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錦集(精選14篇)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錦集

發布時間:2023-07-31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錦集(精選14篇)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錦集 篇1

  詳細介紹: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實物圖,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除法的的第二種分法.

  2.能夠看一幅圖列出相應的除法算式(進一步掌握第二種分東西的方法一份一份分的方法).

  3.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認真觀察、分析數量關系的習慣.

  教學重點

  進一步理解第二種分法的的含義.

  教學難點

  看一幅圖列相應的除法算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教師拍手4下,問:老師拍了幾下?

  2.請學生以老師拍的次數為一份,拍出2個4、5個4.

  3.教師再次拍5個2后,問:誰聽出來了,老師一共拍了多少下?一份是幾下?拍了相同的幾份?

  二、探究新知

  1.講解例6

  (1)直接出示例6的圖

  (2)問:通過看圖,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生:一共有8個蘋果;每2個蘋果為一份;這道題是要我們求出:一共有8個蘋果,每2個蘋果為一份,可以分成幾份?]

  (3)要求:按照每2個蘋果一份,在書上畫一畫,再把書上的空格填完.

  (4)指名匯報例6

  (5)想:(今天學習的知識與上節課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只想不回答.

  2.講解例7

  (1)出示例7實物圖,問:通過看圖,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自己按要求在書上畫一畫,并把書上的空格填完.

  (3)指名匯報

  (4)教師重點講解:12塊餅干,每3塊一份,分成了4份.這時,我們就說:12里面有4個3.

  (5)誰能仿照這個例子說一說,例6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在例6中,因為有8個蘋果,每2個一份,分成了4份.所以還可以說,8里面有4個2.)

  3.歸納對比

  我們今天學習這兩道題與上節課學習題目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

  (1)分東西的`方法是相同的,都是在一份一份的分;

  (2)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是相同的,都表示總數里包含著幾個一份的數.

  不同點:

  (1)這節課學習的題目比上節課要難了;

  (2)上節課時,一份數、份數和總數題目中都是直接給出的,這節課要通過看圖先知道一份是幾,然后再畫一畫,才能求出總數里包含著幾個一份的數.)

  三、鞏固發展

  1.先圈一圈,再在□里填上數.

  124=□

  □個☆,每□個一份,分成了□份.

  12里面有□個4.

  2.

  __________6里面有□個2.

  3.自己根據自己的水平完成P45、1-4

  (1)

  表示有□個,每□個表示有□個,每□個

  一份,分成了□份.一份,分成了□份.

  (2)

  84=□105=□

  (3)先圈一圈,再在□里填上數.

  □里面有□個□□里面有□個□

  (4)

  6里面有□個312里面有□個□

  四、歸納質疑

  1.比較今天所學習的知識與上節課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2.上節課與今天學習的知識都是第二種分東西的方法,第二種分東西的方法與第一種分東西的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五、布置作業(略)

  板書設計

  表內除法---第二種分法(二)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錦集 篇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A知識與技能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正確說出6~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2、能夠快速、準確地利用6~9的乘法口訣求商。

  B過程與方法

  1.復習6~9的乘法口訣,為探討本課內容做鋪墊。

  2.通過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從圖中分析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用6~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3.通過練習,鞏固本課所學內容。

  C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點:

  A2

  教學難點:

  A2

  關鍵:C1

  教學內容:

  一、新課導入

  1、將口訣補充完整。

  2、計算下面各題,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求引導學生說出求商的思路商的`。

  二、引導學生看圖,并提出、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情境圖一,收集數學信息。

  2.解決問題一:56面紅旗,有每串掛8面,需要掛幾串?

  A、根據情境提出相關問題

  B、獨立列式

  C、探究568用除法算

  D、計算56除以8

  3.變換條件:有56面小旗,掛成7串,平均每串掛幾面呢?

  A、獨立列式

  B、比較:兩道除法算式的不同點與相同點。

  C、練習:根據一句乘法口訣寫成兩道除法算式

  4.解決問題二:有42顆星星,分給6個小組,平均每個小組得到多少顆?

  A、根據情境提出相關問題

  B、獨立列式讓學生練習本獨立完成。

  5.解決問題三:27個心形氣球,每9個擺一行,可以擺多少行?

  A、根據情境提出相關問題

  B、獨立列式

  6.用6~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三、鞏固練習

  1.送小鳥回家。除法練習題。

  2.自主練習第一題

  3.自主練習第三題

  同學們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錦集 篇3

  撰寫公開課教案是每個教師都必需熟悉的一項工作,好的公開課教案能夠激發同學興趣,培養同學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站提供的這套小學數學《認識直角》公開課教案符合新課標的規范,思路清晰,結構合理,適合同學的年齡特征,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學性、實用性等優點。

  教學內容:二年級數學教材P77~80。

  教學目標:1、經歷認識直角的過程,會識別直角、銳角和鈍角,會用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去判斷直角。2、在認識角的過程中,培養與人合作的意識,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初步感知直角的特征;會畫直角,判斷直角、銳角、鈍角;建立直角的表象。

  教學準備: 三角板、紙片、鐘、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認識直角。

  1、談話:前面我們認識了角,現在你知道角是由哪幾局部組成嗎?(指名匯報)

  2、談話:看看這個正方形,你能指出它的角嗎?

  (指名一生上前指角,指出有4個同樣的角)

  在紙工袋上有幾個這樣大小的角?三角板上呢?

  3、談話:剛才我們找出的這些角都有一個一起的名稱,叫“直角”。一般我們還要在直角上標上一個符號來表示直角。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直角。

  二、折角。

  1、 談話:那么你想自身來折一個直角嗎?(課件出示例2)

  (同學用圓形紙和不規則紙折角)

  2、 提問:比較你折的兩個直角,有什么發現?

  再與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你又發現了什么?

  (同學分別比較后匯報)

  3、提問: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嗎?(直角都是一樣大小的)

  三、找角。

  1、談話:在我們生活中許多地方都有直角,你能從教室里找到其他的直角嗎?等會兒要請你來說一說:你找到的直角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的?

  (同學找直角)

  2、提問:誰來交流一下,你找到的直角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的?(全班交流)

  3、談話:小朋友真棒,找到了那么多的直角。其實啊,在我們經常看見的鐘面上也有直角,你知道嗎?(課件出示例1想一想)

  (同學交流,教師在鐘面上撥一撥,并驗證)

  4、談話:當然在我們數學書的.封面上也有直角,你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到數學書封面上的直角呢?

  (同學匯報,兩種方法。)

  下面就請你用自身喜歡的方法找到數學書封面上的直角。(同學活動)

  5、提問:你找到幾個直角?誰來指一指?

  (指名上前指一指)

  6、談話:小朋友們真聰明,下面老師要考考大家了,你能用任意兩塊三角板拼出一個直角嗎?

  (同桌合作拼直角。

  指名匯報,并展示拼出的直角,另請生驗證。)

  四、畫角。

  談話:拼了角后,你想把直角畫下來嗎?

  (同學在書本P74點子圖上畫一個直角。

  指名展示,并說說你是怎么畫的?怎樣驗證?

  教師在點子圖上示范畫直角,同學再畫一個直角)

  五、認識銳角、鈍角。

  1、 談話:剛才我們折了直角,畫了直角,并知道在生活中 有許多直角。請你再看看這幾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所組成的角,哪一個是直角呢?

  這個角比直角(小),它也有一個名稱,叫銳角。那么這個角比直角(大),名字叫鈍角。看一看你們的三角板上有銳角和鈍角嗎?誰來指一指?

  (指名上前指一指)

  1、想想做做第4題。

  下面的角,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銳角,哪些是鈍角?

  同學獨立完成,指名匯報。

  1、想想做做第5題。

  照下面左圖的樣子標出其他各圖形中的直角。

  同學獨立完成,指名展示、匯報。

  六、練習。

  1、想想做做第6題。

  下面的四邊形中,哪幾個圖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1、想想做做第7題。

  在右邊的圖形中,你能找到幾個直角、幾個銳角和幾個鈍角?

  七、總結

  談話: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錦集 篇4

  教學目的:

  通過進一步的練習,讓學生熟悉的掌握整十數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在練習中,進一步鞏固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提高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口算

  1.小黑板出示

  14+5954-2316×5230×4

  168÷830×20xx×1050×80

  2.完成復習的第1題

  提問:13×30,你是怎么口算的?

  80×30,你又是怎么口算的.?

  二、估算

  在黑板上寫上算式。

  23×58

  師:如果要估算這個算式,你可以怎么進行口算?

  完成復習的第3題

  要讓學生說明是怎么估算的,把多少看作幾十,然后口算出積即可。

  三、筆算

  小黑板出示:

  43×2125×2356×7863×80

  并要求第一二小題進行驗算。

  集體反饋時,要注意讓學生口述計算過程,特別是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書寫格式。

  要注意強調,乘法的驗算方法,可以調換兩個乘法的位置即可。

  四、填表找規律

  完成復習的第3題

  集體討論,你從中發現了什么?

  通過引導與板書,讓學生初步發展,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擴大幾倍,積也跟著擴大幾倍。

  五、解決問題。

  通過條件與問題的分析,讓學生感覺到圖中的3個書架是個多余的條件,并沒有用的。

  六、課堂作業。

  復習第2、4題。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錦集 篇5

  教學目標:

  進一步鞏固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通過具體練習,幫助學生區分各種情況,克服相近內容的互相干擾,能正確估算并計算、驗算。

  教學重點:

  一步鞏固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P13.3

  出示第一組題,學生獨立進行口算。

  指名口答。

  討論:上下兩題之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口算時有什么區別?

  出示第二組題,同桌互相交流進行口算。

  討論:上下兩題之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結。

  2、P13.1

  出示題目,要求學生進行估算,說出商是幾位數。

  再要求計算。

  集體反饋。

  小結。

  3、計算并驗算

  5364 3213 8723

  學生分組完成,集體評講。

  討論三題在計算時的不同。

  小結。

  4、P13.5

  引導讀懂表格,理解題意。

  明確要求誰拍的最快,誰拍得最慢必須要知道每人每分鐘拍球的個數。

  學生獨立完成。

  班級交流反饋。

  二、課堂練習

  1、口答

  說出下面各題中商是兩位數的,商是三位數的,商中間有0的,商末尾有0的。

  5634 3035 4266 9123

  2596 8568 7005 2147

  2、拓展題

  3、填上合適的數

  4、油廠把411千克的豆油分裝在最多只能裝5千克的油壺里,至少需要這樣的油壺多少只?

  5、在一道沒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數、除數、商的和是135,商是3,那么被除數=,除數=。

  三、全課總結

  四、作業:P13.2、4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錦集 篇6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感知比較的方法,初步了解比較的思維方法。

  2、能力目標: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討論交流,初步感知直接比較的方法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關心父母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在掌握了多“少”“最多”“最少”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比較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比較的方法,會用多種方法比較。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小朋友們,你們過生日時媽媽會買什么?今天是小紅的生日,看,他們在開生日會呢?(課件出示)

  2、 觀察主題圖,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二、 合作研討,探索新知

  1、 小紅將蛋糕切成了3塊,也將西瓜切成了3塊。

  讓學生仔細觀察,說一說那一塊最大,哪塊最小。

  2、 接著觀察主題圖,你發現桌上的杯子有什么不同?

  (1) 出示3個大小不同的杯子。

  (2) 分別往3個杯子中倒上水,3杯水的高度一致。

  (3) 你現在能一眼看出哪杯裝得最多嗎?

  A、 同桌之間相互討論

  B、 說一說自己的理由。

  C、 教師小結

  3、 動手操作,比較多少

  (1)4人小組,每組兩個不同的.瓶子;

  (2)提問:請你猜一猜那個瓶子里裝的飲料多。

  (3)動手試一試。

  (4)各組演示比較的方法,

  學生觀察后說出自己看到的一些東西。

  學生觀察后,說出誰最大,誰最小。

  學生自由討論、交流。

  學生活動

  小組演示匯報。

  三、 加深理解,拓展延伸

  1、 出示教材p19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2、 出示教材p19第4題

  (1) 說說圖意,并說說你要向淘氣學習什么。

  (2) 誰喝得多?說一說理由。

  3、 完成教材p19第5題

  學生獨立試一試,集體評講。

  四、 全課總結

  通過小紅的生日聚會,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板書設計:

  過生日

  比大小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錦集 篇7

  《長方體的認識》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內容是探索發現長方體(正方體)的基本特征。在我教本課之前,觀摩同行執教已有十多遍,觀摩過程中也斷斷續續有些思考困惑,主要集中在幾下兩點:

  1、從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學生的空間觀念怎樣飛躍?怎樣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2、為什么會有不少學生將“長方體”說成“長方形”,僅僅是口誤嗎?

  為了解決這些困惑,我提前研讀了相關資料(此時我的學生剛進入五年級上學期),通過研讀思考,我明白所謂空間觀念就是指對物體和幾何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及其變化在人腦中的表象及想象。空間觀念是由感知覺到概念間的“階梯”,是建立幾何概念、形成空間想象力的基礎。《長方體的認識》這節課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那么無論這節課的知識點是什么,都要肩負起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任務。我想起同事們在日常教學中總是會感到學生的空間觀念太差,有些學生甚至根本就沒有空間觀念,而在怎樣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時又會感到很茫然。

  雖然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體,但本節課才是學生第一次正式地研究立體圖形,教材先從生活入手抽象出立體圖形,接著在明確面、棱、頂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研究長方體(正方體)的特點,最后認識長、寬、高并解決相關實際問題。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很豐富,但要想讓學生自己在做中學、玩中學,很明顯一節課無法完成。于是我又陷入了思考: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實效?

  為了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和研究興趣點,我對一個自然班進行了相關內容的課前調查,具體內容和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問題1:你知道長方形和長方體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嗎?

  【意圖:為了了解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在學生心中的真實建構情況。】

  調查結果:

  關于長方體和長方形的區別:在63個學生的回答中,只有18人(約占28%)能準確說出平面與立體之分;有28人(約占44%)說長方體可以立起來,但長方形立不起來,這樣的回答其實并不準確,但潛意識中要傳達的內容也可歸為平面與立體之分;還有17人(約占27%)所回答的內容根本不靠譜。

  關于長方體和長方形的聯系:該問題難度較大,在63人中只有11人(約占17%)能夠說出長方形是長方體的一個面。

  結果分析:

  調查顯示學生并沒有很好地建構起清晰的立體圖形的表象,所以產生了上述的問題。基于此我考慮在認識長方體前可以從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系入手。

  問題2:如果讓你研究長方體的特點,你喜歡怎樣研究?

  【意圖:旨在了解學生關于長方體的研究興趣點。】

  調查結果:

  有12人(約占19%)提到喜歡研究長方體的面。

  有6人(約占10%)提到喜歡研究為什么生活中很多物體都是長方體。

  有4人(約占6%)提到喜歡研究長方體的構造。

  各有3人(約占5%)提到喜歡研究長方體頂點或棱。

  有2人(約占3%)提到喜歡研究長方形如何變成長方體。

  還有學生在問卷中明確表示:我喜歡拼裝長方體,在玩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動手做一做、干一干,有時比只看還要好。

  結果分析:

  調查顯示學生的研究興趣點比較分散,但都很有價值。相比較更多的人喜歡研究面的特點,基于此怎樣激發學生研究頂點和棱也是要思考的問題。另外部分學生喜歡研究長方體的構造及拼裝長方體對本課的活動設計也很有啟發。

  在分析了學生的調查問卷和進一步思考之后,我結合自己的思考設計對本節課進行了實踐,現將實踐教學中的兩個片段分析如下:

  片段一:

  課前活動中每個4人小組準備6根長度相等的小棒,按照要求拼出圖形:

  任務一:用6根長度相等的小棒拼出1個長方形;

  任務二:用6根長度相等的小棒拼出5個正方形;

  任務三:用6根長度相等的小棒拼出4個三角形。

  學生能夠快速準確完成任務一;

  能夠在片刻思考之后拼出形如“田”字的圖形完成任務二;

  但卻苦苦思索無法完成任務三。此時我出示三棱錐,學生驚喜地發現三棱錐上有4個三角形,緊接著我追問學生:“通過這個活動你有什么感受?”部分學生深有體會地談到:“圖形不只有平面的,還要向立體發展。”而那些沒有發表感受的孩子我也能從他們的表情上洞悉他們的內心……

  片段一分析:

  面對只有17%的學生能說出長方形是長方體的一個面的課前調查結果,我考慮在認識長方體前可以從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系入手進行課前活動。實踐驗證通過三個拼圖形的活動任務安排,使得學生經歷了“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維過程,而學生也在過程中無形地完成了從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認知飛躍,于是在后面的40分鐘課堂教學中幾乎沒有學生將“長方體”誤說為“長方形”。

  片段二:

  在學生觀察自己手中形狀是長方體的物體并引導其有序數出面、棱、頂點數量的基礎上,我直接安排了“制作長方體”的活動。【小組材料為:卡紙、直尺、剪刀、膠帶、信封(內有2個或3個已知的面)。】同時要求學生邊制作邊思考:長方體面的形狀和大小關系?長方體棱的長度關系?

  大約10分鐘(速度最快的小組只用4分鐘)之后,所有的小組都順利制作出了一個長方體,【如圖】且大部分小組都發現了長方體的特點。此時的展示匯報便顯得很“酷”:組長拿著自己小組的作品落落大方地在臺上對同學們分析講解他們的發現,教師只需在恰當的時候追問發現的依據,并引導其它小組進行補充即可。

  片段二分析:

  基于課前問卷中部分學生表示喜歡研究長方體的構造及拼裝長方體對我的啟發,我安排了這個制作長方體的活動。其實一開始我想讓學生將自己手中的長方體剪開進行觀察,但考慮到生活中的長方體大都是一些盒子,而盒子在粘和處的多余材料會影響學生的觀察,于是我想自己給每個小組制作長方體讓學生去“剪”,但此時我想到調查問卷中有學生說:“我喜歡拼裝長方體,在玩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動手做一做、干一干,有時比只看還要好。”

  看著學生的心里話,我很想大膽嘗試,但考慮對學生而言“制作長方體”比“剪開長方體”難度要大,所以我在信封中提供了幾個已知面。盡管如此,我還是有些擔心,畢竟長方體面、棱的特點學生還不知道,就直接放手讓其制作,實在是有些冒險,不過最終我決定相信學生,我想當孩子們拿著自己制作的長方體進行匯報的時候內心該有多高興。實踐顯示:我的愿望實現了。但此時我卻在思考:為什么學生能夠在沒有研究面、棱的具體特點時就能制作出長方體呢?后來我想到了:因為學生有生活經驗,雖然長方體僅僅在一年級的數學書上“曇花一現”,但從一年級到五年級,學生在生活中見過多少形狀是長方體的物體啊!學生在生活中玩過多少長方體的玩具啊!……

  我如夢初醒,課前自己的擔心多余了,但也暴漏了我在研究學生的時候對他們的生活經驗讀的還不夠懂。是啊!學生思維認知的發展不僅僅在數學課堂上,生活經驗也是教師在課前需要深刻了解并且讀懂的。只有在這樣深刻讀懂的基礎上,學生的思維才能順利實現飛躍。

  至此本該結束了,但學生又在上完課的第二天給了我新的驚喜:他們自己動手制作了一個形狀是正方體的盒子。【如圖】孩子們說:“老師,我要用這個正方體包裝禮物送給你!”

  面對此情此景,我感動了!我對孩子們說:“老師不要里面的禮物,只要這個盒子就行。”

  親愛的孩子們,你們的思維是多么豐富奇妙,要想讀懂你們,老師定當繼續努力!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錦集 篇8

  設計說明

  1.在具體情境中學習。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是現實的,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圖形與幾何”的知識和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創設具體的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上課開始,以學生熟悉的俄羅斯方塊的旋轉現象引出課題,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感到親切、有趣味,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能很快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

  2.在師生合作中探究新知。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新知的講授中,通過課前準備好的學具,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說出圖形經過怎樣的變換才能還原成原圖形,在這種學生互相交流的氛圍中將每種圖形的運動過程說清楚,從而讓學生明確圖形變換的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方格紙七巧板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教學過程

  第1課時圖形的運動(1)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課件演示俄羅斯方塊游戲,引導學生進行觀察。

  師:你知道在俄羅斯方塊游戲中每一個方塊都能進行哪些運動嗎?

  (平移和旋轉)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板書:平移旋轉)

  師:這兩種運動你們還熟悉嗎?平移和旋轉時應注意什么呢?

  (引導學生說出平移時應說清平移的方向和距離;旋轉時應說清旋轉中心、旋轉方向和旋轉角度)

  師:大家說得都很好,今天我們就用平移和旋轉的知識來進一步探索圖形的運動。

  設計意圖:通過俄羅斯方塊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搭建新舊知識之間的橋梁,既交代了學習目標,又為學習新知做好了鋪墊。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動手操作,探索變換過程。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玩七巧板嗎?這有一副七巧板,不過有兩個圖形很淘氣,離開了家。你們愿意用所學的知識把它們送回家中相應的位置嗎?(課件出示)

  (1)學生拿出方格紙、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自己動手移一移、轉一轉。

  (2)在小組內說一說你是怎樣操作的。

  (3)匯報、交流變換方法。

  根據學生的敘述,課件演示變換過程:圖①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10格。圖②先向左平移9格,再繞直角頂點逆時針旋轉90°。

  (4)評價:你認為他描述得怎么樣?

  (5)思考:我們在描述圖形的變換過程時,要說清什么?

  教師小結:在描述圖形的變換過程時要說清旋轉時繞哪個點、順時針方向還是逆時針方向、旋轉了多少度,平移時要說清是向哪個方向平移了幾格。

  (6)課件演示,用完整的話說一說兩個圖形的變換過程。

  (7)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學生可能會答出圖①先向左平移10格,再向上平移4格;圖②先繞直角頂點逆時針旋轉90°,再向左平移9格;圖②先繞左下角頂點逆時針旋轉90°,再向左平移5格,最后向下平移4格)

  (8)師小結:圖①變換時用的是平移的`方法,圖②變換時用的是平移和旋轉相結合的方法。在變換時找的旋轉中心不一樣,旋轉的方向和角度就不同。這說明圖形變換時,方式并不是唯一的,要根據要求靈活地選擇變換方式。

  2.動手操作:(課件出示教材32頁下面例題)請將圖形A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得到圖形B,再將圖形B向右平移5格,得到圖形c。畫一畫,說說要注意什么。

  請學生拿出方格紙。

  (1)引導學生先想象圖形運動后的位置,再動手操作。

  (2)和小組成員交流畫法。

  (3)匯報總結。

  (4)根據學生匯報,課件演示:先找準旋轉中心點o,再把短的直角邊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并畫出相對應的線段,接著把長的直角邊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并畫出相對應的線段,再連接,得到圖形B。然后找到圖形B的頂點,畫出每個頂點向右平移5格后的對應點,再連接,就得到圖形c。

  (5)教師總結:旋轉時,先找準旋轉中心,再找準與旋轉中心相連的關鍵線段,通過旋轉找到與關鍵線段對應的線段,再連接。平移時,要找準方向,數清格子,找好對應點,再連接。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圖形的變換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體驗知識的應用過程,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錦集 篇9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P2~3 位置

  教學要求:1、能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2、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初步體會坐標的思想。

  教學重點:能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及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理解數對確定位置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復習鋪墊

  我們在前幾年的課程中多次學習了位置與方向,說一說我們以前是怎樣確定位置的。

  二、引導探索,學習新知

  1、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位置,看一看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確定位置。

  2、教學例1。

  (1)出示P2例1,觀察主題圖。

  (2)問:教師是怎么知道確定張亮的位置的?

  (3)介紹操作臺的情況。

  豎排叫列,橫排叫行,第幾列是從左往右數,第幾行是從前往后數。這是一種約定。

  (4)你能指出哪個是張亮同學嗎?

  (5)說一說其他同學的位置。

  (6)張亮的位置可以用(2,3)表示出來。

  張亮的位置用了幾個數據?

  (2,3)中的`數字分別表示什么含義?

  (7)小結:可以用有順序的兩個數組成數對表示出一個確定的位置:用括號把列數和行括起來,并在列數和行數之間寫個逗號,把兩個數隔開。

  (8)試一試:用數對表示出其他同學的位置。

  (9)張亮的位置用(3,2)表示可以嗎?

  注意:用數對表示位置時,一般先表示第幾列,再表示第幾行。

  3、舉出生活中的例子,說一說確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學P3例2

  (1)觀察動物園示意圖,這幅圖和以前見過的示意圖有什么不同?

  ①動物園的各場館都畫成一個點,只反映各場館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內容。

  ②表示各場館位置的那些點都分散在方格紙豎線和橫線的交點上。

  ③方格紙的豎線(橫線)從左到右(右到左)依次標注了0,1,2。

  (2)找一找動物園大門的位置,可以用數對怎樣表示出大門的位置?

  (3)說出熊貓館、大象館、海洋館、猴山的位置。

  (4)比較大象館和海洋館的數對,第2個數都是4,說明什么?

  如果兩個數對中的第1個數相同,說明這兩個場館的位置有什么特點?

  如果用(X,4)表示某場館的位置,能確定在哪里嗎?

  (5)在圖中標出下面場館的位置。

  飛禽館(1,1)猩猩館(0,3)獅虎山(4,3)

  三、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P4練習一第2題。

  四、分課小結,提高認識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怎樣用數對表示位置?應該注意些什么?

  五、課堂練習,輔助消化

  P4練習一第1題。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錦集 篇10

  【教學內容

  數學書P94-96頁例1,例2及"試一試","練一練"和練習十八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會用分數表示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進一步加深對可能性大小的認識。

  2、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感受數學思考的嚴謹性與數學學習的趣味性。

  3、認識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明確生活中任何幸運和偶然的背后都是有科學規律支配的。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喚起經驗。

  (游戲)要求:一定發生的就立正,不發生的就坐著不動

  (1) 太陽從東方升起

  (2) 明天要上學

  (3) 地球繞著太陽轉

  (4) 明天會下雨

  明天會不會下雨呢?都有可能,但可能性是多少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可能性的大小。(板書課題)

  二、創設情境,引導發現。

  舉例:做游戲時用擲硬幣的方法決定誰先開始,二個人每個人的'可能性都是1/2。

  1、教學例1

  同學在打乒乓球時是怎么決定誰先發球的 ?

  提問:用猜左右的方法決定由誰先發球公平嗎 為什么

  學生討論后明確:一共有2種情況,乒乓球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對于運動員來說,無論猜左還是猜右,猜對的可能性是一半,猜錯的可能性也是一半.

  可能性是一半用分數怎么表示 你怎么想到是

  追問:2表示什么, 1呢

  小結:乒乓球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所以猜的結果只有"對"或"錯"兩種可能,猜對與猜錯的可能性相等,都是.用這種方法決定誰先發球是公平的。

  2、同步體驗。

  拿出一個口袋。

  (1)談話:這里面原來有一些球,現在放入一個紅球,從中任意摸出一個球,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學生肯定有疑問)

  (2)打開袋子(一紅一藍)問:有答案了嗎 你怎么想的

  (3)交流中明理:一共2個球,任意摸一個,有2種情況,摸到紅球是1種情況,所以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

  (4)再往袋中放入一個綠球,任意摸一個球,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為什么

  (5)疑問:為什么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會不同呢 這說明可能性的大小和什么有關

  (6)小結:一共有幾個球,紅球有一個,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幾分之一.

  三、遷移和提升。

  自學例2,并集體講解

  “試一試”

  “練一練”

  四、實踐與應用。

  1、”非常6+1”,共有12只蛋,9只金蛋,如果你是第一個打進電話的人,你成為幸運星的可能性是多少?如果第一個人砸了一個蛋是金蛋,而你是第二個打進電話的人,你成為幸運星的可能性是多少?.

  2、語文中的數學問題。

  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平分秋色、十拿九穩、天方夜譚、百發百中

  3、練習十八1-2

  四、全課總結,感受價值.

  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獲 你覺得這些知識有什么用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錦集 篇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2.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及邏輯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發現和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

  移動小數點時位數不夠的問題.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回答:

  0.4米=( )分米 0.06米=( )毫米

  4分米=( )厘米=( )毫米

  0.6米=( )厘米=( )毫米

  2.比較下面各組中兩個數的大小.

  0.84和0.8402.54和25.4

  二、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

  教師:小數點告訴我們小數的大小會發生變化,那么它們是怎樣變化的呢?小數大小的變化有什么規律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探討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2.教學例1.

  出示例1:把0.004米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

  (1)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板書:0.004米)

  教師提問:0.004米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變成了多少米?(板書0.04米)

  同桌討論:把0.004米的'小數點轉化為0.04米,小數點是如何變化的?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呢?

  教師讓學生把0.004米和0.04米化成以毫米為單位的數.

  (教師板書:0.004米=4毫米

  0.04米=40毫米)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從4毫米和到40毫米大小有什么變化?.

  使學生認識到: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原來的數擴大10倍.

  教師提問:把0.004米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三位,得到什么樣的小數?

  教師讓學生把這兩個小數轉化成為毫米為單位的數.

  (板書0.4米=400毫米

  4米=4000毫米)

  小組討論: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三位,小數有什么變化規律?

  使學生明確: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三位,原來的數就擴大100倍,1000倍.

  (2)讓學生從上往下觀察這四個式子,并把二、三、四個式子同第一個式子比較,引導學生找出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原來的數就擴大10倍、100倍、1000倍.

  (3)完善結論.

  教師提問:在例題中的省略號是什么意思?

  教師總結概括: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二位、三位原來的數就擴大10倍、100倍、1000倍

  (4)練習.

  下面的數同0.372比較,各擴大多少倍?

  3.7237237.2

  3.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小數點向左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l)教師提問:例1中的四個式子,如果從下往上看,4米變化為0.4米,0.04米,0.004米,小數點是怎樣移動的?原來的數是怎樣變化的?

  (2)學生分組討論,互相交流.

  (3)引導學生概括小數點向左移動的規律:

  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原來的數就縮小10倍、100倍、1000倍

  (4)做一做.

  下面的數,同506比較,各縮小多少倍?

  5.06 0.50650.6 0.0506

  4.教學例2.

  (1)出示例2.

  (2)引導學生分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并填書.

  5.教學例3.

  (1)出示例3.

  (2)引導學生分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并填書.

  三、鞏固發展.

  1.下面的數,如果去掉小數點,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

  0.70.250.006 0.5062.4

  2.下面的數,如果小數點都有移到最高位數字的左邊,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

  36.8 5.41 7.295 128.6

  3.填空題.

  (1)6.03的小數點向右移動( )位是60.3,擴大( )倍.

  (2)84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是( ),縮小( )倍.

  (3)去掉1.04的小數點,原來的數就( )( )倍.

  (4)將128.6的小數點移到最高位數字的右下角,原來的數就( )( ).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它的變化規律是:

  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原來的數就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二位、三位原來的數就縮小10倍、100倍、1000倍

  五、布置作業.

  把3.54改寫成下面各數,它的大小各有什么變化?

  0.354 35.40.03543540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錦集 篇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3.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

  4.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征,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一)教師提問: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平面幾何圖形?

  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

  (二)談話引入: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一個新的.幾何圖形.

  二、教學新課

  (一)圓的形成過程

  1.教師敘述:體育課上,教師和明明做游戲,老師固定在操場中間不動,為了保持與老師之間的距離不變,明明拉緊一條繩子開始走動,形成這樣一個圖形,這是什么圖形?

  2.教師提問

  (1)明明拉著繩子圍著教師走動,他的位置發生了變化,但是有一點是沒有變的,你知道嗎?(明明和教師的距離沒有變化)

  (2)老師的位置在哪里?(引出圓心)

  (二)聯系實際

  生活中的圓形物體處處可見,你能舉一些例子嗎?

  (三)畫圓

  1.介紹圓規的歷史.

  2.教師介紹畫圓步驟

  (1)把圓規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間的距離;

  (2)把有針尖的一只腳定在一點上;這個點就是圓心,用字母O來表示.

  (3)把裝有鉛筆尖的一只腳旋轉一周.

  3.教師強調

  (1)圓規兩腳距離不能變;

  (2)重心放在針尖一腳上;

  (3)起點和終點要重合.

  4.學生練習

  (1)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畫圓

  (2)學生自己練習畫圓

  (3)學生按要求畫圓(兩腳間距離為3厘米)

  (四)認識半徑、直徑和兩者間的關系.

  1.認識半徑:教師在圓內畫一條線段,線段的一個端點在圓心,另一個端點在圓上.

  (1)教師說明:這樣的線段叫圓的半徑,用字母r表示

  (2)比賽:我給同學們10秒鐘時間,請你們在自己的圓中畫半徑,看誰畫的多?同時還要說明半徑的長度.

  (3)學生反饋:你畫了幾條?長度呢?如果還有時間你還能畫多少條?

  (4)教師小結并板書: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教師追問:你圓中的半徑和老師黑板上畫的圓的半徑為什么不相等呢?

  (5)補充板書:在同圓或等圓中,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2.認識直徑:教師示范畫直徑

  (1)觀察:什么叫直徑?直徑有多少條?長度呢?

  (2)教師小結并板書:在同圓或等圓中,所有的直徑都相等,直徑用字母d表示.

  3.用彩色筆標出下面各圓的半徑和直徑.(出示圖片:練習)

  4.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教師提問:在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有什么關系?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錦集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億”“十億”“百億”“千億”,學會整億數的讀法和寫法。

  2.知道億級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掌握整數的數位順序表,理解十進制計數法和分級的方法。

  3.結合現實素材,使學生感受億以上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點:認識計數單位“億”“十億”“百億”“千億”,學會整億數的讀法和寫法,掌握整數的數位順序表。

  教學難點:理解十進制計數法的含義。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課件出示一下習題。

  (1)說說下面各數表示的意義。

  3090000 506700 45000000

  (2)讀一讀。

  3050000 76000500

  (3)寫一寫。

  一千零六萬 五百三十萬零六百

  2.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過了億以內的數,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還經常用到比億大的數,今天就要一起來學習比億大的.數。(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1.課件出示教材第15頁例題3文字及圖片。

  (1)引導學生讀題。

  (2)說一說題中有哪些比億還大的數?

  2.認識億以上的數。

  提問:二億、二十一億、八百一十四億各是多少?

  (1)認識億級的計數單位。

  教師和學生一起,用計數器一邊撥數,一邊讀:一千萬一千萬地數,10個一千萬是一億;10個一億是十億;10個十億是一百億;10個一百億是一千億。

  (2)讓學生先說說下面的數各有多少個億,再照樣子填一填。

  二億是2個億

  二十一億是( )個億

  八百一十四億是( )個億

  組織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再獨立完成填空,匯報交流。

  3.整億數的寫法。

  (1)觀察整億數的特點:說說上面這三個數有什么共同點?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得出:這三個數都是整億數,它們的萬級和個級上的數字都是0。

  (2)師生共同完成二億的寫法。

  二億 寫作:200000000

  (3)學生嘗試寫出二十一億和八百一十四億。

  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適當指導。

  (4)小結整億數的寫法。

  先寫出億級上的數,萬級和個級上一個數都沒有,都寫0。

  4.認識十進制計數法。

  (1)將數位順序表補充完整。

  讓學生完成教材第15頁的數位順序表,教師巡視指導。

  出示學生填寫的數位順序表,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反饋。

  (出示數位順序表)

  (2)觀察思考: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

  引導學生觀察數位順序表,發現: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

  明確:像這樣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的計數方法,叫作十進制計數法。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16頁“練一練”第1題。

  這道題是數的意義、整億數的讀法練習,先讓學生結合數位順序表說說各有多少個億,再讀一讀。

  2.完成教材第16頁“練一練”第2題。

  (1)先讓學生讀題,了解題中信息。

  (2)結合數位順序表說說“一億、一百五十億、十億”各是幾位數。

  (3)學生獨立寫數,組織交流訂正。

  3.自學“你知道嗎”。

  課件出示“你知道嗎”的內容,組織學生自主學習。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錦集 篇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操作、思考,主動理解并獲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口算得數;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應用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估計有關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得數。

  2、使學生在探索算法的過程中,能應用已有知識和直觀操作說明想法、交流算法,發展簡單的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積累計算經驗;能應用計算經驗估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一步發展數感。

  3、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發展探索問題的意識,通過探索算法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口算方法和估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

  教學難點:

  用與兩、三位數接近的整十、整百數估計問題結果。

  教具學具:

  小棒、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背誦乘法口訣

  2、口算:2×3=4×5=2×8=5×6=6×9=8×7=

  3、填一填:5個十是。7個百是。10個十是。

  18個十是。56個百是。70個十是

  二、探索口算

  1、出示問題,列出算式。

  課件出示例1獨立閱讀、觀察。指名說說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提問:要求一共有多少根黑玉米就是求什么?可以怎樣想,怎樣列式?

  指名交流想法,口答算式。(可能有:20+20+20xx×3或3×20)

  (根據學生回答,進一步指出:20+20+20寫成乘法算式就是20×3或3×20。)

  (板書算式:20×3=)

  2、探索交流,明確算法。

  提出要求:20×3等于多少呢?先用小棒擺一擺,再想一想可以怎樣計算。

  學生操作、思考后全班交流。

  (1)20×3=20+20+20=60

  (2)2個十乘3得6個十,6個十是60。

  (3)2×3=6, 20×3=60。

  根據交流情況適當板書。

  追問:由2×3=6, 推出20×3=60,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討論,全班交流。

  指出:把20×3看作2個十乘3,這里2個十乘3,其實也是按2乘3來推算出6個十。所以只要按2乘3等于6,推算出20乘3等于60。這樣的算法既方便又容易記住。

  引導學生說一說第三種算法。

  學生齊說第三種算法。

  提出要求:請你把算式的得數和下面的答句填寫完整。

  學生填寫完成例1的算式與答句。

  3、學生嘗試,延伸算法。

  出示“試一試”,學生先算一算,再和同桌交流想法。

  提問:你是怎樣想的,得數各是多少?

  提問:你覺得幾十乘幾、幾百乘幾可以怎樣算?

  4、鞏固練習,小結算法。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得數。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提問:你覺得第一組題40×2、400×2可以先按幾乘幾來口算?第二、三組的幾十乘幾、幾百乘幾呢?

  指名說說。

  小結:剛才我們學習的是幾十、幾百乘幾,都可以先按幾乘幾來推算得數,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板書課題: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一起來算一算:出示口算條,指名依次口算。

  三、學習估算

  1、理解題意,選擇估算方法。

  出示例2。學生看圖說說已知條件和問題。

  引導:要知道“張大叔帶200元,買4箱西瓜夠不夠”,你覺得應該先算什么?

  學生討論后明確:要知道200元買4箱西瓜夠不夠,應該先算出4箱西瓜一共多少元,再把算出得結果與200元進行比較。

  提問:要求4箱西瓜一共多少元可以怎樣列式?(板書:4×48)

  追問:你會計算4×48的得數嗎?

  大部分小朋友都不會計算4×48的得數,這該怎么辦?

  提示:如果不計算4×48,還有其它辦法解決教材提出的問題嗎?

  學生討論。

  指出:也可以通過估算解決問題。(補充課題板書:和估算)

  2、討論交流,明確估算過程。

  提出要求:你打算怎樣進行估算?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組里交流。

  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

  全班討論,明確:因為48接近50,把48看作50來思考。又因為4×50=200,所以4×48一定小于200,說明買4箱西瓜的錢一定少于200元。因此,200元買4箱西瓜夠了。

  再次提出要求:同桌互相說說上面的估算過程和方法。

  3、嘗試應用,體會估算價值。

  出示“試一試”,提出要求:你能通過估算回答這個問題嗎?

  學生分組討論,并選擇合適答案。

  追問:要知道300元夠不夠買5箱哈密瓜,應該先算什么?你是怎樣算的?你是怎樣想到把62元看作60元來算的?

  小結:要知道300元夠不夠買5箱哈密瓜,應該先算5箱哈密瓜一共要多少元;因為62接近60,所以把62看作60來算;由60×5=300,可以知道62×5一定大于300,因此買5箱哈密瓜的錢一定多于300元,也就是說用300元不夠買5箱哈密瓜。

  組織比較:用估算方法解答上面的'兩個問題的思考過程有什么不同?

  學生討論,交流。

  指出:把48看作50,算出得結果一定比原來的大,也就是說結果估大了,原來的積一定小于估算結果;而把62看作60,算出的結果一定比原來小,也就是所結果估小了,原來的積一定大于估算結果。

  四、鞏固練習

  1、做“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匯報得數,集體校對。

  追問:你是怎樣計算2×50的?8×800呢?

  小結:計算2×50時,可以先算2×5得10,再在10的末尾添上1個0,得100;計算8×800時,可以先算8×8得64,然后再在64的末尾添上2個0,得6400。

  2、做“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嘗試完成書上的填空,集體校對。

  提問:你是怎樣想到2時等于120分的?你又是怎樣想到8分等于480秒的?

  討論交流。

  明確:因為1時=60分,2時就是2個60分,2個60分是120分,可以用算式2×60=120來計算。因為1分=60秒,8分就是8個60秒,8個60秒是480秒,可以用算式8×60=480來計算。

  3、做“想想做做”第7題。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提問:他買的是哪一種火車票?你是怎樣想的?

  說明:要付1000元,就是3張火車票的錢一定在900元以上,不超過1000元。我們來看每種火車票各接近幾百元:普通列車票接近200元,3張不滿200元;特快列車票接近300元,3張比900元多一些;動車組列車票接近400元,3張超過1200元。所以買的應該是每張312元的特快列車票。

  五、總結收獲

  引導: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怎樣口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怎樣估算?

  你還有哪些體會?

  六、布置作業

  完成“想想做做”第5、6題。

  七、板書設計:

  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和估算

  20×3=60(根)把48看作50

  (1)2個十乘3得6個十,(2)2×3=64×50=200

  6個十是60。20×3=604×48<200

  答:一共有60根。答:200元夠了。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錦集(精選14篇) 相關內容:
  • 小學數學教案:用數學(精選3篇)

    課題:用一位數除三位數商二位數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9—40頁的例3、例4和“做一做”中的題目,練習十中的第1—3題。教學目的: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初步張物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法則,會計算一位數除三位數商兩位書的筆算除法。...

  • 小學數學《年、月、日》教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經歷比較、歸納的過程,知道平年、閏年及季度;記住平年、閏年的天數;掌握判斷平年與閏年的方法。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日常生活與數學知識是密切相關的,培養數學應用的意識和能力。...

  • 北師大小學數學第七冊《統計》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精選17篇)

    單元教學目標1、 通過結合實驗數據畫統計圖的活動,體會統計圖中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進一步理解條形統計圖所表示的意義。2、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數據畫折線圖,并能根據折線統計圖作出簡單的判斷...

  • 小學數學平移教案(精選8篇)

    教學目標1. 通過觀察生活情景,讓學生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轉的特點;能判斷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數;能在方格紙上將圖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數平移。...

  •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精選14篇)

    一、復習.1、請一名同學從1數到10.2、老師在實物展臺上出示4個正方形片、7個三角形片和10個圓片.請同學們分別數一數這些圖形的個數.[評:通過檢查學生數數的能力,了解到學生不僅能抽象地數數,還能正確地數出物體的個數來,為學習新課奠...

  •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一等獎最新(精選2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乘加、乘減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特點,理解并掌握解題思路。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思維能力。...

  •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說課稿模板(精選7篇)

    各位評委: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解決問題》。一、說教材(一)教材分析解決問題是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8單元中的內容。本節內容安排了兩個例題,分4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說的是其中的第1課時。...

  •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匯總(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進一步鞏固24時記時法的表示方法,及24時記時法簡單的時間計算。2、培養學生自己的觀察比較能力,能通過小組合作制作出一張屬于自己的周末一天的安排,并通過相互交流,讓學生從中受到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的教育。...

  • 小學數學《10的加減法練習課》教案(通用6篇)

    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法的意義;2.學生能夠正確熟練的口算和是2~6的加法;3.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能夠從信息窗中準確的找出數學信息,并能夠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 小學數學教案范本(精選3篇)

    一、聯系生活、復習引入。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誰能說說在我們生活中那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2、從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歡的物體,并說說它們的的形狀。...

  •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匯總(精選15篇)

    一、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現狀傳統的數學教學主要是在課堂上完成的。現實生活中,學生遇到的許多問題都需要應用數學知識解決,但是學生卻不能學以致用,缺乏實踐應用的能力。...

  • 小學數學《噸的認識》教案(精選17篇)

    【設計意圖】通過課堂學生總結,進一步回顧和反思本節課所學知識。運用噸的知識的數學實踐活動,將知識的獲取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 小學數學第四冊《對稱》(精選17篇)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感知“對稱”的概念,并能識別對稱圖形。 2.通過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抽象能力及空間想像力和創造力,同時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通用15篇)

    詳細介紹:課題二:千克的初步認識教學目標1.使學生初步認識重量單位千克.2.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3.認識案秤,了解案秤稱物品的方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并體驗到教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

  •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范文(精選16篇)

    教學內容:課本82-83頁。智慧廣場--數字謎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在探索加減法算式中的數字謎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用推理的方法解決問題,初步獲得一些簡單的推理經驗。...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精品 |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蜜桃 | 日本免费在线视频观看 | 欧美一区日韩一区 | 色91视频| 一级毛片一级毛片一级毛片 | 国产精品日日夜夜 | 亚洲av综合avav中文 |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 | 国产欧美日韩成人 | av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 午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中国丰满少妇人妻XXX性董鑫洁 | 国产欧美日韩灭亚洲精品 | 国产精一品亚洲二区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 中国一级特黄真人毛片 | 手机看片被窝午夜婷婷国产 | www.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新婚之夜玩弄人妻系列 | 国产精品成人av片免费看最爱 | 麻豆激情视频在线 |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一区 | 黄色一级片在线看 | 黄色片一级的 | 国产老熟女久久久 | 欧美精品网址 | 小明成人免费看看 | 欧洲性片 | 俺去俺来也在线WWW色官网 | 亚洲另类春色国产精品 | 毛片aaaa| 久久韩国免费视频 | 大尺度做爰黄9996片视频 | 一本久久知道综合久久 | 视频网站高清免费 | 国产ay| аⅴ天堂中文在线网官网 |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被多人伦好爽 | 啊啊啊国产视频 | 免费A级毛片无码A∨蜜芽按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