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選7篇)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總復習中第78-79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旋轉與軸對稱。
2、能確定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能將簡單的圖形平移或旋轉90°。
過程與方法:
整理已學過的平面圖形的軸對稱性,加深對這些圖形的認識。
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觀察、操作、想象、設計圖案等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對稱、平移、旋轉的特征。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平移、旋轉與對稱的特征進行圖形的變換,進一步發展學生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上周末咱們班的李坤和王明隨爸爸、媽媽一起去了一個地方。想跟他們一起去看看嗎?
(課件出現游樂場情景: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滑滑梯、推車、小火車、速滑)
師:游樂園里各種游樂項目的運動變化相同嗎?(學生說分類方法)
生1:在游樂園里像滑滑梯、推車、小火車、速滑這些物體都是沿直線移動,這樣的現象叫做平移。生2: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這些物體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移動,這樣的現象叫做旋轉。
師:平移和旋轉是我們常見的物體的運動方式,數學上我們稱為變換方式,除了這兩種方式,還有哪種方式可以稱為變換呢?
生:軸對稱。
師: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復習圖形與變換的知識。(板書課題)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2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師:聽老師提幾個問題,想一想是我們學過的哪些知識。XX同學的左面是誰?我們教室的后面是什么?學校在郵局的什么方向?
生:方向與位置。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現在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描述方向與位置的詞語都有哪些?如何確定位置?這節課我們就來復習根據不同的參照物確定物體的位置。(板書課題:確定位置)
⊙回顧整理,構建網絡
1.整理復習學過的方位詞。
(1)學生小組交流學過的方位詞。
(2)學生匯報交流。
學過的方位詞有上、下、前、后、左、右、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東北方向也叫北偏東,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東南方向也叫南偏東,西南方向也叫南偏西。
(3)請大家觀察所在學校和學校周圍的物體,用方位詞來指明物體的方向和位置。
(4)剛才大家用上、下、前、后、左、右和東、南、西、北來表示物體所在的大概位置以及方向,如果我們要準確地表示物體所在的位置,還可以用數對來表示,大家還記得用數對的表示方法嗎?
2.梳理用數對表示物體位置的方法。
用數對來表示物體準確位置的步驟和方法:
(1)確定位置:選定參照點(原點),建立直角坐標。(豎排叫作列,橫排叫作行。確定第幾列一般從左往右數,確定第幾行一般從前往后數)
(2)數對的寫法:第一個數表示第幾列,第二個數表示第幾行,兩個數用逗號隔開,外面加上小括號。
3.梳理用方向加距離表示物體位置的方法。
用方向和距離來表示物體準確位置的步驟:
(1)選定參照點(原點),建立直角坐標。
(2)確定方向和角度。
(3)確定比例尺,算出實際距離。
4.課件出示教材99頁情境圖。
星期日,奇思去動物園游玩,在大門口看到了動物園的示意圖。他想先去百鳥園,你能幫他確定百鳥園相對大門的位置嗎?
(1)學生探究確定百鳥園位置的方法。
(2)小組匯報。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93頁95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周長、面積、體積等以及相應的單位;
2.溝通幾種基本圖形面積公式及其推導過程的內在聯系,體積計算公式之間的聯系,數學知識方法的內在聯系,體會轉化、類比等數學思想方法,發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能正確計算常見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常見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能綜合運用所學過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能正確計算常見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常見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
教學難點:
能綜合運用所學過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在生活中應用得非常廣泛,有時我們要計算它們的面積,體積等,這就需要我們了解一些數據,運用到關于測量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復習圖形與測量。(板書課題)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1.長度、面積和體積的認識
(1)我們學校的綜合樓準備粉刷和裝修,工人叔叔正準備做一些數據的測量,我們也參與到他們中間去,好嗎?
(2)大家先想一想,測量哪些地方,會用到什么單位?
問:什么是長度?什么是面積?什么是體積?
2.測量單位及進率
(1)我們知道測量除了數據之外還需要什么呢?現在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長度、面積和體積各自的單位,并說出它們之間的進率。
(2)說一說
請大家說一說1米、1分米、1厘米分別有多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1立方米、1升、1毫升分別有多大?
3.前面我們已經分類復習了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立體圖形的表面積與體積,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一部分,把它整理出來。
4.匯報交流。交流時要說出每類知識點要注意的問題。
三、重點復習,強化提高
你認為最容易出錯的是哪部分內容?有什么好辦法避免出錯?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4
學情分析
在此之前,他們學習了正比例的意義,對“相關聯的量”、“成正比例的兩個量的變化規律”、“如何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已經有了認識,這為學習《反比例的意義》奠定了基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反比例關系的意義,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征,能依據判斷兩種量成不成反比例關系。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概括等能力,讓學生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養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反比例關系的意義。
教學難點 :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征。
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
1.正比例關系的意義是什么?怎樣用字母表示這種關系?
判斷兩種相關聯量成不成正比例的關鍵是什么?
2.下面哪兩種量成正比例關系?為什么?
(1)時間一定,行駛的速度和路程。
(2)數量一定,單價和總價。
3.說一說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和工作總量之間的數量關系。(學生回答后老師板書)在什么條件下,其中兩種量成正比例?
4.引入新課。
如果工作總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之間會怎樣變化呢,變化又有什么規律呢?這兩種量又成什么關系呢?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反比例關系。(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4。
出示例4。讓學生計算,在課本上填表,并觀察思考能發現什么?點名讓學生按學習正比例的方法觀察表里內容,相互之間討論,發現了什么?
點名學生口答討論的結果,得出:
(1)每天運的噸數和需要的天數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板書:兩種相關聯的量)需要的天數隨著每天運的噸數的變化而變化。
(2)每天運的噸數縮小,需要的天數反而擴大,每天運的噸數擴大,需要的天數反而縮小。
(3)可以看出它們的變化規律是: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總是一定的。(板書: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一定)因為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都是240。提問:這里的240是什么數量?誰能說出這里的數量關系式?想一想,這個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板書補充:運的總噸數一定時,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一定)
2.教學例5。
出示例5。
按照剛才學習例4的方法,自己學習例5,仔細想想你發現了些什么?學生觀察思考后,指名學生口答從表里發現了些什么?再提問:這兩種相關聯量變化的規律是什么?
(板書:每袋重量和袋數的積一定)
乘積8000是什么數量,這種數量關系用式子怎樣表示?
[板書:每袋重量×袋數=糖果總重量(積一定)]這個式子表示什么意思?(把上面板書補充成:糖果總重量一定時,每袋重量和袋數的積一定)
3.概括。
(1)綜合例4、例5的共同點。
提問:請你比較一下例4和例5,說一說,這兩個例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概括反比例意義。
例4、例5里兩種相關聯的量,它們是什么關系的量呢?
像例4、例5里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變化時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之間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問: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關鍵是什么?
(乘積是不是一定)提問:如果用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乘積,那么上面這種關系式可以怎樣寫呢?【板書:y=k(一定)】指出:這個式子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x和y,y隨著x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乘積k是一定的。這時就說x和y成反比例關系。所以,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我們就用y=k(一定)來表示。
4.具體認識。
(1)提問:例4里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這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嗎?為什么,
例5里的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嗎?為什么?
(2)提問:看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關鍵要看什么?
(3)做練習八第4題。
讓學生讀題思考。指名依次口答題里的問題。[結合板書;每天裝配的臺數×天數=一批計算機的總臺數(一定)]
(4)判斷。
現在回過來看開始寫的關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當工作總量一定時,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成什么關系?為什么?指出:根據上面所說的,要知道兩個量成不成反比例關系,只要先看這兩種量是不是相關聯的量,再看兩種量變化時乘積是不是一定。如果兩種相關聯的量變化時乘積一定,它們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間的關系就是反比例關系。
三、鞏固練習
1. 做“練一練”第l,2,3,4,5題。
指名口答,說說理由。思考時可以引導看數量關系式,說明理由。
2.拓展應用。
3.綜合練習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的是什么內容?反比例關系的意義是什么?用怎樣的式子表示x和y這兩種相關聯的量成反比例?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關鍵是什么?
五、課堂作業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教科書8788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探求給定的事物中隱含的規律或變化趨勢。
2、數學思考與解決問題: 體會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探索數與數之間、圖形與圖形之間的規律
教學重點 :
探索規律的方法
教學難點:
如何將規律字母化,也就是如何用字母的式子表示規律。
教具準備:
一張很長的紙條和一根繩子
教法學法:
自主學習、小組合作、講解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導入復習
師:說一說我們生活中存在著哪些數學規律?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1、出示乘法表
師:我們的乘法表中也有很多的規律,先請你們填完這個乘法表,
你們會填嗎?(師指導怎樣填),生做在書66頁上
填表完后仔細觀察,看看你能發現哪些有趣的規律?和同學說說匯報展示
2、找規律,填一填。
師:比一比看誰在兩分鐘內做得最多?
(1) 2,4,6,8, _____,12, 14,
(2) 1,3,5,7, _____,11,
(3) 8,11,14,17,_____,23,26,
(4) 1,8,27,64, _____,216,
(5) 1,4,9,16,25, _____,49,
(6) 3,6,9,12,_____, 18,21,
(7) 1,3,6,10,15,_____,28,
(8) 6, 1, 8, 3, 10, 5, 12, 7, ( ) , ( ),
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要說明填的理由和依據。
師:填什么數?為什么?
師:象這樣的數列你認為一般有哪些規律?
三、重點復習,強化提高
展示生活中數學規律,與同學分享(課件)
師:如果不是數列而是圖形你還會觀察它們的排列規律嗎?
1、六(2)班同學在六一國際兒童節按下面的規律在教室里掛上氣球。
第20個汽球是什么顏色的?第48個呢?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6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反比例關系的意義,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征,能依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成不成反比例關系。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概括等能力,讓學生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養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反比例關系的意義。
教學難點:
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征。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正比例關系的意義是什么?怎樣用字母表示這種關系?
判斷兩種相關聯量成不成正比例的關鍵是什么?
2.下面哪兩種量成正比例關系?為什么?
(1)時間一定,行駛的速度和路程。
(2)數量一定,單價和總價。
3.說一說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和工作總量之間的數量關系。(學生回答后老師板書)在什么條件下,其中兩種量成正比例?
4.引入新課。
如果工作總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之間會怎樣變化呢,變化又有什么規律呢?這兩種量又成什么關系呢?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反比例關系。(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1.教學例1。
出示例1某運輸公司要運一批300噸的貨物。讓學生計算并完成填表任務。
每天運的數量(噸) 10 20 30 40 50
所需的天數 30 15 10 7.5
在本上填表,并觀察思考能發現什么?指名口答,老師板書填表。讓學生按學習正比例的方法觀察表里內容,相互之間討論,發現了什么。
指名學生口答 討論結果得出:
(1)每天運的噸數和需要的天數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板書:兩種相關聯的量)需要的天數隨著每天運的噸數的變化而變化。
(2)每天運的噸數縮小,需要的天數反而擴大,每天運的噸數擴大,需要的天數反而縮小。
(3)可以看出它們的變化規律是: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總是一定的。(板書: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一定)因為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都是300。提問:這里的300是什么數量?誰能說出這里的數量關系式?想一想,這個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把上面的板書補充成:運的總噸數一定時,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一定)
2.教學例2
出示例2
請同學們按照剛才學習例1的方法,自己學習例2,仔細想想你發現了些什么?學生觀察思考后,小組討論:長方形的面積不變,當長發生變化時,長方形的寬發生變化嗎?變化的規律是怎樣的?
3.概括反比例的意義。
(1)綜合例1、例2的共同點。
提問:請你比較一下例1和例2,說一說,這兩個例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概括反比例意義。
例1、例2里兩種相關聯的量,它們是什么關系的量呢?說明:像例1、例2里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變化時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之間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迫問: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關鍵是什么?(乘積是不是一定)提問:如果用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乘積,那么上面這種關系式可以怎樣寫呢?(板書:xy=k(一定))指出:這個式子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x和y,y隨著x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乘積k是一定的。這時就說x和y成反比例關系。所以,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我們就用xy=k(一定)來表示。
4.具體認識。
(1)提問:例1里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這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嗎?為什么,
例2里的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嗎?為什么?
(2)提問:看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關鍵要看什么?
(3) 判斷。
現在回過來看開始寫的關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當工作總量一定時,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成什么關系?為什么?指出:根據上面所說的反比例的意義,要知道兩個量成不成反比例關系,只要先看這兩種量是不是相關聯的量,再看兩種量變化時乘積是不是一定。如果兩種相關聯的量變化時乘積一定,那它們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間的關系就是反比例關系。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7
單元教學內容:
面的旋轉 圓柱的表面積 圓柱的體積 圓錐的體積
單元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引導學生整體把握點、線、面、體之間的聯系。
2、 從多種角度探索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3、 探索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發展空間觀念。
4、 經歷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體會類比的思想。
5、 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用活所學知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單元教材分析:
學生已經直觀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的性質,學習了這些圖形的面積計算,學生還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與體積的含義及其計算方法。在此基礎上,本單元進一步學習圓柱和圓錐的知識。本單元主要通過五個活動,引導學生學習面的旋轉(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圓錐的體積等內容,并參與實踐活動。本單元教材編寫力圖體現以下主要特點:
1.結合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引導學生經歷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過程,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聯系教材的第一個活動體現的內容是由平面圖形經過旋轉形成幾何體,這不僅是對幾何體形成過程的學習,同時體會面和體的關系也是發展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這也是教材將此課題目定為面的旋轉的原因。教材呈現了幾個生活中的具體情境,鼓勵學生進行觀察,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經歷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過程。在結合具體情境感受的基礎上,教材又設計了一個操作活動,通過快速旋轉小旗,引導學生結合空間想象體會立體圖形的形成過程,發展空間觀念。教材還提供了若干由面旋轉成體的練習。
2.重視操作與思考、想象相結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操作與思考、想象相結合是學生認識圖形、探索圖形特征、發展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在本單元中,教材重視學生操作活動的安排,在每個主題活動中都安排了操作活動,促進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發展空間觀念。如圓柱的表面積的教學中,教材引導學生通過操作來說明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怎樣的圖形,并呈現了兩種操作的方法:一種是把圓柱形紙盒剪開,側面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另一種是用一張長方形紙卷成圓柱形。再如本單元的最后專門安排了一個用長方形紙卷圓柱形的實踐活動,先讓學生用兩張完全一樣的長方形紙,一張橫著卷成一個圓柱形,另一張豎著卷成一個圓柱形,研究兩個圓柱體積的大小;然后組織學生將兩張完全一樣的長方形紙裁開,把變化形狀后的紙再卷成圓柱形,研究圓柱體積的變化,引導學生發現規律,深化對圓柱表面積、體積的認識,并體會變量之間的關系。
3.引導學生經歷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體會類比等數學思想方法類比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是合情推理時常用的方法。教材重視類比、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在圓柱的體積教學時,教材引導學生經歷類比猜想驗證說明的探索過程。由于圓柱和長方體、正方體都是直柱體,而且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都等于底面積×高,由此可以產生猜想:圓柱的體積計算方法也可能是底面積×高。在形成猜想后,教材再引導學生驗證說明自己的猜想。在圓錐的體積教學時,教材繼續滲透類比的思想,再次引導學生經歷類比猜想驗證說明的探索過程。另外,教材還注意轉化、化曲為直等思想方法的滲透,如在驗證說明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時,引導學生把圓柱切割拼成近似的長方體進行研究,體現了化曲為直的思想方法。
4.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鞏固所學知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圓柱和圓錐的知識在生活中有著較為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