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樂器教學教案(通用10篇)
中國民族樂器教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自制小樂器內放置數量不同的材料會影響其音色。
2、感受自制樂器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每人(5個透明的可樂瓶)、米、磁帶、自制的小樂器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出示自制小樂器,并玩一玩。
1、教師出示小樂器,讓幼兒閉上眼睛,仔細傾聽各種小樂器發出的聲音。
2、讓幼兒猜猜小樂器里面裝的是什么?
二、探究如何使空的可樂瓶發出聲音來。
幼兒可以用手拍可樂瓶,還可以用手捏可樂瓶發出聲音來。
提問: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可樂瓶發出不一樣的聲音?
教師在可樂瓶中裝入米使得音色發生變化。
師:老師也想到了一個辦法,我在可樂瓶中裝點米,聽聽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
師:剛才小朋友聽到聲音變了,那么如果米放得少一點,聲音會不會變呢?
三、幼兒探索在可樂瓶中裝入不同量的米,產生不同的音色。
1、第一次探索。
幼兒拿出空的可樂瓶和米進行自由探索,發現空的可樂瓶用手拍和捏跟有米的可樂瓶會發出不一樣的音色。
2、第二次探索。
師:剛才看到小朋友發現了不一樣的音色,老師也想來玩一次。聽一聽,我的可樂瓶還會唱歌。
教師有意把5個可樂瓶的米裝成高低不一樣,并有意排成1~5個音階,并進行簡單的演奏。
師:我的可樂瓶會唱歌,你的可樂瓶也一定會唱好聽的`歌,你想不想試試?
幼兒再次探索,在5只可樂瓶中裝入不一樣的米量。
四、樂曲伴奏
師:現在小朋友已經自己做了一個樂器了,會發出不一樣的聲音,我們組合成一個器樂隊,為歌曲伴奏好嗎。
幼兒搖可樂瓶,在愉快的音樂伴奏聲中結束。
五、延伸
在生活中還有很多的物品,通過搖會發出不一樣的聲音,在音樂區角中,可以放置各類物品,為幼兒的發現和探索提供條件。
中國民族樂器教學教案 篇2
一、教學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理念是:“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為動力,鼓勵創造,弘場民族音樂,提倡學科綜合。”以音樂為主線,通過欣賞、動作表演等音樂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用心體驗感悟音樂用心表現音樂。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學生音樂感受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
二、教學目標
1、認識并了解民族彈撥樂器,熟悉它們的音色和演奏姿勢;
2、通過欣賞《快樂的諾嗦》進一步感受我國民族彈撥樂器合奏的豐富音色和表現力;
3、調動學生對中國民族音樂產生興趣,并有進一步探究的愿望,讓他們有創造性地參與音樂活動;
4、通過欣賞樂曲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審美能力。
三、教學分析
本課為廣東省花城出版社“走進音樂世界”教材第十冊第三單元“多彩的鄉音”中第二節教學內容《民族樂器中的彈撥樂器》,在音樂課本上只有一般的樂器圖片和簡單的分析,學生從呆板的書上很難去了解各種樂器的結構色彩以及樂器的音色和演奏效果。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先分出重難點按各器樂的特點在課件中常見的四種樂器:古箏、古琴、琵琶以及揚琴。首先通過實物直觀介紹它們的結構、音色和演奏技巧,再次通過欣賞各自的代表曲目聽辨其音色說出各自的特點;最后讓學生對樂器進行比較,然后總結出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種教學方式突破了以“課堂、書本、教師”為中心的傳統的教學模式,而代之以一種“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學生主動探索研究”的新型教學模式。而這種模式更適合學生的需求,更能活躍課堂氣氛。
本課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注重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和想象能力。突出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創設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以生動有趣的方法解決教學難點,讓學生在輕松愉悅中學習音樂、感受音樂、表現音樂。
四、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中國民族樂器中常見的幾種彈撥樂器(古琴、古箏、揚琴、琵琶等),了解它們的演奏特點和音色特點。
五、教學課時:
一課時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腦平臺、揚琴、古箏、古琴、琵琶
七、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師:同學們,奧運會剛剛落下帷幕,
8月8日的奧運會開幕式大家都看了嗎?能告訴老師你印象最深的一個鏡頭嗎?
生:二十九個腳板印、擊鼓倒計時……(指名學生回答)
師:老師也有一個最難忘的片斷,大家想知道嗎?(播放奧運會開幕式中的古琴演奏視頻)
師:這就是在開幕式文藝匯演中老師最難忘的片斷,剛剛同學們在視頻上看到的樂器叫——古琴,我們經常說的“琴棋書畫”中的琴就是指古琴,有誰知道古琴是屬于我國民族樂器中的哪一類樂器組?
生:彈撥類。
師:同學們真聰明,古琴是我國民族樂器中的彈撥樂器中的一種,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了解我國民族樂器中的彈撥樂器。(出示課題進行板書)
設計意圖:組織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是教師與學生情感交流和溝通的最佳時機,以問題交流的方式導入,教師主動親近學生,在創設平等教學氛圍的同時,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2、樂器介紹講解
師:那究竟什么是彈撥樂器呢?(出示課件)
師邊向學生展示指甲、撥片和琴扦邊介紹:用手指或撥子撥弦,以及用琴扦擊弦而發音的樂器,統稱為彈撥樂器。(板書)
師:到底哪些樂器用指甲,哪些樂器用撥片和琴扦演奏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吧!
A、古琴
(出示課件)這就是我們剛看過的古琴,它有幾根琴弦呢?讓我們一起來數數。
生:七根。
師:所以古琴也叫七弦琴,古琴是我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老師這里有一個關于古琴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聽?那請同學們仔細聽,聽完回答老師一個問題:故事中的伯牙為鐘子期演奏的樂曲分別是什么?(播放動畫視頻《知音的故事》)
生:《高山》和《流水》
(出示課件)下面老師就為同學們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聆聽富有吟唱韻味的曲子,看你們能不能像鐘子期一樣成為伯牙的知音。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直觀和感官上認識彈古琴,感受古琴的音色特點。
B、介紹古箏:
師:那同學們知道在彈撥樂器里面哪一種樂器跟古琴長得最像嗎?
生:古箏(出示課件)
師:雖然長得很像,但還是有區別,你們看出來了嗎?
生:琴弦。
師:那古箏有多少根琴
呢?我請一位同學上來數一數。
生:21根。
師:古箏也是用指甲演奏的彈撥樂器(介紹演奏姿勢,然后指名學生上臺感受)
師:箏是一種古老的彈撥樂器,它的音色高潔、華麗、典雅、表現力豐富,既善于演奏優美抒情的旋律,又能表現氣勢磅礴的樂章。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教學法,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辨別能力和鑒賞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師:古箏曲有一首非常出名的獨奏曲,它以歌唱性的旋律描繪了夕陽西下,漁人載歌而歸的詩情畫意,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首獨奏曲,體會古箏寧靜致遠的神韻。聽完之后,回答老師一個問題:這首古箏獨奏曲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悠揚如歌……
C、介紹琵琶
師:“猶抱琵琶半遮面”——這些彈撥樂器中,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彈撥樂器,它就是琵琶。
師:琵琶呈半梨型,四弦,它也是用手指撥弦的彈撥樂器。(師簡介演奏姿勢)
師:可是老師也不會彈哦,誰來幫幫老師,使它發出聲音呢?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感受下一首琵琶獨奏曲——《彝族舞曲》,在聆聽的過程中,請你們用動作模仿琵琶的演奏姿勢。(播放音樂)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欣賞琵琶獨奏曲《彝族舞曲》,使同學們了解琵琶音色的特點,用動作表現音樂。
D、介紹揚琴
師: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的教室里面還有一種體積大,琴弦很多的樂器?
生:揚琴!
那同學們想不想老師現場為大家演奏揚琴的獨奏曲呢。老師可以為同學們演奏,但有一個要求,請你們邊聽邊思考,揚琴的形狀和演奏方法和我們剛才介紹的樂器有什么不一樣?你們邊聽邊模仿老師演奏的動作,等老師演奏完了,你們再告訴我答案,行不行?
生:行!
師為學生進行揚琴演奏《歡樂的新疆》。
生:用琴扦演奏、形狀是梯形、琴弦特別多……
師:在彈撥樂器樂器中,除了我們剛剛講到的古琴、古箏、琵琶和揚琴之外,還有幾種樂器是我們比較少見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它們:有月琴、柳琴、三弦、阮……(師出示教學課件,簡單介紹月琴、柳琴、三弦、阮)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拓展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了那么多彈撥樂器,你們有沒有把記住它們呢?我們一起來回憶下,都有哪些樂器?(師生總結)
a、聽辨游戲
師:接下來老師給同學們播放三段音樂,你們聽聽都是哪些彈撥樂器演奏的?然后用動作模仿樂器的演奏姿勢來告訴老師答案。我看哪個同學反應最快,演奏姿勢最正確。(師依次播放古箏獨奏曲《出水蓮》、揚琴獨奏曲《將軍令》、琵琶獨奏曲《十面埋伏》的片斷)
設計意圖:鞏固學習成果,保持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啟發引導學生用動作表現音樂,體會樂曲的情緒。
b、欣賞彈撥樂合奏曲《快樂的啰嗦》
我國民族樂器中的彈撥樂器不僅能獨奏、齊奏,還能合奏出美妙動聽的曲子,現在請同學們起立,我們一起跟著歡快的旋律動起來吧!播放彈撥樂合奏曲《快樂的啰嗦》。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快樂的諾嗦》進一步感受彈撥樂器合奏豐富的表現力。
4、師生總結
八、教學后記:
這是一節民族彈撥樂器欣賞課,認識彈撥樂器的名稱、外形,了解其演奏方法,感受、聽辨其音色特點是樂器欣賞教學的重點。五年級的學生已有自主參與的意識,尤其是欣賞課,應該讓他們主動的參與課堂中來,讓他們覺得我是課堂的主體。使他們在接觸新課之前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這堂課有足夠的好奇心,而且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與同學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的機會。通過欣賞活動,讓學生從民族民族樂器那豐富的表現力中,了解我國多姿多彩的音樂文化,從而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情感。
九、課例點評:
“器樂教學可以說是通往更好體驗音樂的橋梁。”樂器可以給學生一個直接的感知,使他們掌握正確的音高,同時又可以選擇最優美的旋律。這樣,學生就會在不斷的學習中不斷地提高,從而使學生的審美得到培養和發展。通過本課教學,根據小學新課程標準,教師打破了傳統教學的知識框架,強調通過綜合性活動的體驗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研究創造,并運用綜合性知識技能去表現和展現藝術的美,以娛樂性和活動化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音樂、感受音樂,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的渴望。
傳統的“師講生聽”輸型教學法優點是條理清楚、知識點準確、教師容易駕馭;缺點是知識呈單向傳授,教師的理解替代了學生的感受,學生的學習是被動、僵化的,課堂里缺少生成的動力,學習結果是學生獲得了知識并非提高了能力。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本課新課程“自主、探究、合作”精神指導下,力圖體現《音樂課程標準》中“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弘揚民族音樂”本理念。
為了使每一名學生都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把重點放在改變教學方式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上,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個生活化的學習情境,給學生以充裕的探究時間與空間,學習的主動性得到有效的開發,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的體現。當教師成為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時,學習已成為一種對話、一個游戲、一項創造,學生在獲得音樂知識的同時提高了審美的能力。因此,教師只有深入理解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深刻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內涵,才能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中國民族樂器教學教案 篇3
活動準備:
各種樂器若干;幼兒打擊樂器若干
活動過程:
一、欣賞樂曲《鐘表店》導入。
幼兒完整欣賞樂曲一遍。
提問:你們剛才聽到的是什么?音樂是怎樣來的?
告訴幼兒音樂是用各種樂器演奏后錄制合成的。
二、初步認識各種各樣的樂器。
1、你知道這是什么樂器嗎?鋼琴被稱為樂器之王,它是什么樣的?里面又是什么樣的?
2、它是怎樣發出聲音的呢?教師示范彈奏一段音樂或請一位幼兒上來演奏。
3、讓幼兒觀察桌上各種樂器,請幼兒熱一一辨認,教師嘗試彈奏樂器或讓個別幼兒上來觸摸、彈奏某些樂器。
三、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了解幾種常見的樂器。
1、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說說:畫面上有哪些樂器?你知道是怎樣演奏這些樂器的嗎?
2、教師小結:樂器有民族和西洋樂器之分,民族樂器是演奏民族音樂的,它們大多數是管弦樂器,西洋樂器是演奏西洋音樂時常用的,它們多數是琴鍵樂器,但是,無論是什么樂器,只要合理地運用,都會彈奏出悅耳的音樂,都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和滿足。
因為是欣賞各種各樣的樂器,我覺得單單用眼睛看圖片太籠統了,雖然沒有讓孩子親眼見識每種樂器的條件,但是我可以讓他們聽聽這些樂器美妙的聲音啊!所以,整節課,我用用優美的音樂貫穿始終,給孩子以美的享受。
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對樂器、音樂很感興趣,我想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對音樂的熱愛一定會得到良好的熏陶與發展。
活動反思:
教學活動生活化。這次集體活動從幼兒非常熟悉的.“糖果”入手,題材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幼兒有著比較豐富的感性經驗,因此他們能大膽地表述自己對糖果的認識,這是發揮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的前提和保證。
中國民族樂器教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進一步區分對身體主要器官和部位的認識,萌發喜愛打擊類音樂活動。
2、發現身體部位可以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并大膽進行嘗試表現為音樂伴奏。
活動準備:
各種打擊樂器4-5件,音樂伴奏帶、錄音機;嘴巴、手、腳圖片標志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引題,激發幼兒興趣——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打擊樂器,請你們仔細聽一聽,它們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
1、教師逐一出示并操作打擊樂器使其發出聲音,引導幼兒說一說是怎么樣讓樂器發出聲音的'。
2、教師小結:雙響綁和三角鐵是老師用不棍和鐵棒敲一敲發出聲音的,沙錘和串鈴是老師用手搖一搖發出聲音的。
二、認識身體樂器——這些打擊樂器可以發出美妙的聲音,其實我們的身體也是可以發出很多好聽的聲音的,也是一件樂器。
1、認識“嘴巴”樂器。
A、引導幼兒用嘴巴發出多種聲音:彈舌頭、搓上下唇、彈上顎等。
B、播放一段音樂,用嘴巴樂器來為音樂伴奏。
(2、3)環節為:認識“手”樂器和認識“腳”樂器,方法同1環節。
三、表演用身體樂器為音樂伴奏。
1、集體自由選擇嘴巴、手、腳中的一種樂器為音樂伴奏。
2、集體自由結合幾種身體樂器為音樂伴奏。
3、游戲:看指令,選樂器。
師:小朋友們,現在老師要和你們來玩游戲了。老師這里有三張圖片標志,分別是:嘴巴、手、腳。等一下音樂響起的時候,大家要邊聽音樂邊看我舉起來的是哪種身體樂器,而且你們要按照老師的標志去選擇身體樂器為音樂伴奏。
游戲分兩次進行:第一次請部分幼兒參加游戲,其他幼兒觀看。
第二次請全體幼兒參加游戲表演。
四、兩兩同樂
師:小朋友們,我們已經學會了用身體樂器來為音樂伴奏,現在我們兩個人一組,一位扮演寶寶,一位扮演媽媽,讓我們一起來用身體樂器為音樂伴奏吧!
中國民族樂器教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培養創造力審美情趣
2.掌握繪畫的方法和造型的技巧
重點:
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
難點:
掌握寫生的繪畫方法
教具:
范例、錄像
教學活動:
一、導入:
同學們,五彩斑斕的編鐘,沉靜如水的古箏,金光燦燦的管樂,
造型幽雅的提琴┄┄你能告訴老師你所了解的樂器嗎?
你能說一說嗎?
出示圖片
你看,會唱歌的樂器,
家族成員多,模樣很美麗。
二、出示課題:
老師帶來了錄像,大家想看看嗎?
那位同學有了靈感?
誰能說一說,
你學過樂器嗎?你最熟悉那些樂器?你最喜歡那些樂器?為什么?
三、你想不想看看別的同學畫的樂器?
你發現了什么?
你覺得他們的.繪畫那些地方吸引你?
四、你想不想也來畫一畫這些可愛的樂器?
作業選擇:
1.你最欣賞那些美麗的樂器?從造型、色澤等方面討論一下:它美在哪里?
2.畫出你最喜歡的樂器,也可以描繪人們正在演奏的樣子。
3.開個小小展覽會,看誰的畫最受歡迎,說一說為什么。
中國民族樂器教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打擊樂器,并嘗試用樂器進行打擊樂的活動。
2、初步學會看圖譜并根據圖譜進行節奏練習。
3、樂意與同伴進行打擊樂活動。
活動準備:
1、節奏圖譜一張
2、指揮棒一根
3、下載音樂《蜜蜂做工》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教師:“春天來了,好多花都開了,你們猜猜看,這么多花,把誰吸引過來了呀?”
教師:“哦,是小蜜蜂來了,它來干什么呀?”
二、完整練習拍節奏
1、教師:“你們看花園的花多美啊,我們快坐下來欣賞一下。”(出示節奏圖譜)
2、教師:“他們有什么不一樣”(有的是一朵,有的兩朵連在一起的)
3、(出示小蜜蜂)“現在小蜜蜂要來教我們采蜜啦!看好。(教師進行節奏示范) 講解如何看節奏圖譜,如何根據圖譜打節拍。
三、使用打擊樂器演奏
1、講解所要用的打擊樂器,并引導幼兒根據樂段來使用合適的樂器。
2、引導幼兒熟悉樂器的演奏方式,幼兒練習自己需要演奏的樂段,強調演奏時要看指揮。
3、指揮幼兒進行完整的演奏。
4、交換樂器進行演奏
四、結束部分
(一)如何演奏好擊打樂器
首先找到樂器中的運動,其次在加強練習運動。
例如: 拉弦類樂器中的運動是推弓和拉弓,只要不斷加強練習就一定能把它演奏好,因為它是拉弦類樂器中的基本功練習,是掌握拉弦類樂器的精華。吹奏類樂器中的運動是呼吸運動,先加強對氣息的控制力,因為它是吹奏類樂器中重要練習內容,是練習的基本功,是掌握吹奏類樂器的總司令。
打擊樂類樂器中的運動往往一直都沒找到其中的運動,甚至被眾多人所忽視 就是把打擊類樂器中的運動只強調擊打,這就是問題所在。拉弦和吹奏類樂器運動都是兩種,一推一拉,一呼一吸,為什么在打擊類樂器中就偏偏的一種呢?那眾人所忽視的又是什么運動呢? 是“抬”這個運動,沒有人想過不抬怎么打啊,所以被眾人所忽略掉。
“抬”運動即使音樂中的速度,又是打擊類樂器中運動的“心臟”,可想而知有多重要。 所以說想演奏好打擊類樂器先找到其中的重要運動,運動就是“抬”和“落”的運動,這要掌握了這兩個運動,也就是掌握了打擊類樂器中的.命脈,在不斷的刻苦練習,成功也是指日可待的。
(二)小學音樂中的打擊樂器有哪些
三角鐵、板鼓、小鈸、書鼓、沙槌等。
1、三角鐵
三角鐵又稱“三角鈴”,是一種古老的打擊樂器,是管樂隊、管弦樂隊、交響樂隊乃至歌舞劇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打擊樂器。常常在華彩性的樂段中加入演奏,以增強氣氛。
2、板鼓
板鼓,因常與拍板由一人兼奏而得名。又稱單皮(一面蒙皮)、班鼓(過去戲班專用)。是漢、納西、土家、侗、蒙古等族棰擊膜鳴樂器。流行于云南、貴州、湖北、湖南 、廣西、廣東、內蒙古、河北等省區及全國各地。
3、小鈸
小鈸,又名小镲。壯、苗、瑤、彝、傣、佤、仫佬、京、水、仡佬、漢等族互擊體鳴樂器。壯語稱斜埃。流行于全國各地。 響銅制,缽形,鈸體較小而厚,鈸面直徑12厘米~14厘米,碗徑5厘米~7厘米,碗高1.5厘米~2厘米,碗頂鉆孔系以綢布,兩面為一副。
4、書鼓
書鼓,是漢族傳統棰擊膜鳴樂器之一。流行于全國各地,專用于中國北方說唱音樂“大鼓書”等各種鼓書伴奏。
5、沙槌
搖奏體鳴樂器,亦稱沙球。起源于南美印第安人的節奏性打擊樂器。傳統沙槌用一個球形干葫蘆,內裝一些干硬的種子粒或碎石子,以葫蘆原有細長頸部為柄,搖動時硬粒撞擊葫蘆壁發聲。
(三)打擊樂認識
打擊樂器也叫“敲擊樂器”,是指敲打樂器本體而發出聲音的。其中有些是有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如云鑼、編鐘等;其它還有一些無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如拍板、梆子、板鼓、腰鼓、鈴鼓等。若根據打擊樂器不同的發音體來區分,可分為兩類:(1)“革鳴樂器”也叫“膜鳴樂器”,就是通過敲打蒙在樂器上的皮膜或革膜而發出的樂器,如各種鼓類樂器;(2)“體鳴樂器”,就是通過敲打樂器本體而發聲的,如鐘、木魚、各種鑼、鈸、鈴等。
大多數打擊樂器有一個確定的音,甚至連鼓的音也是確定的。但一般來說打擊樂器的分類是看一個樂器是否有一個確定的音高。定音鼓、木琴、馬林巴、顫音琴、鈴、管鐘、古鈸和鐘琴都有一定的音高。小鼓、大鼓、沙槌、響板、響棒、牛鈴、吊鈸、沙球、齒輪剮響器、勺、木魚、嗵嗵鼓、蒂姆巴爾鼓、三角、震音器、擦衣板、鞭、南梆子一般沒有確定的音高。但也有些打擊樂器手在錄唱片或演奏特別的作品前確定他們的鼓的音高。鑼有有確定音高的和沒有確定音高的良種,西方的鑼一般沒有確定的音高。吊鈸也有有確定音高的,但很少見。此外打擊樂器還分膜鳴樂器和自鳴樂器。膜鳴樂器上覆蓋著一層膜,打擊膜產生聲音,比如鼓。自鳴樂器自己就可以發聲,比如三角。鈴鼓即是膜鳴樂器也是自鳴樂器。
中國的民族樂器中有許多特有的打擊樂器,這些打擊樂器有的今天還在使用,有的今天已經不使用了(比如編鐘)。許多這些傳統的打擊樂器是中國傳統藝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比如在中國的戲劇中的磬、鼓、鑼、鈸,或者在說書時使用的快板、響板等。在中國的傳統音樂中打擊樂器的使用比較少,打擊樂器(除木琴和編鐘外)一般也被看作是下級的樂器。在春秋和戰國的文獻中比如就有嘲笑秦國的打擊音樂的文章。
在大部分的管弦樂曲完成的時代,打擊樂器并未受到重視,最普遍使用為定音鼓,用途僅為增強樂曲氣勢。再來是小鼓、大鼓、鈸、木琴等。不過后來樂曲逐漸走向多樣化,打擊樂器豐富的節奏性因此得到善用。在二十世紀初期管樂開始發展,各式各樣的打擊樂器慢慢被研發改良,作曲家得以利用多樣的音響效果使樂曲更加有變化。
打擊樂團中的打擊樂器又比管樂團中的更多樣化,甚至范疇不再僅限于使用固有的樂器來產生既定的聲音,如拖鞋、砂紙、鐵錘等生活用品也常常出現在樂曲中。
中國民族樂器教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大膽地想象,創作出設計的樂器
2可以在實際基礎上設計,也可以不拘泥于真實,多些大膽、幽默的聯想
教材分析:
重點:能設計出你想象中的樂器。
難點:能大膽、幽默的設計與眾不同的樂器
教學課型與方法:
繪畫
教具準備:
各種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乘著音樂的翅膀
我們激情飛揚
插上想象的翅膀
我們奇思妙想
畫個想象的樂器
奏出更奇妙的.音響。
二、新授
1、欣賞圖片
《音樂會海報》:把大提琴當作人的身體,雙手正在彈奏。
同學作品1 巨大的管樂吹出各類各種的小朋友來。
同學作品2 樂器與為小朋友歡樂的家園。
幽默畫:把頭發當作小提琴弦來彈奏。
2、假如讓你來畫,你會如何去畫?小組討論。
①我的樂器可以當汽車來用,想到什么地方就到什么地方,還可以載我們去外國開演唱會呢!
②我的樂器身軀龐大
③我的樂器小巧玲瓏
3、你可以用哪些方法來表示你想象中的樂器?
(水粉、水彩、線描、紙版畫)
三、同學作業
畫想象中的樂器不需要拘泥于真實,可以多些自由、大膽、幽默的想象,采用不同的表示手法。
四、輔導講評
中國民族樂器教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實際中的樂器,了解造型、色澤等方面的特征
2、能畫出你喜歡的樂器,也可以描繪人們正在演奏樂器的樣子
教材分析:
重點:能夠畫出樂器的'音質、造型
難點:能畫出扮演的人的樣子
教學課型與方法:
繪畫
教具準備:
鉛筆、色彩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五彩斑斕的編鐘,
沉靜如水的古箏,
金光燦燦的管樂,
造型幽雅的提琴,
會唱歌的樂器,
家族成員多,模樣很美麗。
同學,你們還知道哪些樂器。
二、新授
1、欣賞書本上的圖片
弦樂:三弦、琵琶、提琴
管樂:小號、低音號
除此之外,還有我國戰國早期的青銅編鐘,備受東歐人喜歡喜歡的手風琴,印度舞蛇人自制的樂器。
2、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樂器?(鋼琴、彝族月琴、二胡、吉他、揚琴、古箏)
3、你喜歡的樂器有哪些特征?
手風琴有紅色、黑色,有一個大大的風箱,貝斯鍵盤。
鋼琴主要是黑色,有88個鍵,分黑白兩色。
二胡有二根弦,有琴筒、弓。
笛子分豎笛、橫笛,有八個笛孔。
三、同學作業
畫出你喜愛的樂器,也可以描繪人們正在演奏樂器的樣子。
四、輔導講評
中國民族樂器教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在玩游戲的過程中,了解各種樂器的音色以及演奏方法。
2.樂于參與樂器游戲,感受共同玩樂器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樂器若干:小鼓、沙球、串鈴、圓舞板
活動過程:
一、鼓聲咚咚
1.聽鼓聲走走走
2.說說小鼓的聲音是怎樣的。
3.小鼓和我做游戲
聽聲音識別樂器
1.串鈴鈴鈴鈴
(1)教師轉動串鈴,幼兒講述這種樂器的聲音是怎樣的,模仿串鈴聲音。
(2)教師介紹串鈴
(3)聽串鈴聲音拍拍手
2.沙球沙沙沙
(1)教師搖動沙球
(2)請幼兒說說沙球的`演奏方法
(3)幼兒創編聽到沙球聲音,我們可以做什么動作?
(4)教師操作樂器幼兒做對應的動作
(5)回憶前三種樂器對應的動作(小鼓——跺腳;串鈴——拍手;沙球——幼兒創編的動作)
3.圓舞板噠噠噠
(1)教師出示最后一種樂器,請幼兒說說它長得像什么?(鴨嘴巴、貝殼等)
(2)說說它的演奏方法,并請個別嘗試操作。
(3)幼兒創編聽到圓舞板聲音,我們可以做什么動作?
(4)教師操作樂器幼兒做對應的動作
(5)回憶四種樂器對應的動作(小鼓——跺腳;串鈴——拍手;沙球——幼兒創編的動作;
圓舞板——幼兒創編的動作)
4.游戲“聽聲音做動作”
小小演奏家
1.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樂器
2.幼兒聽到對應的樂器聲音進行演奏
3.幼兒再次進行游戲。
中國民族樂器教學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打擊樂器演奏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內容之一。打擊樂器演奏不僅能夠幫助幼兒初步掌握樂器演奏的一般知識和技能,發展節奏感,而且能發展幼兒對音色、曲式結構的敏感性,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創造能力、組織紀律性和責任感,還能夠鍛煉幼兒的表現力。
本次活動,我準備了許多樂器,并且把它們分類,目的是讓幼兒獲得更多對打擊樂器的認識和經驗。打破打擊樂器只能給樂曲伴奏的常規,從以不同的形式伴奏中體驗到快樂,獲得自信。
活動目標:
1、認識不同種類的打擊樂器,知道每一種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
2、體驗用不同形式表現打擊樂器。
3、體驗同伴之間共同合作演奏的樂趣。
活動準備:
hello音樂、沙錘、沙蛋、節奏棒、刮壺、碰鈴、手鼓等若干樂器
活動過程:
一、hello歌
大家一起跟隨音樂唱hello歌互相問好。教師引導幼兒注意傾聽歌曲里面打擊樂器的聲音。
在剛才的hello歌里,你聽到沙沙、噠噠的聲音了嗎?那是誰發出的聲音呢?
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的打擊樂器,我們一起來認識下它們吧。
認識不同種類的打擊樂器
木質類樂器:節奏棒、響板、魚蛙
金屬類樂器:三角鐵、指嚓、碰鈴
散響類樂器:沙錘、沙蛋、十三棒鈴
鼓類樂器:手鼓、撥浪鼓
教師介紹完所有的樂器后,請幼兒依次上來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
二、樂器做游戲(紗巾游戲)
每一個小樂器身上都有一個顏色,木質類的`樂器是紅色的;金屬類黃色;散響類藍色;鼓類黃色。
教師依次從袋中抽出紅、黃、藍、綠四色紗巾。教師拿出什么顏色的紗巾,哪一組就進行演奏。(幼兒根據自己喜歡的節奏操作樂器)
幼兒根據教師出示的紗巾顏色分組演奏。
三、樂器講故事。
我們的樂器會發出這么多好聽的聲音,這些聲音還能幫助我們講故事呢!現在我們就來聽一個有樂器配樂的小故事《頑皮的小老鼠》
教師講述故事,用樂器配小老鼠、開門、開燈等等聲音。
我們來用樂器講故事
你們想不想用樂器來講一講這個故事?
請小朋友來試一試,大家分別扮演各種角色進行表演。
請所有演奏者謝幕。
Goodbye歌。
大家齊唱再見歌,互相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