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 志第二十
仙居 漢轪縣,屬江夏郡,古城在縣北十里。宋分轪縣置樂安縣。天寶元載,改為仙居
殷城 漢期思縣地,屬汝南郡。宋置苞信縣。隋改為殷城,取縣東古殷城為名。
固始 漢浸縣,屬汝南郡,后漢改為固始。
蘄州中 隋蘄春郡。武德四年,平朱粲,改為蘄州,領蘄春、蘄水、羅田、黃梅、浠水五縣。其年,省蘄水入蘄春,又分蘄春立永寧,省羅田入浠水。又改浠水為蘭溪,又于黃梅縣置南晉州。八年,州廢,以黃梅來屬。天寶元年,改為蘄春郡。乾元元年,復為蘄州。舊領縣四,戶一萬六百一十二,口三萬九千六百七十八。天寶,戶二萬六千八百九,口十八萬六千八百四十九。至京師二千五百六十里,至東都一千八百二十四里。
蘄春 漢縣,屬江夏郡。吳為蘄春郡。晉改為西陽,又改為蘄陽。周平淮南,改為蘄州。
黃梅 漢蘄春縣地。宋分置新蔡郡。隋改為黃梅。武德四年,置南晉州,領黃梅、義豐、長吉、塘陽、新蔡五縣。八年,廢州,仍省義豐等四縣,以黃梅來屬。
廣濟 漢蘄春縣地。武德四年,置永寧縣。天寶元年,改為廣濟縣。
蘄水 漢蘄春縣地。宋置浠水縣。武德四年,改為蘭溪。天寶元年,改為蘄水。
申州中 隋義陽郡。武德四年,置申州,領義陽、鐘山二縣。八年,省南羅州,又以羅山來屬。天寶元年,改為義陽郡。乾元元年,復為申州。舊領縣三,戶四千七百二十九,口二萬三千六十一。天寶,戶二萬五千八百六十四,口十四萬七千七百五十六。至京師一千七百九十六里,至東都九百四十三里。
義陽 漢平氏縣之義陽鄉,屬南陽郡。魏分南陽立義陽郡。晉自石城徙居于仁順,今州理也。宋置司州,后魏改為郢州,隋改為申州
鐘山 漢鄳縣地,屬江夏郡。隋改鐘山縣。羅山 漢鄳縣地,隋為羅山縣。武德四年,置南羅州,領羅山一縣。八年廢,屬申州。
黃州下 隋永安郡。武德三年,改為黃州,置總管,管黃、蘄、亭、南司四州。黃州領黃岡、木蘭、麻城、黃陂四縣。其年,省木蘭縣,分黃岡置堡城縣,分麻城置陽城縣。仍于麻城縣置亭州,于黃陂縣置南司州。七年,廢南司州及亭州,縣并屬黃州。仍省堡城入黃岡。貞觀元年,罷都督府。天寶元年,改為齊安郡。乾元元年復為黃州。舊領縣三,戶四千八百九十六,口二萬二千六十。天寶,戶一萬五千五百一十二,口九萬六千三百六十八。在京師東南二千一百四十八里,至東都一千四百七十里。
黃岡 漢西陵縣地,江夏郡。北齊于舊城西南筑小城,置衡州,領齊安一郡。隋改齊安為黃州,治黃岡
黃陂 漢西陵縣地。后周于古黃城西四十里獨家村置黃陂縣。武德三年,置南司州。七年,州廢,縣屬黃州。麻城 漢西陵縣地。隋置麻城縣。武德三年,于縣置亭州,領麻城、陽城二縣。八年,州廢,仍省陽城入麻城,縣屬黃州。
安州中都督府 隋安陸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改為安州,領安陸、云夢、應陽、孝昌、吉陽、應山、京山、富水八縣。其年,于應山縣置應州,領應山一縣。于孝昌縣置澴州,領孝昌一縣。以富水、京山二縣屬溫州。改應陽為應城縣。安州置總管,管澴、應二州。七年州廢,澴、應二州縣屬安州。改為大都督府,督安、申、陽、溫、復、沔、光、黃、蘄九州。六年,罷都督府。七年,又置,督安、隋、溫、沔、復五州。十二年,罷都督府。天寶元年,改為安陸郡,依舊為都督府,督安、隋、郢、沔四州。乾元元年,復為安州。舊領縣六,戶六千三百三十八,口二萬六千五百一十九。天寶,戶二萬二千二百二十一,口十七萬一千二百二。在京師東南二千五十一里,至東都一千一百九十里。
安陸 漢縣,屬江夏郡。宋分江夏立安陸郡。武德四年,改為安州,治于安陸。
孝昌 宋分安陸縣置。武德四年,置澴州,領孝昌、澴陽二縣。八年,州廢,以澴陽、孝昌屬安州。
云夢 漢安陸縣地。后魏分安陸,于云夢古城置云夢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