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教案(通用2篇)
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在掌握和了解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及其歷史作用的基礎上,分析商鞅變法的成敗,以掌握初步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商鞅變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解決歷史問題,再實踐前人的創(chuàng)新過程的探究式學習方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商鞅變法,培養(yǎng)改革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重點和難點
本課重點: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和歷史作用
本課難點:封建社會的形成。
教法學法分組導學,學生自學探究。
教學手段多媒體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我國春秋、戰(zhàn)國相關多媒體、形式圖
課前準備:
教師查閱書籍、報刊、網站等,收集相關資料。了解學生的準備情況以便能及時、準確地對學生的資料作出評價、指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改革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戰(zhàn)國時代也是一個大變革時代,讓我們了解當時的改革是怎樣推動社會進步的。
二、展現(xiàn)大變革的時代背景
通過學生角色奴隸、統(tǒng)治者、新興地主扮演,展現(xiàn)大變革的時代背景
1.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生產力水平提高。奴隸生產積極性不高。
2.奴隸主大量開墾私田,改變剝削方式,成為新興地主。
3.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面臨危機。公田不治諸侯爭霸
三、討論問題:假如你是當時的統(tǒng)治者,怎樣解決這些社會問題?
通過學生討論,得出結論,要變法改革。
四、指出當時各國都進行了變法,提問最徹底的變法在哪國?引出秦國商鞅變法。
二組同學介紹商鞅。以多種形式展示
商鞅最主要的功績是變法。,那么變法的具體情況怎樣?
討論:假如你是商鞅,你會采取什么措施?
學生討論,制定變法措施。
用多媒體展示商鞅變法內容。
1、背景———由于生產力的發(fā)展,奴隸主將新新開墾出來的田地變成私產并出租,這些奴隸主轉化為封建地主,租種地主土地的人們成為農民。
2、時間———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變法。
3、變法的內容,課本把它歸納成為三條。
A: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B;獎勵耕戰(zhàn),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據(jù)軍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
C;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4、變法意義: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fā)展,軍隊戰(zhàn)斗力加強,逐步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討論問題:秦孝
附:板書設計
一、農業(yè)的進步:
1、春秋時期,鐵器在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上開始使用。
2、牛耕是我國農業(yè)發(fā)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秦國李冰在岷江修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二、商鞅變法:
1、背景:生產力的發(fā)展。
2、時間———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變法。
3、變法的內容:土地私有;獎勵耕戰(zhàn);建立縣制。
4、變法意義: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fā)展,軍隊戰(zhàn)斗力加強,逐步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教案 篇2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xiàn)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應掌握知識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chuàng)、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批判地繼承曹操、諸葛亮的道德、精神;
2、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
赤壁之戰(zhàn)、三國鼎立局面
[難點]
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的史觀。
[課時]
1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
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fā)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官渡、赤壁之戰(zhàn)相關多媒體、三國鼎立圖
[授課過程]
1、復習、提問上節(jié)內容
2、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第21課三國鼎立,就是那像一個圓鼎的三條腿分
立似的分布在中國大地上的三國。今天我們共同討論這課的內容。
3、講述新課:
三國鼎立是哪三國?同學們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請翻翻
課本找到關于三國建立的那一段,請一位同學給大家講講。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陽;221年劉備建立蜀國,都:成都;
222年孫權建立吳國,都:建業(yè)。
[播放多媒體《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是非成敗轉頭空,轉頭
之間或得或失,這個道理突出的表現(xiàn)在官渡之戰(zhàn)和赤壁之戰(zhàn)兩大戰(zhàn)役中。
這兩大戰(zhàn)役都有曹操這個主角,大概同學們對曹操也很有興趣,先從課文中找出這兩個戰(zhàn)役的年代。(官渡之戰(zhàn)在200年,赤壁之戰(zhàn)在二百零八年)相距僅八年的兩戰(zhàn),曹操呢?前者以少勝多,后者以多敗于少,這是為什么?請大家評論,我們先說說官渡之戰(zhàn)。
(留出一段時間讓學生準備,后由學生發(fā)言,講述故事。)
二百零八年,孫劉聯(lián)軍在長江邊的赤壁與曹操對壘。請大家先談一下在這一
戰(zhàn)中居于優(yōu)勢的曹操,弱點在哪里?赤壁之戰(zhàn)經過、結果又如何?
(先觀看多媒體詩詞大江東去……,后由學生發(fā)言)
接下來我們一塊了解魏蜀吳三國經濟的發(fā)展情況。
4、小結。展示課件知識點匯萃
5、課堂討論:戲曲中的曹操與歷史中的曹操區(qū)別。播放多媒體資料,戲曲資料并展開討論。
最后由教師小結,指出如何評價曹操。
(對于曹操的一生的評價是一個1000多年來爭論不休的問題,曹操的.人生哲學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他愛惜人才,他從下層選拔,從敵方爭取;他還重視文化,他本身也是一位大詩人,他統(tǒng)一北方,功勞是不可低估的。有人把他說成亂臣賊子,是不對的,誰有本事誰就應當稱帝,羅貫中以漢朝為正統(tǒng),在《三國演義》影響下,曹操就成了舞臺上的白臉奸臣,這是不公平的。)
6、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