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班數學教案范文(精選11篇)
幼小銜接班數學教案范文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4的加減法,體驗減法運算的樂趣。
2、能熟練地完成4以內的加減法運算。
活動準備:
蘑菇小卡片、數字卡、小動物圖片、食物算式卡
活動過程:
1、采蘑菇
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歌曲,請小朋友玩采蘑菇游戲,每個籃子只裝4只蘑菇。
2、給小動物分蘑菇。
。1)師:有一只小兔子過來了,請你把一只蘑菇給小兔子,你還有幾只蘑菇呢?
。2)列出算式4-1=3,請幼兒說出4、1、3的含義。
。3)繼續給小兔子分蘑菇,并用算式4—2=2、4—3=1表示,讓幼兒理解減法的含義。
3、游戲“給動物喂食”,復習4以內的減法運算。
玩法:根據動物要吃的食物,給動物喂食,食物身上都有一道算式題,只要把算式題算出來,就可以需喂給小動物了。
活動延伸
1、數學區提供看圖列減法算式活動。啟發幼兒仔細觀察圖片的變化,講述圖畫的含義,并把算式填寫完整。
2、閱讀幼兒園書p21“數云彩”任務。
幼小銜接班數學教案范文 篇2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體驗用多種方法進行7以內湊數、鍛煉思維的靈活性與敏捷性。
2、會玩新授的游戲、敢于在游戲中大膽用舟山方言交流。
【活動準備】
圖片。
【活動過程】
一、學會舟山童謠、掌握游戲口令。
1、學習舟山童謠、了解游戲情境。
2、續編童謠。
二、介紹游戲玩法與規則。
1、幼兒分成男生組和女生組、男生代表1元、女生代表2元。
2、幼兒問“幾元啦?”之后、根據教師給出的價格、幼兒迅速抱團、湊到指定數量的隊伍過關。沒有湊對的幼兒站到教師身邊。
三、玩游戲。
1、第一、二次玩游戲:湊3、4數字。
掌握游戲方法、引導幼兒發現和挖掘多種湊數方法。
小結:原來一個數字不僅僅只有一種湊數的方法。
2、嘗試湊5、6、7數字。
將幼兒湊數的方法展示到黑板上、請大家一起來驗證、鼓勵幼兒想出不同的湊數的方法。
3、鞏固與提升。
幼兒自主游戲。
四、總結與延伸。
今天大家與同伴合作湊夠了錢、買到了螃蟹、成功招待了朋友、請和自己的同伴擁抱一下。今天的游戲我們用舟山話來玩、大家玩的很開心、下次我們再用舟山話來玩玩其他的游戲。
幼小銜接班數學教案范文 篇3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能發現并說出物體的排列規律。
2、能通過操作活動,學習按顏色、形狀、大小、長短等特征進行排序。
3、提高幼兒的推理能力及動手能力,感受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重點:
發現規律并能延長序列,學會根據物體的某一種特征進行間隔排序。
活動難點:
按規律嘗試不同的排列方法,嘗試自由排序。
活動準備:
課件、視頻體驗區、玩具區、規律涂畫區、
活動過程:
1、利用回憶《小刺猬的項鏈》故事情節,以到規律王國參觀引出活動內容。(情景引入法)
2、觀看課件:(觀察法)
(1)理解什么是有規律的排序。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圖案的排序規律。
。2)知道用“ABC”等符號表示排列的規律。
(3)了解按規律排序的方式及種類。
3、自主探索規律排序:幼兒進入活動探索區,自主探索,幼兒用實物,按一定的順序有規律的排序。嘗試記錄自己的探索過程,教師觀察、指導。
4、活動效果分享、幼兒講述自己的探索結果,并嘗試將自己的記錄內容講述給大家。
5、觀看動畫視頻《有規律的排序》鞏固知識,小結。
幼小銜接班數學教案范文 篇4
活動目標:
1.根據生日的年月日比較年齡的大小,按出生日期排序。
2.愿意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生日,了解自己與同伴的年齡差異。
3.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張自制生日卡,上面貼著幼兒的照片,記錄著生日的年月日。
2.幼兒活動材料《數學》第一頁《生日卡》
活動過程:
一、大一歲了
1.過新年,大家都大一歲了。請大家介紹一下自己今年幾歲了。
2.為什么有的小朋友是七歲,有的是六歲呢?
3.要想知道班里哪位小朋友的年齡最大,哪位最小,有什么辦法?
4.幼兒交流自己出生的年月日。
二、給生日卡分類
1.請不同年齡的兩位幼兒介紹自己的生日卡:我是何年何月何日生的。
2.幫助幼兒了解前一年出生的就大一歲。
三、為生日卡排序
1.根據出生月份的分類結果,數一數哪個月過生日的人最多,哪個月過生日的人最少。
2.請幼兒說說,自己是按什么依據排列的,為什么這樣排。
幼小銜接班數學教案范文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整點、半點的計時方法,理解鐘點與指針的關系。
2、進一步使幼兒感知時鐘與自己生活的關系,初步發展幼兒的時間感。
重點:
知道整點、半點的計時方法,理解鐘點與指針的關系。
難點:
感知時鐘與自己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教具大時鐘一只,鐘點記錄單,鐘點卡片。
學具記錄時間活動材料,鐘點接龍活動材料,看時間畫指針材料,看圖畫指針材料,筆。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復習整點、半點,學習記錄時間。
這是什么?是幾點鐘?
用什么方法把現在幾點鐘記錄下來?
教師在鐘點記錄單上示范,幼兒學習記錄半點、整點。
個別幼兒示范,師生共同檢查,幫助幼兒明確鐘點的記錄要與鐘面相符。
2、小組活動。
第一、二組:記錄時間。
第三、四組:鐘點接龍。
第五、六組:看時間畫時針,看圖畫時針。
幼兒分組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3、活動評價。
展示幼兒記錄時間活動作業單,強化幼兒正確的記時方法。
幼小銜接班數學教案范文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正方體的基本特征,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2.學習觀察、比較與合作,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毛線、紙、水彩筆、正方體若干、立方體若干、大小不同的泡沫板。
活動過程
1.導入環節
用禮物的形式引出認識的對象——正方體,初步認識正方體。
2.基本部分
(1)玩一玩:幼兒進行第一次探索。
幼兒觀察正方體的特征,自由拼搭。
教師總結:正方體是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組成的。正方體有6個面。請幼兒進行驗證。
(2)搭一搭:幼兒進行二次拼搭。
在第一次拼搭的基礎上進行二次拼搭,要求6人一組合作搭出正方體。
總結:幼兒在拼搭的時候要找大小相同的六個正方形泡沫板才能拼搭出一個正方體。少一個正方形和六個大小不一的正方形都不能拼成一個正方體。
(3)量一量:找出正方體
利用提供的工具量一量找出正方體。
總結:突出個別的,把不正確的進行講解。
3.結束:找一找
小朋友真棒,在我們幼兒園中也有好多的正方體,我們出去找找吧。
幼小銜接班數學教案范文 篇7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單雙數的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
2.通過創設情境、游戲化的教學,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并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單"和"雙"
觀看PPT,看圖片,感知單和雙
二、參加動物PARTY
故事情境:今天來了3只小兔子、4只小狗,5只小貓,6只小山羊……,他們要結伴條圓舞曲了,幫他們找找舞伴吧!幼兒操作動物卡片,兩個兩個拉在一起。
教師:發現了什么?
幼兒:有的小動物剩下一只,沒有舞伴;有的小動物都找到舞伴了。
教師小結:兩個兩個找朋友,到最后剩下一個,孤孤單單沒有朋友,這樣的數叫單數;兩個兩個找朋友,最后都有朋友,沒有剩下,這樣的數叫雙數。
現在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抱雙,躲單"的游戲,好嗎?
三、鞏固單雙數--游戲"抱雙,躲單"
游戲規則:幼兒根據教
師念或舉單數雙數,如果教師念的是單數就把頭埋在膝蓋上,如果教師念的是雙數,就用雙手抱住手臂。
四、結束
幼小銜接班數學教案范文 篇8
活動目標
1、復習鞏固對人民幣元、角的認識,進行點數并記錄。
2、知道人民幣可以在市場上流通用于購買物品,學習簡單的使用方法,練習50以內的加減。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及社會交往能力。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
2、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活動過程
一、觀察畫面,認識、區分人民幣。
1、取出錢幣,請幼兒說一說畫面上的錢幣分別是多少。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各種錢幣上的圖片,比較這些錢幣的不同。
可根據錢幣的明顯特征,如數字、文字、圖片色彩等加深記憶。
二、進行“裝錢包”游戲,鞏固對人民幣的認識。
按照老師的指令將不同面值的錢幣放到錢包里,
三、換錢游戲“我們一樣多”,學習錢幣等值兌換。
1、教師拿出一張五元錢,幼兒利用角幣任意組合,與五元等值。
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組合方法,最后教師幫助幼兒歸納五元錢的不同兌換方法,展示在黑板上。
2、逐步引導幼兒進行10、20、50的兌換。
四、情境游戲“買水果、買玩具”,練習購物。
幼小銜接班數學教案范文 篇9
活動準備
電腦課件、飯盒、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目標
通過操作游戲,感知搭配活動中的規律性和次序性。
學習看懂圖意,,根據圖示進行操作,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活動過程
一、"丁丁旅行"引出課題
提問1:孩子們,什么叫一套衣服?
提問2:我們一起來看看,丁丁的衣柜里有幾件衣服和幾條褲子?
二、幼兒操作圖片,教師運用課件驗證
。ㄒ唬┯變翰僮
1、提供給幼兒操作材料,請幼兒自由搭配,要求每套衣服不能重復。
2、請幼兒講述自己的搭配方法,教師用課件進行演示。
3、教師小結:我們一起來數數,一共有幾種搭配的方法?
。ǘ┍纫槐
要求是
1、要搭配4套衣服
2、每套衣服不能重復
3、比比誰最快搭配好
。ㄈ┙涣鞣椒
三、鞏固練習
提問:這些菜你們吃過嗎?它們哪些是葷菜,哪些是素菜呢?
請你看看今天的菜譜,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1、幼兒每人一個飯盒,自由走動搭配葷菜和素菜。
2、教師利用課件驗證。
四、活動結束
幼小銜接班數學教案范文 篇10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學習7以內的加法。
2、感受數字的豐富變化,體驗操作的樂趣。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數字卡、幼兒操作材料、小朋友圖片、記號筆等。
活動過程:
一、用打電話的方式,列出不同數字的排序。
1、我們想讓達達、明明、麗麗來做客,我們怎么樣才能通知他們呢?
2、打電話要知道電話號碼,我們一起來查一下,他們的電話號碼是多少?
3、這么多的電話號碼哪些地方是一樣的?
教師:我們每個小朋友家里的電話號碼都是不一樣的,相同的幾個數字,經過不同的排列,就會有不同的電話號碼。
二、學習7的加法。
1、還有兩個動物朋友還沒有通知到,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它的電話號碼。
2、觀察數字和對應的號碼,讓幼兒寫出正確的電話號碼。
三、幼兒操作,感知數字的變化。
四、互相檢查幼兒作業,引導幼兒思考除了打電話,還有哪些辦法與幼兒聯系。
幼小銜接班數學教案范文 篇11
內容與要求:
1、學習根據圖片中人物的不同特征排列8的加減法式題,理解加減涵義。
2、進一步了解雨天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準備:
大圖片一張(材料包②P17);人手兩套數字卡1-8
過程:
一、說說下雨
1、出示圖片:圖片中的人們遇到了什么天氣?小朋友是怎樣上幼兒園的?各用了什么雨具?
2、說說打傘和穿雨衣的優點與缺點,哪些人適合穿雨衣?哪些人適合打傘?為什么?
3、除了打傘和穿雨衣,人們還有哪些避雨的方法?
二、探索8的加減法
1、仔細觀察圖片:圖片中一共有幾個人?他們還有什么不同(雨具、交通工具、性別、包)?
2、嘗試根據人物的不同特征,列出8的加減式題。
3、交流所列式題,說說所表示的意思?
4、討論:5+3=8與3+5=8都是按撐傘與穿雨披的不同列式,所表示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樣?
三、看式題編應用題,理解減法涵義。
1、出示式題8-1=7,用“共有X人,走了X人,還剩X人”的形式說說表示的圖意。
2、將8-2=?8-3=?8-4=?算出得數,并講講所表示的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