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年月日》教案(通用14篇)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年月日》教案

發布時間:2023-12-13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年月日》教案(通用14篇)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年月日》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認識年、月、日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引導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

  2、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識,記住各月的天數。

  過程與方法

  3、使學生會判斷大、小月。

  4、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時間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5、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滲透科學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

  探究發現年、月、日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發現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斷方法。

  教具準備:

  各年份的年歷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填空

  1時=分1分=秒

  1時=秒240分=時

  1分25秒=秒82分=時分

  2、提問:

  (1)時、分、秒都是什么單位?(時間單位)

  (2)關于時間單位你還知道哪些?(年、月、日、季度、世紀等)

  (3)那么關于年、月、日的知識你想知道些什么?

  3、導入新課

  講述:地球繞太陽運轉一周經過的時間就是一年,月亮繞地球運轉一周經過的時間大約就是一個月,同時,地球自己也在旋轉,地球自己旋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年、月、日。

  (1)出示材料。

  提問:以前我們用鐘、表來研究時、分、秒,那么年、月、日我們可以用什么來研究呢?(年歷卡)

  (2)觀察手中的年歷卡,看看這是哪一年的年歷。

  (3)分別找到10月1日,7月13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幾。

  提問:10月1日是什么節日?申奧成功是在哪一年呢?

  (4)請同學們在年歷卡上找出你所知道的紀念日,爸爸、媽媽和自己的生日等,看一看,分別是星期幾。

  (5)合作探究。

  觀察: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一樣嗎?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

  (6)討論交流。

  (7)質疑:你們每人手中的年歷卡上31天的月份是不是都是這幾個月呢?(是)對!不管哪一年,31天的月份都是這幾個月。

  再看一看,是不是每年的4、6、9、11月的天數都是30天。(是)

  (8)認識大月、小月。

  講述:通過同學們認真仔細地觀察,我們已經知道了不管哪一年,1、3、5、7、8、10、12這7個月都是31天,4、6、9、11這4個月都是30天,它們是不會發生變化的,我們把每月天數都是31天的這幾個月叫做大月,把每月的天數都是30天的這幾個月叫做小月。

  年份不同了,哪個月的天數有變化呢?(2月)從這里可以看出,二月的天數比大月、小月的.天數要少,所以二月是一個特殊的月份。

  三、鞏固練習:

  1、觀察今年的年歷。

  (1)一、二、三月一共有天。

  (2)六一兒童節是星期。

  (3)四月份有個星期零天。

  2、剛才我們在年歷上已經找到了爸爸、媽媽和自己的生日,現在請你們想一想,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還是在小于?

  3、記住大月、小月。

  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一年有12個月,7個大月,4個小月和一個特殊月。那怎樣記住一年中的大、小月呢?教材上介紹了一種左拳記憶法,應該怎么數呢?

  (1)出示左拳圖。

  (2)講清相應部位所表示的每個月的天數。

  (3)根據圖,全體一起記憶。

  (4)指著自己左拳再次記憶。

  (5)再介紹一首兒歌,加強記憶。

  七個大月心中裝,七前單數七后雙。

  二月是個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四、布置作業:

  練習冊同內容習題

  教學反思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教學的靈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優化學生的學習氛圍,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c、從生活中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年月日》教案 篇2

  一、學習目標

  (一)學習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例1、例2及做一做。

  教材在主題圖中呈現了一種完整年歷,通過觀察一些特別的日子,激活學生已有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例1開門見山,引出學習內容,讓學生通過觀察、填表、對比等數學活動,進一步感知年、月、日的含義及關系,自主歸納得出大小月、2月的天數和規律,不斷豐富對年、月、日的感性認識。例2教學平年和閏年,通過觀察和梳理,發現其中的規律。

  (二)核心能力

  本節課學生通過觀察對比日歷表,掌握年月日之間的有關知識和關系,探索出平年、閏年的規律。培養學生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和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學習目標

  1.通過對不同年歷的觀察、記錄分析,發現并知道大小月、2月的天數和規律,提高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

  2.根據二月份天數的不同,認識平年和閏年,通過觀察、對比、分析發現平年、閏年的規律,會正確進行判斷。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習興趣。

  (四)學習重點

  牢記大小月、2月的天數和規律。

  (五)學習難點

  通過觀察、對比發現平年、閏年的規律,會正確判斷。

  (六)配套資源

  實施資源:《年、月、日》課件、一些年份的日歷

  二、學習設計

  (一)課前設計

  觀察20__年、20__、20__、20__年的年歷,記錄每月的天數:

  觀察表格,我發現了:

  (二)課堂設計

  1.通過解決問題,研究年和月

  (1)研究一個月有多少天

  思考一:爺爺每天要吃一片藥,一盒有30片,夠吃一個月嗎?

  活動一:同桌合作,統計哪個月夠,哪個月不夠。(有困難的可以借助自己準備的日歷表)

  學生匯報,集體討論,按月份的天數進行分類板書。

  小結: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

  思考二:一年有幾個大月?幾個小月?有什么規律嗎?有什么好方法幫助大家記住哪個是大月?哪個是小月?

  小結:可以用歌訣“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或借助拳頭來記憶。

  思考三:12個月份中,哪個月最特殊?特殊在哪兒?

  (2)研究一年有多少天

  活動二:這樣一個月一個月買藥挺麻煩的',索性就買了一箱(12盒×30片/盒),你覺得夠吃一年嗎?獨立思考,將想法寫到練習本上。

  學生展示匯報,交流算法。

  預設1:31×7+30×4+28=365(天)

  預設2:30×12+7-2=365(天)

  預設3:31×12-4-3=365(天)

  小結:一年有365天或者是366天。

  思考四:給你一份年歷,如何能一眼看出來這一年是365天還是366天?

  【設計意圖】以問題為任務驅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在問題中討論交流,發現一年中有幾個大月,幾個小月,每個月有多少天,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2.研究平年、閏年

  思考五:觀察20__年—20__年2月的月歷,你發現了什么?

  思考六:20__年的2月有幾天?20__年呢?20__年后2月份再出現29天是哪一年?你是怎么知道的?

  思考七:不借助日歷,如何判斷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閏年?比如1976年?

  小結:年份是4的倍數時,2月份是29天,這一年會有366天,把這一年叫做閏年。否則2月份就是28天,這一年會有365天,把這一年叫做平年。(板書:四年一閏。)

  思考八:觀察1900年、20__年、2100年的日歷,這些年份都是4的倍數,它們都是閏年嗎?如何判斷整百的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

  小結:整百的年份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設計意圖】平年閏年是常識性的知識,我采用了觀察、對比、分析等學習方式來幫助學生獲取平年閏年的相關知識,更突顯了學習的價值。

  3.介紹“你知道嗎?”

  為什么會出現“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一閏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79頁。教師再借助課件進行演示。

  【設計意圖】對于平年閏年產生的原因,學生一定會有疑問,通過學生自學課本或播放視頻,讓學生進行初步的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欲望。

  3.鞏固練習

  (1)重要節日我知道。

  ①國慶節是月日;

  ②植樹節是月日;

  ③你的生日是月日;你媽媽的生日是月日。

  (2)爸爸要出差,連續工作兩個月。可能要去多少天?

  (3)解決問題。

  ①兒童畫展從星期幾開始?到星期幾結束?一共展出幾天?

  ②5月5日媽媽出差回來,回來那天是星期幾?共出差幾天?

  (4)春節我國的傳統節日,它是農歷幾月幾號?像這樣的傳統節日還有哪些?說一說。

  4.全課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關于 年 月 日,你有了哪些新的認識,還有什么困惑?

  小結:一年12個月:7個大月,4個小月,一個特殊月2月

  平年全年是365天,閏年是366天。

  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一閏

  (三)課時作業

  1.填一填。

  (1)一年有個月,大月有個,小月有個;大月每月是天,小月每天是天。

  (2)平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一年有366天的是年。

  (3)國慶節的前一天是月日,4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一年中的最后一天是月日。

  (4)1994年、20__年、1900年、20__年這四年中是閏年的是。

  答案:(1)12,7,4;31,30。

  (2)28,365;閏。

  (3)9,30,5,1,12,31。

  (4)20__。

  解析:考察目標1、目標2。

  2.根據圖中的信息解決下面的問題。

  (1)20__年2月14日早晨,牛奶還能喝嗎?

  (2)學習機今天壞了,在保修期內嗎?

  (3)滅火器從哪年開始必須進行檢驗?

  (4)想一想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答案:(1)不能;(2)在;(3)20__年;(4)略。

  解析:檢測目標1、目標3。

  3.看一看、寫一寫,畫一畫。

  20__年月日歷表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清明節)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1)仔細觀察日歷并補充完整,你寫的這是月的日歷。

  (2)里的日子是年月日,星期。再過8天是星期,請你在圖中圈出來。

  (3)這個月有個星期天。

  (4)下個月的第一天是節。

  答案:不唯一。

  解析:檢測目標1、目標3。通過捕捉清明節這一重要信息確定這是4月份的日歷,進而明確下個月的第一天是五一勞動節。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年月日》教案 篇3

  學習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46頁。

  學習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二月的天數。

  2、會給月份分類,能運用左拳和歌訣識記各月的天數。

  3、能運用多種方法算出一年的天數。

  自主預習

  自學教材第46頁

  1、多媒體展示新成立圖片,你知道新是哪一年成立的?

  (1949年10月1日)

  2、多媒體展示第29屆北京奧運會圖片,說說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是什么時候?( 8年8月8日 )

  3、多媒體展示植樹節與兒童節圖片,說說各是哪一天?

  4、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

  交流合作

  1、小組內交流年歷卡,交流你知道的年月日的知識。

  (1)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有多少天?

  (2)每個月的天數一樣嗎?有幾種情況?把它統計下來。

  2、綜合:

  (1)你能根據每月天數的不同,對十二個月進行分類嗎?

  31天:有月

  30天:有月

  28天:有月

  29天:有月

  (2)我們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月,有30天的月份叫做月。

  (3)數一數,一年中有幾個大月?幾個小月?

  3、識記大小月

  (1)這么多大小月,有什么辦法能很快記住哪幾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你有什么好方法嗎?說說自己的識記方法。

  (2)(課件出示)用左拳記憶法,你能用左拳給我們試一試嗎?

  (3)(課件出示)歌訣法:

  一、三、五、七、八、十、臘(指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差。

  小游戲:小組長隨便報一個月份,要是大月兩手五指張開,要是小月兩手握拳。

  4、認識二月

  (1)二月是大月還是小月?

  (2)二月在平年是多少天?在閏年是多少天?

  5、找節日。

  (1)找出教師節、六一兒童節,并說出是星期幾?

  (2)找己和父母的生日,并做標記。

  6、算一算:0年一共有多少天?

  展示提升

  (各小組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其他小組認真傾聽,適時補充糾正。教師及時點撥。)

  反饋測評

  1.填空:

  ①常用的時間單位,除了時、分、秒以外,還有

  ②一年有個月,每月有31天的叫月,有個月;每月只有30天的叫月,有個月。

  2.猜一猜:小明說:我在外婆家連續住了62天,正好是連續的`2個月,你知道我是哪兩個月去的嗎?

  拓展延伸

  1、時間是寶貴的,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想說些什么?

  2、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了年、月、日的有關問題,你有什么收獲?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年月日》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在觀察年歷卡的活動中,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個月,分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能記住一年中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知道一年有365天 或366天。

  2.在年歷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紀念意義的日子,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接受思想教育。

  3.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開展觀察、操作、游戲、計算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

  發現并掌握閏年的判斷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回憶一下,之前我們學過哪些時間單位?(時、分、秒)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較長的時間單位,認識年、月、日。(板書課題)

  先了解一下年、月、日的由來。

  (人們根據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的現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據月亮繞地球公轉,形成月的概念,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產生的四季交替現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二、找找圈圈,認識年歷

  1.師:認識時分秒要看鐘表,認識年月日要看什么呢?(年歷)

  這是一張20__年的年歷,(課件圈出老師自己的生日)課件上圈出的這個日子,對老師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大家來猜一猜,這一天可能是老師的什么日子?是幾月幾日?

  2.生在年歷卡上找到自己的生日,圈一圈。

  你的生日是哪一天能告訴大家嗎?指名說。

  同桌互相說說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

  你能在書上的年歷卡上圈出自己的生日嗎?打開數學書P17,圈一圈。

  誰能從大屏幕上找出自己的生日,說一說你是怎么找的。

  師:1到12這些大的數字表示什么意思?每個月里的數字呢?

  3.師:知道祖國母親的生日是哪一天嗎?指名說一說,找一找。

  師:你還知道哪些節日?先說一說什么節日是幾月幾日,再找一找。

  教師可適當進行思想教育。

  4.小結:記錄我們每個人的生日、值得紀念的重大事件的.日子,都需要用到年、月、日等時間單位。

  三、探究發現,學習大、小月。

  1.觀察各年年歷,獲得年月日的知識。

  師:觀察書上的年歷卡,你發現了什么?同桌討論。

  學生回答12個月時,師引導:年歷卡是哪一年的?一年有幾個月?每年都有12個月。(板書:一年有12個月。)

  學生回答每月的天數時,師引導:每個月的天數都一樣嗎?(板書:31天、30天、28天)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老師也非常喜歡愛動腦筋的你們。

  2.整理每月天數,認識大小月。

  師:我們把每個月的天數來整理一下吧。填寫表格。

  一起來把整理的結果說一下。集體交流,師把表格填完整。

  師:誰再來看著表格說一說一年有多少個月?

  師:觀察表格,每個月最多有多少天?31天的有哪幾個月?30天呢?還有呢?

  課件出示:(31天)1、3、5、7、8、10、12(月)

  (30天)4、6、9、11(月)

  2月

  師: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課件: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課件:小月)。還有一個2月有28天,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誰再來說說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板書同課件)

  請大家給表格里的大月涂上黃色,小月涂上藍色。

  是這樣涂的嗎?數一數大月、小月各有多少個?

  師:2月為什么不涂?

  一年中有多少個大月,多少個小月?還有1個二月。總共是12個月。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年月日》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P46~P49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

  2、知道平年、閏年等方面的知識。

  3、記住每個月以及平年、閏年各有多少天。

  4、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用具:教學課件、各年份的年歷一人一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課題。

  1、今天來多媒體教室上課大家都很開心,那么讓我們一起記下這個難忘的時刻吧!

  (20__年3月20日15時30分3秒)

  2、復習舊知,引出新知。

  ①這時刻里有哪些表示時間的單位?

  ②哪些是我們學過的?(時、分、秒)

  ③那么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年、月、日。(板書:年、月、日)

  二、自主學習,探索新知。

  1、初步認識年月日。

  還有很多有意思的時刻。(課件出示)

  ①介紹: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個偉大的日子,請大家讀一讀這時間。

  ②展示申奧成功的圖片。這也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同學們知道是哪年的7月13日么?(20__年)

  ③還有很多有意義的日子,來看看。出示植樹節圖片。(3月12日)六一節(6月1日)

  2、學生介紹有意義的日子。

  一年中還有哪些有意義值得紀念的日子?大家一起在年歷上標出來。

  (人手一張年歷,各種不同的年份)學生匯報。

  3、自主探索,發現年歷的知識。

  年歷上有這么多有意義的日子呀,其實年歷上還可以找到很多信息和知識!請四人為一個小組討論下,看看哪組獲得的'信息多。

  4、學生匯報探索到的有關年歷的知識。

  ①一年有12個月。

  ②每月有31天的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大月)

  ③每月有30天的十:四、六、九、十一月。(小月)

  ④二月份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

  ⑤一年有365天,366天。(請同學們在本子上算一算,用什么方法算好呢?)

  31×7+30×4+28=365天31×7+30×4+29=366天

  5、學習大月小月的記憶法。

  能記住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么?用什么方法記憶的?

  三、擴展練習。

  前面學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間是?1949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回去思考一下。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年月日》教案 篇6

  學習內容: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p46-50的內容。

  學習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

  2、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并能記住各個月以及平年、閏年的天數。

  學習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以及各月份的天數。

  學習難點:

  判斷平年、閏年的方法。

  導學過程:

  一、激趣定標,引入新課

  1、復習學過的時間單位。(時、分、秒)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3、展示學習目標。

  二、自學互動,構建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p46幾幅有意義的日子的圖片。

  學習任務:觀察圖片,說說呈現的是什么情景,這些情景是發生在什么時間。

  學習方式:獨立觀察、小組合作、匯報交流

  2、課件出示教材p47例1年歷。

  學習任務:觀察年歷,回答問題。

  學習方式:獨立學習、小組合作交流、匯報

  ①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一樣嗎?

  ②哪幾個月有31天?

  ③哪幾個月有30天?

  ④二月有多少天?

  ⑤一年有多少天?

  點撥講解:

  我們把天數是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天數是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

  一年中有7個大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一年中有4個小月:4月、6月、9月、11月

  學習任務:從教材p47的年歷上分別找出你所知道的紀念日以及父母和自己的生日是幾月幾日,用彩筆在年歷里圈出來。你的父母和你的生日是在大月還是在小月?

  學習方式:獨自找一找、圈一圈,再匯報

  3、PPT課件出示:

  學習任務:探討怎樣較快地記住各月的天數。

  學習方式: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交流

  ①適時點撥,引出用拳頭記憶的方法。

  動手數數:在左手的拳頭上從1月數到7月,再從8月數到12月。

  (凸起的地方,就是大月,有31天;數凹下的地方,除了二月外,其它都是小月,只有30天。二月份是特殊月。)

  ②歌訣記憶法

  學習方式:讀一讀、記一記

  年月日兒歌:

  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日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教師說明:這里的“臘”是指十二月;“冬”是指十一月。)

  4、游戲

  老師隨便報一個月份,要是大月男生起立,要是小月女生起立。

  教師最后報“二月”,提問:為什么報到“二月”時不用起立呢?

  5、PPT課件出示:教材第49頁20__年2月和20__年2月的年歷。

  學習任務:觀察年歷,說說你的發現。

  學習方式:獨立觀察后與組內同學交流、匯報

  我發現月的天數最少,有天或天。

  點撥講解: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閏年。

  板書:平年二月二十八閏年二月二十九

  6、認識平年和閏年

  PPT課件出示:教材p49例2下面的“做一做”

  學習任務:觀察年歷,說說觀察的結果。

  學習方式: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交流

  發現閏年規律:每四年中有一年是閏年。

  學習任務:研究閏年的年份與“4”的`關系。

  學習方式: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點撥講解: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是閏年,但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如1900年不是閏年,而20__年是閏年。

  三、測評訓練,鞏固新知

  1、PPT課件出示今年年歷,學生觀察后完成教材p47“做一做”。

  點撥講解:我們把一年中的12個月分成四個季度,每3個月是一個季度。一月、二月、三月為第一季度,四月、五月、六月為第二季度,七月、八月、九月為第三季度,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為第四季度。

  2、填空

  ①一年有個月。我們把天數為31天的月份叫做月;天數為30天的月份叫做月。

  ②一年中有個大月,分別是,個小月,分別是。

  二月是個特殊月,平年二月天,閏年二月天。

  ③一年5個月=月。明年全年有天,合星期零天。

  ④5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8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⑤我知道節在大月,節在小月。

  ⑥小明在奶奶家連住了兩個月,正好62天,這兩個月是月和月。

  ⑦中華人民共和國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周年。

  3、我是小法官

  ①一年中有6個大月,6個小月。

  ②二月只有28天。

  ③凡是單數月都是大月。

  ⑤5月30日后面一天就是6月1日。

  ⑥今天是9月31日,明天就是國慶節

  ⑦每年的12月都是31天

  ⑧1996年是閏年。

  ⑨每年都是365天。

  四、課堂小結,交流收獲

  說一說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五、作業布置

  完成同步練習中的對應習題。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年月日》教案 篇7

  課例類別:

  部分探究

  學習科目:

  數學/社會

  學段年級:

  小學三年級

  學習時間:2周的課外時間+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對年月日以及相關知識的理和理解,讓學生了解人類創造歷法、認識世界的過程。讓學生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不同的歷法,知道現行太陽歷的產生發展完善過程和特點。

  2.通過理信息和合作交流過程,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通過創造“希望日歷”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3.通過對年月日的探索活動,使學生形成認真科學的態度;通過對科學史的側面了解,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情和崇敬;通過對古代歷法和人類文明史的了解,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同時克服妄自尊大、妄自菲薄等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

  二、學習資源

  1.文本信息,互聯頁,介紹人們對歷法的探索過程和有關各種歷法的形態。

  2.《萬個為什么(天文分冊)》,工具書,有日歷的相關介紹。

  3.《少兒百科全書(自然分冊)》,工具書,有日歷的相關介紹。

  4.《數學》(第6冊,第三單元),數學課本。

  5.20xx年當年歷或者月歷。

  三、教學過程實錄

  1、師生會話,創設情景。

  時間:

  一個朝讀(20分鐘,下同。)

  目標:

  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知道人類創造日歷的必要和艱難,為學生的自主探究作鋪墊。

  過程:

  教師:你多大了?你是哪一天出生的?

  教師:很好。我們現在乘坐“機器貓”的“航時機”,時間倒退3萬年,那時候人們在做什么?注意現在是上午9時。

  學生討論:剛起來,在吃早飯。有的學生反對:他們沒有早飯吃,他們要去找東西吃。小孩也要上學。不,那時候沒有學校,沒有書本和紙張。對,才會造紙,那時候他們不會……

  教師:你們知道的真多,有的老師也不知道,現在請你想象一下,假如你想知道一個人多大了,什么時候出生的,你想他會怎么說?

  學生七嘴八舌:他會說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不,那時候沒有年月日。沒有人告訴人時間。他會說他看見了多少次花開花落,或者多少次發大水,或者多少次下雪……

  教師:同學們真聰明,這么小就知道這么多,看的書真多,不愧為提前讀寫實驗班的學生。看來下面這些問題我不需要問了,你們自己就可以看書找資料解決。這里老師已經為你們準備了一些資料:有的需要在信息技術課上查找,我已經跟你們的計算機教師說好了,有的需要自己想辦法找。老師相信你們一定不會讓老師失望。

  2、自主探究。

  時間:

  一個周的課余時間

  目標:

  自己找到關于 年 月 日的產生發展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搜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發給學生《年月日探究提綱》人手一份。

  請同學們查閱以下資料,分小組(6人小組)認真討論后面的問題。一個星期以后匯報。

  《十萬個為什么(天文分冊)》

  《少兒百科全書(自然分冊)》

  《數學》(第6冊,第三單元)

  當年年歷、日歷、月歷。

  ①你認為人類最初掌握的時間單位是什么?為什么?

  ②怎樣叫做一天,一天是怎樣形成的?

  ③怎樣叫做一年,一年是怎樣形成的?

  ④人類為什么需要日歷?日歷是怎樣來的?

  ⑤你知道要哪些不同的日歷?

  ⑥我們現在的日歷是怎樣來的?

  ⑦一年12個月、一個星期7天是人們安排的還是自然形成的?

  ⑧一年365天5小時48分46秒是自然的還是人們安排的?

  ⑨你對我們的日歷滿意嗎?你希望日歷是怎樣的?

  ⑩小明的是1993年2月29日出生的,小明的奶奶記得清清楚楚,這是怎么回事?

  布置任務之后,同學們顯得異常興奮,紛紛說自己家里有這個有那個,有的說家里有計算機,有的同學說他有《十萬個為什么》。有的說他的爸爸肯定知道……同學們天天交流和炫耀著自己的“重大發現”。在計算機課上,同學們上瀏覽了規定的內容(我們已經下載了整個頁)。他們非常興奮,看得很仔細,做了很多筆記,當他們看:公歷的歷年平均長度與回歸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積3300年才差一日;古羅馬的日歷全年分10個月,一個月30天或者29天,還有70幾天是年末休息日;曾經有一年竟然有455天;7月8月都是大月竟然是皇帝定的……感到十分新鮮和驚訝。

  3、小組匯報交流。

  時間:

  一課時。

  目標:

  主要能清楚以下幾個問題和培養學生表達能力。

  ①一年365天5小時48分46秒是自然的,人們制定日歷盡力符合這個時間,這個過程是漫長而艱難的。

  ②一年安排12個月,一個星期7天,一個月30、31、29、28天也是人為的。

  ③我們的日歷并不完美,除了因為一年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而不是整天數以外,還有人為因素。主要表現在:每年天數不一樣,每月天數不一樣,每月星期不固定等。

  ④我們現在使用的日歷是如何安排的。

  ⑤我們的農歷大致是怎樣的。

  過程:

  教師:為了這一節課,同學們肯定迫不及待了,同學們肯定有很多東西想說出來,現在就請同學們把你知道的告訴老師。注意想好了再說,表述要清楚,可以看筆記,別人說的時候,其他同學要認真聽,尊重別人,不要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有補充的要舉手。已經說過了的,不要重復。

  學生交流的綜述,(盡可能保留了學生的語言)。

  我們認為人類最先知道的時間單位是天,他們每天看到日出日落這就是一天;

  地球自轉1圈是一天,就是24小時。地球繞太陽轉1圈,是一年,是365天5時48分46秒;

  人們為了記錄一些事情和安排農業生產非常需要日歷,日歷是人們長期觀察太陽星星月亮的運行確定的,我們現在的日歷,是從古埃及人7,000多年前創造的日歷逐漸發展演變來的;

  我們知道我們現在的日歷一年365天,閏年366天,一年有12個月。1、3、5、7、8、10、12是大月,每月31天,4、6、9、11是小月,每月3歟年安排了一個閏年,今年(2年)是平年,平年2月28天。我們還知道怎么算平年還是閏年,將年份除以4,沒有余數就是閏年;

  我們還知道有農歷,還有藏歷,的少數民族許多都有自己的日歷,有的還用繩子做日歷;

  每年12個月,每個星期7天,這些都是人們自己定的。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有時只有28天都有時有29天也是人定的,是羅馬皇帝定的,他們不喜歡2月,2月要殺犯人。7月8月都是大月也是他定的,因為那是皇帝的月份。一年365天5時48分46秒是自然的;

  我對現在的日歷不滿意,有的時候一個月30天,有的時候一個月31天。特別是星期幾一點也不規律,比如我出生的時候(1993年3月6日)是星期六,今年的生日卻是星期三,明年是星期四,要是還是星期六多好,可以休息兩天;

  我希望的日歷應該每個月天數是一樣的,每一天是星期幾也的是固定的,沒有現在這樣麻煩。我還知道春節是農歷的過年。農歷一年就是354天,有時卻有380多天。有時一年有12個月,有的時候一年有13個月,不怎么好;

  其實人早就知道的一年是365又四分之一天;古代的科學家多數是天文學家,比如哥白尼,伽利略,牛頓;的天文學家有很多,比如祖沖之;張衡,郭守敬等等。古代科學很偉大,但是古代埃及羅馬也很偉大。

  是1913年開始使用公歷。公歷也叫做陽歷,也叫做太陽歷。再過3000年,現在的日歷也要調整一天。

  第十個問題我認為可能是奶奶記錯了。可能是奶奶記的.是農歷日期,農歷2月有29。

  4、鞏固練習。

  時間:

  一課時。

  目標:

  掌握判定平年閏年的基本方法。能應用年月日知識分析相關實際問題。二次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

  過程:

  第一部分:基本練習(1課時)

  ①先閱讀教材,完成課本上的練習。

  學生能夠順利完成課本上的習題。

  ②下面的日期,某學生輸入到計算機,計算機回答:非法日期。是怎么回事?

  1965年2月29日 1983年2月30日

  1999年12月32日 1996年9月31日

  學生知道從日歷的規定來思考問題。

  ③下面那些日期是有效日期:

  1993年4月5日 1998年5月31日

  0年2月28日 8年2月29日

  1998年2月29日 4年2月29日

  2100年11月31日 2050年2月29日

  第二部分:探究練習。

  創設情景引入。

  公元4000年,人類在外太空中找到一個和地球環境差不多的星球--希望。希望的資料如下:自轉一圈(一天):24小時;公轉(一年):300天(7小時整);沒有月球這樣的衛星;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人類將移民到希望上,遺憾的是,地球上的歷法在希望上不適用,但是又希望保留一些地球上的生活習慣。請每個小組研究制定適合這個星球的歷法--希望歷法。要求仔細考慮,大膽設想,認真討論,廣泛咨詢,不要像我們的歷法一樣,留下千年的遺憾。一個星期以后,我們交流評選出最佳。

  學生非常興奮,躍躍欲試。

  5、第二次自主探究。

  時間:

  一個周的課外時間

  目標:

  創造出希望日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

  學生非常積極,有的同學一下課便發表自己的觀點,有的同學查找書籍,有的同學和家長商量,有的同學還上查詢。同學們一般是按照人們制定太陽歷的思路制定日歷,因為對太陽歷的形成歷史有一定的了解,對太陽歷的利弊有一定的認識。所以“希望日歷”的制定都考慮到了這樣的幾個問題。

  ①每個月應當天數一樣。

  ②日期、星期應當是固定的。

  ③應當盡量考慮到地球上的生活習慣。

  ④一年能分為四季。

  由于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充分,因此小組的結果逐漸趨于統一,還形成了幾個派別。

  6、第二次交流。

  時間:

  一個朝讀

  目標:

  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能力,自我認識能力。

  過程:

  我知道同學們很想展示自己的希望日歷,請同學們派代表介紹自己的日歷,然后我們稍加。

  第一組:

  一年10個月,每個月30天,每個星期6天,每個月5個星期。

  :很好記,跟地球上的習慣差不多,每個月星期幾都是固定的,一個星期六天一開始可能有點不習慣,但是我喜歡,盡管沒考慮季節,但是這不要緊。

  第二組:

  一年4個月,每個季節一個月,每個月75天,一個星期7天,每個月一號都是星期一,每個月10個星期,剩下5天都休息。

  :一個月長了點,一個星期7天和我們一個樣,每個月星期也都是固定的,還考慮了四季,每個月放長假安排有意思。

  第三組:

  一年12個月,每個月25天,每個星期5天,每個月5個星期。每個季節3個月。

  :除了一個星期5天外,保留了地球上的生活習慣,很好。一個星期只有5天,要是工作3天休息2天,真成了三天打魚兩天曬,不過那時候都是機器人干活,可能不成問題。

  第四組:

  一年分10個月,一個月30天,每個星期7天,每個月第一天星期一,每個月4個星期,剩余的2天是公休日。

  

  同第一組差不多,每個星期依然保留地球上的習慣,每個月安排兩個公休日也很有創意。

  我們需要一個最好的希望日歷,如果我們是希望公民,我們同意使用那個日歷呢?這可是關系到千萬年的大事,我們應該搞一個全民公決,我們舉手表決好嗎?

  經過表決,最終確定第三組的日歷為正式的“希望歷法”。

  最后,教師,贊揚同學們的智慧,然后又提出一個問題:

  “希望日歷”的公元205年(將地球人類第一次踏上希望規定為希望公元1年,大批向希望移民是公元年),人們遺憾地發現,希望--這個人類的新家園,沒有美麗的月球,全球的人們通過集體表決一致決定給希望一個人造月球,你認為這個月球的速度應該是怎樣的?這個問題留給同學們繼續討論。

  四、教學效果

  通過學生的表現,不難發現效果好極了。學生表現出極大的學習熱情,學生不僅僅了解了現行日歷的特點,能完成有關日歷的簡單計算,而且通過了解日歷的產生發展,體會到了人類適應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艱難,培養了學生對于科學家的崇敬和對科學的向往,通過創造“希望日歷”,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活動,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與人們合作交流的能力。總之,這次課所取得的效果,是立體的多層次的,是常規課堂教學所不能企及的。

  五、教學體會

  年月日這個內容,我上過兩次,聽過4次,其中有全國知名特級教師的授課,從純粹的知識要求上說,內容簡單。事實上,我們以前上這堂課,都是直接找出年月日的編排規律,或者找出計算年月日的數學模型。對于為什么這樣,曾經是怎樣,以后會怎樣等等,該不涉及。這就是典型的“掐頭去尾燒中段”,后果就是:學生根本成了裝知識的簍子,不知道為什么,更不知道要問為什么。我問了許多人(包括大人、小孩、高中學生):你知道為什么7、8月都是大月,而2月只有28天呢?他們的回答很簡單:日歷上就是這么寫的;可能與地球和太陽的位置有關;自然的;沒有一個人說是人們自己規定的。長此以往,學生逐漸形成了不問所以、唯書本是崇的書生,談何創造?

  單是就知識上說,以前的教學,因為學生的知識不是自主建構得到的,因此難以牢固,不得不用一些口訣(比如: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或者拳頭來記住大月和小月。但是建構主義認知理論告訴我們,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學習情景,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這次課的,正因為遵循了建構主意認知理論,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全新的教學設計方法和全新的教設計。所以學生不知不覺地清楚了七月和八月都是大月,因為他們知道:七月是羅馬國王居里(july)的月份,八月是羅馬國王奧古斯都(august)的月份。

  總而言之,探究式學習的生命除了學生學習知識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得到的東西,這就是所謂忘光了所學的知識之后剩下的東西。還是那一句話:學到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如何學到的。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年月日》教案 篇8

  尊敬的各位領導:

  下午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六冊第三單元的《年月日》。我分四個階段完成說課。一是說教材,二是說教法,三是說學法,最后說的是教學過程。

  一、說教材。

  時間單位是較為抽象的計量單位。小學低年級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與他們的世界生活最為接近的時間單位,如時、分等。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才能逐步理解離他們生活較遠、較大的時間單位。三年級的小學生已經掌握了時、分、秒,并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認識,年、月、日方面的知識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內容中,有了形成較長時間觀念的基礎。本節課正是在此基礎上向學生介紹有關年、月、日方面的知識。因此,我通過這節課培養學生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完成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時間單位“年、月、日”的有關知識。

  2、通過觀察討論、自學課本、實踐探索等活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3、結合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并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的重點是獲得較長時間觀念,即年、月、日的認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其中發現并掌握閏年的判斷方法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我采取“引導——探索——發展”這一教學模式并利用計算機課件輔助本節課的教學。

  這種教學模式,能促使學生學中有思,思中有疑,疑中有得。用“引導”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用“探索”來反映學生親歷探索,尋求有效解決問題的知識和方法;用“發展”來闡明教與學的目的,以培養能力去提高適應新環境的適應水平。

  計算機課件以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形式強化對學生感觀的刺激,這一點是粉筆和黑板所不能比擬的,采取這種形式,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大一堂課的信息容量,使教學目標更完美地體現。另外,電腦軟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可以將教師的思路和策略以軟件的形式來體現,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計算機輔助教學(CAI)是電化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還處在發展中,同時我希望通過這堂課拋磚引玉,促進我校電化教學的發展。

  三、說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創造疑問,學生想辦法解決疑問,通過教師的啟發點撥,學生以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作為教學主體隨時對所學知識產生有意注意,努力思索解決疑問的方式,這才使自己的能力通過教師的點撥得到發揮。體現了素質教育中學習能力的培養問題,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四、說過程。

  1、導入階段。

  在課堂導入、新課講授的教學中,我力求發揮學生自我發現的能力,發揮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作用,以啟發、引導為教師的責任。新課的引入,是開端,是教學樂章的前奏,是師生共鳴的第一音符。首先,我利用課件演示20__年奧運會開幕式的畫面,學生非常感興趣,學習精神振奮,思維活躍,學生全身心進入最佳狀態,產生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牢牢吸引住了孩子的注意力,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了他們的主體意識,激活了學生思維,也為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明確了方向,從而揭示課題,進而讓他們深入奧妙的數學世界。

  2、講授階段。

  在導入的基礎上,對日歷中的“年、月、日”我分了五個層次來教學這部分內容。

  (1)教學年月日之間的關系。年月日都是較大大的時間單位,理解一年或者一個月的時間有多長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我先讓學生觀察年歷,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表揚答得好的同學,并根據回答作板書。教學著重啟發:每月的天數是多少?目的是在學生的腦海里建立并分清時間的觀念。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充分的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觀察。并在此基礎上,梳理、整理自己的觀察結果,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充分的體現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2)學會記大月和小月的方法。

  在這個時候教學生讀兒歌,目的既可調節課堂氣氛,又可加深學生的認識。告訴學生自己的拳頭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大小月,教學生方法,使學生學會區分大月和小月。既讓學生自己尋找熟記大小月的方法,又讓學生自己學習課本中熟記大小月的方法;既為學生提供了思維發散的空間,又為學生提供了統一認識的依據;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又培養了學生尊重科學的精神。]開放性問題的設計、新的知識點的介紹、自己喜歡的節日和生日的查找,既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鞏固知識,又讓學生感受到年歷表中有著豐富的數學知識

  (3)認識平年和閏年。

  我知道教學這部分內容時由于學生對事物的觀察往往帶著隨意性,所以我讓學生收集不同年份的年歷卡,通過啟發學生觀察每張卡片的二月份,學生會很容易發現二月份是一個特殊的月份,有些年的二月是28天,有些是29天,于是我就抓住這一點指出2月是28日的那一年是平年,2月是29天的那一年是閏年(板書)。

  (4)計算全年天數。

  我指導學生計算全年的天數,提出合理的計算,最后引導學生小結:平年全年有365天,閏年全年有366天。計算全年天數、展現不同的計算方法,不僅避免了機械的記憶,而且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方法的優化。]

  3、練習階段

  練習題包括填一填,判斷,口答,運用所學知識,學以致用是數學學習的一種重要原則,當通過研討、發現、交流等方法掌握了年月日的有關知識后,及時組織具有層次性、綜合性、拓展性的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深化新知,發展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3、總結階段。

  進行課堂練習,鞏固概念,最后交流本節課所學知識,強化學生對這節課的掌握。在總結時,我提醒學生好好珍惜和利用時間,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讓學生交流學習的收獲,引導學生梳理所學知識,進一步完善學生的認知體系,使新知在學生的認知結構中系統化。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年月日》教案 篇9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年月日》,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分五個階段來完成說課:一是說教材,二是說學情,三是說教學方法,四是說教學過程,五是說板書設計。

  一、說教材:

  時間單位是較為抽象的計量單位,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有一定的比重,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鮮活個體的學生,時時刻刻要與它打交道。本課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時分秒等較短時間單位之后,并有一定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由于年月都是較大的時間單位,理解一年或一個月的時間有多長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因此,需借助和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素材引入,完成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通過課前預習調查,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記住各月及平、閏年的天數,初步學會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2、過程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比較使學生能快速判斷平、閏年,二月的天數及各個月的天數。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能力,以及觀察、概括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實踐活動,獲得情感體驗和成功體驗,培養學生愿學、樂學的興趣。滲透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大月、小月的記憶,

  教學難點:平年、閏年判斷方法。

  教學準備:每組學生準備2-3張年歷卡片,多媒體課件。

  二、說學情:

  三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時、分、秒等時間知識,并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經驗,有關年月日的知識,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他們的生活之中,學生有了形成較長時間觀念的基礎。三年級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由形象思維過渡的時期,能進行一定的抽象思維,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向創造性的想象過渡;自覺性、主動性、持久性都有所加強,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所以,本節課讓學生經歷一個觀察比較、實驗論證、合作交流、總結概括的數學學習過程。

  三、教學方法

  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將采取“觀察—探究—發現”的教學模式,在教法上力求體現:在生活情境中“發現”數學,在動手操作中“實踐”數學;在現實生活中“運用”數學,充分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四、教學流程

  根據《新課標》中的“變注重知識獲得的結果為知識獲得的過程”的基本理念,我分六個環節進行設計:

  第一個環節是:聯系生活,設疑導入

  第一步是設疑:以王小紅每年都過生日,她的姐姐芳芳明年十二周歲才過第三個生日來設置懸念。然后師引導學生猜想原因導入本節課的教學。師問: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學完今天這節課,你們就知道答案了。教師板書:年月日(師順勢說明年月日是時間單位)

  第二步是探究前的初步感知:讓學生把自己的的出生日期說給大家聽,再圈一圈自己的生日和特殊的日子,然后看圖片適時在學生回答中滲透品德教育)

  通過以上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出隱藏在學生內心的疑惑,以探究疑惑為主線,使學生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第二個環節是:觀察比較,探究新知

  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我大膽放手,結合學習要求,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交流匯報的形式來完成本環節教學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安排的:先是讓學生說一說通過預習自己對于關于年月日的認識,再讓學生拿出題卡1、題卡2,聽老師說要求,告訴組內學生先交流自己的年歷卡填寫題卡1,然后組內繼續觀察、合作探究幾個年份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寫在題卡2上。最后通過小組交流匯報幾種年份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來引出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這樣設計是讓自己了解學生對年月日的認識,更好的把握教學起點。通過合作交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合作探究的習慣。本環節公分兩層。

  第一層:認識大小月,記憶大月、小月的方法我是讓學生匯報幾種年份的相同點來引導學生認識大小月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去發現知識,體驗合作的樂趣。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識記大小月有沒有什么妙方,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強化左拳記憶法和歌訣記憶法,并通過課件演示,幫助學生記憶。為了讓學生所學知識能夠很好的吸收。目的是讓學生要用自己的方法去發現知識,體驗自我體驗的快樂。

  第二層:學習閏年、平年

  為了有效地突破判斷平、閏年的方法這一教學難點。我通過小組匯報幾種年份的不同點引出二月份的天數是不同的(如x年和20__年)從而來教學平年閏年、年月日的關系及四年一閏1997年-20xx年的二月天數的)的知識的。先是利用20xx年和20__年的年歷,教學平年和閏年的概念,之后做了一個小總結。接著設計了1997—20xx年各年份中二月份天數的表格,讓學生自己觀察,并適時地引導,讓學生去發現:當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時候,這一年就是閏年。這一環節的教學,留給了學生自由探索的空間,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計算、合作交流、共同概括,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切實培養了學生的探索能力。在練習時,我特意安排了1900年,引導學生知道當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并利用多媒體揭示了其中的原因,不僅拓展了課程資源,還加強了學習過程當中的直觀性和科學性,有效地幫助學生觀察和理解,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最后回顧整理小結完成板書,并出示完整歌謠,完成了學生“觀察—探究—發現”的完美收關。

  (三)情境練習,鞏固新知

  在練習題的設計上我緊扣重點,力求既有層次,又有梯度;既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又考查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學生智力發展和能力提高。

  (四)首尾呼應,解疑答惑

  在“拓展練習”中,主要解決導入部分的問題,做到前后呼應,緊扣主題。

  (五)暢談收獲,升華認識

  本著“小課堂,大社會”的教育理念,本節課的總結將采取學生自我評價、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方式進行,并引導學生談一談應該如何對待時間,對學生進行惜時教育。

  (六)拓展延伸,培養能力

  收集年月日方面的知識及一些重大歷史事件,辦一份內容豐富、設計精美的手抄報,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五、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的“眼睛”,是教學的“靈魂”,為課堂教學起到導航的作用。因此,我設計了如下板書:從板書中,可以清晰看到本節課的知識點,重點及難點知識也一目了然,有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年月日》教案 篇10

  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是新站鎮中心校的。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數學第六冊第42—44頁《年月日的認識》一課。

  一、教材分析及學生分析

  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時、分、秒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先組織學生利用年歷進行活動,并注意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閏年的基本含義及相互關系。接著給學生介紹了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及大月、小月的記憶方法,從而引出全年天數的計算方法。最后,給學生歸納整理出所學時間單位的一覽表,以便學生記憶時間單位和單位間的進率,為應用到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奠定了基礎。

  我班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掌握了時間單位時、分、秒方面的知識,大多數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認識,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能獨立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并且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教學中,學生可能對年、月、日概念有理解上的困難,對此,我將利用課件進行“三球運動”的演示。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及理論依據與落實設想

  《課程標準》對這部分內容提出的要求是:“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同時又指出:“數學教學目標不能只局限于‘雙基’,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依據《課程標準》對教學要求的闡述,結合本節課教學內容和學生知識基礎及能力水平,本著“服務于學生”這一教學理念,我確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記住每個月的天數;初步學會判斷平年、閏年。

  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索與交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培養數感,培養觀察、概括和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在參與探索實踐活動中學會合作、交流與簡單的評價,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和閏年;教學難點是:發現并掌握大月、小月的記憶方法,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

  三、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與教學手段說明

  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將采取“引導—探索—發展”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采用自主探索、觀察發現、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并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優化教學,進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同時,將運用激勵性語言、肢體語言等多元化評價方式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

  四、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年歷卡、年歷轉盤。

  五、教學流程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分五個環節。

  環節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深知這一道理的我在導入時創設情境:“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天是幾月幾日嗎?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今天是我生日。一大早,我就吃到了香噴噴的生日蛋糕。真高興!可是我的朋友芳芳卻特別難過,因為她今年已經九周歲了,可只過了三個生日。你們想知道這是為什么嗎?然后借機引出課題。

  環節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在導入的基礎上,我分三個層次來進行教學。

  第一層:教學年月日間的關系

  本著“以學習為主體”的思想,我大膽放手,先讓學生觀察20__年和20__年的年歷,將收獲在小組內交流。學生匯報時,我著重啟發:每用天數是多少?然后板書知識點,課件演示太陽、地球、月亮三者的運動規律,使學生知道年月日的來歷,在腦海中形成時間觀念。最后指出:“只要用心觀察,你會發現我們身邊有許多數學知識。”

  通過以上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不僅掌握知識,而且去思考知識,詰問知識,評判知識,并在小組合作中將自己的想法得到交流、完善。

  第二層:學會識記大月、小月的方法

  《課標》中提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引導學生探索識記大月、小月的方法正是在這一理念下設計的。

  首先我向學生詮釋大月、小月的含義。其次,讓學生結合板書說出一年中大月、小月的具體所指。在學生認識它們的基礎上,我進一步明確:“想和12個月寶寶交朋友,首先要記住它們。你們有什么巧妙的辦法?”接著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想出辦法來。學生匯報后,我出示幾種識記方法,幫助學生記憶,拓寬思路,再通過課件演示,指導學生學習左拳記月法。

  為了讓學生所學知識能夠很好的吸收,我設計了“我報月份,你聽好;大月點頭,小擊掌;平月來了,伸胳膊”的游戲。

  第三層:平年、閏年的認識、計算和判斷

  因為學生觀察事物往往帶著隨意性,所以我先提出問題:“在觀察年歷卡時,你們發現了什么問題?”學生會很容易發現兩張年歷中2月份不同。于是我抓住這一點,指出:2月是28天的那一年是平年;2月是29天的那一年是閏年。(課件出示)并讓學生到課本44頁中尋找答案。隨后指導學生計算全年的天數,提出合理的計算方法。

  對于探索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這一教學難點,我主要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突破。首先,創設和平、閏年交朋友的情境,然后課件出示1992年—20__年2月的天數,引導學生觀察并在小組內討論。根據學生的匯報,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探訪“四年一閏”的規律,并通過計算、討論等手段引導學生發現: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是閏年;公歷年份是整百數時,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總結判斷平、閏年的方法后,再次提起芳芳生日的問題,引導學生解釋原因。

  環節三:巧設練習,鞏固新知。

  基礎題:

  1、吃水果,做游戲

  課件出示幾種水果圖片,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然后回答水果后面的填空題。

  2、動動腦,來判斷

  課件出示判斷題,學生以搶答方式進行。

  開放題:

  引導學生說一說生活中不尋常的日子。

  環節四:拓展延伸,回歸生活。

  知識的擴展延伸以再現生活的形式展開,能把學生從數學課堂帶到廣闊的生活空間,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因此,我出示一個自制的年歷轉盤,學生觀察后,引導他們展開想象,課后也動手設計一個。

  環節五:暢談感受,交流收獲。

  本著“小課堂,大社會”的教育理念,本節課的總結將采取學生自我評價、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方式進行,并引導學生談一談應該如何對待時間,對學生進行惜時教育。

  六、教學效果預測與反思

  我想:通過以上環節的教學,在課上,同學們都將以全部的熱情和精力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積極思考、自主探究,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獲得樂學、愛學、會學的情感體驗,感受到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是生活中存在的,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各位評委,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年月日》教案 篇11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六冊第四章“年、月、日”第一課時。

  2、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小學階段接觸的較大的時間單位。在本單元以前,學生已經學過了較小的時間單位“時、分、秒”。以后,學生將會把它們用于實際生活,小學階段不要求對時間進行再拓展。因此此課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時間單位是較為抽象的計量單位。本課,學生將認識時間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大月、小月、特殊月、平年、閏年的知識及其判斷方法。

  3、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掌握時間單位年、月、日,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理解平年、閏年等方面的知識,掌握判斷每個月以及平年、閏年天數的方法。

  ②能力目標:經歷動手操作,搜索資料,探索知識規律的過程,提高觀察、判斷、探究能力。

  ③情感態度目標: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

  4、教學重、難點

  重點:時間單位年、月、日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難點: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

  突出重點:采取大月歌和左拳記憶法,把抽象的知識概括成有趣的順口溜與點拳頭。簡單,學生易于接受。

  突破難點:平年、閏年的判定方法是本課難點,必須讓學生獨立去觀察、猜想、歸納,才能順利內化成自身的知識。

  5、學情分析

  在低年級,小學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與他們的實際生活最為接近的時間單位,如時、分等。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逐漸接觸了離他們生活較遠的時間單位,如年、月。學生在日常活動中越來越多地積累關于較大的時間單位感性知識,“六一”兒童節、每年的生日、元旦、國慶、植樹節等讓孩子建立年月日的初步時間觀念。這些知識是三年級學生學習此課的基礎。“年、月、日”之間的關系較為繁多。學生掌握起來容易出現混亂。

  二、說教法

  (一)教學指導思想

  1、“開放觀察研究”引導孩子自主學習。

  新課標理念之下,教師應扮演主導角色,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只有當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有所思考,才能達到好的教育效果。在教法上,我是采用“開放觀察研究”的方式進行,放手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尋找教育素材。通過對形式多樣,制作精美的年歷進行觀察、統計、思考、總結,同時在學校生活中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數學交流與數學表達的能力。新課標認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從具有濃厚現實意義的年歷入手,本章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更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課前調查成果”建立“已有的知識經驗”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新課程標準)平年、閏年、大月、小月、特殊月、判定大小月的方法、判定平年閏年的方法等等的知識使本課知識密度相對較大。本課在知識連貫性方面稍微欠缺。與單位“時“的聯系在龐大的知識體系中顯得并不緊密。所以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處理上我采用觀察研究方式,喚醒學生以往的知識經驗。同時以問題方式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形成新的“已有的知識經驗”。

  3、動畫、游戲、比賽多種形式調節課堂學習氣氛

  三年級學生的注意力較容易分散,運用多種形式調節課堂氣氛很重要。我在課堂上靈活運用多媒體動畫、游戲和比賽,吸引學生注意力,加強對知識規律的運用,加深印象。

  (二)教學準備

  1、課前一周布置學生收集家里和親戚朋友家里的年歷,找出其中連續四年,觀察數據并完成“課前調查成果”紙。

  2、教具:年歷卡、PPT幻燈片。

  三、說學法

  課前,學生搜尋資料、觀察、概括、對比、思考,把生活的數學進行歸納、總結,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提高。課上孩子以兒歌和游戲為橋梁,把客觀規律內化成為自身知識網絡的一個組成部分。課后,大月歌、左拳記憶法等作為知識的載體,將幫助學生解決來自生活和學習的諸多問題。

  四、說教學過程

  課前一周布置學生課前調查連續四年的年歷,完成“課前調查成果”。

  學生手中的“課前調查成果”如下

  年份天數

  1月31

  2月28/29

  3月31

  4月30

  5月31

  6月30

  7月31

  8月31

  9月30

  10月31

  11月30

  12月31

  全年365/366

  根據以上信息回答問題。

  1、一年有幾個月?

  2、一個月有多少天?

  3、哪幾個月有31天?哪幾個月有30天?

  4、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課堂教學環節

  (一)匯報課前調查結果

  同學們,在上個星期,老師讓同學們去收集年歷,觀察連續4年的年歷中的天數。同學們的結果怎樣?有什么發現?下面請一個同學來把他的調查結果匯報出來。

  學生匯報如:

  1、一年有12個月。

  2、有的月份有31天,有的30天,還有29天和28天。

  3、有31天的月份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

  有30天的月份是四、六、九、十一月,

  有28天或29天的月份是二月。

  4、二月有28天或29天。

  有的年份全年365天,有的366天。

  (二)學習新知

  1、月份和年份

  有31天的月份,我們稱為“大月”,有30天的月份,我們稱為“小月”。對于天數會改變的、最特殊的二月,我們稱它為“特殊月”。(邊板書大月、小月、特殊月)

  二月如此與眾不同,這里面一定藏著小秘密。同學們想知道嗎?我們請數學小博士為我們解釋清楚。

  PPT幻燈片播放地球繞太陽轉動的動畫,并響起數學小博士的聲音:“地球總是圍繞太陽旋轉的,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年,實際的時間是365日5時48分46秒。為了方便,人們把一年定為365日,叫做平年。這樣,每四年就與標準時間相隔將近一天。人們就在這一年的二月份多加一天。就是366日了,這樣的年份我們稱為閏年”

  2、月份的記憶方法。

  要記住大月和小月,有什么辦法呢?

  (學生思考兩分鐘后提問)

  學生介紹自己記憶的方法,可能是單雙數記法、大月歌記法、左拳記憶法等等,只要符合規律,都予以肯定。

  ①單雙數記憶法:七月以前單月是大月,八以后雙月是大月.

  ②大月歌: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

  ③左拳記憶法:從拳頭邊沿開始數,凸起來的地方是大月,每個月31天。凹進去的地方是小月,每個月30天,。二月除外。

  3、讀一讀、賽一賽

  ①全班同學用左拳記憶法一起邊做邊念。

  ②比賽哪個小組的同學最熟練最響亮。

  ③全班同學讀大月歌,且考考哪個小組記得最牢。

  ④數學活動。活動要求:當老師說月份數,是大月時全班男生起立,是小月時全班女生起立。老師依次說出三月、十一月、七月、九月、六月、八月、一月、十二月,二月。

  4、判斷平年和閏年

  我們已經學會辨別大月和小月的方法。那么,平年和閏年又怎樣區分呢?

  我們仔細想想,閏年就是當年二月有29天的年份。所以,我們只需要看二月份的天數,就可以判斷出那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了。請翻開書本49頁“做一做”,把閏年圈出來。觀察閏年的年份數字,你能發現什么?學生可能的回答如下:

  ①每四年就出現一個閏年。

  ②都是雙數。

  ③都是4的整倍數。

  總結規律:把年份除以4,有余數的是平年;沒有余數是閏年。

  我們用發現的規律,猜一猜20__年之后的下一個閏年。()把它除以4檢驗一下。再找出x年的年歷檢驗一下。

  5、練習反饋,引出疑問:下面請同學們判斷一下,1864年、1963年、x年、1900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6、平年閏年判定的補充規定。

  1900÷4=475沒有余數,可是它是平年,為什么呢?請聽數學小博士的解釋。

  PPT幻燈片播放地球繞太陽轉動的動畫,并響起數學小博士的聲音:每四年出現一個閏年,時間差不是整整24小時,而是23小時15分4秒。所以四年一閏,又多加了44分56秒。看起來誤差很小,時間長了,誤差就大了。每400年就多算了3日2時53分20秒,所以每400年應該少增加3天。為了便于計算,就做了“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規定因此科學家又做了一項補充規定:“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三)練習反饋,鞏固新知:

  判斷題①五月是大月。

  ②十一月是大月。

  ③20__年是平年。

  ④x年的二月有29天。

  ⑤2053年的一月有31天。

  (四)全班小結,暢談收獲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年月日》教案 篇12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

  山西省晉中市太谷師范附小趙偉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索,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閏年。

  2.記住每個月和平年、閏年的天數,初步學會判斷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3.在探索過程中,培養觀察、對比、概括能力,促進數學思維的發展。

  教學重、難點:

  重點:記住每個月的天數,了解年、月、日之間的關系。

  難點:理解平年、閏年的判定方法。

  教學準備:

  不同年份的年歷、自學感悟、制月歷的表格

  教學設計過程:

  導入環節

  (師生談話并出示地震和奧運會圖片)

  同學們,剛剛過去的XX年有許多日子讓我們難以忘記。還記得這是哪一天嗎?這一天呢?

  (生述)

  剛才敘述時間時用到了比時、分、秒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關于年、月、日,你們知道什么?

  (生述)

  同學們說了許多,是不是你們說的這樣?這節課我們詳細研究一下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板書:年月日)

  自學感悟環節

  每個同學手中都有一張年歷,下面我們對它進行仔細觀察并獨立完成自學感悟表上提出的問題。(生觀察并獨立完成)

  匯報:誰來匯報一下你們的觀察結果?(生述師板書)

  預設:

  生:一年有12個月

  生:1、3、5、7、8、10、12月每個月有31天;4、6、9、11月每月有30天。

  師:你觀察的是哪一年的年歷?

  生:XX年的。

  師:誰觀察的不是XX年的?(生舉手)

  師:那你們發現哪些月有31天?哪些月有30天?和他說的是不是一樣?

  生:一樣。

  (師隨即介紹大月和小月)

  生:2月有28天

  生:2月有29天

  生:有些年2月有28天,有些年2月有29天

  (師介紹平年和閏年)

  生:一年有365天。

  師: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

  師:算出一年有365天的同學都是這樣列式的嗎?

  生:31乖7再加上30乖4再加28等于365天。

  師:是不是每年都有365天?

  生:不是。還有366天。

  師:因為平年閏年2月天數不同,所以平年閏年全年的天數也不同。平年一年有365天,閏年一年有366天。

  師:我們做個舉手游戲:聽到大有舉左手,聽到小月舉右手。(師生共做)

  師:我發現總有出錯的同學,誰有什么好辦法能讓我們很快記住每個月的天數?

  生:拳頭法。(生并做介紹)

  師:書上也介紹了這種方法,和你說的是不是一樣?打開課本48頁,看誰看得最認真。

  (生看)

  師:會數了嗎?

  (師生共同看大屏幕數一次)

  師:除此之外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兒歌法。

  師:(師課件出示)每人讀三次,看誰先讀完。

  師:“臘”是什么意思?“三十一天永不差”是什么意思?

  自學檢測環節

  師:下面檢測一下大家對剛才內容的理解。

  (課件出示練習)

  重難點突破環節

  (課件出示1984---1994年二月天數統計表)

  師:同學們,從這個表中你們能發現什么?

  生:每相鄰的4年中有一個閏年。

  師:平年和閏年為什么會這樣有規律地出現?

  (出示小資料并請一個同學讀一讀)

  師:根據這一規律,有人發現平年和閏年的出現與4有這樣的關系:(課件出示1984----1994年年份除以4的算式)

  師:通過這些算式看誰能找到平年和閏年的秘密?

  生:年份除以4有余數的這一年就是平年,年份除以4沒有余數的這一年就是閏年。

  重難點檢測環節

  (課件出示練習:)

  下列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我們怎么判斷?

  XX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1872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19xx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在學生對19xx年是平年還是閏年應如何判斷產生分歧時,教師課件出示小資料讓學生明白19xx年是一種特殊情況)

  拓展提高環節

  一、咱們班有沒有XX年出生的同學?今年幾歲了?一共過了幾個生日?

  可是我外甥也是XX年出生的,奇怪的是到現在他才只過了2個生日,這是怎么回事?

  二、(課件出示XX年前半年的年歷)

  師:這是我制作的一張XX年前半年的年歷,可是不小心把5月的月歷給涂沒了,誰能幫我把5月的月歷補充完整?在動手之前應知道什么?

  (師生討論,討論后學生親自制作,做完后看著自己制作的年歷回答以下問題)

  (1)   看看XX年5月19日是星期幾?

  (2)   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我國的母親節。XX年的母親節是5月幾日?在母親節到來之際,你計劃為媽媽做些什么?

  全課小結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年月日》教案 篇1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九年義務教育《實驗數學》第八冊第三單元“量的計量”中時間單位第一課時。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時、分、秒等較短的時間單位之后,并有一定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由于年和月是比較大的時間單位,教材首先讓學生有目的地觀察年歷,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閏年的基本含義以及內在關系,在初步掌握各月天數后,引出平年、閏年全年天數的`計算,然后介紹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

  (二)、學生情況分析:

  時間單位是較為抽象的計量單位。小學低年級學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與他們的世界最為接近的時間單位,如時、分等。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才能逐步理解離他們生活較遠,較大的時間單位。四年級的小學生已經掌握了時、分、秒,并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認識,年、月、日方面的知識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內容中,有了形成較長時間觀念的基礎。本節課正是在此基礎上向學生介紹有關年、月、日方面的知識。

  (三)、教學目標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新的課程標準為指導,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認識一年、一日,知道世紀、年、月、日的關系,記住大月、小月分別是哪幾個月。

  2、知道平年、閏年的天數,知道判斷閏年、平年的方法。

  3、結合本節課知識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重點確定為:讓學生獲得較長的時間觀念,即年、月、日的認識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其中發現并掌握閏年、平年的判斷方法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五)教學準備: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a)學生準備:各年份的年歷表若干張。

  b)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設計理念:

  本課總體設計,本著“以人為本,關注發展”的教育理念,采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力求讓全體學生在寬松民主的氣氛中參與學習過程。

  三、教法、學法分析

  新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是學習方式的轉變。我采用以“主動、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探究性學習方式,圍繞“經歷學習過程”這一主線組織教學。并充分利用網絡教學的`優勢,集趣味性、知識性于一體,遵守師生互動的原則,以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為主。

  四、教學過程設計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新課標賦予的教學任務,我對本課的教學過程作了如下的設計: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2、合作交流,探究發現。

  3、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4、總結評價,拓展思維。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課件演示:生活中的一組數)在導入部分,我用課件出示生活中的許多數,引出年、月、日三個時間單位,從而揭示課題。這樣的引入,是通過生活化的情景,既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有密切的關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又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為順利完成本節課教學任務做了思維上的準備。

  (二)、合作交流,探究發現

  本環節分以下幾步進行:

  1、認識一年和一日2、認識年歷表

  3、記大月、小月4、計算平年、閏年的天數

  5、學習了平年、閏年的規定6、學習世紀

  1、認識一年和一日

  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太陽、地球、月亮運動軌跡。同時配音說明: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是一日,地球繞太陽旋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年。這樣的設計,是想從浩瀚的宇宙中揭示抽象的數學知識。一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起組織教學的作用,另一方面更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2、認識年歷表

  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探索、研究,因為這樣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真正的探究性學習中學會學習,不斷發展自身的認知結構與智能結構。因此,我采用小組協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去觀察、討論、發現年歷表上所蘊含的數學信息。并把從年歷表上發現到的信息記錄下來,并展開比賽:看哪一組的小朋友觀察、討論得最認真。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匯報,概括總結并板書。

  通過學生觀察年歷卡,小組研究獲取知識,這樣留給學生更大的思維空間和創造學習的機會,充分體現開放式教學的思想,遵循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不僅使學生學到新的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合作精神。

  3、記憶大、小月(演示:拳頭記憶法、歌訣法等)

  (1)教師提出疑問:以上這些知識都是小朋友們通過自主合作學習發現的,要求記住這些知識,怎樣很快地記住31天的大月有哪幾個月?學生匯報并演示這些方法。

  (2)游戲記大、小月

  為了學生進一步記住大小月的月份,我采用了游戲記大小月的形式:老師說到大月時男生站,說到小月時女生站,比比誰的反應最快。這樣的環節安排,既可以調節課堂氣氛,又可以加深學生的認識。

  4、計算平年、閏年的天數

  出示:平年31×7+30×4+28=天

  閏年31×7+30×4+29=天

  提出問題:31×7、30×4、28各表示什么?

  5、學習了平年、閏年的規定

  質疑:那么平年、閏年又是怎樣規定呢?指出:答案就在書上。鼓勵學生看書81頁中間的一段文字,讀一讀并劃出來。學生通過自學、交流,了解平年閏年的規定。然后,課件出示:

  (1)規定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是閏年,不是4的倍數的是平年。

  (2)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如不是400的倍數的年份是平年。

  由此得出四年一閏的規律。

  6、判斷平年、閏年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根據四年一閏的規律,我引導學生通過計算、討論、自學課本等手段來突破這一難點。在教學中,學生通過計算這些年份是否是4或者是400的倍數來判斷是平年還是閏年。這時,出現了一段小小的插曲,一個孩子非常激動、開心的說:“老師,我想向大家介紹一個能很快判斷一個數是否是4的倍數的方法,如果這個數的末尾兩位數是4的倍數,那么這個數就是4的倍數。這樣,我就能很快地用口算判斷一個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這個孩子的表現,是我課前完全沒有預想到的,但我立刻肯定了他的想法,并向全班同學推廣。這段小小的插曲,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這也提醒我們在今后的備課過程中,要提高對學生的研究,充分了解、信任學生,使我們的教學設計更吻合于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學習材料。

  7、反饋練習

  為了避勉集中練習給學生造成疲勞感,我采用邊講邊練的形式,力求達到“新”、“活”、“實”、“用”的目的,使學生作到有張有弛,從而形成理解,記憶,應用,發展的學習水平。所以在認識了平年、閏年之后,我設計了以下練習:

  對號入座:

  19xx年19xx年19xx年

  20xx年18xx年20xx年

  閏年平年

  8、認識世紀

  通過小組交流能讓學生及時反饋獲得的數學信息,表述自己獨到的發現。交流是信息共享的過程,也是嘗試的過程。所以在認識“世紀”這個比年大的時間單位這一環節,我仍然采用自主學習方式,讓學生自學、交流得出:1世紀=100年

  緊接著有針對性的進行反饋練習……

  接著對零亂的知識進行有序的整理,便于更好的有意記憶。

  總結質疑:今天我們主要研究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對這些知識還有什么疑問嗎?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要關注不同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為此,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體現練習的趣味性,我把不同層次的練習,設計成幾個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獨立版塊,讓學生自動選擇練習,使各類學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的發展。

  1、我顯身手

  2、我當包公

  3、走進生活(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4、歡樂總動員

  學生制20xx年月的月歷表,并提醒學生好好珍惜和利用時間,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四)總結評價,拓展思維

  為了提高學生喜歡數學,主動研究數學的情感態度,我提出:請同學們充分利用網上資源,走進網絡世界,上網查一查有關年、月、日的更多知識。這樣的教學,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把學生的探究學習引入縱深。培養學生不斷進取的學習習慣,達到“曲散意未盡”的效果。

  (五)板書設計

  它簡潔名了,用精煉的語言對教學內容進行高度概括。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引申談話:

  總之,本課從“以人為本,關注發展”的理念出發,在整堂課上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力求讓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索性的學習活動中來。我相信,這樣的設計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的探索精神和實際能力。有利于學生終身可持續的健康發展。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年月日》教案 篇14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時間單位是較為抽象的計量單位。學生已經掌握了時、分、秒,并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經驗,已經有了形成較長時間觀念的基礎。本節課主要介紹了時間單位年、月、日及相互關系;判斷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方法。教材力圖體現知識的呈現與生活實例相結合,融知識性、趣味性、探究性為一體。

  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基于這樣的理念,我以教材為依托,網上素材為背景,根據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和教學內容的特點,設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個月,大月、小月和特殊月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

  2、能力目標:能判斷任意一個月是大月還是小月,還能判斷任意一年是閏年還是平年,培養大膽創新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合作、探究獲取新知,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時間的重要性,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并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孝敬父母和熱愛祖國的良好品德。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每個月、平年、閏年各有多少天。教學難點是知道大月小月,學會判斷某個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

  二、教法和學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本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在生活情境中“發現”數學,在動手操作中“實踐”數學;在現實生活中“運用”數學,充分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在學法上,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質疑--討論--驗證--總結--概括--應用等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判斷能力。

  三、教學流程

  教學程序:分三個部分,一創設情境,認定目標;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三 鞏固新知、拓展提升;四小節評價、課外延伸。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認定目標

  在年月日這節課中,我們要學習年、月、日。關于年、月、日的知識,你知道哪些呢?直接導入本課新知,讓學生體會到這個知識來自生活實際中,以致學習本知識的必要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出示教學目標,使學生心中有數,做到有的放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介紹年、月、日的來歷,目的是了解年月日之間的關系。接著讓學生認識20__年7月份的日歷,目的讓學生知道要判斷一個月有多少天,就看這個月最后一天是幾號?最后觀察20__年歷,完成學習指南的內容。

  2、通過觀察年歷,使學生初步學會看年歷并知道一年有12個月,其中1、3、5、7、8、10、12月份是31天;4、6、9、11月份是30天,2月份是個特殊月。介紹大月小月,并動腦筋想辦法記住大月與小月。這樣的設計,使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傾聽能力、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力,將機械記憶變為有意義的記憶,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發展了學生思維能力。再通過有趣的小組合作猜生日,對新知加以鞏固。這個環節教師通過各種有趣的活動讓學生真正掌握大、小月的知識,保證了教學的有效性。

  3、了解平年、閏年。

  首先讓學生觀察1993——20__年二月日歷了解這些年份的二月份的天數,接著介紹平年、閏年。判斷1993——20__年哪些年是閏年,哪些年是平年?并從中發現每四年就有一個閏年,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老師問照這樣算,下一個閏年應該是哪一年?最后質疑那為什么四年就有一個閏年呢?通過知識加油站使學生得到知識的升華。

  (三)鞏固新知、應用拓展。

  課堂練習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加深對本節課的知識的理解和知識的應用以及反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四)小節評價、課外延伸

  最后是學生暢談感受,交流收獲。本著“小課堂,大社會”的教育理念,本節課的總結將采取學生自我評價、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方式進行,并引導學生談一談應該如何對待時間,對學生進行惜時教育。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年月日》教案(通用14篇) 相關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女 |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 超嫩小younv s8在线观看成人网站 | 97热久久免费频精品99 | 久久第四色 | 日本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夜夜草网站| 少妇厨房愉情理伦片视频在线观看 | 成人欧美magnet | 国色天香成人一区二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 |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 深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观看成人福利 | 男女啪啪做爰高潮全过有网站 | 午夜免费啪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成a人片777777美国 | 性生大片免费观看网站蜜芽 | 在线免费精品视频 | 中文字幕不卡乱偷在线观看 | 看nba免费软件 | 免费av资源在线观看 | 九九天堂 | 亚洲妇女自偷自偷图片 | 福利片免费在线观看 | 日韩亚洲欧美精品综合精品 |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照片 | www在线免费观看 | 蜜桃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久久久女人视频 | 国产爆乳无码av在线播放 | 糙汉猛H1v1她想被C | 猫咪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av网 | 大陆一级黄色片 | 黄毛片在线观看 | 国产人妇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三男一女免费视频观看 | 日产乱码一二三区别免费麻豆 | 一本之道无人区 | 大地资源高清播放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