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 >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預案(通用5篇)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預案

發布時間:2023-07-19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預案(通用5篇)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預案 篇1

  第一課時

  復習內容:圖形與位置(p106----108)復習目標:1.使學生通過復習,比較系統地綜合地運用各種描述的方法描述并確定物體的位置,體會用不同的方法確定位置的特點和作用;能綜合地運用比例尺的知識確定物體之間的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2.在復習中訓練并培養學生的方向感和空間觀念、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識圖、作圖的能力。3.在復習中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利用數學自身的魅力發展學生對數學積極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復習過程: 一、回顧與交流1、方向和路線(1)、填寫方向標(2)、說一說:以教室為觀察點,說一說學校周圍各建筑物所處的方向。(3)、舉例說明:從學校出發到某一建筑物的路線。(4)、結合文中地圖,說一說 :a、從陽光小區到公園怎么走?b、從學校到郵局的路線。c、從少年宮到車站的路線。d、從車站到少年宮的路線。2、確定位置。(1)怎樣確定物體的位置?(明確方向,確定距離)(2)、利用數對來表示物體的位置。(豎排叫列,橫排叫行。用數對表示物體位置時,先列再行。)完成練習二十一第2題。二、鞏固練習:練習二十一第1、3、4題三、作業:完成《練習冊》上的相關題目。  第二課時復習內容:圖形與位置的練習復習目標:進一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并能綜合應用這些知識解決相關問題。復習過程: 一,復習。1、  比例尺的意義2、  如何確定物體的相對位置。二、練習:1.、以廣場為觀察點,在平面圖上標出物體的位置。(1厘米代表實際的200米)(1)市一小在廣場南偏東20度方向300米處。(2)市二小在廣場北偏東30度1000米處。2、下面是學校附近的地圖,在(  )中填入各地的位置。商場(  )郵局(  )醫院(  )學校(  )公園(  )書店(  )賓館(  )三、作業:完成《練習冊》上的相關題目。   第三課時復習內容:統計(p109----112)復習目標:讓學生系統掌握統計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有關的簡單問題。復習過程:一、回顧與交流1、收集數據,制作統計表。師:我們班要和希望小學六(2)班建立手拉手班級,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學介紹哪些情況?學生可能回答:(1)身高、體重(2)姓名、性別(3)興趣愛好a調查表為了清楚記錄你的情況,同學們設計了一種個人情況調查表 

  姓名     性別     身高(厘米)     體重(千克)     最喜歡的學科     最喜歡的運動項目     最喜歡的圖書     長大后最希望做的工作     最喜歡的電視節目     特長    

  為了幫助整理和分析全班的數據,同學們又設計了一種統計表六二班學生最喜歡的學科統計表

  學科   語文   數學   英語   音樂   美術   體育   科學   人數                

  將數據填在統計表中,你認為用統計表記錄數據有什么好處?你對統計表還知道哪些知識?與同學交流一下。2、統計圖(1)、你學過幾種統計圖?分別叫什么統計圖?各有什么特征?a、條形統計圖(特征:清楚表示各種數量的多少)b、折線統計圖(特征:清楚表示數量的變化情況)c、扇形統計圖(特征:清楚表示各種數量的占有率)(2)、教學例1。a、認真觀察例題中的圖表。b、指出各統計圖的名稱。c、從圖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如:從扇形統計圖看出,男、女生占全班人數的百分率;從條形統計圖看出,男、女生分別喜歡運動項目的人數;從折線統計圖看出,同學對自己的綜合表現滿意人數的情況變化趨勢。d、還可以通過什么手段收集數據?如:問卷調查,查閱資料,實驗活動等。e、做一項調查統計工作的主要步驟是什么?3、平均數、中位數、眾數(1)       什么是平均數、什么是中位數、什么是眾數?(2)出示例題 

  身高(米) 1.40 1.43 1.46 1.49 1.52 1.55 1.58 人數 1 3 5 10 12 6 3

  體重(千克) 30 33 36 39 42 45 48 人數 2 4 5 12 10 4 3

  a、 在上面兩組數據中,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各是多少?b、 不計算,你能發現上面兩組數據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之間的大小關系嗎?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說說各自的思維過程和結果。c、 你認為用什么數表示上面兩組數據的一般水平比較合適?三、鞏固練習完成練習二十二第1---4題四、作業完成《練習冊》上的相關題目。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預案 篇2

  四、統計

  單元計劃 一、教學內容本單元教學內容主要是探究制作扇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技能問題。二、教材分析本單元內容大在學生已經學習過一些簡單的數據整理以及學會制作一些簡單的統計圖的基礎上,來進一步學習有關扇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繪制技能。教材編排的內容比較簡單,通過兩道例題分別說明如何合理制作扇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使之正確、充分地反映出有關數據,正確體現各統計圖的特征,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三、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統計的意義,掌握扇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征與作用,能正確描述統計圖中的數據。2、使學生能正確地制作統計圖,充分利用統計圖的特征準確、合理、規范地反映出有關數據。過程與方法1、經歷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針對統計圖提供的數據不清問題,能提出質疑和修改建議,提高制作統計圖的技能。2、在運用統計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3、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能積極參與探究活動,對自己得到的結果正確與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學習中可以取得不斷的進步。2、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的習慣。四、重難點、關鍵重點:繪制扇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難點:根據折線統計圖正確描述數量變化情況。關鍵:根據統計圖進行比較、判斷時要統一標準。五、課時劃分本單元計劃課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扇形統計圖(課文第68頁的例1,練習十一相應的練習)教學目標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扇形統計圖的特征和作用,能正確描述扇形統計圖所反映的有關數據.2.使學生能正確運用扇形統計圖反映有關數據,提高處理數據的技能,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3.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重難點,關鍵重點:扇形統計圖.難點:發現統計圖中存在的數據不清的問題.關鍵:認真分析統計圖中所反映的數據.教學過程一舊知鋪墊電腦課件呈現扇形統計圖某校學生最喜歡的文藝節目情況統計圖1.問:從圖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1)喜歡同一首歌的人數占調查人數的45﹪喜歡相聲的人數占調查人數的18﹪喜歡小品的人數占調查人數的25﹪喜歡其他文藝節目的人數占調查人數的12﹪(2)喜歡同一首歌的人數最多絕大部分同學都喜歡同一首歌,小品和相聲喜歡其他文藝節目的人數最少2說一說這是什么統計圖,它有什么特征?(1)扇形統計圖(2)特征: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量占總量的百分之幾二探索新知教學例1電腦課件出示課文例題統計圖下面是一幅彩電市場各部分品牌占有率的統計圖(1)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a牌彩電占市場銷售量的20﹪b牌彩電占市場銷售量的15﹪c牌彩電占市場銷售量的10﹪d牌彩電占市場銷售量的8﹪其他品牌彩電占市場銷售量的47﹪(2)有人認為a牌彩電最暢銷,你同意他的觀點嗎?①學生獨立思考,分析題中的數量②小組交流,學生在小組中說一說自己的看法③匯報交流結果經過討論,交流,使全體同學懂得:在“其他”里面還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暢銷的彩電.所以,從這個統計圖不能判斷出哪個品牌的彩電最暢銷.(3)建議上面這幅統計圖提供的數據不清,無法全面地反映有關彩電市場各品牌占有率的情況,你有什么修改建議?①通過交流,使學生懂得:“其他”所占有的份額應該是最小的部分,這樣才能全面地反映各個數量占有率的情況,突出扇形統計圖的特征和作用.②建議:在進行數據整理時,將“其他”當中的一些品牌彩電所占份額單單獨計算,在統計圖中詳細標出它的占有率三、鞏固練習完成課文練習十一第1題(1)說一說,你從圖中得到哪些信息.(2)從圖中你能判斷出喜歡哪種文藝節目的人數最多嗎?為什么?(3)你有什么修改建議?四、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教學內容:折線統計圖教學目標:1.使學生進一步了角折線統計圖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據統計圖正確描述有關數據的變化情況,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2.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教學重點:折線統計圖。教學難點:正確判斷數量變化趨勢。教學過程:一舊知鋪墊1.出示統計圖。2003年北京地區新增“非典”病人數量統計圖(4月26日~5月31日)2.回答問題。(1)這是什么統計圖?(2)這種統計圖有什么特征?(3)說一說這里病人數量的變化情況。二探索新知教學例2。1.出示課文例題。2.學生認真觀察,分析圖中的數量變化情況。(1)7月份到12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2)7月份:1000元8月份:1100元9月份:1170元10月份:1240元11月份:1300元12月份:1400元(3)8月份和12月份增加較大。(4)兩幅統計圖反映的員工月薪增長情況是一樣的。3.初看這兩幅統計圖,你有什么感覺?為什么?初看時感覺左圖中反映的月薪增加比較大。原因:左圖縱軸上每格表示的數量比較小,折線向上的趨勢不明顯。右圖縱軸上每格表示的數量比較大,折線向上的趨勢不明顯。4。你認為哪一幅統計圖更能準確反映員工月薪變化情況?為什么?(1)學生匯報自己的看法。(2)說明理由。(左圖每格表示50元,最高1格又表示100元,標準不統一)5.說一說你有什么體會。師生共同交流、討論,使全體學生明白:在根據統計圖進行比較,判斷時要注意統一標準。三鞏固練習。完成課本練習十一第2題。四、教學后記: 第五單元數學廣角單元教學計劃一、教材分析:這部分內容通過幾個直觀例子,借助實際操作,向學生介紹“抽屜原理”,使學生在理解抽屜原理這一數學方法的基礎上,對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加以“模型化”,會用“抽屜原理”加以解決。“節約用水”旨在通過測量等活動,讓學生經歷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促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科學地認識日常生活中水資源浪費的問題,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二、教學目標1.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了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2.通過“抽屜原理”的靈活應用感受數學的魅力。三、學情分析四、教學措施1. 應讓學生初步經歷“數學證明”的過程。在小學階段,雖然并不需要學生對涉及到“抽屜原理”的相關現象給出嚴格的、形式化的證明,但仍可引導學生用直觀的方式進行“就事論事”式的解釋。教學時可以鼓勵學生借助學具、實物操作或畫草圖的方式進行“說理”。通過這樣的方式,有助于逐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以后學習較嚴密的數學證明做準備。2. 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抽屜問題”的變式很多,應用更具靈活性。但能否將這個具體問題和“抽屜問題”聯系起來,能否找到問題中的具體情境和“抽屜問題”的“一般化模型”之間的內在關系是影響能否解決該問題的關鍵。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先判斷某個問題是否屬于用“抽屜原理”可以解決的范疇,如果可以,再思考如何尋找隱藏在其背后的“抽屜問題”的一般模型。3. 要適當把握教學要求。“抽屜原理”的應用廣泛且靈活多變,因此,用“抽屜原理”來解決實際問題時,有時要找到實際問題與“抽屜問題”之間的聯系并不容易。因此,教學時,不必過于追求學生“說理”的嚴密性,只要能結合具體問題把大致意思說出來就可以了,更要允許學生借助實物操作等直觀方式進行猜測、驗證。  五、課時劃分分配         1課時抽屜原理    1課時綜合應用    1課時 第1課時教學內容:分配教學目標:1.使學生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代數問題的過程,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實際問題。2.能與他人交流思維過程和結果,并學會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3.進一步體會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教學重點:分配問題。教學難點:正確說明分配的結果。教學過程:一教學例11.組織活動。把4枝鉛筆放進3個文具盒中,可以怎么放?有幾種情況?(1)學生思考各種放法。(2)與同學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3)匯報交流情況。學生口答說明,教師利用實物木棒或課件演示。第一種放法:第二種放法:第三種放法:第四種放法:2.提出問題。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文具盒里至少放進2枝鉛筆。為什么?經過簡單交流,學生不難描述其中的原理:如果每個文具盒只放1枝鉛筆,最多放3枝,剩下1枝還要放進其中的一個文具盒,所以至少有2枝鉛筆放進同一個文具盒。3.做一做。7只鴿子飛回5個鴿舍,至少有2只鴿子要飛進同一個鴿舍里。為什么?(1)說出想法。如果每個鴿舍只飛進1只鴿子,最多飛回5只鴿子,剩下2只鴿子還要飛進其中的一個鴿舍或分別飛進其中的兩個鴿舍。所以至少有2只鴿子飛進同一個鴿舍。(2)嘗試分析有幾種情況。(3)說一說你有什么體會。學生體會到,如果把各種情況都擺出來很復雜,也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找到數學方法來解決就方便了。二教學例2把5本書放進2個抽屜中,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幾體書?1.擺一擺,有幾種放法。不難得出,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3本。2.說一說你的思維過程。果每個抽屜放2本,放了4本書。剩下的1本還要放進其中一個抽屜,所以至少有1個抽屜放進3本書。3.如果一共有7本書會怎樣呢?9本呢?(1)學生獨立思考,尋找結果。(2)與同學交流思維過程和結果。(3)匯報結果,全班交流。4.你能用算式表示以上過程嗎?你有什么發現?5÷2=2……1(至少放3本)7÷2=3……1(至少放4本)9÷2=4……1(至少放5本)說明:先平均分配,再把余數進行分配,得出的就是一個抽屜至少放進的本數。5.做一做8只鴿子飛回3個鴿舍,至少有3只鴿子要飛進同一個鴿舍里。為什么?想:每個鴿舍飛進2只鴿子,共飛進6只鴿子。剩下2只鴿子還要飛進其中的1個或2個鴿舍,所以,至少有3只鴿子要飛進同一個鴿舍里。三、鞏固練習完成課文練習十二第2、4題。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預案 篇3

  第一單元 教學計劃

  一、教學目標:讓學生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負數。一方面適當拓寬學生對數的認識,了解負數的含義。引導學生在具體直觀的情境中認識負數,加深對負數的認識,進一步體會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知道負數和正數的讀、寫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二、學情分析:學生在初步認識了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負數。本單元的教學重、難點在于引導學生理解正數、負數的意義,認識正數、負數和0之間的關系。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三、教學策略: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氣溫、海拔高度),喚起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正確的描述正數、負數。并結合學生的初步認識,引導學生討論“0是正數還是負數呢”。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因為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為解決這一教學難點,教學中還可引入數軸,幫助學生理解。教學中要注意將負數的知識融入到整個有理數集合中來。及時的將自然數的知識與正數的知識聯系、對比、同化。拓寬學生對數的認識。四、課時設計 (3課時)1、認識負數………………………1課時2、數軸的認識……………………1課時3、正負數大小的比較……………1課時  負 數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了解負數的作用,感受運用負數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學生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法和寫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又不是負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3.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正數和負數以及讀法和寫法。  教學難點: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學具準備:溫度計、練習紙、卡片等。  教學過程: 有個人喜歡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幾個旅游城市走一走。他特意留意了一下這幾個地方在未來某天的最低氣溫,以便做好出門前衣物的準備。下面就請大家一起和我走進天氣預報。一、出示教學例1  1、認識溫度計,理解用正負數來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溫度。   這里有個溫度計。我們先來認識溫度計,請大家仔細觀察:這樣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攝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現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攝式度嗎?(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個0,表示0攝式度)。  (2)上海的氣溫:上海的最低氣溫是多少攝式度呢?(在溫度計上撥一撥)撥的時候是怎樣想的呢?(在零刻度線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氣溫比0℃要高,是零上16攝式度。(教師突出上海的氣溫在零刻度線以上)。  (3)了解哈爾濱的最低氣溫:又是多少攝式度呢?與南京的0℃比起來,又怎樣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個手勢來表示它和0℃的關系嗎?(對,哈爾濱的氣溫比0度低,是零下16攝式度)你能在溫度計上撥出來嗎?  (4)比較: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這三個地方的最低氣溫。仔細觀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氣溫,它們一樣嗎?(不一樣,一個在0℃以上,一個在0℃以下)。  ① 上海的氣溫比0℃高,是零上16攝式度,我們可以記作164℃,讀作正16攝式度,寫的時候先寫一個正號(指出是正號不是加號,意義和讀法都不同了)再寫一個16(板書),大家跟我一起來比劃一下。+16也可以直接寫成16,把正號省略了。所以同學們所說的16℃也就是164℃。(板書)  ② 北京的氣溫比0℃低,是零下16攝式度。我們可以用-16℃來表示零下16攝式度(板書-16)。跟老師一起來讀一下。寫的時候可以先寫一個負號(指出是負號不是減號)再寫一個16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劃一下。  (5)師:通過剛才對三個城市的溫度的了解,我們知道記錄溫度時,以0℃為界線,用象16或16這些數可以來表示零上溫度,用-16這樣的數可以表示零下溫度。(6)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得出:以零攝式度為界線,零上溫度用正幾或直接用幾來表示,零下溫度用負幾來表示。  三、認識正、負數。 1.出示教學例2:說一說存折上的數各表示什么?師:存折上的“2000”表示存入2000元,“—500”表示支出500元;像“2000”是一個正數,讀作:正兩千。我們可以在2000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寫(板書:2000)。其實,過去我們認識的很多數都是正數。 像“-500”這樣的數叫負數(板書:負數);這個數讀作:負五百。 “-”,在這里有了新的意義和作用,叫“負號”。“+”是正號。 2.試一試。請你用正、負數來表示出其它幾組相反意義的量。 3.聯系實際,加深認識。 聯系生活實際舉出一組相反意義的量,并用正、負數來表示。 這樣的正、負數能寫完嗎?(板書:…    …) 強調指出:像過去我們熟悉的這些整數、小數、分數等都是正數,也叫正整數、正小數、正分數;在它們的前面添上負號,就成了負整數、負小數、負分數,統稱負數。 4.進一步認識“0”。 請同學們想一想,溫度中有正數也有負數,比如“-5 ℃”讀作:“負五攝氏度”或“負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么?請學生觀察溫度計,說一說有什么發現? 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強調:以0℃為分界點,零上溫度都用正數來表示,零下溫度都用負數來表示。(或負數都表示零下溫度,正數都表示零上溫度。) 師相機引導:“0”是正數,還是負數呢? 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強調:“0”作為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它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5.總結歸納。 如果過去我們所認識的數只分為正數和0的話,那么今天我們可以對“數”進行重新分類:         6. 課堂練習:練習一第1-3題、 “做一做”第2題。  四、師小結教學反思第二課時數軸的認識教學目的:1、借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2、初步體會數軸上數的順序,完成對數的結構的初步構建。教學重、難點:負數與負數的比較。教學過程:一、復習:1、讀數,指出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3    8 + 3    8 -8   5.6    +0.9    -3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黃山的氣溫由上午的零上2攝氏度下降了7攝氏度,這天傍晚黃山的氣溫是        攝氏度。二、新授:(一)教學例3:1、怎樣在數軸上表示數?(1、2、3、4、5、6、7)2、出示例3:(1)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后的情況嗎?(2)讓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學生畫完交流。(3)教師在黑板上畫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系?(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對應起來。(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再讓學生說說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數軸。(6)引導學生觀察:a、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現什么規律?b、在數軸上分別找到1.5和-1.5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5和-1.5處,應如何運動?c、你能在數軸上表示出2 和-2 嗎?它們和0相差多少?d、同桌互相報數在數軸上表示出來。

  三、鞏固提高:“做一做”:第1、2兩題,反饋講評。

  四、課堂小結:回憶本節課學習的內容,你有哪些收獲?

  五、作業:練習第4—5題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正負數大小比較教學目的:學會借助數軸比較正數、0、負數以及負數與負數相比較的大小。教學重、難點:負數與負數的比較。教學過程:一、復習:什么是數軸?正、負數在數軸上運動的方向及其特點是什么?二、教學例4:1、出示未來一周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把未來一周每天的最低氣溫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并比較他們的大小。2、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3、通過上節課小精靈的話,引出利用數軸比較數的大小規定: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4、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利用學生的具體比較來說明“-8在-6的左邊,所以-8〈-6”5、再通過讓另一學生比較“8>6,但是-8< -6”,使學生初步體會兩負數比較大小時,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三、總結: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四、鞏固練習:做一做第3題。                                                                         五、師小結:六、1、練習一第6題。2、實踐題記錄小組同學的身高和體重,以平均身高體重為標準記為0m或(0kg)。超過的記為正數,不足的記為負數,然后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課后反思: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預案 篇4

  第一課時

  常見的量復習內容:長度、面積、體積單位,質量單位,時間單位等。(87—88頁)復習目標:1、通過復習小學數學中學過的計量單位,使學生能熟練掌握長度、面積、體積單位,質量單位,時間單位等。能正確使用學過的計量單位解決實際問題。2、熟練掌握有關計量單位之間的進率關系,并能進行單位換算。。復習過程:一、常見的量與計量單位這節課我們來復習常見的量。(板書課題)教師引導學生分類整理如下:1、長度、面積、體積單位(1)板書:長度單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面積單位:平方千米(km2)、公頃、平方米(m2)、平方分米(dm2)、平方厘米(cm2)、平方毫米(mm2)體積單位:立方米(m3)、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立方毫米(mm3)容積單位:升(l)、毫升(ml)(2)說一說:*什么是長度?什么是面積?什么是體積?*說說(比劃或舉例說明)1厘米、1分米、1米各有多長?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有多大?*說說什么叫相鄰單位?以上單位之間的進率各是多少?(教師結合回答,板書)2、質量單位(1)常用的質量單位:噸(t)、千克(kg)、克(g)、(2)說說它們的進率.(教師結合板書)(3)估計一下:1只梨大約有克,一塊橡皮大約有克,你的體重是千克。3、時間單位:(1)常見的時間單位:世紀、年、月、日、時、分、秒(2)進率。(教師結合學生回答板書)   1年=12個月    一個月有31天、30天、28天或29天    1年=365天(閏年366天)   1日=24時    1時=60分   1分=60秒怎樣判斷某一年是閏年還是平年?(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閏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整百數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閏年,如1900年不是閏年)(3)說一說:1節課有多長?1秒有多長?你跑100米大約要多少秒?4、人民幣單位:元、角、分及進率二、單位換算1、名數的改寫復習舉例說說什么叫名數、單名數、復名數。怎樣把高級單位的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名數?怎樣把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名數?2、練習:先填寫教材87頁的空。再結合說說填空的過程。3、鞏固練習:1.7噸=千克1.2時=時分3噸40千克=噸40元=角1.2升=升毫升25公頃=平方米5m3=dm32500cm2=dm2 小結:把高級單位的名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名數要乘進率,把低級單位的名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名數要除以進率。運用小數點移動的方法進行改寫。三、鞏固練習:87頁“做一做”、88頁練習十六1——4題四、作業:《練習冊》相關練習。 第二課時比和比例復習內容:比和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求比值和化簡比,比例尺。(89頁—90頁)復習目標: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的意義與性質。能夠正確迅速地求出比值和化簡比。2、進一步理解掌握比和分數、除法的關系,能夠求比例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復習過程:一、復習1.比和比例的意義和性質。①比 : 意義、各部分名稱、基本性質。②比例: 意義、各部分名稱、基本性質。并舉例說明2.比和分數、除法有什么聯系? 比     前項       比號       后項       比例分數除法填空:5:6=(    )/(    )=(    )÷(    )3.說說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質、比例的基本性質?(1)比的基本性質與比例的基本性質,各有什么用處?先化簡比再求比值4:0.4; 68/24; 0.12:2; 5/7:10/21 說說求比值和化簡比的方法、結果的異同。(求比值是根據比的意義。用前項除以后項,得到結果是一個數;化簡比是根據比的基本性質,把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得到的結果是一個最簡整數比)。(2)說說什么叫做解比例?根據是什么?解比例 3/5:x=1/3:2(一學生板演,全班齊練,說明根據)4.比例尺1)什么叫做比例尺?怎樣求“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2)比例尺1:3000000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比例尺20:1表示什么意思?比例尺除寫成數字形式外,還可怎樣表示?完成教材89頁上的“做一做”。(理解比例尺實質上是一個比,此比的前項與后項表示的意義是什么。)(3)求比例尺:一條綠化帶長350米,在平面圖上用7厘米的線段表示,這幅圖的比例尺是多少?(4)求實際距離: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圖上,量得兩地間的距離是5厘米,求兩地間的實際距離。二、練習鞏固:完成教材90頁第1、2題。三、作業:《練習冊》相關習題。 第三課時正比例和反比例復習內容:正、反比例的意義,用比例解決問題。(89—90頁相應內容)復習要求: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中每個概念的含義;更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比例的量。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2、進一步提高用比例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復習過程:一、知識要點復習整理:基本概念的復習1、什么叫兩種相關聯的量?什么樣的兩種量成正比例關系?什么樣的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成正比例關系的量與成反比例關系的量有什么異同點?怎樣用字母表示正、反比例關系式。(板書)2、說說用比例知識解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步驟?判斷89頁例4兩種量成什么比例?并說明理由?讓學生獨立解答例4。小結:用比例知識解應用題,關鍵是判斷題中的數量成什么比例,再根據題中比例關系找準等量關系,把其中未知數量用x代替,列出方程解答)3、應用練習:下面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2)正方形的邊長和它的面積。(3)訂《少年報》的數量和所需錢數。(4)小明從家到學校,行走的速度和時間。(5)圓的周長和半徑。(6)圓的面積和半徑。(7)如果y=8x,x和y4、完成教材90頁的第3題。二、鞏固練習完成教材90頁第4、5題。三、作業:《練習冊》相關練習 第四課時數學思考(一)復習內容:搭配問題(91—92頁,94頁1—4題)復習目標:1.使學生學會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形成基本策略,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2.進一步體驗數學活動充滿探索與創造。復習過程:一、回顧與整理1.教學例5。6個點可以連多少條線段?(1)學生畫圖連線。(2)探索解決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探索點的個數與連線條數的關系,小組交流,小結思維過程點數       2點    3點    4點    5點增加條數          2      3      4總條數     1      3      6      10小結規律(略)    問:   8個點     12個點    20個點能連成多少條線段。結 果:   28條      66條      190條2.教學例6。學校為藝術節選送節目,要從3個合唱節目中選出2個,2個舞蹈節目中選出1個。一共有多少種選送方案?(1)說一說解題思路。(2)小組合作畫示意圖。說明各種選法。(3)師生小結。共有6種選法。二、鞏固練習:94頁1—4題。獨立練習后,共同訂正。三、作業:《練習冊》相關練習。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預案 篇5

  3 比例-----單元教學計劃

  教學內容:本單元內容包括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比例的應用。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并使學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能夠正確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會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2.能力目標使學生能夠應用比例的知識,求出平面圖形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情感目標通過比例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教學重、難點:重點:使學生掌握正、反比例的意義,比例的基本性質。難點: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掌握正、反比例的特征,并以此正確判斷正反比例。學情分析:課時安排:1.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4課時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課時比例尺                                 2課時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                  4課時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                   2課時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                   2課時3.比例的應用                            2課時整理和復習                             2課時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第一課時【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重難點】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判段兩個數能否成比例,并正確的組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比例的意義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上學期我們學過的比的知識,誰能說說什么叫做比?并舉例說明什么是比的前項、后項和比值。 教師把學生舉的例子板書出來,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稱。   2.出示情境圖,問題:“你們知道下面這些國旗的長和寬是多少嗎?”,“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它們的長和寬的比值有什么關系?”  操場上的國旗:   教室里的國旗:   教師說明:我們看到這兩個的長寬比的比值相等,所以這兩個比也是相等的,我們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  也可以這樣表示:  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問題:在上面圖中的四面國旗的尺寸中,你還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組成比例?  3.師總結: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比例是由兩個相等的比組成的。在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時,關鍵是看這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別把兩個比化簡以后再看。  4.比較“比”和“比例”兩個概念。  教師: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比”,現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義,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區別呢?引導學生從意義上、項數上進行對比,最后教師歸納: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二、比例的性質。  1.教學“項”、“外項”和“內項”  師: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例如:  指名讓學生指出板書出的比例的外項、內項。  2.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師:我們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稱,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質呢?現在我們就來研究。請同學們分別計算出這個比例中兩個內項的積和兩個外項的積。教師板書:  兩個外項的積是: ;  兩個內項的積是: 。  “你發現了什么?”(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成立都是這樣的呢?”讓學生分組計算幾個比例式。  “通過計算,大家發現所有的比例式都有這個共同的規律,誰能用一句話把這個規律說出來?”  可多讓一些學生說,說得不完整也沒關系,讓后說的同學在先說的同學的基礎上說得更完整。   總結: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并說明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問題: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質又是怎樣的呢?  教師邊問邊改寫成:   “這個比例的外項是哪兩個數呢?內項呢?”   “因為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所以,當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等號兩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的積怎么樣?”  強調: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質就是等號兩端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積相等。  3.鞏固練習。   教師:前面要判斷兩個比是不是成比例,我們是通過計算它們的比值來判斷的。學過比例的基本性質以后,也可以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判斷兩個比能不能成比例。   練習: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3:4和6:8能不能組成比例。   教師:我們可以這樣想:先假設3:4和6:8可以組成比例。再算出兩個外項的積和兩個內項的積。因為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所以3:4和6:8可以組成比例。  三、小結   教師:通過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知識?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做什么? 第二課時課型:新授課授課時間:1課時教學內容:教科書32-35頁例1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理解掌握比例的意義與基本性質。2.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知道比和比例的區別。3.能應用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思維。(三)思想目標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參與知識探究的全過程。教學重點:理解掌握比例的意義與基本性質教學難點: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比較比與比例的區別。 教學方法:啟發法、分組討論、創設情境、講授法課前準備: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修改方案 一、 復習導入 1.復習。 (1)說說什么叫比? (2)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3)你有什么發現?那些比的比值相等?用等號把相等的比連起來。 2.上面的比,有整數比,有小數比,但只要兩個比的比值相等,我們就說這兩個比相等,就可以用等號把它們連起來,就能成比例。今天我們就學習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二、探究新知   (一)比例的意義 1.師出示書32頁的不同國旗的長、寬,并叫學生計算每面國旗的長與寬的比值。  長 寬 比值 5米 3.3米   2.4米 1.6米   60厘米 40厘米   15厘米 10厘米   2.它們的比值相等嗎?請用數學符號表示兩個比值的關系。 3.在這四面國旗中長、寬的數據不同,但比值相等,所以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4.討論:(1)、比例是由幾個比組成的? (2)、判斷兩個比是否組成比例的關鍵是什么? 5.比和比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比例的基本性質: 1.教師以80∶2=200∶5為例說明: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板書) 2.練習: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項和內項. 4.5∶2.7=10∶6 6∶10=9∶15 3.計算上面每一個比例中的外項積和內項積,并討論它們存在什么關系? 以80∶2=200∶5為例,指名來說明。 外項積是:805=400 內項積是:2200=400 805=2200 4.學生自己任選兩三個比例,計算出它的外項積和內項積。 5.教師明確: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6.思考: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等號兩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的積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教師板書: 學生自己獨立計算。   三、 鞏固練習   1.書33頁“作一做”第1、2題。 34頁“做一做” 思考題:根據34=26寫出比例。   2 課后反思: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預案(通用5篇) 相關內容:
  •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精選2篇)

    六年級二班下學期數學教育教學工作計劃一、基本情況本班共有學生72名,學生基礎薄弱,但通過上學期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學習興趣較濃,學習習慣初步形成。...

  • 北師大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選3篇)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六年級下冊2-4頁。教學目標:1. 通過觀察面的旋轉的特點,理解圓柱和圓錐的形成與面的旋轉之間的關系。2. 聯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認圓柱和圓錐體的物體,并能抽象出幾何圖形的形狀來。...

  •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比例》練習(精選16篇)

    目標1.初步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能利用方格紙按一定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初步體會圖形的相似,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2.聯系圖形的放大和縮小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的“項”以及“內項”和“外項”;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 六年級數學下冊 《負數》第一課時作業設計(精選15篇)

    【隨堂精練】一、填空1.在8、+15、10、0、6、+100、14這些數中,正數( ),負數有( )。()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2.比0大4的數記作+4,比0小4的數記作( )。...

  • 六年級數學下冊《認識負數》教學設計(精選17篇)

    一、教材分析:《認識負數》是在學生系統地認識整數、小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負數的認識,使學生明白數不僅包括正的,還有負的,從而使學生對數的概念形成一個完善、系統的知識結構,為今后進一步認識負數打下基礎。...

  • 六年級數學下冊《生活與百分數》教案(通用13篇)

    教學內容:生活與百分數教材第16頁的內容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理財問題的過程。2、學會理財,能對自己設計的理財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釋。3、感受理財的生重要性,培養科學、合理理財的觀念。...

  • 六年級數學下冊《圓柱的體積》教案(精選15篇)

    圓柱的體積 教學內容:p19-20頁例5、例6及補充例題,完成“做一做”及練習三第1~4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能夠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柱的體積和容積。...

  • 六年級數學下冊《圓錐的體積》教案(精選14篇)

    圓錐的體積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2~~43頁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和練習九的第3—5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教案文案(通用2篇)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經歷運用平移、旋轉或軸對稱進行圖案設計的過程,能運用圖形變換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過程與方法:通過設計圖案,進一步體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設計圖案中的作用,發展空間觀念。...

  • 六年級數學下冊《認識負數》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一、教材分析:《認識負數》是在學生系統地認識整數、小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負數的認識,使學生明白數不僅包括正的,還有負的,從而使學生對數的概念形成一個完善、系統的知識結構,為今后進一步認識負數打下基礎。...

  •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秀(精選13篇)

    新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第二單元百分數(二)《折扣》教案設計教學目標:1.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2、學會合理、靈活地選擇方法,鍛煉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明確折扣的含義,能熟練地把折扣寫成分數、百分數。...

  • 六年級數學下冊《圓柱的體積》教案(精選16篇)

    圓柱的體積 教學內容:p19-20頁例5、例6及補充例題,完成“做一做”及練習三第1~4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能夠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柱的體積和容積。...

  • 六年級數學下冊《圓錐的體積》教案(通用15篇)

    圓錐的體積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2~~43頁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和練習九的第3—5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 六年級數學下冊《圓錐的認識》教案(精選13篇)

    圓錐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科書p23-26的內容,p24“做一做”,完成練習四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圓錐,圓錐的高和側面,掌握圓錐的特征,會看圓錐的平面圖,會正確測量圓錐的高,能根據實驗材料正確制作圓錐。...

  • 六年級數學下冊《圓柱的認識》教案(精選12篇)

    圓柱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12頁圓柱的認識,練習二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認識圓柱的特征和圓柱各部分的名稱,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免费黄视频 | 一区二区免费高清视频 | 无码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一区二区小视频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 | 日韩精品区一区二区三vr | 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丝袜久久久久久不卡 | 国女精品爽爽一区二区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 日韩欧美看国产 | 桃子视频在线www88av | 在线免费看黄色片 |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 人妻无码久久中文字幕专区 | 黄色免费入口 | 午夜激情成人网 | 中文字幕在线中字日韩 | 欧美在线免费观看一区 | 成人三级小说 | 亚洲欧洲在线一区 | 一级毛片全部免费播放特黄 | 在线视频观看欧美日韩免费 | 亚洲一本大道在线 | 亚洲精品国产区欧美区在线 | 五月天婷亚洲天综合网精品偷 | 国产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的视频 | 九色porny视频国产网曝 | 黄色一级视频网站 | 日本a级片一区二区 | 亚洲久在线 |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二区 | 欧美大片aaaaa免费观看 | 九色最新 | 999国产精品 | 久久av综合网 | 日韩中文字幕av | 把腿扒开做爽爽视频 |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 日本高清一二三区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