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活動落葉教案(精選3篇)
中班語言活動落葉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秋天,帶孩子們在操場玩,一個孩子驚奇地喊道:“老師,瞧,樹葉在跳舞。”于是,孩子們都跑去看落葉。這些情景與本月的教學內容《落葉》不謀而合,“小樹葉由綠變黃,一個個好像穿著金黃色裙子的小姑娘,攙著大樹媽媽在秋風中翩翩起舞”這些句子與幼兒的生活,幼兒的想象真是緊緊相扣。《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對作品進行體驗。”所以我決定運用多媒體課件學習散文《落葉》,讓幼兒通過眼、耳、口的巧妙結合,真切地感受到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教學目標:
1.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2.愿意欣賞散文,感知散文語言的優美,風趣。
3.理解散文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散文。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引導幼兒在散文中學習,感悟生活。
教學準備:
材料準備:多媒體課件《落葉》
知識準備:了解春天、夏天、秋天時樹葉不同特征。
方位準備:幼兒呈半圓形坐好。
教學過程:
一、幼兒交流,導入新課。(幼兒通過觀察春、夏、秋樹葉的不同變化,了解到樹葉的季節性變化特點,自然引出秋天的落葉。)
出示春、夏、秋天的樹木圖,
師:小朋友,請仔細觀察,圖中的樹葉有什么不同?
二、完整欣賞散文,運用動畫引導幼兒理解散文內容。
1.出示動畫,有感情地配樂朗誦散文。(通過音樂、動畫、散文的有機整合,深深地感染幼兒,使幼兒了解到散文的意境,使整篇散文的學習起到“未有曲調先有情”的'作用。)
2.第二遍出示動畫,幼兒再次熟悉散文內容。(在此環節中幼兒看著圖示試著將散文內容基本表達出來,真正的體現 “幼兒自主學習在前,教師引導在后”。)
3.教師帶著幼兒朗讀散文的最后一段“小樹葉在秋風中飄呀飄呀,飄向四面八方,一個個都安下了家,它們心里還惦記著大樹媽媽,盼著大樹媽媽明年春天生出許多許多小娃娃。”引導幼兒讀出小樹葉愛媽媽的情感。
三、引導幼兒用抱一抱、親一親、看一看等動作體驗母子相親相愛的情感。
四、圍繞愛媽媽的話題進行自由交談,體驗母子親情。
師:小樹葉是怎么愛媽媽的?你喜歡自己的媽媽嗎?說說你是怎樣關心媽媽的?
教學延伸:
請每個寶寶對媽媽說一句關心的話或做一件事愛媽媽的事。
教學反思:
散文《落葉》選材來自我們身邊的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神奇變化總是吸引幼兒關注、好奇的目光,激發起幼兒探究的欲望。教材中童話般的意境將落葉這一平常之物賦予了極強的生命力,生動、形象地向幼兒展現了一幅美麗的自然景象,并在童趣中將散文優美的意境、擬人化與夸張的修辭手法等語言美的魅力充分體現出來。
一、找準時機,開展活動。
孩子思維具有形象生動的特點,如果沒有直觀形象的參照物,讓他們憑空想象事物,是有很大難度的。因此,我特意選擇這金色的秋天,來進行本活動。孩子們最近聽的是秋天的故事,唱的是秋天的歌,看的是秋天的景物,吃的是秋天的水果和蔬菜。總之,孩子是滿眼皆秋色。落葉當然也是眼中之物了,這就有了活動之源。所以,孩子們在活動中興趣盎然,興致勃勃。
二、多媒體創設意境,激發興趣,突破難點。
散文的內容是對幼兒零散的“秋天的感受”的最好概括,但抽象的文字內容幼兒不易理解。幼兒對事物的感知往往是直觀形象性的。生動形象的動畫課件將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配樂朗誦中,幼兒將會再次身臨其境。通過欣賞,幼兒對散文內容有了一定的整體感受,初步感受到散文的美,體驗了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三、適度延伸,深入感受。
為了讓幼兒進一步理解與體驗散文帶來的優美意境,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所以設計了活動延伸:“請每個寶寶對媽媽說一句關心的話或做一件事愛媽媽的事。”因為下課不是學習的結束,而是進一步拓展的開始。所以創設發展語言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充分的表達機會,活動延伸滿足了幼兒表達的愿望,將課堂延伸到家庭。
當然,本次活動也有好多地方值得探討。例如對于散文中難理解的詞“惦記、焐焐、盼望”,教師雖然引導解釋,但孩子還是不能真正理解;再如課中孩子盡管在我的引導下學得興致勃勃,但沒有主動提問的現象,就連他們不能理解的地方也沒有提出來,這說明我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求索。我一定努力進取,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打造自己的教學品牌。
中班語言活動落葉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的內容主要是以小老鼠和落葉展開話題,活動旨在通過故事感受小老鼠掃落葉時的熱鬧場面,學習用正確的動詞去表述。同時了解落葉與氣候之間的關系。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小老鼠掃落葉的熱鬧場面。
2、樂意在集體面前大膽的講述,學習用正確的動詞“掃”、“拾”、“抬”、“頂”。
3、知道秋天有些樹葉會自然地從樹上落下來。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自制PPT課件
2、落葉若干,籃筐、掃把簸箕各兩個,老鼠頭像6個
活動重難點:
理解故事內容,感受老鼠掃落葉的熱鬧場面,學習動詞“掃”、“拾”、“抬”、“頂”。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活動:
1、你看到了什么?
2、在大樹下有一間小房子,里面住著誰,他們在一起會發生什么事情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故事《小老鼠和落葉》。
二、教師有表情講述故事一遍,提問幫助幼兒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1、第一段:在大樹下有一棟小房子……小老鼠說:“瞧,這下地上可干凈啦!”
(1)小老鼠們一家住在什么地方?
(2)鼠媽媽為什么說小老鼠們長大了?
(3)鼠媽媽叫小老鼠們去干什么了呀?
2、第二段:這時,一只小老鼠……吵成一片。
(1)他們為什么吵起來了。
(2)這多出來的樹葉是從哪里來的?(引導幼兒根據日常的觀察發表自己的見解)
3、第三段:正在他們爭吵時……又可以做游戲了 ——老鼠媽媽是怎么說的?
三、結合課件,欣賞重點片段,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1、播放ppt。
(1)它們是怎樣幫媽媽打掃落葉的'?(定格觀察,鼓勵幼兒聯系自己的經驗進行講述。請幼兒學習動詞“掃”、“拾”、“運”、“頂”并進行集體模仿)
①掃:用掃把把地上的落葉清除掉。(請兩名幼兒上臺模仿老鼠掃落葉。)
②拾:用手撿起來。(請幼兒集體模仿“拾”的動作。)
③抬:兩人或兩人以上合作把籃筐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請兩對幼兒上來模仿老鼠合作運落葉的動作。)
④頂:把樹葉放在頭頂上。(請幼兒集體模仿。)
(2)打掃干凈后,小老鼠的的心情怎么樣?它們說了一句什么話?
四、播放課件,完整欣賞故事。
五、延伸:
1、帶領幼兒到活動室門口以各種方式打掃落葉。
2、鼓勵幼兒了解幼兒園內外的落葉樹與常青樹。播放多媒體畫面:秋天的樹林,直接導出課題。秋天的森林和落葉直接吸引幼兒的注意,并讓幼兒帶著疑問輕松地進入故事的情境中。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來,在學一學、動一動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掃”、“拾”、“抬”、“頂”的有趣動作,既滿足幼兒好動的特點,又讓孩子在無形中感受了小老鼠掃落葉時的熱鬧情景,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重點。通過提問小老鼠打掃完的心情,在交流中幫助幼兒體驗勞動后的快樂。借助學習鼠媽媽的話,進一步理解落葉與氣候之間的聯系。
中班語言活動落葉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詩傳遞的秋天的信息,感受散文詩句的優美。
2.嘗試模仿散文中的句子進行創編。
3.懂得愛護樹木。
4.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5.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活動準備
1.散文詩掛圖、散文詩的課件ppt
2.音樂《秋日私語》。
活動過程
一、談話討論,引入主題
現在是什么季節?秋天是什么樣子的?樹葉會怎樣?氣漸漸地涼了,秋風一吹樹葉就從樹上落了下來,這些樹葉飄呀飄呀,它會飄到哪里呢?
幼兒討論并回答。
二、 欣賞散文詩,感受散文詩的優美和傳遞的春天的氣息
(一)依次出示圖片,分段欣賞散文詩,回答問題。
1.秋風起了,天氣涼了,一片片樹葉從樹枝上怎樣落下來?(飄落下來。請幼兒學學樹葉飄落的'動作。)
2.散文詩中的小動物把落葉當作了什么?
(二)音樂下完整欣賞,感受散文詩的優美。
提問:
小樹葉落在地上,誰爬過來?把它當作什么?(小蟲爬過來,站在下面,把它當作屋子。)小樹葉落在溝里,誰爬過來?把它當作什么?小樹葉落在水里,誰游過來?把它當做什么?樹葉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見了說什么?為什么這樣說樹葉是信呢?(有些樹葉在秋天來的時候,會落下來,說明冬天要來了,小燕子燕去南方過冬,樹葉雖然沒有字而向小燕子傳達的是一種濃濃的秋意)小朋友你還知道誰在冬天來的時候要去溫暖的南方呢?(大雁)
三、仿編散文詩
(一)教師示范仿編。
樹葉落在院子里,大雁看見了說:“來信了,來信了,催我們到南方去呢”。
(二)鼓勵幼兒仿編。
師:小朋友想一想落葉除了當屋子、大船、小傘和信,還可以當什么?誰能和別人想的不一樣?
示范:
1.樹葉落到草地上,小兔看見了,跳過來,把它當作發夾。
2.樹葉落在院子里,小鳥看見把它當作降落傘。
3.樹葉落到森林里,小猴看見了,把它當作口哨。
4.樹葉落在院子里,小豬看見了,把它當作扇子。
四、教育幼兒愛護樹木
師:小朋友這些樹葉來自大樹,如果沒有大樹,我們怎么撿到樹葉呀,所以,我們要保護樹木。那么請小朋友說一說,怎樣保護小樹呢?
給樹澆水、多種樹、不讓別人破壞樹木。
教師小結:
我要愛護樹、保護樹,不掰樹枝,給樹澆水,多種樹,不讓別人破壞樹木。做一個愛護樹木的好寶寶。
活動延伸:
參觀幼兒園種植園,尋找秋天的落葉,繼續仿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