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通用11篇)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

發布時間:2023-08-07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通用11篇)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 篇1

  一、有余數的除法

  1、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在平均分一些物體時,有時會有剩余。

  2、余數與除數的關系:在有余數的除法中,余數必須比除數小。的余數小于除數1,最小的余數是1。

  3、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

  (1)先寫除號“廠”

  (2)被除數寫在除號里,除數寫在除號的左側。

  (3)試商,商寫在被除數上面,并要對著被除數的個位。

  (4)把商與除數的乘積寫在被除數的下面,相同數位要對齊。

  (5)用被除數減去商與除數的乘積,如果沒有剩余,就表示能除盡。

  4、有余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可以分四步進行:一商,二乘,三減,四比。

  (1)商:即試商,想除數和幾相乘最接近被除數且小于被除數,那么商就是幾,寫在被除數的個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數和商相乘,將得數寫在被除數下面。

  (3)減:用被除數減去商與除數的乘積,所得的差寫在橫線的下面。

  (4)比:將余數與除數比一比,余數必須必除數小。

  二、解決問題

  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簡單的有余數的除法的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余數。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 篇2

  課題:認識方向

  教學目標

  1、在認識東、南、西、北的基礎上認識東南、東北、西南和西北,并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來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

  2、讓學生在觀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重點難點: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來辨認其余七個方向。

  教法教具教法:講解法

  教具:圖片。

  課時安排:第三課時

  教學環節、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創境導入

  二、探究新知

  除了這些表示方向的詞,你還知道哪些方位詞?(東、南、西、北)

  以我們學校為中心,說說它的東、南、西、北方分別是什么地方?(隨機板書:東、南、西、北)

  1、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那你知道華聯超市在我們學校的哪個方向嗎?劉邦廣場呢?能說說你是怎樣確定它們的位置的嗎?

  學校的位置沒變,怎么一會在西北面,一會兒在東南面?

  2、辨認方向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出示指南針)誰知道它的用途?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現在有一個指南針,你能根據指南針給出的一個方向,來確定其他七個方向嗎?

  先在組內交流然后獨立填寫最后再集體交流,鼓勵多種方法。

  學生回答

  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再次組織學生討論得出結論:由于選擇的參照物不同,所以就產生不同的方向。

  先在組內交流然后獨立填寫最后再集體交流

  三、加強運用,內化新知

  四、全課總結

  1、“想想做做”第1題

  2、“想想做做”第2題

  3、“想想做做”第3題

  觀察討論:在地圖上,我們居住的地方大約在首都北京的哪個方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4頁例3及課堂活動第2,4題,練習十八第2~5題。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倍的概念理解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法,進一步加強對倍的認識。

  2、能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實物投影儀,乒乓球、羽毛球若干,卡片。

  學具:小三角形紙片、小圓片、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二(1)班小朋友參加義務植樹活動。

  請看屏幕:(實物投影儀出示例3圖)

  教師:你能根據這幅圖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一小組和二小組一共植樹多少棵、

  教師:這個問題你能解決嗎、(能)真行!

  學生:……

  學生:第二小組植樹的棵數是第一小組的幾倍、

  教師:說得真棒!誰能解答嗎、

  學生:用14÷7=2。

  教師:這是上節課我們學習的“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問題。

  二、自主探索

  屏幕出示:第三個小組植了多少棵樹、

  教師:你能解答嗎、請小朋友以4人小組為單位討論,討論時可以借助你的學具,代替樹苗。

  學生活動,教師在教室巡回檢查、指導。學生可能用學具來擺:先擺7根小棒,再以7根小棒為1份,擺3份來表示第三個小組植樹棵樹。也可以用畫豎線的方式來表示:7根、7根、7根;也可能憑借前面對“倍”的理解直接說出“第三組植樹棵數是3個7棵那么多。”

  教師:剛才老師看到小朋友都用自己的辦法通過擺一擺、畫一畫、說一說,理解了這幅圖的意思,誰愿意代表你們小組向同學匯報你們討論的結果、

  學生1:我們小組是這樣討論的,先在一個圈里畫7根豎線代表7棵樹苗,再在右邊一個更大的圓圈畫3個7根豎線,因為3個7是21,所以第三小組植了21棵。

  教師:你們小組能用畫圖的方法幫助理解題意,真行!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

  學生2:我們小組用小棒代替樹苗,第一排先擺7根,第二排擺7根、7根、7根,數一數,3個7根一共是21根。

  教師:太棒了!你們小組同學很善于動手操作,值得大家學習。

  學生3:因為第一小組植了7棵樹,把7棵看成1份,第三小組植的棵數是第一小組的3倍,就有3份,也就是3個7。

  教師:你們現在知道“第一小組的3倍”應怎樣計算嗎、

  學生1:求3個7是多少就是7×3=21(棵)。

  學生2:也可以寫成3×7=21(棵)。

  教師:你們說得都對,求3個7是多少應該用乘法計算,請學生完成書上例3的方格填數。

  三、課堂活動

  1、第3題學生分小組,一人出示卡片(小組每人準備4張卡片),另外3人回答。比比看誰說得最準確。一人出完題后交換。

  2、第4題學生完成第4題,獨立完成后請學生用投影儀展示,并向同學們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1:因為△有4個,○是△的3倍,我就畫了4個○表示1份,再畫了這樣的2份,就有3個4,○就是△的3倍,所以○有12個。

  學生2:因為△有4個,○的個數是△的3倍,就是4的3倍,就是3個4是12個,我就畫了12個○。

  3、練習十八第2~5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八的第2,3題,引導學生討論比較這兩題的聯系與區別。讓學生獨立完成,課堂講評,結合題說一說算式的意義。

  四、反思小結

  教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引導學生小結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就是“求幾個幾相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五、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 篇4

  教學內容:課本P35、36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和復習,進一步體驗除法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促使學生加深對除法含義的認識。

  3、鞏固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4、鞏固用乘、除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讓學生對自己在本階段所學的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進行歸納總結與反思。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準備:主題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出示口算題

  2、請根據他們的特點分類。(學生匯報交流)

  3、板書:整理和復習。

  二、探索體驗

  1、復習除法的意義。出示第35頁第1題主題圖:

  (1)看圖列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2)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數、除數和商。

  (3)通過列式你覺得乘法和除法有怎樣的關系?

  2、出示第35頁第2題復習除法計算。

  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說一說你是根據什么進行口算的。

  總結:我們可以用乘法口訣來求商,這樣可以算得又對又快。

  3、出示第36頁第3題復習除法應用題。

  (1)獨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2)匯報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4、小結:這幾種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計算。

  三、拓展應用

  1、引導學生完成P36第1題。

  (1)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2)集體交流。

  2、引導學生完成第2題。先獨立完成后匯報交流,訂正。

  3、引導學生完成第35頁第3題、第36頁第4題。

  (1)出示情境圖,學生看圖并在小組中提出問題進行解答。

  (2)全班交流匯報,評價。

  4、聯系身邊的事,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

  四、課堂總結: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23頁例1、第24頁例2做一做,練習五第3題、第7題。(也可以根據本班實際情況,把例1、例2安排在兩課時。)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求商方法的過程,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

  2、使學生了解乘法與除法的關系,能正確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3、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養學生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用口訣求商的算理,掌握求商的方法,正確求商。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課件、獎勵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齊背1-6的乘法口訣

  2、乘法口算并說出所用的口訣:6×32×54×63×45×6

  3、填空并說出所用的口訣:×4=28×6=30

  5×=25等

  二、探索求商的方法

  1.看圖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算的這么好,猴媽媽要請大家幫助他解決一個難題,你們愿意幫助他嗎?

  課件出示例1插圖,猴媽媽在干什么?從圖中你都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一共有12個桃,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3個)

  師:根據你們發現的這3個數學信息,誰能編一道除法解決的問題?(12個桃,每只猴子分3個,可以分給幾只小猴?或12個桃子,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幾個?)

  學生在編題時要重點強調“平均分”

  2、教學多種求商方法

  教師:可以分給幾只猴子,怎樣列除法算式?

  (12÷3=)

  教師:12除以3等于幾,你是怎樣算的?小組商討,求出商。

  學生1:我是想,1只猴分3個,2只猴分6個,3只猴分9個,4只猴分12個,正好分完。所以12÷3=4。

  師小結:(課件展示這種算法)他是用乘法口訣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推算出來的。

  學生2:我想3和幾相乘得12呢,因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4。

  教師板書:12÷3=4(只)想:三(四)十二

  師小結:這種方法是直接利用一句乘法口訣三四十二求出商是4的。

  當學生采取用乘法口訣直接求商的方法時,可以用教師語言夸夸學生“他多聰明,直接用口訣這么快就算出來了。”

  師提問:還有不同的算法嗎?你們想知道小猴是怎么算的嗎?

  課件展示:第一只分3個,12—3=9;第二只分3個,9—3=6;第三只分3個,6—3=3;第四只正好分完。

  師小結:這種方法是從總數里3個3個往下減的,直到把桃分完。

  師提問:小朋友們可真聰明,這么短的時間就想了這么多好方法來幫助猴媽媽。如果你是猴媽媽,你會選擇哪個方法呢?為什么?

  學生匯報交流

  師總結:直接用一句乘法口訣就能又快又準確地求出商來。這節課我們就先來學習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板書課題)

  比較三種求商方法時,可以問問學生“你們喜歡哪種算法,誰和他的算法一樣?”這樣征求一下其他同學的意見產生大家一同交流的氛圍。

  3、解決另一道題,再次鞏固求商方法。

  教師:我們再一起看看這道題“12個桃子,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幾個?”你能列出算式嗎?

  教師板書:12÷4=

  教師:商是幾?你是用那句口訣算的?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把黑板算式補充完整。

  教師板書:12÷4=3(個)想:(三)四十二

  三、闖關游戲,鞏固求商方法,教學例二

  師:猴媽媽還給大家帶來例一套闖關游戲,叫新發現,要求同學們不僅要算對上面的題還有在題中有所發現才能闖過去,你們愿意試試嗎?

  第一關:求商并說出所用口訣

  10÷2=12÷2=8÷2=

  10÷5=12÷6=8÷4=

  觀察每一組題你有什么發現?

  第二關:送信

  觀察送進1號房子的信封,4÷4=2÷2=你有什么發現?

  第三關:乒乓球比賽(練習五第四題)

  提問:從圖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利用這些信息,你能先編一道乘法解決的問題嗎?怎樣列式?

  板書:3×5=15(人)用哪句口訣算出來的?三五十五

  誰能編一道除法解決的問題?怎樣列式?

  板書:15÷3=5(人)用哪句口訣算出來的?三(五)十五

  誰還能編一道不同的除法問題?怎樣列式?

  板書:15÷5=3(組)用哪句口訣算出來的?(三)五十五

  觀察這三道算式你有什么發現?能說出幾組像這樣的乘法算式嗎?

  例2三道算式的想法可以不必板書了,說出答就可以了,因為例1已經板書很清楚了。

  第四關:根據口訣說算式

  根據二六十二,你能說出幾道算式?四五二十,誰再來試試?

  想一想:哪幾句口訣只能說出一個乘法算式和一個除法算式?

  四、全課小結

  教師: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例1和例2,聰明的小朋友們還幫助猴媽媽解決了這么的難題,你們真了不起,我們下次數學課堂再見吧。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鞏固看圖辨認方向的知識。。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用語言表達物體所在方向位置的大致過程,培養空間觀念。

  2.體會于同伴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體驗。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尊敬老人的傳統美德和遵守交通規則等日常行為習慣。

  教學重點:

  會看簡單的路線圖,鞏固看圖辨認方向的知識。。

  教學難點:

  用語言表達物體所在方向位置的大致過程,培養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游戲激趣:同學們誰能告訴老師現在你們都知道那些方向?

  敬老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出示畫面)

  星期天,小明、小剛和小紅要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但不認識路,只有一張圖,請大家仔細觀察勢掛圖,請大家仔細觀察掛圖,幫助他們找到所走的方向和路線。

  組織學生匯報,引導學生說出

  小紅向西走60米到敬老院;

  小明向北走20米,再向東走50米到敬老院;

  小剛向西走30米,再向北走50米到敬老院。

  完成說一說

  請大家算一算誰家離敬老院遠,誰家離敬老院近?

  看望老人后,他們怎樣走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組織學生匯報:引導學生說出

  小明回家要先向西走60米;現、再向南走20米;小剛向增走50米,再向東走30米。

  二、問題探索

  完成練一練第1題,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 圖文:讀懂題意,獨立完成。

  想一想自己確定游樂場的方法,在小組內說給同伴聽。

  匯報交流。

  設疑:如果在商場西20米處設停車場,用O標出,怎么確定位置?你還可以確定哪些物體(景物)用適當的符號標出來,小組內說一說。

  完成:練一練第2題。

  出示尋寶圖,引導觀察,自由說一說小動物的尋寶路線。

  學生匯報。

  完成練一練第3題。

  小兔送信,請你們幫他算算,從出發到回到家一共走了多少米?小組內討論:確定路線,再計算。

  三、實踐應用

  練一練第4題。

  請你說一說回家的路線,要求運用四個方向準確地表述。

  把大家說的路線制成一幅線路圖。每小組指定一人說,其余同學共同完成圖。

  板書設計:

  小紅向西走60米到敬老院;

  小明向北走20米,再向東走50米到敬老院;

  小剛向西走30米,再向北走50米到敬老院。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 篇7

  一、查字知道除字義。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除(chú)法的初步認識”,“除”字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多少?先討論如何在字典上找到“除”字?

  生:我們小組認為應在標有“c”的那幾頁中找,可以找到“除”字。

  生:我們小組討論也認為在標有“c”的那幾頁中找,不過我們不是直接找“除”字,而是先找到“chú”,再找“除”字。

  生:我認為XX同學的方法方便一些,我剛才翻字典時發現每頁的最上面都標有拼音,未找到拼音就不用看下面的字了,方便一些!

  師:查查字典,“除”字有幾種意思?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學生查字典)

  生:我們小組查字典知道“除”有五種意思,一是“去掉”,如除四害;二是不計算在內,如除此而外;三是把一個數分成相等的若干份,如2除6等于3;四是臺階,如庭除;五是任命,授職。剛才,我們討論除與加、減、乘一樣,是一種計算方法,所以我們認為在“除法的初步認識”中“除”是第三種意思。

  生:我查到“除”字在65頁,有四種意思:一是去掉;二是不計算在內;三是算術中用一個數去分另一個數;四是臺階:庭除。以前,曾稱數學為算術,所以我認為是第三種意思。

  師:用一個字概括“除”是什么意思?

  (眾生齊答:分。)

  二、動手理解平均分。

  師:請你拿出6――10個小圓片來分一分,要求分成兩份,把結果填入表格。

  圓片總數 個

  第一份

  第二份

  師:通過操作,你有什么發現?

  生:只要拿出一個便成兩份,一份增加,另一份會減少。

  生:我用8個小圓片來分的,只有分成4與4時,兩份同樣多,其它不行。

  生:我也只有分成5與5時,兩份同樣多。

  生:我的沒有出現同樣多的!

  生:你用了幾個?

  生:7個。

  生:我用了9個,也沒有出現同樣多的。

  生:我用6個,3與3同樣多。

  師:噢!也就是說用7、9個小圓片時,不管你怎樣分都不會出現每份同樣多,用6、8、10個小圓片時,可以出現每份同樣多的現象。這種每份同樣多的分法顯得比較(眾生齊答:公平),它叫平均分。平均分時不管分幾份,要求每份同樣多。請你四人一小組,用12個小圓片平均分,會出現哪幾種情況?

  (學生操作,反饋:2個6,3個4,4個3,6個2,12個1等幾種情況)

  三、動口表達小操作。

  師:我們來用一用平均分好嗎?老師在這里有一些梨和幾個盤子,請一位小朋友來選用這些材料,用平均分來分一下,有困難可以請好朋友幫忙。其他同學看這位小朋友怎么分,注意動作、表情、神態等,來一個“看操作說話”如何?

  (師指一位學生上臺,望著9個梨子和5個盤猶豫不決。豁然回首,向朋友招招手,朋友在他耳邊片語,他微笑著拿出8個梨子和4個盤子,開始操作)

  四、動腦創造除符號。

  師:同學發揮創造想象力,“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用符號表示出來。同時思考一下:為什么這樣設計?如何使同學接受自己的設計。

  生:我們學習過加、減、乘法,我發現加號“+”旋轉一下成為乘號“×”,于是我想把減號“-”旋轉一下得到“/”來表示除號。寫出的算式是8/4=2。

  師(驚訝地)問:你們覺得………

  (眾生用掌聲打斷老師的話,為該同學的創意由衷地鼓掌!)

  生:我爸爸告訴過我除號,“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可以寫成算式8÷4=2。我認為除號能體現平均分的意思,你們看橫線上一點,橫線下一點,多公平!

  生:剛才,我是畫一把小刀來表示除法:8 4=2,不過我現在覺得他們的好一些!

  師:你也很好!能在交流中欣賞他人優點,反思自己,作出明理的決擇。也很了不起!

  師:同學們,這兩種表示方法都比較常見,你在哪里見過呢?

  生:計算機上是用“/”來表示除的!

  生:數學書上,用“÷”表示除!

  ……

  師:會讀嗎?看看書上規定它怎么讀?

  師:它讀作(眾生接:“8除以4等于2” )。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寫幾個算式,讓同桌讀一讀,說一說它表示的意思。

  五、動手應用新知識

  選取生活中平均分的場景圖,讓學生寫算式、讀算式、說算式的意義等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第三冊課本4---5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形成從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意識,初步學會解決簡單的乘法問題,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

  2.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

  教學重難點

  1.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具準備

  1.課件一套

  學情分析

  相同加數的加法,學生已有感性認識,相同加數加法,用乘法表示是學生難以理解的.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小朋友們,大家好﹗去過宜昌的小朋友請舉手,能告訴我你最喜歡在宜昌哪里玩,噢,那真是一個好玩的地方,下一次我去玩請你們給我當導游好嗎?那我先謝謝大家。今天我想帶大家去數學王國一個好地方玩好嗎?好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兒童樂園,希望大家能學得輕松快樂!. (板書課題:兒童樂園)

  二、設置疑點,探索新知。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出示圖片:《兒童樂園》插圖1.

  2師:圖中的小朋友們玩得真高興.在玩什么呢?生答

  師:你能根據這幅畫面提出數學問題嗎.(小組內交流并列式計算)

  3、學生匯報:要求每組提出最感興趣的問題.

  4、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選擇有代表性的(板書:有多少人坐飛機?小火車上有多少人? 劃船的有多少人? 坐椅子上休息的有多少人?)

  (二)、合作探究,領會新知.

  師:指名同學列式解決剛才的問題.

  生:2+2+2+2=8(人)

  師:同學們請看這些算式有什么特點呀?(加數相同)相同的加數是幾?有幾個?板書(4個2)像這樣的加法算式我們還可以用乘法計算,今天我們一起研究與加法有聯系的乘法的知識針對2+2+2+2+2=8進行進行教學。師介紹如何列出乘法算式,讀法與寫法及各部分的名稱.  板書:

  (三)熟練算法,進行應用.

  師:黑板上的另外幾道題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來嗎?請在草稿紙上試一試。

  生:小火車上坐了多少人?

  生:4+4+4+4+4+4=24(人)4×6或6×4=24(人)

  師:女生回答的非常棒,列了兩種算式,那誰知道算式中“6”是從哪來的?

  生:“6”表示有6個4相加.

  三、鞏固練習.

  ㈠,擺一擺小棒:要求:擺出能用乘法算式計算的圖形,并列出算式

  ㈡、填一填.㈠式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

  1、9+9+9+9+9+9=表示_____個____相加,列乘法算式是____×____或____×____.

  2、把下列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7+7+7=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3+3+3+3=______×______ _或_____×_____.

  1+1+1+1+1=______×或_____×_____.

  8+8+8+8+8+8=______×______

  5+5+5+5+5+5+5=______×______或__ ___×_____.

  9+9=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㈢、讀一讀.

  2×3  4×6   7×3   8×2   3×5   4×4   8×1   2×9

  ㈣、看圖列算式.

  1.☆☆☆ ☆☆☆ ☆☆☆ ☆☆☆ ☆☆☆ ☆☆☆ ☆☆☆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2.▽▽▽▽▽▽ ▽▽▽▽▽▽ ▽▽▽▽▽▽▽ ▽▽▽▽▽▽▽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3. ◇◇◇◇◇◇◇◇ ◇◇◇◇◇◇◇◇

  加法算式: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4.畫一畫:根據乘法算式畫圖,有困難的請用小棒擺一擺2×3 4×2

  四、深化練習

  一、師:剛才學習中大家不難發現學習的問題都可以用加法計算出結果那我們為什么還要學習乘法,學習乘法有什么好處呢?

  1、課件出示每組兩人,有三組求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___ 在用乘法列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2、課件出示每組兩人,有組求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____________ 在用乘法列算式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3、課件出示每組兩人,有100組求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__________ 在用乘法列算式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那些知識?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6—108頁的內容,練習二十二第一、第二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重點:認識簡單的復式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能回答簡單的問題,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理解復式統計表的表頭,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具準備:

  課件、統計圖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探索,

  1、激趣導入

  老師:小朋友們,你們見過動物運動會了嗎?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電腦展示動物運動的情景)

  老師:看了動物運動會的場面,你想知道什么?

  老師:同學們想了解這么多的情況,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了解這些情況?

  2、揭示課題:

  板出:統計

  二、自主探究,學習復式統計表

  1、探討收集信息的好方法

  師:要統計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動物,首先應記錄、收集這些信息,各學習小組議一議,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記錄這些信息,哪一種方法更簡便、更科學一些呢?(學生活動)

  2、匯報:(讓學生體會用“正”字法記錄、收集信息更簡便、更科學一些)

  3、學生用“正”字法記錄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動物。電腦展示動物賽跑過程、學生記錄)

  4、匯報、整理數據并填入以下相應的統計表里。

  1、識復式統計表

  老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個統計表,你有什么好見解?

  老師:把這兩個表編成一個表,那么這個表應反映哪幾個內容?請各學習小組議一議。(學生活動)

  老師:哪個學習小組愿意匯報?

  2、填寫復式統計表

  老師:怎樣把數據填入表里呢?請同學試一試(學生填寫、匯報、檢查)

  3、比較單式和復式統計表

  老師:請同學們觀察、比較這個統計表與前面哪兩個統計表有什么不同?

  老師:同學們說得很對,前面哪兩個統計表比較簡單,它們反映運動項目只有1項,我們稱它為單式統計表,而后面這個統計表反映2項運動項目,我們稱它為復式統計表。

  4、簡單的分析、交流

  老師:從這個統計表你發現了參加跑步的有多少只小兔?

  老師:參加只數最多?參加只數最少?

  老師:你還能發現了什么?

  5、結:(略)

  三、應用、拓展

  1、統計各種動物參加跑步的的成績

  老師:你還想統計什么?

  老師:那我們來統計小兔、小狗的跑步成績。小兔、小狗參加跑步成績情況統計表

  老師:我們先來看看小兔、小狗1000米跑所用的時間,那同學可要記好,你還想知道小牛和小貓的成績嗎?

  老師:那我們在這個表再添上兩行,同學們會填嗎?

  2、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108頁做一做

  四:全課小結:(略)

  五:家庭作業:練習二十二第一題。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結合觀察、操作活動,能夠用自然的語言描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

  2、了解折、畫、比、量等多種認識圖形的方法,體會研究圖形方法的多樣性。

  3、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獲得空間和圖形知識的經驗,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

  教學難點:

  明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畫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角板、長方形紙、正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大家喜歡玩捉迷藏嗎?老師把我們學過的兩個平面圖形藏在了這兩張圖片里,一張是數學書的封面,另一張是郵票,你能找出來嗎?

  生:數學書封面后面是長方形,郵票的后面是正方形。

  (教師板書:長方形、正方形)

  師:對于長方形和正方形你都知道哪些?

  生: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

  生:長方形有兩條長長的邊,兩條短短的邊。

  生:長方形長邊叫做長,短邊叫做寬。

  師:大家知道的可真多,那到底是不是像我們說的那樣呢?這節課就讓我們進一步去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師板書:長方形與正方形)看看它們的邊和角都有哪些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喚起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了解,再通過對“對于長方形和正方形你都知道哪些?”問題的回答,更好的了解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知程度,并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的積極性。

  二、探究體驗、加深理解

  1、長方形特點。

  師:我們先來研究長方形,請大家找出一張長方形紙。

  (課件出示要求)要求:你可以借助直尺和三角板,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看看長方形的邊和角都有什么特點。(教師指出邊和角)

  生:動手操作實踐。

  師:同學們通過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對長方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發現?(學生將折和量的過程進行演示)

  生:我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了量,發現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教師板書:四個角都是直角)

  生:我用直尺量了量,發現長方形兩條短邊的長度一樣,兩條長邊的長度一樣。

  生:我用折一折的方法,將長方形上下兩條邊重疊,發現兩條邊一樣長;再將長方形左右兩條邊重疊,發現這兩條邊也一樣長。

  師:大家通過量一量和折一折的方法,都發現了上下兩條邊相等,左右兩條邊相等,上下邊是相對的邊,在數學中我們把它叫做對邊,除了上下這組對邊外,還有左右也是一組對邊,所以在長方形中,也可以說是,對邊相等。(教師板書:對邊相等)

  教師評價并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長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對邊相等。

  2、正方形特點。

  認識了長方形的特點,你能用剛才研究長方形的方法來研究一下正方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特點嗎?

  要求:請你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來研究正方形邊和角的特點。

  生:動手操作實踐。

  師:同學們通過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對正方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發現?(學生將折和量的過程進行演示)

  生:我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了量,發現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教師板書:四個角都是直角)

  生:我用直尺量了量,發現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

  生:我用了折一折的方法,先將上下兩條邊重疊,發現上下兩條邊一樣長,再將左右兩條邊重疊,發現左右兩條邊一樣長,再將對角重疊,發現相鄰的兩條邊一樣長,所以說,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教師板書:四條邊相等)

  教師評價并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正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四條邊相等。

  師:同學們太棒了,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都找了出來,請再仔細看一下黑板上它們的特點,有哪些相同點,哪些不同點。

  生:相同點是它們四個角都是直角,不同點是長方形對邊相等,而正方形是四條邊相等。

  【設計意圖】通過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邊和角的特點,同時加強了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特點的體驗,降低了對特點認識的難度。

  3、認一認

  師:其實,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每條邊都有它們自己的名字,請你自己看答題卡的認一認,說說它們都叫什么名字。

  生:長方形長長的邊叫做長,短短的邊叫做寬;正方形的四條邊都叫做邊。(教師板書:長、寬、邊)

  師:長方形中有幾條長?幾條寬?

  正方形的四條邊中,只有這一條叫邊嗎?

  生:長方形中有兩條長,兩條寬。(邊指邊說)

  生:正方形四條邊相等,所以四條邊都叫做邊。

  【設計意圖】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邊和角的特點后,讓學生通過自學的方法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各邊的名稱,可以加深學生對于邊的認識。

  三、實踐應用、鞏固概念

  1、你能畫一個長方形和正方形嗎?(在格子圖中)

  學生動手畫一畫,交流匯報。

  2、用一張長12厘米、寬8厘米的長方形紙折正方形,最大的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厘米?

  學生拿一張長方形紙動手操作折一折,集體交流、討論,教師最后用課件演示操作過程,得出結果。

  【設計意圖】在練習部分設計了三道題目,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第三道題目是鞏固對長方形特點的理解,可能稍微有些難度,但通過動手折一折,對學生的理解有很大的幫助。

  四、總結提升

  通過本節課,我們對長方形和正方形邊和角的進一步研究,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過合作,學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長度的物體,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教學難點

  用米尺較準確地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學具和教具

  投影片、1米長的卷尺、皮尺或折尺、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問: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都學會了什么知識?(1、上節課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2、厘米是個長度單位,它可以用來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3、我們還學會了以厘米做單位畫線段的'方法、)

  2、師:請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約有多長?

  新授

  1、認識米

  導入談話:看來,大家厘米的知識掌握的都不錯,老師這有一道小難題、誰愿意到黑板前面來解決這個問題?

  拋出問題(老師事先給學生準備好一把量程為12厘米的刻度尺)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68 bgColor=#ffffff

  A、請你用老師提供的尺子來測量黑板的長度。并把測量結果告訴大家。

  B、在測量時,你有什么問題,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3)學生提問題、(如A: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這么長的黑板太費勁、B:有沒有比厘米長一些的單位、)

  (4)師:誰能回答這個同學提出的問題?s

  (5)師: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者距離,如操場的兩邊相距多遠,通常用米作單位、(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學習認識米、用米量、補充:米可以用字母m來表示、

  (6)出示米尺,觀察米尺有什么特點、(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為單位的)

  (7)讓學生拿著自己帶來的1米長的卷尺到講臺前來和教師的1米直尺比一比,體驗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長度是相同的(在這里誤差可以忽略不計)、

  2、用米量

  (1)實際體驗、請同學們互相用自己帶來的卷尺量一量,把兩臂伸開,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再次體驗、兩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從地面到身體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3)以小組為單位,量出1米,2米給大家看、

  3、教學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1)初步質疑、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厘米的認識,同學們用兩個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長呢?教師在黑板上1米長的線段的上面畫出1厘米、

  師:1米有多長呢?同學們可以用兩手比一下、

  師:那么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2)教師出示一把木制米尺,這是一把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3)請同學們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

  (4)教師在黑板1米長的線段上,以10厘米為單位,分成10份,再次問:誰來說說,1米等于多少厘米?(板書:1米=100厘米)

  (5)教師出示卷尺、說:量比較長的距離,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體的長度時,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

  鞏固練習

  1、選擇合適的單位、

  我們的教室長6,黑板長2、

  小明身高124,課桌高90、

  2、操作性練習、

  (1)兩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

  (2)分小組合作測量,4個人用1米長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興趣的較長物體的長度,測量后進行匯報,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長;教室地面的長、寬,四周墻壁的長等、)

  四、歸納質疑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都有些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認識米用米量

  1厘米長的線段

  1米長的線段

  1米=100厘米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通用11篇) 相關內容:
  • 北師大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兒童樂園》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讓學生了解乘法的具體含義,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2、讓學生對具體情境進行觀察、理解和思考,進而培養他們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兒童樂園》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第三冊課本4---5頁教學目標1.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形成從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意識,初步學會解決簡單的乘法問題,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2.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 小學數學二年級練習課教案最新范文(精選2篇)

    課時目的:1、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感受倍的含義,使學生逐步體會倍與等分之間的聯系。2、在理解倍含義的基礎上,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兩個量之間的倍數關系。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能力。教學重點:體會倍與等分之間的聯系。...

  •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教案(精選5篇)

    教學內容:課本第87~89頁。教學目標:1、使學生通過“稱一稱”的實踐活動,親自感受1課和1千克的實際質量。2、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加深質量單位的理解,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質量單位與實際生活是緊密聯系的,在實際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 北師大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分香蕉》教學設計(通用17篇)

    一.教材解讀:學生經歷“分桃子”“分蘋果”“分糖果”等教學內容的學習,對“平均分”有了一定的認識,從本節開始把“平均分”轉換為列除法算式表示,從而理解除法與平均分的聯系,初步體會除法的意義。...

  • 北師大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快樂的動物》教學案例(通用17篇)

    教學設想:教學方式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本課時中,“倍”這個概念,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顯得比較抽象。...

  • 北師大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分糖果》課堂教學實錄(通用12篇)

    師:瞧,誰來了?生:蘇娜!師:(課件)我有20塊糖,平均分給5個好朋友,你們愿意幫我分一分嗎?今天我們就來幫蘇娜分糖果(出示課題:分糖果)大家可以用小圓片來代表20塊糖,動手分一分。...

  • 北師大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分糖果》教學設計(精選15篇)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 ------分糖果。知識與技能:1、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除的含義。2、經過自主探索與小組合作交流“分糖果”的過程,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 小學數學二年級《認識線段》導學案(蘇教版)

    主講:于x【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48~49頁內容。【教材分析】線段是幾何初步知識中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是第一次接觸這個概念。...

  • 北師大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分香蕉》教學反思

    北師大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分香蕉》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桃子”“分蘋果”“分糖果”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對大量物體的等分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從學生對“分香蕉”的具體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從而理解除法與平均分的聯...

  • 北師大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分香蕉》教學設計

    一.教材解讀:學生經歷“分桃子”“分蘋果”“分糖果”等教學內容的學習,對“平均分”有了一定的認識,從本節開始把“平均分”轉換為列除法算式表示,從而理解除法與平均分的聯系,初步體會除法的意義。...

  • 北師大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快樂的動物》教學案例

    教學設想:教學方式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本課時中,“倍”這個概念,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顯得比較抽象。...

  • 北師大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分糖果》課堂教學實錄

    師:瞧,誰來了?生:蘇娜!師:(課件)我有20塊糖,平均分給5個好朋友,你們愿意幫我分一分嗎?今天我們就來幫蘇娜分糖果(出示課題:分糖果)大家可以用小圓片來代表20塊糖,動手分一分。...

  • 北師大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分糖果》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 ------分糖果。知識與技能:1、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除的含義。2、經過自主探索與小組合作交流“分糖果”的過程,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 北師大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兒童樂園》教案

    教學目標:1、讓學生了解乘法的具體含義,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2、讓學生對具體情境進行觀察、理解和思考,進而培養他們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 高清毛茸茸的中国少妇 | 九九久久99 | 少妇一级淫片免费放正片 | freexxxx性特大另类 |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加勒比 | 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 高清无码不用播放器av | 亚洲第一狼区 | 久久久综合视频 | 安眠药扒开女同学双腿玩弄 | 久久a视频| 把插八插露脸对白内射 | 中日韩在线视频 | 饥渴少妇高潮视频大全 | 含羞草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 | 一级黄色片免费 |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播放 | 亚洲AV日韩AV高潮喷无码 | 内射老妇BBX |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老师含紧一点h边做边走在线观看 | 午夜香港三级A三级三点 | jvid在线观看 | xxxx性按摩bbbb | 2020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 | 有码无码人妻视频在线 | 2019亚洲午夜无码天堂 | 久久久高潮| 韩国三级爽野战 | jαpαnesehd熟女熟妇伦 | 日本在线视频中文有码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 欧美爆乳乱妇高清免费 | 欧美丰满熟妇xxxxx | www.色呦呦 | 亚洲岛国av | 好男人社区神马WWW在线影视 |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一二三区 | 精品成人A人无码亚洲成A无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