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范文(通用15篇)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范文

發布時間:2024-03-03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范文(通用15篇)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范文 篇1

  教學要求:

  1.通過對采訪錄音和提示的學習,了解什么是采訪,怎樣進行采訪。

  2.根據采訪錄音,要選擇最能表現中心的材料,并且對這些材料展開想象,寫具體。

  3.用學到的方法,按采訪要求采訪本班老師和同學中出現的好人好事,然后寫下來。

  教學重點:

  選擇最能表現中心的材料。

  教學難點:

  展開想象,將習作寫具體。

  教學過程:

  一、討論導人,激發興趣

  1.引導學生討論昨晚大家看“新聞聯播”節目中,記者們是怎樣進行采訪活動的。指名模仿其中你最感興趣、印象最深的一位記者的采訪活動,將其表演出來。

  2.教師:采訪是廣大新聞工作者每天必做的工作,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壞人壞事也正是通過新聞工作者的大量采訪而公布于眾的。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作為明天社會的主人,我們了解并學會采訪活動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初讀例文,認識采訪活動

  1.指名朗讀采訪例文,思考:

  (1)采訪錄音中被采訪的人是誰?采訪什么事?

  (2)采訪材料中說的是戚老師哪個方面的事?其中有幾件?哪一件最主要?“風雨無阻”是什么意思?這個詞表現出戚老師的什么優秀品質?

  2.:蔡強同學的采訪錄音介紹的是戚老師為學生補課的事,其中最感人的一件事是星期三晚上的補課。戚老師為朱志成同學補課不是一次。因此,我們習作要選擇最能表現中心的材料寫。顯然,“雪夜補課”應作為重點,具體地寫下來。

  3.指讀“一個星期三的晚上”段,思考:

  (1)這段話哪些地方可以具體地寫?請同學們展開想象,進行補充。(同桌互說)

  (2)將“雪夜補課”段完整地寫下來。

  ①先寫什么?②再寫什么?③最后寫什么?

  (3)請同學完整地說一說。

  4.再讀全文,思考:

  (1)寫戚老師補課的事,除“雪夜補課”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感人的事例?

  (2)對這部分內容我們在習作里怎樣處理呢?

  三、再讀例文,討論寫法

  1.學生輕輕地、快速地通讀采訪例文,討論:根據這個采訪錄音,怎樣以“風雨無阻”為題,寫一記敘文?

  (1)的開頭你認為可以怎樣寫?

  (2)對戚老師“雪夜補課”和“電話補課”兩個事例,怎樣接著開頭部分寫出來?

  (3)怎樣結尾最能表達朱志成和你對戚老師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4)結合討論,以“風雨無阻”為題,寫一完整的記敘文。

  2.學生讀文,教師指導修改。

  3.教師:

  填空:根據采訪錄音寫文章,在了解錄音內容之后,先從確立________,再選擇________,然后將重點材料寫________,最后按記敘文的要求將________。

  四、揭示要求,循序練習

  1.同桌交流學校老師和同學中出現的好人好事,按采訪要求進行采訪,然后文。

  2.指名口述,教師指導集體評議。

  3.練習寫稿。

  板書設計:

  習作2

  確立中心

  選擇材料

  展開想象,寫具體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范文 篇2

  教材分析

  這次“積累運用”安排了“讀讀背背”“閱讀”“口語交際”“習作”四部分內容。

  教學目標

  讀背古代名言警句,讓學生熟讀成誦,積累語言。閱讀短文《胸有成竹》,理解成語的意思,練習說成語。練習表演課本劇,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培養思維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審美觀念。根據提供的幾個事物,想想它們中間發生的事情,編得要有意義,敘述要清楚。

  教學重點難點

  練習表演課本劇,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培養思維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審美觀念。根據提供的幾個事物,想想它們中間發生的事情,編得要有意義,敘述要清楚。

  教學構想

  逐題進行練習,使學生學會積累知識,并能在閱讀和習作中加以運用。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時間

  五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熟讀、背誦五組古代名言警句,豐富語言,增加積累。閱讀短文《文與刻畫竹》,了解短文主要內容,理清短文的敘述順序。

  學生學習過程

  一、完成“讀讀背背”

  1 啟發導入。同學們,我們平時與人交往或閱讀文章時,會發現許多人的語言特別生動、有趣,說出來的話很有哲理。實際上,要想做到這一點并不難。平時多積累一些好詞佳句,對我們的說話、習作會大有幫助。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幾句古代的名言警句。

  2 引導學生自讀自背

  (1)學生自由、大聲地讀句子,注意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

  (2)教師范讀,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互相朗讀、背誦。

  3 學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名言警句。

  二、完成“閱讀”

  1 導入。今天我們一起來閱讀一個成語故事。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是從什么故事引申出來的?

  2 自讀課文,明確要求。

  (1)通讀短文,看看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2)思考:文與可畫竹有沒有什么秘訣?從什么地方看出文與可特別愛畫竹子?作者寫貓玩紙團是為了說明什么?

  (3)質疑,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3 檢查自學情況。

  (1)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文與可畫竹有什么秘訣?找出有關語句。從什么地方看出文與可特別愛畫竹子?作者寫貓玩紙團是為了說明什么?

  4 讀后明白了什么道理?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

  5 講“胸有成竹”的故事。

  (1)教師提示:講故事是要抓住故事的主要內容。注意敘述的順序。

  (2)學生練習講故事。同位對講。

  (3)學生找同伴講故事。

  作業設計

  在課外書中找一些有意義的、給人啟迪的名言警句,把它們摘抄下來并背誦。

  板書設計

  積累 運用五

  讀讀背背——名言警句

  閱讀——胸有成竹

  課后小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是“演課本劇《陶罐和鐵罐》”。深化對課文的學習,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同學們,當我們學完課文《陶罐和鐵罐》,文中陶罐和鐵罐這兩個形象一定給大家留下來深刻印象。今天,我們要把這篇文章編成課本劇來表演。

  二、組織學生討論

  1 怎樣改編課文中角色的語言?怎樣演出不同角色的神態?

  2 學生自由發言,交流看法。

  三、表演課本劇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范文 篇3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帶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領略大自然的美。

  3.學習作者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感受語言的優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情感。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揭示課題

  1、(多媒體出示畫面)師:我們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他變幻莫測,多彩多姿,有時,讓我們沐浴著燦爛的陽光,有時也讓我們欣賞皚皚的白雪,當然,有時也讓我們享受著蒙蒙的細雨作家朱自清就曾經這樣描寫雨,咱們一起來讀一讀,

  (多媒體出示語段)“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2、師:這個地方的雨,是祥和安寧的雨。而有一個地方的雨卻是優美動聽的,孩子們,想親自去感受感受嗎?

  3、咱們今天就跟著作者趙麗宏一起走進山林,去感受山雨的美麗。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1、請同學們先自由地、放聲地讀讀課文,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并將好詞佳句用橫線劃下來,多讀幾遍,并將課文讀通讀順。

  2、交流同學們自主發現的好詞,集體品讀。

  3、課件出示,全班讀。

  濕潤的山風輕盈的云霧無字的歌謠飄飄灑灑的雨絲

  輕捷柔軟的手指優雅的小曲水淋淋的嫩綠清新的綠色

  4、剛才你們透過文字和作者一起初次游覽了雨中的山林。你愿意用讀的方式帶著老師到山林中走一走嗎?(指名讀課文)

  5、這篇文章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教師板書:雨起、雨中、雨后)

  (三)朗讀賞析,深入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

  (1)作者是從哪兩方面觀察山雨的?

  (2)你從哪些描寫中感受到作者豐富的想象?你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作者作者是從哪兩方面觀察山雨的?

  3、感悟山雨的音樂美。

  (1)指名讀寫山雨聲音的句子.。

  (2)你從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到什么?

  (3)學生匯報,老師給予指導。

  ①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a、這里將雨聲比作“無字的歌謠”,從這奇特的想象中表達作者對山雨的無比喜愛。)

  b體會“由遠而近,由遠而近”的意味:這里連用兩個“由遠而近”,后面還用了省略號,體會這樣表達的妙處。帶著體會朗讀。

  ②雨聲里,山中的每一塊巖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

  a、作者把巖石、樹葉、綠草比作;將飄飄灑灑的雨絲比作,把雨聲比作。

  b、你從這些描寫中感受到什么?

  4、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1)讀讀這些寫雨色彩的句子。

  (2)你從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到什么?

  (3)帶著遐想朗讀。

  (四)、總結全文,拓展閱讀。

  1、作者是怎樣細致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

  2、拓展閱讀。《雨》(馮劍華)

  3、作業:(任選一項)

  (1)選擇課文中你喜歡的詞語寫一小段話;

  (2)自己試著寫一寫我們生活中看到的雨景。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范文 篇4

  教學要求:

  1,讓學生學會通過放聲讀草稿來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

  2.通過誦讀積累語言和語感,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學會通過放聲讀草稿來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

  教學難點: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練習3教案教學設計精品

  通過誦讀積累語言和語感,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一部分。

  1.教學第一部分。

  (1)創設情景:學生分角色讀題

  (2)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這是作文草稿的修改方法。

  (3)拓展:小結已經學過的作文修改方法。

  2.教學第二部分

  (1)根據上一部分。

  (2)讓學生思考“好文章是改出來的”的意思。(強調修改的意義)

  (3)學生學習、領會作家老舍和葉勝陶修改文稿的方法。

  (4)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修改稿子不光要看,還要念,要看念的順不順?準確不?別扭不?邏輯性強不?

  (5)小結。

  二、教學第二題(誦讀與感悟)

  1.談話導入。

  (由本單元所學課文導入)

  2.誦讀《從巖縫里長出的小草》

  (1)學生自由讀散文。

  (2)教師示范讀,指導讀準字音。

  (3)學生反復練習誦讀

  (4)指名讀,齊讀

  3.感悟

  (1)指名讀問題:從巖縫里長出的小草,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結實?(2)學生思考討論交流讀后感想。

  (3)指名回答上面的問題

  (4)師生小結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范文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初讀課文,了解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了解奇跡是在何種情況下創造的。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3.通過大、小環境和老人創造的環境的對比,體悟“青山不老”的內在含義。

  4.感悟老人的精神,產生對老人的崇敬感,有傳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學重點

  1.知道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了解奇跡是在何種情況下創造的。

  2.感受老人的精神,產生對老人的崇敬感,有傳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學難點

  理解“青山不老”的內在含義。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課前已經請大家查閱了資料,在你的印象中,晉西北是個怎樣的地方呢?

  2.今天,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位81歲的老人,他從65歲開始創造了一個青山不老的奇跡。(板書:青山不老)齊讀課題。

  二、教學新課

  (一)檢查預習

  大家都已經預習過課文了,現在我來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

  1.出示詞語:

  肆虐、盤踞、淤泥、勁挺、蕩漾、綠洲

  風雨同舟、三番五次、不緊不慢、如臂如股

  誰來讀一讀這些詞?

  指名讀,師生評價,糾正。生齊讀一遍。

  2.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呢?

  (課文講述了一位山野老農,將畢生的精力用于植樹造林工作,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創造了一片綠洲,以此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子孫后代。)

  (二)了解奇跡,感悟精神

  1.讓我們現在一起真正走近這位老人,走進這不老的青山。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習略讀課文,我們一般可以從哪里入手?(課文前的鏈接#教案# 導語)

  (1)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

  (2)這一奇跡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創造的?

  (3)想一想課文為什么以“青山不老”為題?

  2.了解奇跡

  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老人到底創造了一個怎樣的奇跡呢?快速瀏覽課文,找出一句話來說明。

  (1)學生找出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話,出示句子:

  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

  (2)理解“了不起”

  ①請大家自己讀讀這句話,想想“奇跡”是什么意思?那這句話中“了不起的奇跡”指的是什么?

  ②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了不起”?

  ③指名學生回答體會到的“了不起”含義,重點引導把握這4個數字(將數字圈紅):

  點撥:你能想象老人種了多大面積的樹林嗎?

  十五年、八條溝、七條防風林帶、三千七百畝林網

  看到這樣的一組數據,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嗎?這一連串的數字背后是老人15年、5000多個日日夜夜的枯燥歲月;這一連串的數字面前卻是滿山遍野的綠。這就是——生:“奇跡”,一個了不起的奇跡!

  (3)請同學們一起再來讀一讀,把這一奇跡展示出來。

  3.明白創造奇跡的艱難,感悟老人的精神

  那么,這樣一個了不起的奇跡是在什么情況下創造的呢?

  (1)請大家默讀課文的2—3自然段,細細找一找,找到后標上序號,并寫一寫批注。師巡回了解情況。

  (2)反饋,共同評議。

  ①第2自然段的教學

  學生提出“這個了不起的奇跡是老人在自然環境極為惡劣的情況下創造的”時,轉入第2自然段的教學。(板書:大環境)

  A.學生說后,出示句子。

  這是中國的晉西北,是西伯利亞大風常來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盤踞之地。

  B.指名學生回答,按以下模式進行評議:

  請自由讀讀這句話,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形容這里的環境,你會用什么?

  (板書:惡劣)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

  點撥:“肆虐”,什么叫“肆虐”?——任意殘殺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亞大風經常吹刮,給當地造成很大的破壞和損失。課文中指什么東西在哪里肆虐?

  在這里狂風肆虐到什么程度我們來看看?

  縣志載:“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關鍵把握“縣志”(二字,讓學生明白縣志中的內容是真實的。)志:文字記錄;縣志:記載一個縣歷史、地理、風俗、人物、文教、物產等的專書。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請結合課文下面的注釋來說一說。

  幾百斤重的牛馬都能吹到天上,更別說人了,除了狂風肆虐,這里還有什么肆虐?(干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

  出示圖片:晉西北環境、風景圖片。看,這就是晉西北,黃沙漫漫,山野荒荒,干旱,霜凍,沙塵暴肆虐,據有關資料記載,晉西北氣候惡劣,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趨嚴重,屬于沙塵暴高發區,素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無風三尺土,風起土滿天”的說法。右玉縣老城12米高的城墻如今已被黃沙埋沒,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墻;五寨縣許多村莊,由于風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遷一次。聽了這樣的介紹,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C.教師總結:在這樣險惡的大環境下,這個手端一桿旱煙袋的瘦小老頭卻創造出了這樣的一個奇跡,真是不簡單啊!我們不由得贊嘆——生讀(15年啊,綠化了8條溝,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

  ②教學第一段

  當作者帶著對晉西北環境惡劣,荒無人煙的印象來到老人居住的山溝里時,他卻看到了——

  A、指名學生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想,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山溝?

  B、你覺得這山溝怎樣?

  (生答:綠、美、舒適、樹木大等)

  C、現在,我坐在土炕上感受著這份舒適、這份愜意,而這里在以前卻是窮山惡水,荒無人煙的死亡之地,而就在這如此惡劣的環境里,這位老人卻15年如一日植樹造林,創造出這一片青山秀水。這真是一個——奇跡(生講),對著這奇跡,我們不由贊嘆——生讀(15年啊,綠化了8條溝,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

  過渡:老人用他的堅毅抵住了環境的惡劣,而他生活的小環境又有著怎樣辛酸的故事呢?(板書:小環境)

  ③第3自然段的教學

  學生交流,反饋:老人是在孤單的情況下創造出這個奇跡的?說說從哪里體會到的(一排三間房,只剩下老人一人。)

  引導學生重點把握:

  “a.獨自一人的孤單;b.生活的簡單清苦;c.同伴離去的堅持;d.老伴去世當天仍在植樹;e.有福不享;f.選擇青山為歸宿;g.年紀雖大,依然堅持”等7個方面。

  (板書:艱苦)

  小結: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青山,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

  4.奇跡延續,感悟精神

  (1)奇跡在采訪后還在延續,因為老人還有宏偉設想——生講(還要栽樹,直到自己爬不起來為止。)了解了老人創造的奇跡以及創造奇跡過程中所付出的一切,你有什么話要對老人說呢?

  生先寫,之后點名講述,師隨機點評。

  (2)15年啊,綠色披上了青山,而青絲卻變成了白發,死亡帶走了他的親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他不走,因為(課件出示)生讀:“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他不走,因為(課件出示)生讀“他覺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

  師(引)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老人要把一生奉獻給山溝,要把生命奉獻給青山)

  (3)師(引)看眼前翠綠的青山,聽耳邊樸實的話語,我被老人的行為所感動,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發高大起來。

  出示:作為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換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生質疑:另一種東西是什么東西?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什么意思?

  鼓勵學生想一想:“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可是老農能和山水永遠存在嗎?能像日月一樣發出光輝嗎?請大家聯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呢?

  小結:是啊,老農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與環境作斗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境,造福人類的無私奉獻的精神,這就是作者所說的另一種東西,這一切將與山川同在,與日月同輝。讓我們帶著對老人的崇敬再讀一讀這句話吧!(板書:無私奉獻)

  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生命的意義卻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擴張,而且將隨著青山永垂不朽,讓我們滿懷敬佩之情與作者同呼:

  出示:青山是不會老的!

  三、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總結:同學們,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植樹造林、綠化荒山,是每個公民的責任,讓我們像晉西北的老農一樣,珍惜自然資源,共營生命綠色!

  板書設計:

  青山不老

  大環境 惡劣

  小環境 艱苦

  無私奉獻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范文 篇6

  教材分析:

  《習作7》本次的習作訓練與閱讀緊密結合,是對閱讀的補充,是對閱讀的檢測,同時也是一次自由表達的訓練,內容是自由選擇的,習作的形式也是自由的。所以本課的教學,教師應著重做好兩點:一是幫助學生進行多層面的反復閱讀,做好閱讀指導。閱讀是本次習作的基礎,也是習作成功的保障。第二,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鼓勵自由表達。

  根據本次習作訓練的內容和要求,可按照以下思路展開教學:談話導入,激情激趣,創設游戲,尋找故事,閱讀鏈接,充實內容,學生練筆,故事沙龍,展示習作。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習作7教案教學設計

  《練習7》這個練習共安排了五道題目,包括以下幾項內容:語文與生活,誦讀與積累;寫好鋼筆字;口語交際;學寫毛筆字。

  教學目標 :

  1.激發學生習作興趣和自信心。

  2.能夠根據課文的內在聯系,合理想象,寫出完整的、有意義的故事。

  3.能夠做到敘述清楚,語句通順。

  4.鼓勵大膽新奇的想象,有創意的表達,并融進自己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在自主的學習實踐中領悟到如何寫出情節完整的,有意義,有創意的故事。

  2.指導學生把故事寫得有趣。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翻開語文書,除了看到一篇篇有趣的課文,一幅幅精彩的圖畫,你有沒有發現藏在語文書里的故事呢?它們有的藏在成語中,如“立雪求道”、“葉公好龍”的故事,有的藏在課文里,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

  2、讓我們打開語文書,從中你有沒有發現藏在書中的故事呢?

  二、交流感悟

  1、交流從課文中的發現的隱藏的故事。老師將學生交流的話題隨機寫在黑板上。

  2、怎樣才能把這隱藏著的故事寫好呢?

  (選擇合適的故事,進行篩選和整合,借助合理的想象 ,將其中的一兩個寫下來。或者寫寫讀完故事后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

  3、小組內進行討論,理清寫作思路。

  三、完成初稿,交流完善。

  1、在練說的基礎上,自擬文題寫作。

  2、指導學生修改寫作。

  (1)、將自己的習作朗讀給同學聽,同學在聆聽中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見。

  (2)、認真修改習作 ,正確使用修改符號,及時修改。

  3、謄抄習作。

  板書設計:

  習作7 語文書中的故事

  藏在成語中、課文中的故事

  讀守故事的所思所想所悟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習作7,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習作7教案教學設計,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范文 篇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結合資料理解詩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詩中所表現出來的崇高氣節。

  3.理解課后兩組詩句的意思。

  4.認識一個生字,學會兩個生字。

  教學重點

  1、通過閱讀理解課文,感受文天祥寧死不屈的堅定的高尚情操。

  2、有感情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

  1、查閱有關文天祥的資料。

  文天祥生平簡介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鄉富田村。其父愛讀書,也很重視孩子們的學業,設法聘名師就教。文天祥無論寒暑都要在貼滿格言警句的書齋中與弟弟一起誦讀、寫作、談古論今。18歲時,文天祥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20歲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即中選吉州貢士,隨父前往臨安(今杭州)應試。 在殿試中,他作御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被主考官譽為忠君愛國之心堅如鐵石,由理宗皇帝親自定為601名進士中的狀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簡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號文山,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歲考中狀元,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祥興元年(1278年)冬,在廣東潮陽兵敗被俘。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張世杰,文天祥拒絕。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終堅貞不屈,被元軍殺害。其作品有《正氣歌》、《指南錄》、《過零丁洋》、《 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簡介寫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與元軍作戰于廣東潮陽一帶,不幸在五坡嶺被俘。元軍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宋將張世杰,文天祥拒絕。經過零丁洋時,他面對浩渺滄海,感慨國家命運,于是寫下了這首詩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學生聽讀范讀錄音,強調學生注意朗讀節奏、重音及感情基調。

  五、教師進行適當的朗讀提示。

  六、學生嘗試有感情地朗讀詩文,感知詩文主要內容。

  七、指名個別學生朗讀,師生對其朗讀進行適當點評。

  八、學生齊讀詩作,增強對詩歌內容的感知。

  九、組織學生結合課本注釋,逐句閱讀理解詩作,引導、幫助學生說說詩文的大意。

  1、首聯回顧了詩人怎樣的經歷?

  明確:一是讀經書入仕途(狀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戰斗了四年。

  參考譯文:我這一生辛辛苦苦,靠著精通一種經書,并通過考試才進入了政界,可是卻在兵荒馬亂中渡過了四個年頭。

  2、頷聯風飄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確:風飄絮比喻國家命運慘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參考譯文:祖國的大好河山被敵人踐踏得支離破碎,象被狂風吹散的柳絮一樣;自己的一生動蕩不安,象被風吹雨打的浮萍一樣浮沉不定。

  3、頸聯兩個惶恐,兩個零丁各有什么含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緒。表達對抗戰局勢的憂恐不安和對自身處境的自憐、哀怨。

  參考譯文:兵敗撤退渡過惶恐灘時,與部下談起那些危難經歷,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敵手,將士們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過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尾聯表明了詩人怎樣的氣節?

  明確:表明詩人舍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崇高民族氣節。

  參考譯文:人生自古誰無死,我寧愿讓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永照史冊,也決不屈服于敵人的刀下!

  教師小結: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千古傳誦的名句,是詩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贊歌。確是一首動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愛國主義詩篇。

  十、品味探究:你最喜歡這首詩中的哪一句?試說說自己的看法。

  十一、拓展延伸

  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正氣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節操。

  十二、鞏固練習

  1、《過零丁洋》一詩押韻,韻腳是。

  2、《過零丁洋》前三聯與尾聯在感情格調上有何區別?

  十三、作業

  1、熟誦并默寫這首詩。

  2、課外積累與人生自古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類似的表達愛國、壯志的詩詞名句。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范文 篇8

  教學目標:

  1、介紹自己喜歡的一種美味,可以用它的名字為習作命題。

  2、寫的時候,要從色、香、味、形幾個方面有重點的介紹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

  3、適當地介紹這一美味的做法,增加習作的感染力。

  4、交代清楚自己喜歡這一美味的原因,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寫的時候,要從色、香、味、形幾個方面有重點的介紹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

  教學難點:

  交代清楚自己喜歡這一美味的原因,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二、學例文,掌握方法。

  習作要點:

  賞美食(色香俱全)

  做美味(動作準確)

  嘗美味(寫出情趣)

  補充:美食傳說、趣文

  三、創設情景,介紹美味

  1、介紹自己喜歡的美味。

  2、小組討論

  (1)代表發言

  (2)集體評議

  三、現場采訪,表達感受

  你聽后有什么感受?

  四、集體習作。

  一、交流習作,指導修改

  1、指名學生讀習作,師生共同評議。

  2、小結提出修改意見。

  3、學生修改。

  二、佳作欣賞。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范文 篇9

  教學目標:

  1、知道讀書要有選擇。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將課文介紹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本領。

  教學重點:

  學以至用

  教學難點:

  知道讀書要有選擇。

  教學方法:

  講解與自學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做上記號,想一想每個自然段寫了些什么?

  1、自學生字詞。

  2、指名學生讀課文。

  3、說一說課文每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些什么。

  二、逐節讀課文。

  采用“讀讀——想想——議議”的辦法。

  三、這篇課文介紹如何選擇合適讀物,這會給你什么啟發。

  四、模仿課文2-5節的結構和寫作特點,寫一段話。

  五、再次朗讀課文,感悟理解。

  六、課堂總結。

  七、作業:

  課外有選擇性地閱讀書籍。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范文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文言文的朗讀基本技巧,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交流、討論、表演、質疑等學習方法,借助課后注釋讀懂課文的意思,了解故事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古人一絲不茍的創作態度,感受我們中華民族推敲煉字的優秀文化傳統。

  教學方法

  ★討論交流法、示范理解法、朗讀法,啟發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將學習《賈島推敲》,師板書課題,“推”和“敲”二字,我們單看啊,其實就是就是兩個不同的動作,然而合起來,卻有著深層的含義,下面,我們就再次走進這個故事,深入的理解這個詞。

  二、走人文本,初探大意

  1、請同學們把書輕輕地翻到102頁。

  2、誰來讀一讀?(針對個別地方進行點撥)好,能正確的掌握停頓。

  3、我們讀古文啊,除了要正確的讀出停頓外,還要讀出文章的韻律和節奏,讀出文章的情感來。

  三、細讀文本,入情入境

  1、你想采用什么方法來學習文言文呢?誰能說說。

  2、歸納一下,(出示大屏幕):①參照書中的注釋、借助工具書;②查找相關資料;③向老師、家長請教;④同學間的交流。

  3、下面就請大家利用這些方法,再來默讀這篇課文,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一寫批注。

  4、你都讀懂了哪些?文章的哪些內容引起了你的關注?學生匯報,相機出示:于驢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勢,你體會出了什么?“于驢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勢”,這該是怎樣的狀態呢?你能來表演一下嗎?作為旁觀者的你們,怎樣想呢?那么賈島感受到周圍的這么多議論了嗎?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帶著你的感受來讀讀這句話。

  5、我們就順勢往下看課文的下一句話,看看對于這句話,誰想發表自己的見解?出示:俄為左右擁至尹前,島具對所得詩句,“推”字與“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6、就請大家反復的讀一讀,想一想,再來評議一下你覺得是用“敲”好,還是用“推”好?并說說你的看法。(屏幕出示)

  四、練習推敲

  屏幕顯示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范文 篇11

  學習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通過研讀描寫主人公諾尼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人與動物表現出來的為愛犧牲的崇高情感,培養關愛他人,關愛生靈的優良品質。

  重點難點:

  通過對關鍵句子的理解,體會人與動物的情感。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思路。

  2、講讀第一部分。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在眾多的動物中,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之一,在遙遠的地球北極,茫茫冰雪世界中生活在這里的人與狗的關系更是非同一般。

  2、簡要介紹愛斯基摩犬。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小說《浮冰上》講述的就是發生在地球北極地帶一個少年和一條愛斯基摩犬的故事,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浮冰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讀讀課文,想一想這個故事里講了什么?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三、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讀后正音,強調“匱”的寫法。

  2、指名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復述課文。

  3、說說最讓你感動的內容。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自由讀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思考:你是怎樣理解,“除了他們兩個以外,再也沒有別的有血有肉的生靈了”這句話?

  2、全班交流

  3、再讀第一部分

  4、教師小結:因為遇險,饑餓和寒冷讓他們難以忍受,死神正向他們一步步逼近,諾尼殺犬乃萬不得已卻也是情理之中,后來“我”殺了愛犬尼瑪克嗎?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繼續學習課文第二至四部分,通過研讀描寫主人公諾尼的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人與動物表現出來的為愛犧牲的崇高情感。

  2、培養關愛他人,關愛生靈的優良品質

  一、復習回顧,導入新課

  二、講讀第二部分(2——7自然段)

  1、默讀課文2——7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文中直接表現諾尼對尼瑪克的愛的語句。

  “愛是真真實實的……他腿上的陣痛一樣真實”

  “愛”、“又冷又餓”、“陣痛”沒有必然的聯系為什么要這樣寫?

  2、合作學習,分析諾尼復雜的心理過程。

  師:諾尼在是否要殺尼瑪克這一問題上是非常矛盾的,他經過了非常激烈的思想斗爭,作者是怎樣表現這一矛盾心理的呢?

  三、講讀第三部分(8——18自然段)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一部分,思考:

  (1)諾尼幾次下決心殺尼瑪克?

  (2)在文中劃出反映諾尼心理矛盾的詞,心理變化的詞。

  (3)交流,板書

  (4)品讀關鍵句子

  “頭靠著頭,他輕輕地哭了……”諾尼為何而哭?這是怎樣的淚水?

  (5)結合文本,再讀課文

  2、教師小結:作者正是通過這一系列的動作,神態,描寫來表現人物矛盾的心理活動,這也正是我們在寫作時應該學習的方法。

  四、學習第四部分(19——21自然段)

  1、齊讀這一部分思考:這是太陽光折射在什么東西上面,而且一閃一閃的在動?是什么在一閃一閃的?

  2、提問:現在,我們學習了此文后,你感受最深或者困惑的是什么?掙扎在死亡線上的諾尼,最終選擇放棄生命合理嗎?為一條狗而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值得嗎?

  3、討論交流

  五、教師小結

  愛與生命同在,愛與萬物共存,倘若我把生命比作一棵大樹,那么愛則使它賦有活力,軀干挺拔,青枝綠葉。

  六、作業,有感情朗讀課文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范文 篇12

  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國著名的編劇、導演、作家吳祖光先生與著名評劇演員新鳳霞的女兒──吳霜女士(即文中的“霜霜”)發表在《收獲》雜志1991年第3期上的一篇回憶錄。文章以“我”的口吻,娓娓敘述了“我”在“藝術和生活”舞臺上成長的故事,讀后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

  本課語言風趣而又充滿童稚,描寫細致而又生動,要體現的是艱辛,而筆下卻處處流露著樂觀。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降生、模仿、身段、造就、抗議、風度、煉就、毅力、不解之緣、暗無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態、為所欲為、暑去寒來、不在話下、切切私語、無言以對”等詞語。

  2、用比較快的速度讀懂課文,感受“舞臺對我有著神奇的吸引力”,體會作者學藝的艱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氣和毅力。

  3、感受戲劇表演的神奇魅力。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感悟戲劇表演的神奇魅力。

  2、體會在藝術之路上,人們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氣和毅力。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高山流水》、《月光曲》撫慰我們的心靈,《蒙娜麗莎》帶給我們“神秘的微笑”,這就是藝術的魅力。同樣舞臺藝術也有著神奇的吸引力。究竟舞臺的魅力有多大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我的舞臺》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二、簡介作者

  吳霜,吳祖光、新鳳霞之女,著名歌唱家。劇作家。早年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后留美6年學習西樂。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別為你的相貌發愁》《女人漂亮》《父女驚魂》,著有《別問我的父母是誰》《吳霜看人》等作品以及電視劇《新鳳霞傳奇》等。

  三、出示自學問題

  1、作者對“舞臺”有怎樣的感情?找出文中的句子,用橫線劃出。

  (舞臺對我有著神奇的吸引力)

  2、再找出與這句相照應的句子讀一讀。(結尾句)

  四、交流、討論

  學生找出以下句子,隨機交流。

  1、我還沒有出生,便和舞臺結下了不解之緣。

  (1)你從哪里看出舞臺和“我”結下了不解之緣?

  (2)讀了句子,你感受到什么?

  是啊,在娘胎時,“我”就“登臺唱戲”;一出世,就亮開嗓門唱;這些精彩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我”的藝術天分。

  2、一次,小花貓看得興起,竟躥上了床。我為趕它下“臺”,腳下沒留神,一個倒栽蔥,摔下床來,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沒緩過勁兒來。

  “我”剛會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親“演戲”,“我”的觀眾無處不在,奶奶、爺爺,就連小花貓也成了“我”的觀眾。一個活潑可愛、熱愛藝術的孩童形象活生生地出現在讀者面前,“我”的家里是多么熱鬧,作者筆下的場景是多么生動有趣。誰能讀出有趣?

  指導朗讀。

  3、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臺上去看,即使被擠在厚厚的幕布里,憋悶的滿頭是汗,也興趣盎然。

  “興趣盎然”指我看戲的興趣很濃,“憋悶”一詞寫出了“我”熱得難受。我們看到了一個孩子對評劇的鐘愛,不難看出“我”的成功離不開藝術的熏陶,母親對藝術的執著和熱愛深深地影響了“我”,小小年紀就隨母親到處奔波,藝術的種子早已埋在了“我”的心里,這是多么讓人感動的一幕。

  那么,你知道文中的“我”──也就是本文的作者的母親是誰嗎?

  五、引入資料

  介紹新鳳霞,同時推薦新鳳霞名言:“臺上做戲,臺下做人。不屈為至貴,最富為清貧。”

  六、小結

  1、“我”在藝術上的成功離不開家庭的熏陶,特別是離不開母親的影響,母親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但是,“我”的成功更離不開“我”在藝術舞臺上練就的勇氣和力量。

  2、快速瀏覽課文,勾出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我”在藝術生涯中磨練自己的勇氣和力量?

  全班交流。

  3、為什么一向心疼自己的奶奶此時卻目不忍視地躲到里屋呢?其中包含著奶奶什么心愿?

  4、全班交流。

  七、拓展訓練

  1、從文中受到了什么啟發?

  2、說說自己在學習成長之路上得到的鍛煉和收獲。

  3、展示自己課外收集的藝術家們不為人知的艱辛的成功之路。

  八、總結全文

  在“藝術和生活”的舞臺上,勇氣和力量讓人走向成功,同時,課文還含蓄地闡述了“老實做人,認真演戲”的道理。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范文 篇13

  教學目標:

  1、了解書法大家蔡襄的作品及風格。

  2、了解福建的歷史上的著名書法家以及他們對中華文化所做的貢獻。

  3、讓學生充分領略福建文明作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感受家鄉的歷史文化。

  課前準備:

  搜集“蔡襄”的資料。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蔡襄(1012-1067) ,字君謨,漢族,仙游人,原籍仙游楓亭鄉東垞村,后遷居莆田蔡垞村,天圣八年(1030)進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擔任過館 閣校勘、知諫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三 司使、端明殿學士等職,出任福建路轉運使,知泉州、福州、開封和杭州府事。卒 贈禮部侍郎, 謚號忠。 主持建造了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泉州洛陽橋, 蔡襄為人忠厚、正直,講究信義,而且學識淵博,書藝高深,書法史上論及宋代書 法,素有“蘇、黃、米、蔡”四大書家的說法蔡襄書法以其渾厚端莊,淳淡婉美, 自成一體。

  二、閱讀資料,感受柳永。

  1、閱讀書本資料“書法大家蔡襄” 。

  2、文中介紹了蔡襄,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

  3、蔡襄是宋代著名書法家,其風格是什么?

  三、了解蔡襄,分享體驗。

  1、閱讀書本中的“相關鏈接” ,了解唐宋閩籍書法大家。

  2、福建歷史上還有很多的著名書法大家,你知道他們是誰?

  四、總結課題,課后延伸。

  1、學習了今天的內容,你知道了什么?

  2、回家后可以向親戚朋友們介紹你所了解的福建歷史上的著名書法家,讓更多 的人了解福建的歷史文化。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范文 篇1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借助插圖、生活實際,結合詩人背景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人感情。

  3、了解詩畫特點,領悟本課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歌大意,欣賞詩中景物,領悟詩人情懷,學習表達方法,感受古詩魅力。

  教學過程

  一、以畫入詩,走進詩文。

  1、顯示:《蘭竹石軸圖》(公元1747丁卯)

  《蘭石圖》(公元1749己巳)

  《墨蘭圖軸》(公元1754甲戍)

  《蘭竹圖軸》(公元1758戊寅)

  《山頂妙香圖軸》(公元1758戊寅)

  2、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圖都是誰畫的?(鄭燮)看到這些圖有何感受?

  生:略

  3、簡介詩人,揭示課題。

  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是清代歷史上杰出名人,“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絕詩書畫”聞名于世的書畫家、文學家。他的畫以竹、石、蘭蕙為最工,天趣橫溢,神理俱足。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題于《山頂妙春圖軸》上的古詩《題畫蘭》(板書課題)

  二、習文讀詩,明了詩意。

  1、自由讀詩,文通字順。

  2、指名朗讀,集體正音。

  3、二讀古詩,讀出詩的節奏與音韻。

  4、三讀古詩,借助插圖,了解詩中大意。

  5、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本詩語言明白流暢,通俗易懂,疏通詩意應著力在自由大膽表達上。)

  蘭花本是山中之草,它生長在山頂、巖縫、高崖之顛,香氣飄散四溢、沁人心脾,被譽為“天下第一香”。尤以突出巖石、深深的巖縫中的美好花香更為馥郁芬芳,濃香撲鼻。并不是腳下沒有浮云翻滾的喧鬧,只是蘭花不愿去理睬它們,不知道它們什么時候來到,更不會在它們離去時進行挽留。

  6、再讀古詩,把握本詩整體意象,基本情調。

  預設:a、蘭花生長環境惡劣……

  B、蘭花香氣無與倫比…..

  C、蘭花品性高潔,非凡脫俗……

  D、蘭花深受詩人鐘愛……

  三、精讀品詩,感悟詩情。

  (一)看蘭

  1、作為“三絕詩書畫”的板橋畫風活潑奔放,挺拔沉雄,沖破了繪畫發展的一切清規戒律,開啟了一代繪畫新風。來,擦亮咱們的雙眸,仔細看一看他所畫之蘭,你看到了什么?

  2.反饋引導學生暢所欲言。

  預設:

  生:我看到了蘭花生長在千山疊峰之頂,巖石縫中,環境十分惡劣。可是它卻顯得那么茂盛,有生機。

  師:好一幅具有生命力的蘭花,請讀——(課件)身在千山頂上頭。

  生:我看到了蘭花的葉子十分傾斜零亂,但是雜亂之中透著一種零亂美感。

  生:我看到了蘭花的不拘一格,其它的花兒是長在平地、泥土或是花盆之中,可是它卻生長在山頂之上,仿佛可以看見世間萬物…..

  師:好一個蘭花知音、憐花之人,請讀——身在千山頂上頭

  (二)聽景

  1、師:高寒之巔,飽覽千山美景,蘭花呀蘭花,你看見了什么?聽見了什么?

  2、學生自讀、想象。

  3、反饋,師疏導學情

  生:我看見了漫山的碧樹、如茵的小草……

  生:我看見了清澈的瀑布,雄偉的大山……

  生:我看見了展翅翱翔的山鷹,活潑亂跳的小兔……

  生:我看見了皓月當空,月光如水,水波蕩漾……

  生:我聽見了潺潺流動的山泉唱著歡樂的歌兒……

  生:我聽見了山風的呼嘯,大地的震撼……

  生:我聽見了牧童的笛聲,知了的蟬鳴……

  生:我聽見了巖石的回聲,鳥兒的呢喃,花兒的呼吸……

  師:蘭花呀蘭花!沐浴著大自然的清輝,享受著山中獨有的清閑,你可真是幽雅脫俗,怡然自得呀!(齊讀——身在千山頂上頭)

  (三)聞香

  1、師:古人云“蘭生于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人們常用“國香”、“香祖”、“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等詞句形容它,而在板橋的筆下,又是如何呢?

  生:——突巖深縫妙香稠(課件出示)

  2、師:香嗎?聞一聞!(香)哪里看出來?

  3、理解“妙香稠”

  (花香本是四溢,四溢的花香在突巖深縫處聚集。竟香濃到讓人感到粘稠,這種蘭香真是非一個“妙”不能言盡。)

  4、能否將“妙香稠”中的“稠”字換成“濃”“重”“絕”“溢”等?(比較感悟古詩用字精妙)

  5、小結:蘭花身處貧寒之地,不因山巖的貧

  瘠而凋謝,卻孕育大地的精華,吐納著人間絕有的妙香,好一朵妙“花”呀!。(配樂讀一、二句詩——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巖深縫妙香稠。)

  (四)悟性

  1、師讀:“非無腳下浮云鬧,來不相知去不留”(課件顯示)同學們,你們可曾想過蘭花腳下會有什么喧“鬧”嗎?

  2、生討論交流:

  ——有游人上山郊游,踏青賞景…

  ——有車馬快遞飛馳而過…

  ——有采藥者前來驚擾…

  ——有詩人學者高聲喧嘩,談詩論道…

  ——有姑娘小姐尋香采花…

  3、換位思考:師:假如是你聽到這些喧鬧,你會如何?而蘭花呢?(來不相知去不留)為什么?

  4、感悟蘭花品性(不與浮云游塵為伍,兩耳不聞,兩眼不看塵世喧鬧,追求自我,吐納芬芳,超凡脫俗,淡泊自足)(配樂個性朗讀3、4句)

  過渡:蘭花至真至純的`秉性令人激賞,至香至美的風采令人留念,然而令人不明的是為何大畫家板橋(出示課件)——“板橋專畫蘭竹,五十余年,不畫他物。”(板橋“題畫竹”中自述)

  四、多元賞詩,升華詩境

  1、賞蘭竹之姿(課件伴樂再看一次前面各圖軸)

  2、聽板橋之史

  鄭燮,30歲前以讀書教書為主,康熙秀才,后賣畫揚州,以活潑奔放,挺拔沉雄的筆墨,振聾發聵地反擊了純以臨摹為能事的毫無生氣的如意館畫派的靡靡頹風,革新畫的意境,大膽創造。他文筆敏捷,心思高曠,詩文書畫,幾乎是信手拈來,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為“揚州八怪”之首,39歲中雍正舉人,44歲乾隆進士,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縣令。做官期間,不肯逢迎上司,頗能關心人民疾苦,饑荒年歲,曾因擅自開倉賑濟,撥款救災,濟人無數,但卻因此獲罪罷官,為官十二載,看透官場黑暗,秉直清廉,體恤百姓,愛民如子,“恨不能填滿普天饑債”。罷官臨行前,百姓都來送行,板橋雇了三頭毛驢,一頭自己騎,一頭讓人騎著前邊領路,一頭馱行李,做縣令長達十二年之久,卻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見了都很感動,依依不舍,鄭板橋向濰縣的百姓贈畫留念,畫上題詩一首:

  烏紗擲去不為官,

  囊囊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

  秋風江上作漁桿。

  從此,鄭板橋回鄉以畫竹賣畫為生,度過了他貧寒而很有節氣的一生。

  3、賞析《題畫蘭》的表達方法。

  師:身處高寒之地的蘭花與板橋有何共通之處?

  蘭花鄭板橋

  身處劣境堅持操守

  卓爾獨立VS淡泊自足

  淡泊脫俗追求個性自由

  四時不謝倔強不馴

  (借物言志)

  4、“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之者披文以入情”,讓我們靜下心來再次領略畫中之詩,詩中之人吧!(美讀古詩,背誦古詩)

  五、拓展誦詩,凝出詩味。

  1、板橋作為文學家,書畫家,雖畫路較窄,尤愛竹蘭石,是因為畫如其人,人如其畫,詩文寓托,意境雋永。

  2、讀一讀下面兩首詩,品一品其中詩味。

  竹石 柱石圖

  鄭燮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誰與荒齋伴寂寥,

  立根原在破巖中,一枝柱石上云霄,

  千磨萬擊還堅勁,挺然直是陶元亮,

  任爾東西南北風。五斗何能折我腰。

  3、反饋交流,積累古詩。

  六,鞏固習詩,提升詩趣。

  1、書法抄寫本詩,并為之配畫。

  2、選自己得意的一幅畫,題一首小詩。

  板書設計

  題畫蘭

  千山頂上 → 妙香稠

  浮云喧鬧 → 不相知

  借物言志

  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范文 篇15

  一、確立辯論雙方

  1、讀教材中的提示,確立個人辯論觀點。

  2、根據觀點異同分組:

  正方:人人要講誠信,不能撒謊。反方:生活中可以說些善意的謊言。

  二、觀摩錄像,了解辯論特點

  2、總結辯論方法,辯論程序,明確注意事項。

  三、推薦人選,全班辯論

  1、全班推選出6人,舉行辯論,其他人和教師一起作評委。

  2、點評辯論情況,評出優勝方。

  3、師生共同總結辯論情況。教師提示小組辯論要求。

  四、分組辯論,人人參與

  1、八個人為一組,三三合作,另外兩人作評委,小組內展開辯論。

  2、各組評委評出優勝方,并給出理由。

  五、師生總結,明確認識

  通過這次辯論,你對講誠信與善意的謊言有什么新的認識?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范文(通用15篇) 相關內容:
  •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22課《古詩兩首》片斷賞析(精選14篇)

    《冬夜讀書示子聿》是蘇教版第十一冊古詩兩首中的其中一首,是寫由讀書而生發的感想,寫的是詩人陸游用冬夜讀書生發的感想來教育兒子子聿:做學問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安塞腰鼓》教學案例(通用14篇)

    一、朗讀比賽引發的疑問學校每月舉行的朗讀比賽在即,我讓學生自己準備朗讀材料,卻沒想到班上有一半的人選擇了《安塞腰鼓》。雖然《安塞腰鼓》我已經讓學生預習過了,但是《安塞腰鼓》是劉成章寫的一篇詩化散文,語言激動昂揚,酣暢淋漓...

  • 六年級上冊《荷塘舊事》學案(通用14篇)

    教材分析:《荷塘舊事》是一篇回憶性的寫景敘事散文。本文作者回憶了童年時到外祖母家過暑假,在荷塘邊度過的一段美好的生活。文章中,作者描繪了月牙泡的美好的自然之景,同時也塑造了一群淳樸可愛的農村孩子的形象,表現了作者對童年美...

  • 北師大六年級上冊《觀察物體》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精選15篇)

    單元教學目標1.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草圖。2.能根據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5個正方體組合),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

  • 六年級上冊《伯牙絕弦》教案分析(精選12篇)

    案例: 一、吟詠古詩,揭題導入1、課件出示有關友誼的詩句,生齊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 六年級上冊《有的人》導學案(精選15篇)

    【設計依據和教學目標】1. 設計依據:愛好詩歌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凡是好詩,不論新舊,都是經久難忘的。能夠被大多數人記住,就表明這首詩是具有生命力的,是經得起歷史的考驗。...

  •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圖形的變換》說課稿(精選2篇)

    一、說教材教學內容:北師大版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35頁“圖形的變換”。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體驗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 六年級上冊《青山不老》學案分析(通用14篇)

    課前準備1、中國地圖,認識晉西北的地理位置。2、多媒體課件。教 學 過 程初探課文,認識老人1、猜字激趣。課件出示“老”字。這個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誰來說說看。...

  • 語文S版六年級上冊《老人與海》教學設計(通用15篇)

    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2、在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真摯感情的同時,學習如何把這種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并進行語言積累。...

  • 六年級上冊課文《孫權勸學》教案(通用17篇)

    教材分析:這一部分體現了對教學內容的分析《孫權勸學》是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個名人單元。前三篇寫的是鄧稼先、聞一多、貝多芬,第四篇寫的是文學家群像,這篇課文寫的是我國古代名人。...

  • 六年級上冊圓教案推薦(精選2篇)

    教學內容:科書第85~87頁例1、例2,以及隨后的“練一練”,練習十三第1~3題。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觀察、畫圖、討論等活動中感受并發現圓的基本特征,知道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的含義;會用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能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

  • 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通用17篇)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詞的基本含義。2、學習用簡潔的對話來展開情節、刻畫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 有關鄂教版六年級上冊15課《壺口瀑布》優質教案(精選16篇)

    本課是一篇寫景散文,主要寫壺口瀑布的壯觀景色,引發了作者澎湃的激情,使作者深深陶醉,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教學目標:1.學習抓住瀑布的聲響、形狀、態勢及偉力來體現壺口瀑布的特征的方法。...

  • 課標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位置》教案(精選14篇)

    教材簡析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位置,是對第一學段的位置學習的提升,也為第三學段學習“圖形與坐標”打下基礎。教材編排了兩個例題;例1要求學生能用數對表示具體情景中物體的位置,將實際的具體情景數學化,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

  • 六年級上冊 第六單元 《太陽的話》 《白樺》(精選12篇)

    《太陽的話》 《白樺》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詩。 2.感受詩歌的意境美,體會詩人的情感。 3.了解現代詩的特點。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比較現代詩和古詩的不同。 4.通過閱讀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日韩在线一 | 国产一区二区欧美日韩 | 粉色视频在线观看高清免费完整 | 逼逼爱插 | 91天堂а8天堂资源在线官网 | 中文字幕亚洲情99在线 | 兔子先生第三季免费视频播放 | 3344成年免费| 热99在线 | 在线看片网站 | 亚洲国产精品伦理 | 扒开双腿吃奶呻吟做受 | 97大神超碰在线中文字幕 | 高清国产视频在线 |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小12萝裸体视频国产 | 中国一级特黄真人毛片免费观看 |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 中文字幕丰满伦孑 | 欧美爆乳乱妇高清免费 | 剑来56集全免费播放 | 日韩综合中文字幕 | 暗夜在线观看 | 亚洲毛片不卡AV在线播放一区 | 男人扒开女人内裤强吻桶进去 | 午夜剧场图片亚洲 | 亚洲AV超碰爽死狠狠热 | 欧美怕怕视频 | sese成人| 9色在线视频网站 | 桔子影院午夜免费观看 | 国产系列精品av | 在教室伦流澡到高潮hgl视频 | 天堂在线国产 | 黄网站色视频免费观看 |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 国产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综合五月久久小说 | 无码欧美多人性站交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