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玩具交響曲》、《出發》(精選6篇)
聆聽《玩具交響曲》、《出發》 篇1
【教學目的】
1、歌曲:《我們的田野》旋律悠揚,富有歌唱性,歌詞也寫得很出色,猶如一幅絢麗的水彩畫描繪祖國山河的自然景色。
2、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們的田野》,使學生感受樂曲的情緒和思想內容,感受音樂諸表現手段為塑造音樂形象作用,激發學生體會一首樂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產生變化,其情緒也隨著產生變化的效果。
【教學重點】
通過以上的演唱,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好風光的歌曲,歌詞寫到:美麗的田野,碧綠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魚,成群的野鴨,從遠寫到近,從靜寫到動,從地面寫到天空,優美動聽的曲譜和生動形象的歌詞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麗狀觀的山水彩畫描繪出祖國山河的無比美麗。江山如此多驕。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獲第二次少年兒童歌曲評選一等獎。要求學生以寬廣、優美的聲音演唱。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復習歌曲《祖國多美麗》
三、新授歌曲
1、導入:同學們,如果你們來到一片美麗的田野,你能想象到什么樣的風景呢?(學生發言回答)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來領略田野美麗的風光。播放歌曲《我們的田野》2、熟悉歌詞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第一到五段采用全體讀個別讀小組讀3、分析歌詞,探討如何唱好本歌
提問、討論:同學們,請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動、優美,那我們應該如何演唱好《我們的田野》這首歌呢(主要從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緒等方面入手。)
4、教師播放錄音1段,學生認真細聽聽音樂
第一遍:邊聽音樂邊打拍子。要求學生能聽出歌曲的拍子,并能跟著歌曲錄音進行邊聽邊打拍子。
第二遍:感受樂曲的韻味,能輕輕跟唱。分析歌曲的結構。理解歌曲的含義,為更好地演唱歌曲做準備。
5、學唱歌曲
先學生自學歌曲,跟琴輕唱歌曲。
通過一遍學唱,把感到困難的樂句提出來。老師和學生一起解決難唱的樂句。可以通過聽音、聽唱、模唱等形式進行學唱。
再輕輕跟唱。
要求:A:能唱準歌曲的旋律
B:能用歌聲準確表達歌曲中的連音和斷音。
次聽音樂,進行比較。
6、鞏固練習教師指揮,學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分組來演唱。
分領唱齊唱進行表演。
四、小結
同學們我們的田野是多么的美麗,我們的國家一天天的美麗強壯起來,希望你們張大之后把我們的國家建設的更加美麗。在《祖國多美麗》音樂聲中結束。
聆聽《玩具交響曲》、《出發》 篇2
●教學目標
這一課啟發學生學會人際交往的常識,讓學生在唱唱玩玩中體味和朋友交往的樂趣。通過這一課內容的學習將實現以下教學目標:學生能共同合作進行表演唱;懂得和朋友交往的禮節。
●教材分析
這首《好朋友來了》兒童歌舞表演曲,是我國著名作曲家黎錦暉所作。全曲共三段,采用了完全重復的創作手法。歌曲具有戲劇表演性,一問一答,有領有合,通過語氣交流情感,十分有趣。作者為表現好朋友來訪時的互相問候,采用附點八分音符強調“誰”“我”“門”“請”這幾個關鍵的字,突出朋友來訪時的動作,表現了好朋友之間你來我往的友情。通過這一活動培養學生敢于當眾表演的自信心。養成互相友愛,禮貌待人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學唱《好朋友來了》
1.聽音樂做游戲:教師播放《好朋友來了》,先請學生聽一遍,教師提出要求,一半學生用布蒙住眼睛,一半學生不蒙眼睛,一起聽音樂的前奏任意跳動。當音樂進入演唱部分時,沒蒙眼睛的這部分學生任意找一位蒙住眼睛的學生做四手對拍的游戲,當唱到“誰呀”時,兩位學生進行對話,如果被蒙住眼睛猜出和自己對話的學生名字,便可以把布換給該學生蒙上眼睛,繼續聽音樂猜好朋友的名字。注意:猜完名字后需問好,握手直到整段音樂結束才能交換蒙布。(游戲過程中學生遇到困難,教師應提醒互相幫助。)
2.演唱歌曲。音樂熟聽后請學生邊演唱邊游戲。注意提醒學生演唱到不同人物時用不同音色與不同語氣進行演唱。音樂是在戲劇情節中進行的,應讓學生投入到戲劇中角色的情感中進行表演。曲譜提示如下:
3.唱唱演演。教師可把學生分成四人小組,根據曲中的任務和情節進行表演唱。如:全班圍成圈坐,請一位學生當“客人”,音樂起,“客人”邊小跑邊拍手尋找
一位學生當“主人”。齊唱開始,“客人”要停在一個女“主人”面前,按歌詞內容做表演動作。“主人”聽到有人敲門時起立,接著兩人對唱,并自由地表演動作。根據實際情況,歌詞中的“×大哥”可改成“哦,李小朋”等,“你是誰”“哪一位”“哪一個”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間奏起,客人坐主人的位置,主人扮客人,繼續去尋找一位主人。游戲可反復進行,可通過表演活動評出“最佳主人”和“最佳客人”。
4.環保教育。教育學生要環保,在招待朋友的時候,不要用一次性的用具招待朋友,比如一次性的紙杯或者一次性的筷子等。
教學反思:這一課是在前三冊的基礎上繼續啟發學生學會人際交往的常識,讓學生在唱唱玩玩中體味和朋友交往的樂趣。通過這一課內容的學習將實現以下教學目標:學生能共同合作進行表演唱;懂得和朋友交往的禮節。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邊玩邊學的效果比較好。
聆聽《玩具交響曲》、《出發》 篇3
《賽馬》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認識民族樂器二胡,并了解二胡的形狀、音色極其演奏特點。
2、 通過欣賞《賽馬》進一步了解二胡的音色及表現手段,能分辨各段所表達的音樂情緒。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學生聽二胡曲《戰馬奔騰》進教室
(二)了解二胡
1、 請一學生實物介紹二胡構造、音色極其演奏特點并作簡單的示范演奏
2、 教師小結,學生朗讀(大屏幕展示)
(三)欣賞《賽馬》
1、初聽樂曲,初步感受曲子熱烈歡快的情緒(由學生演奏)
思考:曲子把你帶到了哪里?誰能給這個樂曲取一個名字?
從音樂中你感受到蒙古族人民在歡度節日,舉行賽馬盛會時,是什么樣的心情?(高興的、歡樂的)
你體會到他們對草原、對生活有一種什么樣的感情?(無比熱愛)
2、再聽樂曲,并分段欣賞
分段欣賞:
(1)細聽第一段
想一想這段音樂表現了賽馬比賽的什么階段?場面怎樣?
音樂以堅定有力的強音(唱 :突出“6”),還有急促的 16分音符 ,音樂的情緒怎么樣?(緊張、熱烈)
跟著音樂哼唱一遍這個主題
聽第一段音樂,配打擊樂
(2)細聽第二段
聽下面這段音樂——旋律2
與第一段比較,這段音樂旋律情緒上有什么變化?(悠揚 、舒展) 音樂刻畫的是蒙古族騎手對比賽樂觀自信的形象
指導學生跟著音樂哼唱一遍這個主題
再聽音樂,要求聽辯一種特殊的演奏技巧——撥奏,不用拉弓,而是用手指撥,發出馬蹄似的聲音。作曲家在這里運用伴奏樂器揚琴演奏旋律(二),而主奏樂器二胡卻模仿了馬蹄的聲音,將賽馬比賽中馬蹄急馳、你追我趕的場面刻畫得活靈活現,音樂情緒也被烘托得更加歡快熱烈。
第二段音樂的情緒怎么樣? (抒情、悠揚)
再聽第二段音樂,配騎馬動作
(3)細聽第三段
聽,結尾的音樂和哪一段相似?(第一段) 哪一段情緒更激烈?(第三段) 這段音樂結尾時,節奏密集,速度更快,力度更強,表現了賽馬比賽已經進行到什么關鍵時刻了?(沖刺)
音樂刻畫了賽馬比賽最后沖刺時的緊張激烈的場面,在最高潮中結束。
(4)完整欣賞
欣賞二胡獨奏曲《賽馬》和草原牧民賽馬的片段集錦
(四)下課
在激烈奔放的二胡樂曲中,學生走出教室。
聆聽《玩具交響曲》、《出發》 篇4
教學目標:
1、能熟悉七個音符和唱名之間的關系,并積極地參與音樂游戲《我的朋友就是你》,讓學生在活潑愉快的游戲活動中,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
2、初步了解八個音符的“手勢”,在唱《音階歌》 時,能隨著音樂模仿老師的“手勢” 。
3、 積極參與“找朋友”的音樂游戲。
教學重點:
1、能熟悉七個音符與唱名之間的對應關系。
2、 在唱 《音階歌》,模仿做八個音符的“手勢”。
教學難點:
參與“找朋友”的音樂游戲
教學方法:
引導法、練習法、模仿法、表演法、游戲法
教具準備:電子琴 錄音機 磁帶 白雪公主和小矮人頭飾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 師生問好
2、 跟音樂做律動
二 、情景導入
1.聽著老師的音樂做。
2.做游戲時跟著老師的琴聲來做,注意快慢速度 。
3.幫助小矮人和白雪公主找家。板書:(音節及唱名)
四、 學習歌曲《音階歌》
1、 初聽歌曲
師:同學們有沒有找出歌曲當中哪句最能體現音符小精靈爬上坡又滑下坡?
師:找到了嗎?誰來說說?
(如沒有找到,老師可以范唱歌曲,并用手勢提示)
生:……
師:你能唱一唱嗎?
生 : ……
師:仔細聽聽老師唱的和剛剛這位同學唱的有什么不同?(教師范唱最后一句)
2、再次聆聽歌曲
師:咦,老師發現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們好淘氣呀,他們都藏在音節歌里,你們能找到他們嗎?當你們見到他們時就用手勢來跟他們打招呼好嗎?
1、 放音樂做手勢
2、 糾正錯誤
師:那我們一起來學學吧!(教師彈琴教唱,學生反復跟唱,邊唱邊做手勢)
3、 師生接龍
老師唱歌詞,學生唱唱名處;老師唱唱名處,學生唱歌詞;男生唱歌詞,女生唱唱名處,(學生用手的動作配合表示所唱音階的旋律線)
4、 隨琴輕聲演唱歌曲。
5、 表演小矮人走路的動作。
五、 課堂小結
今天,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們開心極了,同學們你們開心嗎?讓我們一起和小矮人們共同聯歡好嗎?(隨著《音階歌》的音樂走出教室)
聆聽《玩具交響曲》、《出發》 篇5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紅眼睛綠眼睛》。
2、了解小學生常見的行為規范。
3、能在心里默唱《紅眼睛綠眼睛》的歌曲片斷。
教學過程
一、聽唱歌曲《紅眼睛綠眼睛》,做游戲。
1、教師提問:同學們上學是采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學校的?生:走路、坐公共汽車、騎自行車、家長開車送等等。
2、師: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上行走,應注意行人靠右,大人帶著,走人行橫道,注意看車,看紅綠燈信號等等。在城市交通里,紅綠燈是警察的幫手,與警察共同指揮交通秩序,保證行人和車輛的安全通行。紅燈和綠燈各有不同的作用,
例如,紅燈亮時,車輛行人停止通行,綠燈亮時,車輛行人可以通行。
3、聽音樂,做游戲。
找一名同學手拿一張紅紙牌和一張綠紙牌,聽教師唱歌,教師唱到“紅燈紅,紅眼睛,眼睛眨一眨車子停一停”時,生舉紅牌,唱到“綠燈綠,綠眼睛,眼睛眨一眨車子向前進”時,同學舉起綠牌子。
4、跟唱歌曲《紅眼睛綠眼睛》,做游戲。
跟老師一邊唱一邊舉牌子。
請一名同學做警察舉牌,其他同學邊唱邊扮演行人和車輛,看見紅燈停止做動作,看見綠燈繼續行走。
二、看圖表、作判斷,選擇放聲歌唱與心里默唱。
1、請一位同學做警察舉牌子,舉紅燈時,教師在心里默唱,舉綠燈時,教師大聲歌唱。教師做警察舉牌子,學生們默唱或放聲唱。
2、看圖表,選擇大聲唱或心里默唱。
足球場上,如果球員違反了比賽的規則,裁判就要對球員亮紅牌,禁止他繼續參加比賽。在生活中,違反了公共道德規范的行為同樣是需要禁止的。教師請同學們做裁判,對人們的日常行為作出裁判。
教師將紅綠紙牌換成畫有吸煙、鳴喇叭、走人行橫道、廢品扔到垃圾箱等圖案的標志,請學生們自己判斷,哪些行為是應禁止的,需要亮紅燈;哪些行為是值得提倡的,需要亮綠燈。然后請同學們用兩種不同的方式或行為表現出來。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小胖胖》。
教學目的
1、學唱歌曲《小胖胖》。
2、自行設計表演動作。
3、了解領唱與齊唱這兩種演唱形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歌曲《紅眼睛綠眼睛》,上節課做的游戲。
二、教師演唱歌曲《小胖胖》。
1、教師演唱,學生根據歌詞內容,對小胖胖的行為作出判斷,舉紅牌或舉綠牌。
2、教師將歌曲中“領唱”與“齊唱”兩部分用兩種不同的聲音演唱,并同時表演兩種不同的角色。學生判斷歌曲中有幾個人物(敘述者與聽眾)?
3、教師演唱,學生分兩組分別表演敘述者與聽眾兩個不同的角色。
三、學生跟著教師一起唱。
1、學生跟老師學唱歌曲。
2、學生一邊唱一邊自行設計表演動作。
3、學生分兩組對唱并表演。
四、領唱與齊唱
聆聽《玩具交響曲》、《出發》 篇6
【教學內容】
一、 歌曲: 白楊和小河
二、 綜訓:
1、按指定節奏寫旋律
2、聽辯與感受三和弦的音響效果。
三、 欣賞
1、 黃河船夫曲
2、 保衛黃河
3、 介紹人民音樂家冼星海
【教學目的】
一、 要求學生以優美親切的聲音歌頌“白楊和小河”的真摯友情,并從中領悟友情的可貴和團結的意義。
二、 初步試聽三和弦的音響效果,提出對音樂的聽辯與感受能力。
三、 通過欣賞《黃河大合唱》選曲,感受作品中磅礴的氣勢。
【教材分析】
一歌曲
《白楊和小河》是一首采用擬人化和借喻手法的兒童歌曲,形象生動。
二綜訓
包括兩題:
一、 按指定的節奏寫旋律。
二、 聽辯和諧與不和諧和弦。
三、欣賞;
《黃河船夫曲》和《保衛黃河》是《黃河大合唱》的第一樂章和第七樂章。
《黃河船夫曲》吸取了民歌中船工號子的音調。
《保衛黃河》進行曲風格的輪唱曲。
【教學難點】
按節奏發明樂曲
【教學重點】
聽辯 創作
【課時劃分】
三課時
一、 綜訓(一) 歌曲第一段
二、 綜訓(二) 歌曲
三、 欣賞
【教具】
鋼琴、掛圖、錄音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新授
教學內容:
歌曲第一段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1、 立
2、 好
3、 坐下
二、發音練習:
1、《歡樂頌》 聲音優美動聽、位置要高。
2、 i a 練習
12 3 | 34 5 | 56 54 | 32 1||
1=C—E 面帶微笑 輕聲演唱
3、《獵人合唱》
1=F 吐字、咬字清晰,非連音演唱。
兩聲部間和諧。
4、 F調音階
音準、音位掌握好!
三、綜合訓練:
今天,我們來做一次作曲家。
1、 請大家根據所給節奏,用DO、RE、MI、SAO 四個音發明歌曲。
2、 結尾的音可以用這四個音的任何一個音。
3、 創作要流暢動聽。
4、 如《太陽》,《牧童謠》都是用這四個音創作的歌曲。
5、 分組討論創作。
6、 評選最好的,演唱。
四、 新授
白楊樹是矯健的意味,他高聳挺拔,與小河是一對好朋友,我們一起去聽一聽,他們在說些什么?
1、 聽范唱。出示課題。
2、 這首歌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兒童歌曲,貫穿全曲的輕盈跳動的節奏與柔和的小調式是歌曲的特色。
3、 節奏訓練:
4、 找一找這首樂曲中的各音,從低到高排列。
5、 視唱齊唱部分樂譜
6、 難點:切分節奏處唱準。練習一遍。
7、 視唱齊唱部分樂譜,速度慢。
8、 讀第一段詞。
9、 唱第一段詞。
10、 完整演唱齊唱部分。
五、 總結
《白楊和小河》是一對好朋友,它們互相幫助,共同提高,我們同學們也應這樣!
【板書設計】
白楊和小河
d小調音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