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經驗總結團隊(通用3篇)
活動經驗總結團隊 篇1
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能力,本學期本班成立了團隊活動小組,按照不同情況分配成為八個平均水平的小組。小組的組成由老師與學生共同商討決定,考慮到學生的成績、性格、性別、交際能力等。引導學生學會與不同的人相處,關心那些交際能力弱、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爭取組內學生共同進步,組內每一個成員基本能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參與。每個小組的人數適當,每學期調整一次。將學生的座位按異質小組適當調動,然后按座次就近組合,小組成員相對固定,成員共同為本組取名,各小組確定一名組長。將小組評比,照片,格言等掛于墻上督促進步。
在平時通過獎勵五星等方式。由小組長帶領組員共同進步,抽查作業完成情況,認真落實英語和語文課文背誦情況,數學作業改錯情況等。學生通過課堂積極發言,精彩回答等優秀表現為小組爭星。每學期在成績,紀律,衛生,課堂表現等方面進行評比,分出數學,英語,語文等單科優勝小組,還有成績進步小組和綜合評比優勝組等,進行獎勵。成員團結一心,共求進步,互相督促,互相關心,每位成員盡力做到緊跟小組步伐。各小組之間比學趕幫,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小組的形式,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氛圍濃厚,學習成績逐步上升。促進學習效果,提高課堂效率,使班級凝聚力不斷上升。
每當面臨期中,期末等大考時。小組成員自發興起一對一活動,互幫互助的學習,鞏固那些還學的不是很牢固的知識,一起整理知識體系,在腦海中構成知識系統圖。組員間互相檢查課文背誦,知識點落實情況等。把數學,物理以前錯過的題一起找出來重新做一遍,檢查學習漏洞。英語,語文,則是自發的整理習題,閱讀,語法點等。對于政治,歷史,地理,生物,認真落實每一份習題,每一條知識點。
我班經常第四節課由組長帶領,各小組展開討論數學還未掌握的習題,英語即將默寫的卷子等還未落實的知識。各組員主動幫助學習能力較弱的同學查漏補缺,解答疑難,提高成績。經一段時間后,部分學生取得了顯著進步,合作精神明顯提高。
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使每個學生平等地參與學習與并有充分發言和表現自己的機會。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解決自己的問題,并注意及時總結好的學習方法。通過小組討論解決課后與預習中不懂得疑問,互相交流學習方法,改正學習上仍存在的誤區與不足。自覺性明顯提高。學生的進取意識、創造意識和競爭意識能較好地得到強化。合作學習中,學生之間建立起了一種積極的相互依賴關系,每個人的貢獻都是小組成功不可缺少的,每個人的價值和重要性都在小組成績中得以體現,從而每個人的自尊都受到保護。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增強使學生愿意為學習付出更大的努力,從而取得更好的成績。而且有助于學習者建立健康的人際關系學習者在完成學習任務時必須進行交流,交流無疑能促進相互了解和親密關系的建立。從而使學習者之間更愿意互相幫助,互相支持,共同進步。合作學習中積極的相互依賴關系的確立增強了所有學生的責任感和參與意識。
在初中課堂中采用小組合作式學習,促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能夠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人,真正在學習實踐中學會學習;同時通過合作式的交流,讓學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與他人互相合作,發揮同學間相互鼓勵、相互啟發的教育作用,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活動中完成合作意識的內化與協作能力的提高。
活動經驗總結團隊 篇2
一、指導思想從學科實際和特點出發,以進修學校和初中室工作計劃為指導,以深化課程改革為中心,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重點,加大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的力度,促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不斷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努力開創歷史教學、教研工作新局面。
二、教研理念
根據教研機構工作定位暨充分發揮教學研究、指導和服務等作用,確定20xx年工作重心為做好20xx版新課標及課堂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的學習與探究,深入課堂進行常規教學的了解與指導,為本學科從教時間較短的年經教師、起到引領帶動作用的骨干教師搭建平臺,促使進一步專業成長與專業引領。首先,如果說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那么教研員就要有一缸水,甚至是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一條既能滋潤自己又能浸潤她人的溪流。所以通過坐下來閱讀,走出去學習,加強自身修養,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坐下來讀書,按所需,有所思、能致用。走出去開闊眼界,多聽、多看、其次,沉下來、鉆進去做研究。通過課題,超前實踐設想,積累可行性經驗,靜心常情的澆水侍弄以待生根、開花、結果。再次,深入基層,深入課堂,深入教師。通過常規教學視導,近距離體味教學,與教師共生長。最后,放平身段做服務。與教師平等、融洽相處,鼓勵、促進進步,發揮優勢規避短處。
三、重點工作與實效
1、多管齊下,積極推進課程改革。
首先,通過寒暑期教師全員培訓,引導教師多形式學“課標”、領會教材,加深對課標的理解與領悟,提高對教材的把握與駕馭能力;鼓勵教師將新課程理念轉變為教學行為,努力實現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教研員做了《課改后歷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2月18《重視時序凸顯主線,落實理念推進教改》(7月19日)進行引領。
其次,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做出創新教學的實踐與探索。就像小崗村、深圳等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與窗口一樣,課題實驗也有異曲同工之用,選準突破口,大膽實踐,爭取獲得有益的作法,促進課堂教學實效,發揮人文學科應有的育人功效。首先確立課題即“歷史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史料分析能力的研究”,并精選實驗教師。
通過理論學習打基礎,日常實施得經驗,階段總結促反思。再次,深入基層,扎實開展教學視導。采取集中與分散,集體與個別相結合的方式,經深入學校、教研組,同教師零距離對話,了解教學實施情況。全年20多所學校,聽課120多節。與講課教師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對教師課堂教學所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細致地剖析和指導,同時對基層學校和教師在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和網絡教研活動情況進行調研和指導,針對教師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提出了改進建議,使教師在今后課堂教學中有了明確的方向,提高了處理課堂教學問題的能力。視導是一把雙刃劍,使用時一定要注意方法。也就是把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與老師私下交流,老師一定樂意接受。在視導的同時,也應聽取一線老師對視導的建議,從而使視導更具科學性。
第四,教研員要勇于上新課程的下水課。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教研員參與實踐,會把理論與實踐更好的結合起來。20xx月28日到雁鳴湖學校講題為《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二)》,對導學案形式教學進行了實踐,可以說有很深的感觸,并寫出了反思,為今后的教學實踐積累了一些有益的經驗。
2、針對教師隊伍現狀的調研,分層次發揮效用。首先,凌云、張艷梅、賈寶生、郭紅艷、劉志超、段秀英等新生力量的鍛煉提升。4.23日北片三級研培活動中黑石凌云、秋梨溝學校張艷梅分別做課《燦爛的宋元文化(一)》、《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4.25日在敦化市首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講課大賽上黑石中學做課《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7.19日在四中召開的敦化市初中歷史暑期教師培訓會上秋梨溝張艷梅老師做課《蒸汽時代的到來》。12日在大石頭鎮中學召開的東片三級研培教學活動中兼職教研員四中侯錫鳳送課《品風流人物,悟智慧人生--世界歷史人物專題復習課》,大石頭中學賈寶生老師做課《難忘九一八》。其次,兼職教研員和名優骨干教師的傳幫帶的領軍作用。師徒結對;侯錫鳳、付曉娟等市骨干、州骨干及名師送教。4月19日敦化市一中舉辦的“請教切磋,共同成長”研討會上市級骨干教師三中的付曉娟老師做課《改革開放》。11月30日在延邊市九中召開的延邊州學科帶頭人“課堂教學及答辯”評選活動中侯錫鳳老師做課《血肉筑長城》。
3、收獲的教研成果。首先,主題教研成果評選工作。從8月20--27日,歷時一周多的時間,對29篇文章(包括小課例、案例、小策略、論文)進行篩選初評,選出一等獎三個,二等獎兩個,三等獎三個,并把結果及時上傳給馬麟老師。我也投了一篇《讓歷史教學“活”起來》的論文。我也把近兩年的課改作法與認識總結成文,延邊教育學報上發表的《歷史學科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之我行、我見》、吉林省教育改革研究系列叢書之責任教育研究上的《例談歷史教學中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其次,歷史兼職教研員通過筆試及在11月30日延吉市九中的做課《血肉筑長城》并答辯獲得全州第二的成績。再次,通過導學案設計競賽(9月22日下午導學案現場設計,9月25-27評選)有7教師分別獲一、二、三等獎。
4、相關工作。積極參加州學院組織的各項教研活動,不斷提升本人的教研水平(20xx年10月11琿春四中參加延邊州課堂教學改革現場會);積極做好全體歷史教師的網絡研修學習輔導工作;中片三級研培的配合工作;為教育局歷時一周出了一套初三歷史學生學業水平考試的補考試題;11月26--27日被普教科抽到東片、中片、市區17所學校進行書法測試等等。
四、來年想法充電(繼續學習,理念上的、專業上的、方法策略上的。)、放電(培訓引領、平臺展示)理念上:繼續深化課改,側重文本即教材史料閱讀、運用研究即課題切實深入研究,教法學法多樣化即有效互動研究;行動上:學科教師專業化實踐提升。聯電,開展網上交流和研討,促進歷史教師團隊的合作交流與成長。
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我將不斷探索、不斷研究、不斷實踐,以期實現更大的提高。
活動經驗總結團隊 篇3
這次“潮涌普陀”活動是我參加的第一次大型的小學科學教研活動,能夠參加這樣的活動,我感到非常高興。
從上學期五月份起,我開始接觸小學科學這門學科,到現在,實際上已經是4個月的時間了。在這段時間中,我一直在思考怎樣更好地和小學生溝通,怎樣才能更好地把我所知道的科學知識傳授給他們。這里,我想用“傳授”這個詞可能不是很恰當,因為一些前輩老師一直在跟我說小學科學應該是“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從玩中學”這樣的一門課程。我想,主要還是因為經驗不夠,不知道怎么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從玩中學”。我也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光讓學生自己玩,自己探索,自己思考,這個能得到的知識是很有限的。我想我們應該更好地利用時間,所以,老師的引導就變得尤為重要,如果老師沒有引導好,一節課就很容易散掉,偏離一節課的內容要點。所以我每次都對上課的時候“老師不要講得太多”這一點都不知道該如何把握是好。我明白以小學生的水平不可能在一節課當中明白那么多,但是我想就是泛泛而談也應該讓學生學到大致的概況,基本的原理,操作的規范,因為這些到初中、高中時再去糾正就會變得更難了。小學生總是對各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從他們的腦子中冒出來,我們又不可能知道所有的答案,所以要當好一個科學老師是相當不宜的。我就是懷著眾多的疑惑來參加了這次活動,希望從這次活動中得到一些答案。
這次活動云集了普陀區基本上所有的小學科學老師,雖說只聽了兩節示范課,但是還是讓我收獲頗多的。首先是沈一小徐曉紅老師的《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這堂課,在聽這節課的時候,我對她要準備這么多的實驗材料已經感覺到相當不容易了,因為我每次都為要準備東西而忙得滿頭大汗。而且還常常因為找不到合適的材料而相當苦惱。徐老師還精心設計了本堂課,將書本上的內容作了一個倒置。我對這節課本身并不是很熟,因為還沒有上過,但是聽完之后,我又覺得相當熟悉,于是翻看了我們的小學課本和現在的初一課本,發現初一科學里有兩節的課的內容正是集中在了我們這節小學五年級的課本知識里面,而且知識內容也差不多。而徐老師上課的方式更加接近初中這兩節課,于是我又有些疑問了,究竟是怎樣才能不至于把內容上得太難呢?小學五年級的水平和初中一年級的水平的分界線又是如何劃分的?或者說,我們也可以以初中知識為參考或者是作為小學教學的指導?
沈三小張玲燕的《反沖運動》這一節課是讓我相當佩服的一節課,非常有創意,可以看出花了大量的心思。其中的雙節氣球動力小車在課本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加深,模擬了火箭的多節式發射系統。后來的火柴火箭,讓我不由得想起我高中時的物理課,那節物理課上我的物理老師也給我們制作過一根類似的火箭,用的火柴頭的量更多一些,因此火箭升空的距離也更遠一些,但是高中生和小學生的理解水平畢竟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的,所以,我對這節課上學生的表現那是相當佩服的。因為按照教研室布置的任務,我準備了五年級上第四單元的課件,在課件制作過程中,我發現小學科學的難點還是很多的,像第四單元這樣的課程我覺得好像是比較難操作比較難上的,在這一單元中有大量學生實踐操作的項目,這些項目有些也和我們即將舉行的科技節比賽中的一些項目相互聯系起來。我在想,現在的小學生真的有這么高的水準嗎?估計是只會做,不理解是什么原理的,這樣還稍微簡單點。先別說五上的第四單元,就是第二單元中的太陽能熱水器的制作,這個東西要確實達到讓水熱起來這一點也已經是很不容易了,再加上天氣等原因,感覺要真的做出一個能使水變熱的太陽能熱水器好像還真是不太容易啊!所以像張老師這樣的創新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下午的優秀實驗器材改進、自制教具展示中,我又進一步體會到了集體的智慧是強大的,我想我平時還是缺乏思考,沒有把一些非常普通的東西拿來細細研究,其實科學無處不在,一些簡單的東西稍稍改變下就可以成為非常實用的科學教具了。下次如果還有類似的機會,我一定會努力把握的!
最后,我還是希望可以多多參加這樣的科研活動,多多聽有經驗的科學老師的課,學習他們的寶貴經驗,我想,只有親身經歷才能夠學到更多。時間的磨礪,經驗的積累必將成為我教學前進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