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作文“讀書體驗”導寫示例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中自有精神食糧,書中自有生命質量,書中自有美感滋養”(當代作家崔道怡語)。《紅樓夢》《吶喊》《青春之歌》《紅巖》《母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牛虻》等名著,曾影響過多少人,教育過多少人,鼓舞過多少人!愛讀書的同學,你有過給你智慧、信念和力量,使你魂牽夢縈的讀書體驗嗎?
請以“我的讀書體驗”為話題寫一篇作文。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
[提示]
“我的讀書體驗”,這是一個有價值的話題,而且并不難寫。寫作時可以考慮多種文體:
一、 記敘文。可敘述經歷或故事,如“書伴我成長”“與書一起走過的日子”,在敘述
過程中,可適當穿插議論。
二、 散文。散文選材自由,易于抒發主觀感受,切近“我的讀書體驗”這一話題。
三、 議論文。可以對與書有關的問題提出看法和主張。需要注意的是,作文中要突出
“我”,寫出自己的體會。
四、 說明文。比如“我的讀書方法”“我是怎樣藏書的”,等等。
[例文]
讀《牛虻》隨感
江蘇省太倉高級中學 王思思
上帝
“您愛我?!您愛我有多深?足以為我而放棄您的上帝嗎?他為您做了什么?這個永恒的耶穌——他為您受過什么罪,竟使您愛他勝過了愛我?就為了那雙被釘穿的手,您就對他如此愛戴?看看我吧,看看這疤,還有這兒——”
牛虻一身傷疤地蜷縮著,顫著缺了兩指的手,瘸著一長一短的腿,帶著左臉一道深深的疤……他的對面,是穿著紅色法衣的主教蒙泰尼里。這個老人正痛苦地堅持著,面色莊嚴,內心卻陷于崩潰……
就這樣,父子之間筑起了一座耶穌的教堂。直到兒子死在父親面前,留下最后一句話:“主教閣下——您的——上帝——滿意了?”他還依然深愛著他的父親。而他的父親,親自為兒子掘了墳墓,卻對他百般關懷,并隨著他一同離開了人世。他們之間愛得如此深摯,恨得卻又這般銘心刻骨。你見過這種飽含著痛恨的愛嗎?你又見過這種蘊含著深愛的恨嗎?這不能不說是一個人間悲劇,是上帝讓他們走到了一起,但也是上帝,讓他們背道相離。
放下手中的書,我不無徹悟地笑出聲來,耶穌的身上霎時沾滿血腥。在基督教的信仰中,圣子耶穌為人類而獻出了生命;但這遠沒有他從人類身上剝奪的多。正因為他,才有了教庭和圣獄,才有了封建宗教的壓制,才有了主教的為所欲為,才有了軍隊的殺戮,才有了這樣的犧牲和離散。
正如蒙泰尼里選擇上帝而放棄兒子一樣,許多本性善良的人因為選擇了上帝而失去了太多,太多。我并不否認人是需要信仰的,但那不該是十字架或是香火,他們會使人變得軟弱而空虛。作為紅衣主教的蒙泰尼里,在用《圣經》開導他人的同時,自己卻是迷茫的,他因為兒子一輩子沒原諒他而心力交瘁。而牛虻呢,就連犧牲也感到踏實。因為他信仰的是生活,是實踐,是堅強的意志。
眼里當裝得下挫折呀,目空一切便不是真正的生活!困難的時候,是親人和朋友夜以繼日地守著你,支持著你,而不是上帝,不是嗎?
牛虻是革命英雄,至少,他依賴著自己而成長。
成長
牛虻這個人物影響了幾代的中國人,不僅是因為他的革命精神,更因為他有著超凡的承受力。他曾經也就是一個純真脆弱的貴族男孩兒,甚至承受不了女友的一點誤會。而最終,他承受了無數“戰火”的洗禮,也平靜地承受了死亡。
我能感到一個人在這世界上立足的不易,也許沒有些傷疤的人便無法成為有用之才。牛虻曾在骯臟的妓院洗過盤子,曾替比畜生還兇猛的農場主當過馬童,曾在走江湖的雜耍班子里當過小丑——帶著帽子,掛著鈴鐺,曾在斗牛場里為斗牛士干這干那,曾屈從于任何一個愿意凌辱他的混蛋,曾忍饑挨餓,被人吐過唾沫和踩在腳下,也曾乞討發霉的殘羹冷飯,但卻遭人拒絕,因為還有狗要吃在前頭。
成長,是艱難的啊。就好像一群小鹿,誰有勇氣,誰跑得快,誰就活下來;否則,就被淘汰。挫折中是難免要流眼淚的,擦干了,站起來,就長大了,堅強了。用牛虻自己的話說,他從死亡那里走來,也就不怕死亡了。他寫下的針砭時弊的文章嚴重打擊了封建統治階級,他的高尚的人格尊嚴甚至壓倒了死亡。這些就是一個叛逆的貴族少年咽下苦澀以后的成長。
“啊,過程!”我想到了堅持。不知為何有許多學子要退出成長呢,為了些許成敗,為了某些情緒。推開門,樹影搖曳,滿枝繁花,徐徐的風撲面而來,穿過門廳,翻動著書頁。“原來這生機是擋也擋不住的。”既然有機會成為一個人,就要堅持到底,看成長能把我變個什么樣的“英雄”。
“牛虻,哈!”
[簡評]
這篇讀后感敘議結合,闡發得揮灑自如。文章分列小標題,表現了作者由閱讀名著而產生的兩點感悟——一是信仰上帝不如信仰生活,二是面對生活的磨難要勇于承受。兩者之間有緊密的內在關聯,有機地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