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活動祖國教案(通用3篇)
中班語言活動祖國教案 篇1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中“祖國”的含義,知道祖國很大,很美,產生自豪感。
2、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學習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朗誦詩歌。
3、借助圖片或提示仿編兒歌。
4、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5、通過多媒體教學,初步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
活動重點
嘗試仿編詩歌。
活動準備
1、動物圖片小白鵝、小山羊、小燕子、小蜜蜂、小鴨子、小牛、小鳥、小猴子等。
2、各地風景圖片若干。
3、教師教學資源《美麗的祖國》。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
1、采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講述詩歌內容
分別出示小白鵝、小山羊、小燕子、小蜜蜂的圖片,說說它們的名稱及生活地方。
2、老師分別河流、山坡、泥窩、花朵等畫面,讓幼兒說出這是什么地方?是誰的家?引導幼兒說出詩歌內容。
二、朗誦詩歌
教師優美、輕柔的聲音朗誦詩歌,幼兒欣賞。
教師與幼兒完整朗誦詩歌,用優美、輕柔的聲音表現詩歌的美感。
三、理解詩歌中事物之間的關系,嘗試仿編詩歌。
為什么小白鵝說祖國有清清的河流?(因為河流是小白鵝生活的家)想想河流還是哪些小動物的家?引導幼兒嘗試仿編,如:小鴨子說,祖國有清清的河流,同樣的方法編出,小黃牛說,祖國有長滿青草的山坡。
師幼結合圖片,共同創編詩歌。
教學反思:
活動形式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心理特征。給幼兒提供豐富的物質環境,刺激幼兒去感受美和表現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是好動,對一切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強烈。及時表揚幼兒的點滴進步,肯定和鼓勵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舉止,樹立自信心,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
中班語言活動祖國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要求幼兒有表情的朗誦詩歌。
2、豐富詞匯:美麗、溫暖。
3、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4、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小動物圖片、風景圖片、實物投影儀等。
活動過程:
1、出示投影儀,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并用連貫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許多圖片,請小朋友看一看圖片,猜一猜圖片里講了什么事情?
2、通過幼兒的想象和創編,引導幼兒熟悉詩歌內容。
(1)、圖片里有哪些小動物?
(2)、它們會說什么?
(3)、圖片里藏著一首好聽的詩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3、教師有表情的朗誦詩歌,激發幼兒學習詩歌的興趣。
4、分句學習詩歌,并豐富詞匯美麗、溫暖。
提醒幼兒有表情的朗誦詩歌。
5、情感滲透:在分句學習詩歌時,引導幼兒感受祖國的美麗富饒,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通過看圖片展開分赴的想象,仿編詩歌。
中班語言活動祖國教案 篇3
目標:
使幼兒初步了解祖國地域之遼闊廣大,激發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準備:
本市(縣)、中國地圖各1張。地球儀兩個。一朵小紅花。每個幼兒備一張自己的照片(不超過2寸)。
過程:
1、我的家在哪里
教師出示本市(縣)地圖。并提問:“誰能從這張圖上找到我們的幼兒園?”當幼兒找到時,請用小紅花貼到幼兒園的位置上。再請幼兒繼續尋找“我的家在哪兒?”小朋友分組到地圖前找自己的家,找到自己家的小朋友,可把自己的.照片貼到上面去。經過大家一番尋找和粘貼,一幅生動、親切的“我的家”的地圖制成了。
2、我們的祖國——中國真大
教師出示地球儀,并提問:“誰能找到中國在什么地方?”“我國周圍有哪些國家?”此時,教師出示世界地圖,引導幼兒在世界地圖上和其他國家比較,最后得出“我們中國在世界上是個很大的國家”的結論。
3、中國的南方和北方
教師引導幼兒用生動的事實(我去旅游,爸爸出差……)說明我國南方和北方距離之大。
如“我和爸爸去南方(海口),坐了三天火車才到。”“我和媽媽去北方(齊齊哈爾),坐了兩天火車才到。以此說明中國之大。作為一個中國人,感到自豪。
課后反思:
課堂上,我讓幼兒觀看祖國插圖,了解祖國特點,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認識祖國各地不同的人的活動,感悟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
小百科:祖國首先是國家,其次自己對這個國家有歸屬感。這歸屬感,來自于民族文化的認同,家族祖先的傳承,生存生活的祖國既是一個地理概念,也是一個文化概念更是一個法理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