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八十一 列傳二百六十八
高宗登基,仍命在書房行走,署日講起居注官,尋擢中允。乾隆四年,遷侍講,晉侍講學士。七年,擢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八年,充三禮館副總裁官,尋升宗人府府丞。九年,卒於賜第,年七十五。賜帑金治喪具,賜祭葬。
啟運學宗朱子,嘗謂諸經已有子朱子傳,獨未及禮經,乃著肆獻祼饋食禮三卷。以儀禮特性、少牢、饋食禮皆士禮,因據三禮及他傳記之有關王禮者推之,不得於經,則求諸注疏以補之,凡五篇:一曰祭統,二曰吉蠲,三曰朝踐,四曰正祭,五曰繹祭。其名則取周禮“以肆獻祼享先王”、“以饋食享先王”之文,較之黃幹所續祭禮,更為精密。又宮室考十三卷,於李如圭釋宮之外別為類次:曰門,曰觀,曰朝,曰廟,曰寢,曰塾,曰寧,曰等威,曰名物,曰門大小廣狹,曰明堂,曰方明,曰辟雍,考據頗為精核。儀禮一經,久成絕學,啟運研究鉤貫,使條理秩然,不愧窮經之目。又禮記章句十卷,以大學、中庸,朱子既成章句,則曲禮以下四十七篇,皆可釐為章句。但所傳篇次序列紛錯,爰仿鄭康成序儀禮例,更其前后,并為四十二篇。其有關倫紀之大,而為秦、漢、元、明輕變易者,則眾著其說,以俟后之論禮者酌取。外有周易洗心九卷,四書約指十九卷,孝經章句十卷,夏小正注,竹書紀年考,逸書補,孟子時事考,清芬樓文集等書,其周易洗心則年六十時作,觀象玩辭,時闡精理。
啟運研窮刻苦,既受特達之知,益思報稱。年七十二,猶書自責語曰:“孔、曾、思、孟,實惟汝師。日面命汝,汝頑不知,痛自懲責,涕泗漣洏。嗚呼老矣,瞑目為期。”及總裁三禮館,喜甚,因盡發中秘所儲,平心參訂,目營手寫,漏常二十刻不輟。論必本天道,酌人情,務求合朱子遺意,而心神煎耗,竟以是終。
十四年,詔舉經學,上諭有“任啟運研窮經術,敦樸可嘉”之語。三十七年,命中外蒐集古今群書,高宗諭曰:“歷代名臣,洎本朝士林夙望,向有詩文專集及近時沉潛經史,原本風雅,如顧棟高、陳祖范、任啟運、沈德潛輩,亦各著成編,并非剿說卮言可比。均應概行查明,在坊肆者或量為給價,家藏者或官為裝印。至有未經鐫刊祗系鈔本存留者,不妨鈔錄副本,仍將原本給還。庶幾副在石渠,用儲一覽。”於是上啟運所著書四種,入四庫中。
全祖望,字紹衣,鄞縣人。十六歲能為古文。討論經史,證明掌故。補諸生。雍正七年,督學王蘭生選以充貢,入京師,旋舉順天鄉試。戶部侍郎李紱見其文,曰:“此深寧、東發后一人也!”乾隆元年,薦舉博學鴻詞。是春會試,先成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不再與試。時張廷玉當國,與李紱不相能,并惡祖望,祖望又不往見,二年,散館,寘之最下等,歸班以知縣用,遂不復出。方詞科諸人未集,紱以問祖望,祖望為記四十馀人,各列所長。性伉直,既歸,貧且病,饔飧不給,人有所餽,弗受。主蕺山、端谿書院講席,為士林仰重。二十年,卒於家,年五十有一。
祖望為學,淵博無涯涘,於書無不貫串。在翰林,與紱共借永樂大典讀之,每日各盡二十卷。時開明史館,復為書六通移之,先論藝文,次論表,次論忠義、隱逸兩列傳,皆以其言為韙。生平服膺黃宗羲,宗羲表章明季忠節諸人,祖望益廣修枌社掌故、桑海遺聞以益之,詳盡而核實,可當續史。宗羲宋元學案甫創草藁,祖望博采諸書為之補輯,編成百卷。又七校水經注,三箋困學紀聞,皆足見其汲古之深。又答弟子董秉純、張炳、蔣學鏞、盧鎬等所問經史疑義,錄為經史問答十卷。儀徵阮元嘗謂經學、史才、詞科三者得一足傳,而祖望兼之。其經史問答,實足以繼古賢,啟后學,與顧炎武日知錄相埒。晚年定文藁,刪其十七,為鮚埼亭文集五十卷。
弟子同縣蔣學鏞,字聲始。乾隆三十六年舉人。從祖望得聞黃、萬學派,學鏞尤得史學之傳。
董秉純,字小鈍。乾隆十八年拔貢,補廣西那地州州判,升秦安縣知縣。全祖望文內、外集,均秉純一手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