣傳,同時利用網絡平臺,針對性開展本屆師德標兵事跡宣傳,體現責任團隊風采。(3)通過專題講座、主題交流、文化娛樂活動等,營造團隊氛圍。2、聚焦弱勢領域,激勵個性成長,繼續探索青年教師的組團式發展。(1)延續運動、數學項目組,新增美術項目組,分層定位不同項目組發展要求,探索常態化運行機制。重在營造氛圍,搭建平臺,共研互學。(2)加強專業保障,引進優質資源,拓展針對性培訓,為小組實踐研究提供專業引領與扶持。(3)落實專項獎勵,根據組室活動與發展成效,實施分層獎勵。3、開展新一輪骨干教師評選,健全骨干教師管理機制。 (1)編制骨干教師評選方案及管理方案,進一步明確選拔、培養、獎勵、考核機制。建立骨干教師個人管理檔案,重點突出任期職責的完成情況以及每學期考核情況記錄。(2)依托骨干任務書,有計劃開展骨干教學示范、經驗交流等,整合師幼互動專題的鞏固延伸,加強先期質量把關,提高輻射效應。4、注重整合優效,夯實1-2年新教師基礎培養。(1)依據見習期教師培訓方案,充分統籌、整合園所資源,開展新教師的基礎培訓。(2)以提高一日活動組織有效性為重點,跟進1年教齡新教師的日常培訓。(3)開展1-2年新教師的教育教學基本功項目考核。5、加強教師規劃管理,初步探索服務、保障、評估機制。 (1)對教師規劃進行審議、指導,完成教師個體發展規劃的修訂,整理、匯總教師發展需求。根據教師意愿,提供師徒帶教、外出培訓、教學展示等機會,促進教師快速成長。(2)針對教師不同發展定位,初步探索規劃達成度評價、獎勵機制。 (3)積極爭取各類實踐交流活動,助推教師在歷練中成長、成就。6、其他:(1)開展師資補充招聘工作。(2)完成見習期教師基地培訓工作,結合區級要求,調整培訓工作方案。(3)聚焦運動與生活課程,結合課程實施指南的修訂、專題研究等,落實普惠性研訓培訓。 (三)保教工作1、完善推進課程三級管理機制,保障課程有效實施。(1)根據新一輪課程設置,適度修訂課程園本化實施方案及部分附件。(2)初步編制主題實施三級監控用表,建立自下而上的執行反饋,體現主題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反饋、效果評價,穩固滾動式課程實施機制,注重區、園優質資源的補充。(3)圍繞幼兒園辦園特色,結合主題核心經驗及安全月活動機制,進一步挖掘主題活動中的安全教育元素,初步形成具有本園特色的主題計劃書。2、局部調整課程設置,開展混班混齡區域運動及室內運動研究。(1)根據當前實際,科學、合理地調整幼兒一日作息,制定室外(混班混齡、分班)、室內不同類型運動活動組織實施的安排細則。(2)以“我運動我快樂”為主題開展專題研究,圍繞運動核心經驗,重點優化區域運動環境,豐富運動材料,形成適宜、可操作的區域運動方案,初步梳理各區域主要經驗、指導要點等。(3)依托運動項目組進一步完善室內運動資源庫,實踐“室內運動內容與實施建議”,并通過收集、改編、創編等方式重點開展室內集體體育游戲的研究。3、探索生活課程實施的監控機制,強化生活教育意識。(1)通過加強月計劃、周計劃的制定、執行指導,整合考評機制、聽評生活活動等,進一步提高對生活課程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實施質量。 (2)針對1-5年新教師,建立并推行生活活動園本研修機制,有效實踐《各年齡段幼兒生活教育指導內容與建議》。 (3)結合幼兒一日活動,保教聯動,為幼兒創設更多自我體驗、自我服務的機會,提升幼兒的生活能力。4、建立課程資源庫初步框架,探索長效管理機制。(1)整理園所現有資源,分類納入課程資源庫,編制相應目錄,建立共享平臺。(2)制定資源庫管理機制,包括維護、使用、考核激勵機制。5、加強教研組建設,提高日常教研的有效性。 (1)嘗試“說問題”教研環節的開展,反饋日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或困惑,發揮教師個體研究的自我反思性和組員互動的思辨性。 (2)根據區域運動專題研究需要,探索組際有分、有合的日常教研方式,體現統一規劃,分工負責,有效銜接,難點共研。5、其他:(1)促進“師幼互動策略”在集體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借助教學評優、考核交流、骨干展示等平臺強化研究經驗的實踐運用。(2)立足幼兒閱讀興趣、習慣、能力的培養,加強圖書漂流項目的管理與指導,加大家長資源的利用,發揮項目作用。(3)調整大班室內快樂大本營為分班角色游戲,在中班游戲經驗基礎上,適度加大空間、材料、內容的開放,為后期研究改進奠定初期經驗。(四)保健工作1、細化工作規范要求,加強日常督評與指導。(1)實踐驗證、完善一日保育工作操作指南、三位一體操作指南,注重細節要求的補充,重點優化生活教育提示板塊的內容,滲透保育工作中的教育要求。(2)實施全面與重點相結合的規范操作監控機制。包括一日主要生活環節的日常監控,結合實踐,完善“一日八大生活環節規范操作監控用表”。借助監控用表,加強有目的的一線走動管理。以及聚焦重點(或薄弱)環節的專項監控,細化更全面、更細致的專業規范要求,結合專項考核予以落實。(3)在加強日常監控的同時,注重問題的反饋與指導,并對解決問題進行梳理,不定期復查,確保問題改進的實效。2、圍繞四大板塊優化研訓活動,提高后勤隊伍綜合素養。(1)以“職業道德、規范操作、教育者行為、安全健康教育”為四大基本板塊設計、組織保研活動。(2)結合常態監控與專項考核,開展兩大員規范崗評比。(3)深入推進幼兒生活習慣養成教育,以說生活教育小故事、學習生活課程(部分)等開展“保育員的教育者行為”培訓,進一步提高保育員的生活教育指導意識與水平。 (4)結合安全月、季節性傳染病防控等開展健康安全教育與應急預案演練。3、開展“幼兒跌落預防的教育干預與行為評估研究”,提高安全防控水平。(1)學習專業研究經驗,結合園所實際制定專題研究計劃。(2)采用試點方式,開展初步研究,重點采用行為導向法,設計相應活動。4、加強特殊兒童管理,優化各項干預措施。(1)進一步明確常規矯治干預制度與措施,注重指導與日常督促,加強過程矯治情況分析與結果考核,確保各類人員執行到位。(2)嘗試男教師參與肥胖兒運動干預,提高肥胖兒矯治成效。(3)通過座談會、個別交流等多種方式,加強與家長的溝通,提高家長認識,進一步爭取家長支持與配合。5、其他:(1)進一步梳理、統整日常保健各項基礎工作操作流程與要求,初步建立管理工作檔案。(2)以“幼兒生活習慣養成”項目為重點,推進保教聯動管理,優化已有合作機制,加強過程中的分析,溝通與反饋。(3)參與市級家教課題研究,以1+n方式探索、改進面向家長的急癥救助培訓,提高培訓的普及面。(4)結合健康教育,進一步開展醫教結合的教育活動。(5)跟進鋸齒矯治工作,加強宣教及幼兒口腔衛生習慣的培養。(6)務實各項常規工作:嚴格制度管理,認真落實健康檢查、傳染病防控、營養分析、膳委會等工作,確保達標。五、主要工作安排(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