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問題第一課時教案(精選3篇)
植樹問題第一課時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117---118頁例1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究發現一條線段上兩端要種、一端要種、兩端不種三種不同情況植樹問題的規律。
2.使學生經歷和體驗“復雜問題簡單化”的解題策略和方法。
3.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1、課前談話:
今天來這里上課,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老師挺高興的,這么多人,正好做一個公益宣傳,請看--
春天,是植樹的最佳時間,在座各位朋友,同學,為了我們地球生命,給這些孩子們一個健康的環境,請愛護樹木,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多多種樹!支持的,鼓鼓掌!謝謝!
一、創設情境,出示問題(2分鐘)
1、揭示課題(2分鐘)
師:你們覺得種樹與數學有聯系嗎?
生:間隔,米數等等問題。
師:種樹與數學之間確實有聯系,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在種樹問題上研究數學。(課件出示課題:植樹問題)
2、出示問題
課件出示問題:同學們在全長1000米的小路一旁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二、化繁為簡,解決問題(26分鐘)
1、理解信息(2分鐘)
師:能看懂嗎?告訴我們哪些信息?
生:全長100米,每隔5米等等
師: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兩棵樹之間的“間隔”;
師:“間隔”這個詞聽過嗎?能舉幾個例子嗎?
比如同學之間,手指之間......都可以看作是間隔。
師:兩端要種什么意思?
生:頭和尾各要種一棵。
2、形成猜想(1分鐘)
師:如果,把這條路的一旁看成一條線段的話,猜猜看,需要幾棵樹?看誰想得快!
生1:200
生2:201
生3:202
師:三個猜想答案,到底哪個答案才是對的?我們有什么辦法知道?
生:驗證。
3、化繁為簡(4分鐘)
師:是的,可以畫圖,模擬種一種,數一數,就能知道正確的答案了。
師:(課件演示)請看,用這條線段表示這條路。“兩端要種”,先在開頭種上一棵,然后每隔5米種一棵......大家看,種了多少米了?生:35米
師:才種了35米,一共要種多少米?
生:1000米。
師:這樣一棵一棵,一直種到1000米?!同學們,你有什么想法?
生:太累了,太麻煩了,太浪費時間了。
師:英雄所見略同,一棵一棵種到1000米,方法是對的,但確實太麻煩了。其實,像這樣比較復雜的問題,在數學上還有一種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嗎?
生:想
師:這種方法就是:遇到比較復雜的問題先想簡單的,從簡單的問題入手來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規律。(課件出示:研究方法:復雜問題--簡單問題--發現規律--解決問題)
3、舉例驗證(5分鐘)
師:比如:1000米的路太長了,我們可以先在短一點的路上種一種,看一看,是不是有什么規律,找到規律了我們再來解決復雜的問題。(課件出示:100米--
師:你認為取多少長的路,畫圖種樹,比較好驗證呢。
生:5米,10米,15米,20米,25米。
師:老師給你們帶來了長短不同的“路”,把它想象成“路”,行嗎?你可以把它看作是10米,15米等等,現在請你用筆,獨立在這些“路邊”種樹,并列出算式,把你的發現也寫在紙上,開始。(學生獨立活動,2分鐘后,)
師:把自己的發現,輕輕地告訴小組里的同學,并做好向全班同學匯報。
4、反饋交流(如何操作還是一個問題)(5分鐘)
請一個小組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在黑板上。
師:請你代表這組同學,把研究的過程,和得到的規律,向全班同學解釋一下。
師生互動
師:這空在這里是怎么回事?
生:間隔5米;
師:為什么是空了4個間隔?
生:20米里正好有4個5米;
師:怎么算出來的?
生:20除以5等于4
師:4個間隔數,空了4次
師:這樣種(板書:兩端種),可以嗎?)
5、揭示規律(0.5分)
師:運用化繁為簡的解決策略,同學們發現了植樹問題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規律,那就是:(板書:兩端要種:棵樹=間隔數+1)
6、解決問題(3分鐘)
師:現在你能運用這個規律,解決剛才復雜的問題嗎?請獨立列出算式。然后向同座說一說解決思路。(請一位學生板演,并說解題思路,老師追問:這里的200指什么,為什么要減1。)
師:(指著猜想答案)當時你是怎么猜想到200棵的。
師:雖然你猜測的答案是錯的,但你敢猜想,證明你有學數學的膽量,正因為出現了不同的答案,才讓我們走上探索之路,所以,我們得謝謝你!
7、鞏固練習(6分)
(1)從王村到李村一共設有8根電線桿,相鄰兩根的距離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約有多遠
(2)園林工人沿公路一側植樹,每隔6米種一棵,一共種了36棵。從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離有多遠?
三、再度猜想,打通聯系(10)
1、過渡設疑
2、形成猜想
3、驗證猜想
4、得出結論
5、打通聯系
四、拓展選擇,辨別類型(3分鐘)
師:其實植樹問題并不只是與植樹有關,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現象與植樹問題很相似。
(1)同學們排隊跑步,隊伍長4米,每兩人之間的距離是1米,這隊學生有多少人?
1)4÷1+1=5(人)2)4÷1-1=3(人)3)4÷1=4(人)
(2)一根10米長的木條,工人叔叔按每段2米長的標準來鋸開它,需要鋸幾次才能完成任務?
1)10÷2+1=6(次)2)10÷2-1=4(次)3)10÷2=5(次)
(3)5路公共汽車行駛路線全長12千米,相鄰兩站的距離是1千米,街道一邊一共有幾個車站?
1)12÷1+1=22(個)2)12÷1=20(個)3)12÷1-1=9(個)
五、豐富背景,遺留問題。(1.5分鐘)
師:其實,同學們的收獲才剛剛開始。多個點等距離排列成一條直的線,點的數量與間隔數之間有一定規律;如果,多個點等距離排列成一個方陣;如果,多個點等距離排列成一個圈,或等距離排列成其它形狀,這里面蘊含著更深奧的數學,期待同學們去發現!
植樹問題第一課時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數學廣角主要是滲透有關植樹問題的方法。它通過生活中常見實際問題,讓學生發現規律,抽取出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再用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本課時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時,是探討關于一條線段并且兩端都要栽的情況。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植樹問題”,是后繼學習的準備,需要正確建立數學模型。
教學目標
1、發現“植樹棵數”與“間隔數”的規律,建立“樹的棵數=總長÷間距+1”的數學模型。
2、能利用數學模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規律,建立模型,應用模型,建立初步的解決植樹問題的方法。
4、體會數學模型的生活意義與作用,體驗到學習的喜悅。
學習重點:采取什么策略正確解決“一條線段并且兩端都種”的植樹問題。
學習難點:發現“植樹棵數”與“間隔數”的規律,建立“樹的棵數=總長÷間距+1”的數學模型。
預設過程
一、嘗試解題發現問題
1、揭題:今天我們來研究植樹方面的問題。(板)
2、課件呈現學習材料,請學生嘗試。
3、反饋,形成爭議:
1)100÷5=20
2)100÷5+1=21
4、提出研究問題:植樹棵數正好等于間隔數,還是間隔數加1呢?(板)我們來研究。
二、研究規律
1、議:在曬場的一側(8米)種小樹,兩端都種,可以怎么種?
2、生述師畫,發現棵數比間隔數多1。
3、自己嘗試畫圖,完成表格。
4、議:你發現什么?
5、:當在路的一側種樹時,如果兩端都種,棵數=間隔數+1,也就是等于總長÷間距+1。(板)
6、分析嘗試題的正確解法
三、練習
1、變式練習
2、擴展練習
1、完成1-1。
1)議:已知什么,求什么?(師在模型的相應地方畫√)
2)嘗試完成,并反饋。
2、完成1-2。
1)議:已知什么,求什么?(師在模型的相應地方畫√)
2)議:怎么求總長?(板)
3)嘗試完成,并反饋。
3、完成2。
1)議:已知什么,求什么?(師在模型的相應地方畫√)
2)議:從間隔10米,能停41輛,能求出什么?求出總長后,怎么安排這51輛車?
3)嘗試完成,并反饋。
植樹問題第一課時教案 篇3
一、教材內容分析
1.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8單元書119頁
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在直線上植樹問題的解題規律。
2、會根據實際問題,靈活選擇方法進行解答。
3、經歷解決植樹問題的過程,體驗比較、區別學習方法。
4、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簡單事例,初步體會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應該讓學生從實際問題入手,逐步發現隱藏于不同的情形中的規律,經歷抽取出數學模型的過程,體驗數學思想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認真觀察分析,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五、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投影儀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一、復習回顧
(1)教師:上節課我們共同學習探討了有關植樹的數學問題,植樹問題中有哪幾種情形?解答時應注意什么問題?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相互交流。再組織學生匯報,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
①兩端都要栽:植樹棵樹=間隔數+1
②兩端都不栽:植樹棵數=間隔數-1
③只栽一端:植樹棵數=間隔數 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相互交流。
二、指導練習
(1)教材練習二十第1題。
①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②小組討論:當大鐘敲5下時,前后共有幾次間隔?平均每次間隔時間有多長?
③大鐘敲12下,需要多長時間呢?
大鐘敲12下,共有11次間隔,所以共需時間是:2×11=22(秒)。
組織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教材練習二十第3題
教師:從王村到李村之間設電線桿,會有幾種情況?
學生在小組中根據分析的情況,獨立解答,并相互交流。根據可能會存在的三種情況,分別有三種解答結果。
a.16-1=15 200×15=3000(米)
b.16+1=17 200×17=3400(米)
c.200×16=3200(米)
教材第119頁思考題。
教材練習二十第4題。
①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②學生觀察示意圖,小組討論:有多少個間隔?有多少盞燈?
教師:你發現了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在封閉路線上植樹時,間隔數=植樹棵樹。(板書)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3號在1號隊員的前面,1號隊員不是第4名,而3號隊員不是第1名,所以3號隊員是第2名,而1號隊員是第3名,當1號隊員第3名時,由于號碼名次不同,所以2號是第4名,4號是第1名。
所以排名是:
1號 2號 3號 4名
第3名 第4名 第2名 第1名
學生小組討論后匯報,可能會說出:大鐘敲5下,共有4次間隔,平均每次間隔時間是8÷4=2(秒)。
學生獨立思考,并解答。教師指名匯報,然后集體訂正。
組織學生議一議,然后匯報。匯報時學生可能會說出:共有三種情況:
a. 兩端都設有電線桿。
b. 兩端都不設電線桿。
c. 只在一端設電線桿。
學生討論后匯報,匯報時可能會說出:1號第3名,2號第4名,3號第2名,4號第1名
三、應用練習
(1)一度長180米的大橋兩側,每隔30米安裝一盞路燈。
①兩端要安裝,需路燈幾盞?
②兩端不安裝,需路燈幾盞?
(2)小剛到電影院看電影,他前面有8排,后面有9排,左邊有15個座位,右邊有17個座位。電影院一共有多少個座位?(每排座位一樣多 學生獨立練習,然后小組交流。
指2名學生板演,再集體訂正。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小組合作討論,交流解答。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練習,你又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植樹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