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上冊第四章復習要點
例:p101活動1、2
因地制宜: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的優勢,把要發展的農業生產部門或農作物布局在適宜它本身發展、生長最有利的地方。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四大原則:宜林則林、宜糧則糧、宜牧則牧、宜漁則漁
例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的地方適合發展耕作業,例如長江三角洲、三大平原地區,這些地方地形、土壤、水源、氣候條件相對來說都比較優越;②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適合發展林業,既增加收入,又可保持水土,發揮森林的環境效益;③氣候干旱、降水稀少,但牧草生長良好的地方,適合發展畜牧業;④河湖較多,水資源充足的地方適合發展漁業。
影響農業發展與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社會因素。
例:p103活動1、2、3
我國農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發展
現狀
發展成就
舉世矚目:產量、位次、生產能力等
面臨挑戰
問題嚴重:耕地減少、水土流失、自然災害、環境污染等
發展方向與對策
①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
②建立商品糧基地
③科技興農
例:p106、107活動1、2、3
三、工業的分布與發展——主導產業
1、工業與我們
⑴概念:從自然界取得物質資源,以及對原材料(礦產品、農產品)進行加工再加工的過程。
⑵分類:
重工業
以生產生產資料為主的工業
采礦、冶金、電力、機械、化學工業、核工業等。
輕工業
以生產生活資料為主的工業
紡織、食品、皮革、造紙、鐘表家用電器等。
2、工業的空間分布(3沿)
⑴沿鐵路線:京廣、京滬、哈大等鐵路沿線形成許多工業基地。
⑵沿河:黃河流域是能源開發的重要工業帶;長江沿線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城市為中心的沿江經濟發達地帶。
⑶沿海:集中了4個工業基地、5個經濟特區、14個沿海開放城市等工業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⑷我國的四大工業基地
工業基地
遼中南地區
京津唐地區
滬寧杭地區
珠江三角洲
工業中心
大連、沈陽、鞍山
北京、天津、唐山
上海、南京、杭州
廣州、深圳、珠海
工業特色
我國著名的重工業基地
我國北方最大的
綜合性工業基地
我國最大的綜合
性工業基地
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3、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⑴涵義:以新的科學技術為基礎,電子和信息為龍頭,產品科技含量高的新興產業。⑵特點:科技人員比例大、研究開發費用高、產品更新換代快。⑶布局: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北京中關村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88年)⑷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地區發展方向的差導:
①沿海——科技園區型 ②沿邊——貿易導向型 ③內陸——國防軍工型
二、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工業的地理分布,用實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發展中的作用
工業的一般生產過程:對原材料加工再加工,如汽車生產:開采鐵礦→冶煉鋼鐵→生產汽車
工業生產特點:階段性、關聯性、計劃性
后一階段所用的原料是前一階段所用的產品,即前一階段的生產是為了后一階段的進行,生產是有計劃性,針對性的生產而非盲目生產。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工業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他是國家經濟獨立,國防現代化的根本保證,為農業、建筑、科研、軍事等部門提供了許多機械設備、科研儀器,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