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人口
第一節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我國人口的數量、分布與增長,理解我國人口問題產生的原因及為此制定的基本國策。
2.使學生了解有關華僑及華人的知識。
3.培養學生使用“人口分布圖”和“人口增長曲線圖”等地理圖表的能力,以及計算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4.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對待人口問題的態度和價值觀,樹立科學的人口觀。
教學重點
我國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問題及對策。
教學難點
人口發展要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的承載量相協調的科學人口觀的樹立。
教學方法
談話法,小組合作學習方法。
教學媒體
掛圖“中國人口分布圖”、“中國人口增長曲線”投影片、課本插圖、有關圖表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板書】 第二章 和民族
第一節
【引入新課】 世界上有多少億人口,我國有多少億人口(1996年底)?中國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是多少?(學生分小組討論后回答)
1996年底世界人口已達57.7億,我國人口總數為12.2億,我國占
【板書】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學生活動】 閱讀課本中“中國與俄羅斯、加拿大、美國的面積和人口比較圖”(見下表),提出問題:將四國面積、人口相比較,能得出什么結論。
【結論】 中國國土面積居世界第三垃,但人口超過其它三個國家人口總數的2倍,與面積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國相比,我國人口是加拿大的47倍,是美國的4.7倍,可見我國是世界人口大國。
【過渡】 人口大國的人口又是如何分布的呢?首先介紹一下人口密度的知識。
【學生活動】 12.2億人/960億平方千米=120人/平方千米。這一數字大約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0倍。
【板書】 二、人口分布不均
觀察課本中的“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口數量”圖,找到江蘇、山東、新疆、西藏的人口總數,參考課本“做一做”提供的上述省區的面積,計算四省區的人口密度并比較東部沿海兩省與西部內陸兩自治區人口密度的差異。
仔細觀察課本中的“中國人口密度圖”,思考以下問題:
(1)找到黑河—騰沖一線,對照圖例觀察線兩側東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密度的差異。觀察哪些省區人口密度大于 200人/平方千米,哪些省區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
(2)閱讀課本相關內容,了解該線兩側的面積、人口所占比例。
(3)確認該線東西兩側人口密度差異的主要原因。
學生分組討論,代表發言,全班評議,由學生歸納:
黑河—騰沖一線東南部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東部的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浙江、江蘇、四川東部等省,這些地區多為平原區,適于人們生產和生活。而西北部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內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省區,這些地區多為高原和沙漠,不利于人們生產和生活。
【教師小結】 可見我國人口密度東部大于西部,平原大于高原和山區。這是由自然條件、社會經濟以及開發時間的長短而決定的。
【板書】 三、鄉村與城鎮人口比重的差異
【過渡】 人口密度東西部存在差異,農村與城鎮也存在差異,而且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擴大,這種差異也在變化。請看下表:
【教師設問】
(1)計算1994年(全國人口為12億)城鎮人口與鄉村人口的數量
(2)世界平均城鎮人口比重為41%,目前我國城鎮人口的比重仍低于這個水平,你認為今后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城鄉人口分布將出現什么問題?
(3)城鄉人口怎樣合理分布,才能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
學生主要歸納出以下幾點:(1)全國仍有8.5億人口在鄉村,鄉村容納不下這樣多的勞力,應該就近建設新型城鎮,以縮小城鄉差別;(2)為保護大城市的環境,應限制大城市的規模,建設衛星城以緩解大城市的人口壓力。
【板書】 四、華僑與華人
【過渡】 我國到海外的移民,大致分為華僑與華人兩種,前者指長期僑居國外并具有中國國籍的中國人,后者指已定居國外并取得外國國籍的,又稱為外籍華人。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 華僑和華人對國家熱愛以及他們積極支援國家建設的典型事例,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師說明】 我國贊成與鼓勵華僑根據自愿的原則選擇自己的國籍。我國政府和人民十分關懷和重視保護海外華僑和華人的正當權益。
【教師小結】 這節課我們了解了中國人口在世界的地位,知道了我國人口的分布、鄉村與城鎮人口的差異,了解了華僑和華人的情況,這對我們學習問題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復習鞏固】 了解自己的家鄉(鄉村或城鎮)人口密度與人口的遷移情況,分析其原因和解決的措施。
第二課時
【復習鞏固】 復習我國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及人口的分布特點,引出新課。
根據下表提供的我國人口增長數據,要求學生繪出1764年以來我國的人口增長曲線圖,并觀察我國的人口增長有什么待點?
通過觀察,由學生分析自己得出結論:
(1)我國人口基數過大。1949年為5.4億,1996年時就達到12.2億。
(2)增長速度過快。由繪圖可知,我國人口呈直線上升的趨勢,僅用了47年時間,人口就增長了1.3倍,達到12.2億。
【板書】 五、人口增長過快及其帶來的問題
1.我國人口增長的突出特點
【教師設問】 如果人口自然增長率均為1.0%,10億人口與1000萬人口的兩個國家每年各增加多少人口?
【學生回答】 前者每年增加1000萬人口,后者每年增加10萬人口。
【教師小結】 由于我國人口基數過大。形成了較高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和龐大的人口總量
【板書】 2.新中國成立前后人口增長差異的原因
【教師設問】
(1)新中國成立以前為什么人口增長緩慢?
(2)新中國成立以后為什么人口呈直線上升的趨勢?
【學生活動】 學生分組討論人口增長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系,懂得了由于舊中國經濟落后,戰爭、災荒頻繁,疫病多、死亡率高,人口增長緩慢。而新中國成立以來,醫療衛生條件有所改善。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
【教師提問】 人口的增長會給我們帶來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下表】
【板書】 3.我國的人口問題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我國人口增長過快帶來哪些問題?
(2)我國實行計劃生育遇到哪些困難和阻力?
(3)我國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有什么好處?
【學生活動】 學生分組討論,充分發表個人意見,經過不同觀點的辯論,使學生的思想達到一致。然后由小組代表歸納出來,再在全班進行評議。最后由教師小結。
【教師小結】
(1)人口的急劇增長,給我國帶來的是環境的巨大壓力,人口問題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巨大障礙,我國大多數資源和工農業產品,按人口的平均數都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2)由于幾千年的傳統封建意識的影響,特別是在農村還存在著多子多福、生男比生女好的思想,而且這種思想還根深蒂固,不易改變。
(3)人口的控制可以提高人口素質,人民生活水平可以得到改善,環境質量可以得到提高。
【教師總結】 上述環境、資源、社會問題的產生都是由于人口過多、人口增長過快造成的。(對此我們應采取哪些對策呢?)
【板書】 六、人口問題的對策
我國政府將計劃生育作為基本國策之一。實行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人口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這是控制人口的關鍵,也是提高人口素質的前提。我們要積極地宣傳這一基本國策,使我國的人口得以控制。
【總結】 這節課我們對我國的人口特點、人口問題及其對策進行了學習。努力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這是解決我國人口問題的有效措施。與此同時還應積極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與文化素質,改變人們的生育觀,人口問題才能最終得到解決。
板書設計
第二章 和民族
第一節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二、人口分布不均
三、鄉村與城鎮人口比重的差異
四、華僑與華人
五、人口增長過快及其帶來的問題
1.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
2.新中國成立前后人口增長差異的原因
3.我國的人口問題
六、人口問題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