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帶拼音
【譯文】假如你想廣泛地學習知識,實在是不容易的事,也無從下手,但如能做大體研究,還是能了解到許多基本的道理。 啟示: 現在講究的是一專多能,對于研究學問也必需做到從大處著眼,要理清思路,提納挈領,才能抓住問題要害,掌握根本的道理。
fán xùn méng xū jiǎng jiū xiáng xùn gǔ míng jù dú
凡 訓 蒙,須 講 究。詳 訓 詁,明 句 讀。
【譯文】凡是教導剛入學的兒童的老師,必須把每個字都講清楚,每句話都要解釋明白,并且使學童讀書時懂得斷句。 啟示: 人們在開始讀書的時候必須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首先是講讀發音要正確,辭意要清楚,要學會正確劃分句子,這樣才能領會文章中所表達的含義和觀點。
wéi xué zhě bì yǒu chū xiǎo xué zhōng zhì sì shū
為 學 者,必 有 初。小 學 終,至 四 書。
【譯文】作為一個學者,求學的初期打好基礎,把小學知識學透了,才可以讀“四書”。 啟示: 為學必有初始階段,任何一個大學問家,他的知識都是一點一滴積累的,只有扎扎實實打下良好基礎,才能進軍更高深的知識。
Lún yǔ zhě èr shí piān qún dì zǐ jì shàn yán
論 語 者,二 十 篇。群 弟 子,記 善 言。
【譯文】《論語》這本書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們,以及弟子的弟子們,記載的有關孔子言論是一部書。 啟示: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論語》的核心是如何 “做人”,以及“做人”的道理
mèng zǐ zhě qī piān zhǐ jiǎng dào dé shuō rén yì
孟 子 者,七 篇 止。講 道 德,說 仁 義。
【譯文】《孟子》這本書是孟軻所作,共分七篇。內容也是有關品行修養、發揚道德仁義等優良德行的言論。 啟示: 孟子,名軻,尊稱孟子,也是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是孔子的三傳弟子,也同樣講仁義道德。
zuò zhōng yōng zǐ sī bǐ zhōng bù piān yōng bú yì
作 中 庸,子 思 筆。中 不 偏,庸 不 易。
【譯文】作《中庸》這本書的是孔子,“中”是不偏的意思, “庸”是不變的意思。 啟示: 孔及是孔子的孫子,《中庸》的作者。《中庸》是關于人生哲學的一本書,它對中國人的人生觀影響很大。
zuò dà xué nǎi cénɡ zǐ zì xiū qí zhì pínɡ zhì
作 大 學,乃 曾 子。自 修 齊,至 平 治。
【譯文】作《大學》這本書的是曾參,他提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
啟示: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名曾參。《大學》是四書中的一部書,和中庸一樣,也是一部修養性的書。
zhōnɡ shū shú xiào jīnɡ tōnɡ rú liù jīnɡ shǐ kě dú
中 書 熟,孝 經 通。如 六 經,始 可 讀。
【譯文】把四書讀熟了,孝經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讀六經這樣深奧的書。 啟示: 書有深淺難易的區分,我們讀書必須從淺易的開始讀起,奠定求知、做人、處世的基礎,再進一步學習更深奧的知識。
shī shū yì lǐ chūn qiū hào liù jīnɡ dānɡ jiǎnɡ qi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