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在一起》教案(精選3篇)
《和朋友在一起》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情境中學唱歌曲。
2、聽辯不同的節奏型,嘗試用拍手表示出來。
3、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4、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一座房子,小雞、小鴨、青蛙、小貓、小豬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昨天老師去朋友家了,可好朋友家的門關著,有什么好辦法讓朋友知道呢?(打電話、敲門)那敲門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呢?
練聲:利用幼兒回答的敲門聲來練聲。
二、采用不同的角色來學習歌曲。
師:老師把看朋友編了一首歌,唱給你們聽好不好?
老師就清唱歌曲《看朋友》
師:(出示一座房子)這是誰的家呢?誰會去做客呢?
利用各種小動物去做客,來學習演唱歌曲。
三、聽辯不同的節奏型,讓幼兒嘗試用拍手表示出來。
師:(出示房子的另一面),小兔家有一扇神奇的門,它會發出各種聲音,不同的節奏呢!想不想聽聽?如果你能跟著它的聲音節奏,門就會自動打開。
幼兒練習不同的節奏型
四、幼兒做游戲:看朋友。
請幼兒根據不同的動物聲來扮演動物演唱并拍打節奏。第一次老師扮演主人,第二次家長扮演主人,第三次個別幼兒扮演。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符合《三到六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關于幼兒藝術領域的要求,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不足之處是幼兒在為音樂伴奏的時候,興趣很高,對用力大小、感受音樂的輕重方面沒能更好地進行對比,再進行鞏固,讓幼兒著重讓幼兒感受一下,效果會更好。
《和朋友在一起》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尊重他人、珍視友誼的情感,在交友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
能力目標:認識到交友的好處,學會處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知識目標:了解交友的好處,認識友誼的力量。
【重點難點】
重點:友誼的力量。
難點:學會處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師: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有許多人都曾給予我們關愛之情。不僅有父母、老師的關愛,更有同學朋友的關愛。哪位同學能講一下朋友對自己關愛的事例。
學生講朋友關愛自己的事例。
師:是呀,朋友和友誼是人生永恒的話題。步入初中,我們會想念小學的朋友,也會迎來新的友誼,今天,我們探討有關朋友的話題——和朋友在一起。
自學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預習
1.伙伴、同學、朋友,成為我們生命中越來越重要的部分。
2.對友誼的渴望,讓我們相互靠近。在與朋友的交往中,有歡笑,也有淚水;有甜蜜,也有苦澀。
3.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我們的言談舉止,興趣愛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響。
4.朋友,見證了我們一起走過的成長歷程,我們需要真誠友善的朋友。
5.與正直、誠信和見識廣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二)合作探究
知識模塊一我的朋友圈
探究一:教材P38運用你的經驗及P39探究與分享
(1)把你的選擇涂在P38上面的星號☆里(可以多選)。
(2)在成長的歲月里,哪些朋友曾與我們相伴?請把他們的名字寫在P39圖的相應位置。
(3)你的朋友在年齡、性別、性格、地域、民族、與你的空間距離等方面,在不同時間段有什么特點?
(4)隨著年齡的增長,你交友的范圍、與朋友的活動內容有什么變化?
答案提示:前3問據實回答,填寫即可,(4)隨著年齡的增長,也許有人發現,自己的交往范圍擴大了,朋友圈也擴大了,交往內容更豐富了;也許有人發現,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變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關系更加密切。
探究二:教材P40探究與分享
(1)隨著年齡的增長,尋找友誼更難了嗎?
(2)你會因為怕麻煩而拒絕友誼嗎?為什么?
答案提示:
(1)不是更難。因為雖然小學時的朋友分開了,但自己的交往范圍擴大了,交往內容更豐富了,朋友圈也會擴大。
(2)不會,因為我們渴望友誼,友誼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悟生命的美好。
知識模塊二友誼的力量
探究三:教材P40下面探究與分享
(1)朋友對你有哪些影響?請完成自己的“朋友影響力”圖。
(2)完成了“朋友影響力”圖,你有什么發現?
答案提示:
(1)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完成圖。
(2)發現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我們的言談舉止、興趣愛好甚至性格等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響。
探究四:教材P42探究與分享
這些是真正的友誼嗎?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
答案提示:場景一、四是真正的友誼,場景二、三不是真正的友誼;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回答。
探究五:教材P43閱讀感悟及下面拓展空間
(1)從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2)有人說:“能結交到親密的朋友是一種幸福,而擁有一個對自己深刻而良好影響的朋友則是人生的幸運。”
你同意這個觀點嗎?結合自己的交友經歷談談感受。
答案提示:
(1)體會到了友誼的力量。正是偉大的革命友誼成就了兩位偉人。
(2)同意,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我們的言談舉止、興趣愛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響。與樂觀開朗的朋友相處,我們會變種豁達;與樂于助人的朋友相處,我們會變得富有愛心。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分組分別展示自主預習的內容,此部分可以一組展示,另一組負責評價,學生展示完后,必須有一定時間強化記憶,鞏固基本知識點。
2.合作探究部分,組與組之間展開競爭、評比。
當堂演練達成目標
1.從喜歡運動的朋友那里,我們愛上了運動;從樂觀的朋友那里,我們學會了樂觀。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B)
A.朋友怎么做,我們就怎么做
B.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
C.性格相同,愛好相同的人才能成為朋友
D.真正的朋友應該分享一切
2.培根有一句非常富有哲理的名言:“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對這句話的理解不正確的是(C)
A.友情是我們必不可少的心理“營養”
B.友情能夠使人分享更多的歡樂和幸福
C.擁有了友情我們就將擁有一切
D.友情有助于我們排解煩惱和憂愁
3.在一次“你有知心朋友嗎?”的調查中,72%的同學非常肯定地回答自己有知心朋友。這表明(D)
A.中學生缺乏友情
B.中學生交友不講原則
C.中學生出現濫交朋友現象
D.友情是我們健康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營養
4.學校心理輔導站來了下面三位同學,他們的共同苦惱都是沒有朋友,不受同學的歡迎。
張超:十分健談,他一進入交往圈,就打開話匣子,只要別人一開頭,他便一直說下去。而對方說話時他要么時常插嘴,要么干脆不聽。
劉力:從來不說別人的好話,只要聽到有人夸別人,他就插進去說自己,而且一說就沒完沒了,眉飛色舞,直到大家各自散去,才無趣地走開。
小明:思維敏捷,在課堂上喜歡搶答問題,但他不會尊重別人,往往是別人還沒有答完問題,他就急于發表看法,而且言辭激烈,這使班上許多同學都很反感他。
(1)請你分析這三位同學不受歡迎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請分別給他們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議,幫助他們找到朋友。
(3)日常交往中,我們應該如何營造和諧的同伴關系?
答案提示:
(1)①在交往過程中,不懂得尊重他人;②貶低別人,抬高自己;③缺乏基本的社交禮儀;等等。
(2)張超應學會傾聽,少說,即使要說也要等別人說完;劉力要學會贊美別人,這是一種最容易引起對方好感的人際交往形式;小明不應急于搶答,發表看法,要等適當的機會,語氣要隨和;等等。
(3)①尊重朋友,維護朋友的自尊心,平等相待;②坦誠、積極的相互交流;③關愛朋友,盡自己所能幫助朋友;④真誠的贊揚朋友,給予對方激勵;⑤對朋友的不同意見持寬容態度,容納朋友的長處和短處,相互取長補短;等等。
《和朋友在一起》教案 篇3
一、文本解讀
《朋友》是長春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第8板塊中的一篇深受兒童喜愛的故事。小故事內容淺顯,通過兩個在森林里玩耍的朋友,在遇到一只來勢洶洶的熊,危急時刻,其中一個人撇下同伴獨自求生了,另一個人死里逃生,終于知道了朋友的真正內涵。文章短小精悍,條理清晰,寓意深刻。逃跑的人從樹上下來時,竟然不顧伙伴剛剛歷險所受到的驚嚇,還有心情“笑瞇瞇”地開玩笑:“喂,熊跟你咬耳朵說了些什么呀?”可見他對朋友的安危一點不關心。朋友的回答也很巧妙,借熊之口揭露了同伴的`劣行:“在危急的時候,那些撇下伙伴兒逃跑的,都不是好朋友。”,在如此精致的筆墨中,作者仍刻畫出了人物的性格與品德,實在是耐人回味。
二、教學價值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既要“鉆進去”潛心品讀文本,又要“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課程標準,結合課文的特點及思考練習的提示,從教與學的全角度入手,把握教材!那么,本課教材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一則小故事,一幅插圖,一張識字表和寫字表,還有4道課后練習題。識字寫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在本課尤為突出,課后練習4道題中有3道與識字內容有關,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文章語句的重點有兩處:一處是第一段中的第二句話:“其中一個連忙逃跑,爬到樹上躲起來;還有一個來不及跑了,只好躺在地上裝死。”語句雖短,但卻使兩個人的處境形成鮮明對比,一個在危急關頭只顧自己,一個身處險境無路可走,讓讀者們產生無盡的聯想,心靈隨故事情節而波瀾起伏。兩個副詞的運用妙不可言,值得品味:“連忙”,上樹的人用最快的速度向讀者們展示了自己有多么自私,完全不顧及朋友的安危;“只好”一詞讓我們感到裝死的人有多們無奈,這沒有辦法的辦法能否讓他逃過一劫,他的命運牽動著讀者的心。另一處是課文第二段與第三段之間的對話,如前文所述,揭示了本文的中心,耐人尋味。
三、地位作用
本篇課文是全冊教材第8板塊的最后一篇,從反面再次闡述了伙伴之間要互幫互助的道理。學習本篇課文,要在認識8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讀懂課文的大概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在危急的時候,那些撇下伙伴兒逃跑的,都不是好朋友。”的道理的同時,作為本組課文的收尾,要擔負起總結全組教材主題思想的責任,文章雖小,但意義非凡。課后練習“說一說”提示學生:“我想對好朋友說……”目的就是要學生在弄懂本組課文的中心之后發表個人的看法,具有總結全組的作用,不能只圍繞這一課主題來談。
四、教學目標
鑒于本課重要的教育價值與地位,根據個人解讀教材的情況,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學情特點,設計了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8個生字,讀準字音,了解字義;會寫本課的6個字,做到工整、間架結構合理;學習一個部首“王子旁”,掌握“走”字的筆順。
2.理解文中的主要詞語,知道“連忙、只好、笑瞇瞇、危急”等詞語的意思;能區分“在、是”等詞語的用法。
3.喜歡讀課文,能準確表現人物對話的語氣。
4.能讀懂課文的內容,明白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越是在危難之時越要挺身而出,進而對“伙伴之間應該如何相處”的問題有一個全面的理解。
五、方法策略
1.順序閱讀,感悟主題。
由于本課的生字不難認識,對閱讀的影響不大,所以,本課教學可以先閱讀,后進行生字的比較、拓展和運用的集中訓練。這篇小故事是一則寓理故事,有事情的前因后果,又因為它是本組課文的最后一篇,還肩負著總結板塊主題的作用,所以在閱讀教學時可采用順序閱讀,在閱讀中再次理解朋友的真正含義,感悟本板塊的主題“伙伴間應怎樣相處”。
(1)從題入手,抓住中心
從本組課文的中心話題導入,再次引發學生關注“朋友”之間怎樣相處的問題,并在板書文題的時候,注意復習這兩個漢字。
(2)理清文脈,了解內容
在學生通讀幾遍課文之后,引導學生說出本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知道誰對誰錯。
(3)體會重點,品詞析句
圍繞主題思考:
當“有一只熊向他們沖過來”的時候,兩個朋友各是怎么做的?
熊走之后,他們又是怎么做的?說了些什么?
抓住“連忙、只好”體會兩個人的不同處境;抓住“笑瞇瞇”體會逃跑的人對朋友的生死漠不關心;抓住課文最后一段,體會文章的中心。
(4)拓展延伸,板塊總結
借助課后“說一說”,總結對“朋友”這一話題的全部認識。
2.分類識字、有的放矢
本課生字基本上是常用字,與文本結合又不是很緊密,根據這一特點,采用分類識字的方法便于突出識字的重點,有的放矢地完成識字任務。可先將生字分類如下:
易會字:住、說,不做重點;
字義重點:笑、告,要通過組詞、擴詞、字理識字等方法明確含義;
字形重點:在、玩、的、是、走、么,要逐一指導間架結構,有專門的時間進行寫字,要注意“走”字的筆順;
字音重點:呀,要帶出“了、吧、的、么”,通過填空一類的練習了解它們讀音上的特殊性,集中感受讀音特點;都是多音字,但在本課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是否教學;
運用的重點:在、是、的,要學習在具體的語境中怎樣運用。可通過完成課后“選字填空”來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