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經驗分享心得優選范文(精選3篇)
合作經驗分享心得優選范文 篇1
天我們教師在劉老師的帶領下共同學習了有關團隊合作方面的一些的知識.我深深的體會到如何更好的做到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和相互協作。
劉老師帶領我們做了一些關于團隊協作的小游戲,通過這些簡單有趣的小游戲,我深刻體會到大家在一起就是一個大家庭, 一個團隊.我認為所謂團隊精神,就是團隊成員共同認可的一種集體意識,是顯現團隊所有成員的工作心理狀態和士氣,是團隊成員共同價值觀和理想信念的體現,是凝聚團隊,推動團隊發展的精神力量。
完成活動后,劉老師和我們坐在一起,一同分享了對團隊合作的心得和感悟,期間,大家都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所謂團隊精神,簡單來說就是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團隊精神的基礎是尊重個人的興趣和成就。核心是協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體成員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并進而保證組織的高效率運轉。揮灑個性、表現特長保證了成員共同完成任務目標,而明確的協作意愿和協作方式則產生了真正的內心動力。團隊精神是組織文化的一部分。
團隊精神能推動團隊運作和發展。在團隊精神的作用下,團隊成員產生了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交互行為,顯示出關心團隊的主人翁責任感,并努力自覺地維護團隊的集體榮譽,自覺地以團隊的整體聲譽為重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從而使團隊精神成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動力。
團隊精神培養團隊成員之間的親和力。一個具有團隊精神的團隊,能使每個團隊成員顯示高漲的士氣,有利于激發員工作的主動性,由此而形成的集體意識,共同的價值觀,高漲的士氣、團結友愛,團隊成員才會自愿地將自己的聰明才智貢獻給團隊,同時也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總之,團隊精神有利于提高組織整體效能,通過發揚團隊精神,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合作經驗分享心得優選范文 篇2
在大學做過幾份兼職。從大二開始養活自己。難忘的不是某一份工作,而是當時的心態, 和深夜里悲喜交加的堅持。到今年的7月初,大學生活將告一段落,開始實習就業或者考研的歷程。
在整個大學生涯里,有一樣東西是和我的每日生活息息相關的,那就是兼職。也許很多同齡人都和我一樣,在高中的時候,每當夢想到大學生活,就會聯想起電視劇里青春煥發的男女主人公在蛋糕店、西餐廳里兼職的情形,然后充滿了向往。而在我發現自己的大學位置是那么偏僻,周圍不是一片荒蕪就是連片的大山時,這個夢想一度破滅得讓人很絕望。 起初的大學生活真的很美好,有陌路的相識,有群體的聚餐,有說不完的話和玩不完的樂子,家里每個月給我的生活費也完全夠自己生活的。可是后來,加入了部門,多了很多不得不參加的聚會,我開始變成了月光族。而我是來自農村的孩子,家里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沒什么文化,只能靠出賣勞力養家糊口。自己不想再伸手向父母要錢,而且我也很想證明一下:我行。到如今,我真的已經能夠自己賺每一天的每一頓飯錢,賺得多就去外面吃好的,賺得少就在飯堂隨便吃。不知道已經多久沒有問家里要過錢了,即使失去了很多玩樂的時間,卻自覺很值得。于是,在大二的上學期,我正式開始了漫漫求職路。
1. 學校圖書館——初涉兼職
學校一直以“增強勞動觀念,培養自強精神,提高實踐能力,資助困難學生”為宗旨,提倡和支持在校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從事健康有益的勤工助學活動,所以學校給我們這些家庭條件較為貧困的學生提供了很多勤工儉學的機會。我也因此去面試了人生中第一份兼職---圖書管理員。我的工作,其實很簡單,就是在書庫里整理圖書,辦理圖書借出和歸還手續,除此之外,就是把借出或者亂了的書本歸為原位。這看上去是一份很輕松的工作,但是很枯燥,當我真正去做的時候,我才發現,其實沒那么簡單。每天,用手推車把一大堆同學們歸還的圖書,從一樓拖到樓上的各個書庫中,根據不同的內容,不同的編號,把書本擺放回原位。我做了幾天,就開始覺得不耐煩了,找編號,找書庫,個子不高,遇到高一點的架子,我還得搬個凳子站上去擺放,就這么一擺就是幾個小時的功夫。最重要的是,圖書館對時間要求的很嚴格,不允許遲到請假。而我又加入了一個部門,同時又是班上的班委,所以很多時候在值班時間上會有各種沖突。于是圖書館的兼職我堅持了兩個月就放棄了,第一份兼職也就因此告一段落。
2.餐廳——冷暖自知
放棄了圖書館的兼職,就和舍友一起去了學校超市樓上的餐廳兼職。因為怕再次出現時間上的沖突,特意和老板商量我只上中午的班,以為這樣就能順利的兼職了,沒想到...理想總是美好的,然而現實卻如同一盆冷水潑來。因為大二專業課比較多,課都是排得滿滿的,經常還會被老師耽誤幾分鐘的時間,這樣一來,我就要一路小跑到餐廳才能不錯過上班時間。上班的餐廳生意特別紅火,中午的客人更是絡繹不絕,每天都是忙得暈頭轉向。即使小心翼翼恭恭敬敬的,還是避免不了要看別人眼色,有時候就特別委屈,都是同個學校的學生,何必惡語相向,上菜慢了也不是我的錯,廚師沒做好我也變不出來啊...就這樣,委屈的做了兩個月,也辭職了。
3.投稿——輕松自由
隨著餐廳兼職的結束,我的大二生涯也宣告結束。暑假在家,閑著無聊我就在網上找兼職。剛好那時候幫堂弟填報志愿,接觸了擇校易這個網站,看到上面校園欄那塊可以投稿,還能賺取稿費,我就試著投了兩篇。大概過了兩天吧,我就看到我其中一篇稿通過了,還順利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份稿費。當時挺興奮的,在鍵盤上敲敲打打就能賺到錢。比起前兩次的兼職,這個好的不是一點,時間自由還不用看人臉色工作,而自己本身就有寫作的興趣,何樂而不為呢?
合作經驗分享心得優選范文 篇3
我注會是考了3年,20xx年開始考,20xx年過了稅法經濟法,20xx年過了審計和會計,20xx年過了戰略和財管。從我自己角度看,考試難度相對容易的三門是經濟法稅法和戰略,會計和審計財管難度是比較大的。我通過考試成績最低分是審計60,其他都在65以上,最高分應該是稅法77還是79分。
我年紀比較大了,今年31,我感覺啊,考注會還是應該年輕一點考的比較好,22,23歲的 我和28,29歲的我記憶力、體力明顯是不一樣的,年齡越大考試越吃力。在這一點上,我想還在猶豫的弟弟妹妹們應該早點下定決心,要考注會真的要趁早!所以網上說一年過5,6門的我認為只可能是20幾歲的人,如果他們的分數都在60,70左右那真實性還是有的,如果是一年過好幾門的分數還是80,90的,我認為幾乎是不可能的,注會確實比能想到的難。所以考注會還是要腳踏實地,自己最好做個計劃,不要因為網上誰誰一年過4,5門自己也激進的一年考5,6門,報名的太多,也許是會全軍覆沒的,還不如少報點,穩穩的過,考注會是個長期過程。
在考試上,審計和會計最好是一起報考,一起復習,因為審計和會計聯系確實比較大,審計綜合題關于認定方面的內容是和會計緊密相關的,這個是每年必考的吧。會計在復習上,重點的章節一定要弄懂,會計方面,重點也是難點,長投 合并報表這些每年占的分數都是比較重的,一定要清楚這點,還要多做相關習題;審計復習記憶的比較多,我審計只考一次60分過,所以我自己感覺比較糊涂,我自己是把抽樣審計 存貨盤點 獨立性的影響 和認定這幾個內容復習的比較好,其他基礎的內容我復習的并不怎么好,所以我審計的建議合適多在理解的基礎上背一些東西,然后和會計相關的那個認定大題要多做一點練習;稅法,這個應該是難度比較低,但是要記的內容很多,所以這個科目我建議把課本例題多看,考試難度一般不會超出課本例題難度,而且題目會比較直接,主觀題小問題很多,有些問題相互關聯有些并不關聯,所以做題上把自己把握的小題都拿到分,一般最后一問是前面幾問的加減匯總,這一問是可以不做的,除非你前面幾問都答對了做這一問才有意義;經濟法,多看書多背,背誦要在理解基礎上背,不理解的話什么都背不下來;戰略,感覺太高大上了,我考了2次才過的,戰略的內容是比較拗口難理解的,這個不像經濟法,經濟法是比較好理解的,所以戰略還是多看書,論壇上那個星星點點的內容我認為是全部都要背的,背不完真的不好過,然后戰略主觀題如果真的不會做,那一定要好好審題,把題目給的相關內容總結一下當答案寫下來,這個應該也是會給一點分的,不寫真的一分都沒有的;財管,財管我真的蠻恐懼的,我考了兩年,今年過了,但是我財管每年都是復習的最好的科目,每次考之前我都覺得財管必過,每次考出來人都蔫了,財管考試對大部分人時間基本是不夠的,計算量很大,并且第一問的計算一般也都影響到第二問第三問的計算(除了優缺點這問不會影響到)基本上計算類前后都是關聯的,而且題目不會像稅法那么直白,每年都有變形,我第一年遇到的計算題要計算經濟批量,需要知道儲存變動成本,這個成本需要自己根據題目計算出來,并不是直接給,我直接不會了,今年遇到一個計算年固定成本,這題真的是送分題,但是我還是做錯了,年固定成本需要自己計算,臨時工給的是月工資,但是我并未換算成年工資,直接把月工資當年工資用,固定成本就這樣算錯了,后面的問題和固定成本相關,這套題是徹底完蛋,然后因為考試系統的原因,我今年綜合題也沒有做,萬幸還是過了,所以考財管的經驗我覺得還是要注意時間分配,注重細節,不要因小失大。
總的來說,注會考試真的很難,我人生中只有這個考試耗費了我大量心血。這個考試讓我明白你復習的再好也不一定會過,你覺得考得超好也就70來分。但是也請不要太過于恐懼,我們考注會是要考60分,從100分拿到60分就是允許你出錯的,所以還是要重基礎,在客觀題上少錯,主觀題上會做的不要出錯,那么不會做的難做的也不會影響你拿60分。最后希望每個考注會的都能堅持下來,總會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