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教案 > 八年級地理教案 > 自然資源  參考資料

自然資源  參考資料

自然資源  參考資料

自然資源的屬性自然資源是指直接能從自然界中獲得并用于生產和生活的物質與能量。概念中包含了三層含義。(1)作為自然資源必須能直接從自然界中獲得,即自然資源必須具備“自然屬性”。(2)作為自然資源必須能用于生產和生活,即必須具備“經濟屬性”,亦即對人類 “有用”。(3)自然資源不僅包括了能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得并用于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同時也包括了能用于生產和生活的能量。因此,判斷某種物質是否為自然資源,只要看它是否同時具備了“自然”“經濟”兩種屬性。例如甘蔗、鐵礦石、小麥、閃電四種物質或能量中,鐵礦石是自然資源,而閃電雖然存在于自然界中,但在目前科技條件下,人類不能直接加以利用,即它只具備了“自然屬性”,而不具備“經濟屬性”,所以它不是自然資源。甘蔗、小麥當然對人類有用,具備了“經濟屬性”,但不是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得的,而是經過了人類的培育和加工,故不是自然資源。自然資源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自然資源是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資源一定屬于自然環境,而自然環境里的物質不一定都是自然資源,因為有的物質雖具備“自然屬性”特點,但不一定有用。當然“有用”和“無用”只是相對的,它取決于科技條件。一些過去無用的東西,例如鈾、釷、鍺等稀有金屬,曾作為廢石處理,如今已成為重要的自然資源。波浪、潮汐現在也作為資源而加以利用。自然界尚有廣闊的天地需要開發,關鍵在于科技的進步。正因為如此,我們要強調保護人類的自然環境,因為它們蘊含著被人類開發利用的巨大潛力。所以,自然資源不僅具有“自然屬性”與“經濟屬性”,還應具有“發展性”。閃電現在不是自然資源,但當科技發展到能利用它的時候,它就變成自然資源了。走符合我國人口與資源環境國情的現代化發展道路我國現代化發展應走“低度消耗資源、適度消費”的道路。為什么呢?因為我國人均資源相對貧乏,嚴重制約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進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口多,增長快,許多資源的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處于低水平。從耕地資源看,其面積僅次于俄羅斯、美國和印度,但人均耕地面積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32%。草原和森林面積在世界上分別位居第四位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33%和13%。相當多的資源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我國在人均資源占有量處于低水平的情況下,能夠實現經濟穩定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然而同時也應看到,人均資源占有量水平低對經濟發展進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著很大的制約作用。一般來說,經濟增長和人均消費水平的提高意味著人均資源需求量的增大。工業化國家的傳統現代化道路,都是靠以資源的高消耗、生活的高消費、環境的重污染來支撐經濟的高速度增長的。但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人均占有量整體上處于低水平,而某些資源(例如耕地等)的人均占有量還趨于下降的狀況,因此面對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以及經濟發展狀況,我們只能選擇與發達國家不同的人口、資源、環境組合方式,實際意味著選擇以非傳統的現代化發展模式,即要求我國現代化建設應走“低度消耗資源、適度消費和保護環境”的道路。這才符合我國人口與資源環境的國情。如何理解可再生資源數量的有限性自然資源的數量是有限的,這是自然資源的基本特點之一。可再生資源能不斷更新生長,循環再現,為什么說它數量也是有限的呢?自然資源的數量的有限性是指任何自然資源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其數量是可計量的、有限的。例如達到地球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量為8.24焦/(平方厘米·分)(太陽輻射常數)。長江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1萬億立方米左右等。可再生資源的更新生長有自己的速度,需要一定的時間。例如遭到破壞的森林,它的恢復需要數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另外,如果對可再生資源不合理地利用,其生產力會不斷衰竭,更新循環速度會變慢。因此,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在一定條件下,各種自然資源都不是取之不盡的,其數量都是有限的。依靠本國資源養活16億人口1.問題的提出。中國人口多,人均占有資源量少,特別是耕地緊缺,淡水不足,是制約農業生產的重要因素。以接近實際的耕地面積1.3億公頃算,13億人口,人均0.1公頃左右,人均占有淡水不足2 300立方米,分別為世界平均數的1/3和1/4。到21世紀20~30年代,我國人口將達到15~16億,人均耕地將下降到不足0.1公頃,人均占有淡水資源也將下降到1 800立方米。為保證農產品供給,農作物實際播種面積必須保持在1.8億公頃(按目前統計面積為1.4億公頃)左右,灌溉面積必須發展到0.6億公頃,難度很大,人口-食物-資源-環境的矛盾將進一步激化,形勢不容樂觀。 世界觀察研究所的萊斯特·布朗根據日本、韓國發展過程中,農用地被工業大量占用(日本人均0.04公頃,韓國0.07公頃)而導致農業萎縮,糧食依靠大量進口來滿足社會的需要(1994年日本進口占72%,韓國占66%),由此推理,提出了“誰來養活中國”(who will feed china)的問題。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反響,而且被一些人所利用,提出所謂“中國威脅論”。中國到底能不能依靠本身的資源養活自己呢?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挑戰,必須給予科學的回答。2.基本結論。中國資源形勢雖然嚴峻,但是中國資源還有相當大的潛力,中國不僅必須,而且經過努力也有可能依靠自己的資源解決或基本解決食物與農產品的供給。(1)中國實際耕地1.3億公頃,而不是1億公頃。現有人均耕地為0.1公頃,從現在起對現有耕地,認真堅決地保護,形勢還是樂觀的。我國還有擴大0.7億公頃耕地的資源潛力。估計在工業化與城市化過程中耕地的消長平衡,至少能保持1.2億公頃,按16億人計算,人均占有耕地也有0.07公頃,多于日本。中國目前耕地復種指數在155%左右,據研究,中國耕地的復種指數的潛力可達到160%~170%,復種指數增加一個百分點,相當于增加133萬公頃的播種面積。中國耕地2/3屬中低產田,提高單產潛力還大。按實際面積計算,中國的稻谷產量約為4 350千克/公頃,發達國家平均為5 925千克/公頃,埃及達到8 340千克/公頃;小麥約2 600千克/公頃,發達國家平均為2 655千克/公頃,英國達到6 810千克/公頃;玉米為4 155千克/公頃,發達國家平均為6 420千克/公頃,意大利達到8 490千克/公頃。中國還有約600多萬平方千米的山區與300萬平方千米的海域,其利用率與生產率還不高,隨著人們認識的提高和科學技術水平與開發能力的提高,中國的山區和海洋將成為重要的食物來源。中國是一個大國,地區之間發展很不平衡,全面實現工業化還要相當長的時間。中國的回旋余地比日本、韓國等小國大得多,是日本、韓國等不能相比擬的。(2)根據“中國土地資源生產能力與人口承載量”的研究,到21世紀20年代中期,在較高水平投入或豐產年的情況下,中國能生產糧食6 960億~7 000億千克,按人均450千克計算,能供養約15.48億人口;中等投入或平產年,糧食產量能達到6 660億~6 750 億千克,能供養14.8億人口;在低投入或歉收年,糧食產量在6 390億~6 480億千克,只能供養14.2億人口。因此必須重視對農業的投入和控制人口的增長。在投入不足或歉收年的條件下,糧食缺口可能達500億千克。對此要做好準備。中國農業資源最大可能生產量的估計是在假設以播種面積為1.9億公頃,糧食播種面積為1.4億公頃,水澆地0.7億公頃的條件下,單產6 660千克/公頃,糧食產量可能達到8 400億千克,以人均擁有糧食500千克計算,可承載16.6億人。這個數字,我們可以相對地理解為中國資源最大承載力。因此,中國人口最高峰不宜超過16億人。(3)因此,我們的結論是中國的糧食(食物)能夠做到自給或基本自給。我們的方針是基本自給,少量進口,促進交換。我們的態度是有條件的謹慎樂觀。3.主要對策(1)協調人口與資源、環境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一方面要嚴格控制人口的增長,提高人口素質,另一方面要開源與節流結合,要把節約、高效和持續利用資源放在突出地位。(2)保護耕地,開發荒地,提高復種指數,保持農作物播種面積不變。(3)建立資源節約型的集約化農業生產體系。(4)大力開展以改土治水為中心的中低產田改造,增產的重點應放在中產田。中國中低產田占2/3,增產潛力大。根據李振聲院士的材料,1993年黃淮海地區按播種面積單產在2 250~4 500千克/公頃的中產田占73%的縣、75.4%的播種面積和72.6%的產量,預計xx年的貢獻率將占67.7%。(5)集中力量建設商品糧食生產基地。從國家全局看,要著重抓好東北地區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長江流域的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江漢平原、江淮平原、四川盆地,黃淮海地區的黃淮平原,共8大片以商品糧為重點的綜合農業生產基地的建設。這8大片包括9個省的495個縣級單位,土地面積占全國9.1%,集中了全國耕地的28.5%。糧食總產約占全國的33%,凈商品率平均為28%,預計未來的糧食產量仍然要占全國總量的1/3。同時,這8片的棉花、油料、肉類也各占全國的1/3左右,農業生產地位十分重要。國家要給予特別支持,使之鞏固、提高,不能讓其衰退。(6)積極開發山區與海洋。山區與海洋是我國未來重要的食物來源。從全局看,山區開發的重點應放在亞熱帶、熱帶東部山區,該區面積約100萬平方千米,實有耕地面積約0.1億公頃,林地0.5億公頃(喬木林與灌木林),有267萬多公頃的宜農、宜果荒地和0.3億公頃的宜林宜牧荒山草坡。該山區高溫多雨,水源充沛,山體不高,山、丘、谷相間,土地生產力高,是一塊得天獨厚的寶地,有條件建設成為中國一個綜合性大農業的戰略后備基地。包括用材林基地、熱作及亞熱帶水果基地、茶葉基地、木本糧油基地與牧業基地。(7)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我們的方針是基本自給,少量進口,調劑品種,促進交換。在我國人口多,耕地少,資源緊缺的條件下,農產品資源更需要實行國際資源轉換戰略,即生產出口一些勞動密集、技術密集型的優質、附加價值高的農產品,進口那些比較效益低,國內價格已高出國際市場的農產品,與他國分享世界豐富的自然資源。(8)加強農業資源的科學技術研究。組織力量開展我國農業資源的綜合生產能力與人口承載能力的評估;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與農業生產區域化、專業化、產業化;從理論上和方法上研究資源的核算問題,建立資源價值-價格-核算體系,資源-資產-產業化體系,研究資源的有償使用;研究節地、節水、節肥、節糧的適用技術和技術集成;重視資源剩余物的再生利用與污染物的資源化研究;加強土地退化、水旱災害、環境污染等國土整治科學技術的研究;研究應用“3s”技術,建立資源與環境監測系統與決策支持系統,以實現農業資源管理現代化;加強資源與環境科學技術的教育、培訓與宣傳工作;提倡資源效益,使節約資源成為全社會的行動。(9)增加投入。包括政策、資金、科技與勞力等多方面的投入。中國的土地資源問題1.土壤的水蝕和風蝕現象嚴重。目前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積為356萬平方千米,其中水力侵蝕面積為165萬平方千米,風力侵蝕191萬平方千米。我國每年表土流失量在50億噸以上,居世界之首。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已治理了水土流失面積53萬平方千米。2.沙漠面積不斷擴大,土地受到荒漠化的威脅。我國荒漠化的面積每年增加1 000多平方千米,甚至在我國南方也出現了沙荒地。近半個世紀,土地沙化面積擴大了500萬公頃。其中90%是濫墾濫伐和過度放牧等造成的。3.土地出現次生鹽堿化現象。特別是用水灌溉的干旱地區更為明顯。4.耕地面積減少,質量下降。由于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特別是工業交通和城鄉建設大量占用農田,從1949年到1983年,我國共失去耕地近0.67億公頃,同時新開墾耕地0.54億公頃,凈減耕地0.13億公頃。人均耕地面積由20世紀50年代初0.18公頃下降到20世紀末的0.1公頃。這樣,每公頃耕地平均養活的人口從5.5人上升至10人。耕地不僅數量減少,土地肥力也有所下降,耕地有機質含量僅為1.5%,明顯低于美歐等國家的2.5%~4%的水平。荒漠、沼澤是否屬于土地資源?自然資源是指直接從自然界中獲得的并用于生產和生活的物質與能量。土地資源是自然資源中的一種,由此不少同學可能會認為,荒漠、沼澤目前人類不能大規模的利用,所以不屬于自然資源。其實不然,土地資源與土地的關系就像水資源與水的關系一樣,兩者很難劃清。所以人們將當前可以利用和預見將來能大規模利用的土地,都作為土地資源。其實人們對荒漠和沼澤的利用早就開始了,例如人們將沙漠作為核試驗和衛星發射基地;古埃及人通過灌溉,將沙漠變成綠洲;我國東北三江平原多沼澤地,經開墾,昔日的“北大荒”,如今良田成片,變成了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成了祖國的“北大倉”。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荒漠、沼澤一定會得以大規模地開采和利用。保護耕地,就是保護我們的生命線東方網xx年6月25日消息:國土資源部負責人日前在長沙向記者透露,xx年底,我國人均耕地為0.1公頃,僅為世界人均耕地的45%。據預測,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我國人多地少的矛盾將更加尖銳。保護耕地,就是保護我們的生命線。保護耕地,是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對我們提出的迫切要求。從“十五”計劃開始,我國改革和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西部大開發、城鎮化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重大戰略舉措的實施,對如何保障我國耕地資源提出了更嚴峻的挑戰和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一段時期以來,一些地方熱衷于外延式擴張建設,土地利用率低下;有的地方片面強調“以地生財”,違反規劃盲目批地,造成土地閑置浪費。統計顯示,1997年至xx年間,我國耕地凈減少180萬公頃,大多是城郊平坦優質的耕地。一方面我國的耕地被大量占用,另一方面可供開發的后備耕地資源有限。目前,我國人均占有耕地后備資源不到1分地,而我國土地墾殖率已達13.5%,超過世界平均水平3.3個百分點。有關人士指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經濟結構的調整必然帶來生產要素的重組,要保護好耕地就必須綜合規劃、合理利用好土地資源。要轉變土地使用方式,走內涵式資源節約型的經濟發展之路。這就要求在調查評價的基礎上,科學編制土地使用規劃,并嚴格按照規劃付諸實施。我國西北部和北方的沙漠及沙地我國主要有8大沙漠,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它們分別是:塔克拉瑪干沙漠,位于新疆,是我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面積33.76萬平方千米;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準噶爾盆地中部,面積4.88萬平方千米;庫姆達格沙漠,位于新疆南部東端,面積1.95萬平方千米;柴達木沙漠,位于青海柴達木盆地,面積3.49萬平方千米;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內蒙古高原西南,面積4.43萬平方千米;騰格里沙漠,位于內蒙古,面積4.27萬平方千米;烏蘭布和沙漠,位于河套平原西南,面積0.99萬平方千米;庫布齊沙漠,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北部,面積1.86萬平方千米。我國的4大沙地分別是:渾善達克沙地,位于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面積2.14萬平方千米;科爾沁沙地,位于西遼河中下游,面積5.06萬平方千米;毛烏素沙地,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東南部,面積3.21萬平方千米;呼倫貝爾沙地,位于內蒙古呼倫貝爾高原,面積近1萬平方千米。中國今后十年將退耕380多萬公頃東方網xx年6月22日消息:按照《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的要求,今后xx年,我國預計須退耕還林(還草、還湖)380多萬公頃。近年來,我國的耕地保護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1997~xx年,年均建設占用耕地18.4萬公頃,與1991~1996年的年均30萬公頃相比,下降了37%。但國土資源部部長田鳳山表示,保護耕地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田鳳山說,經濟發展對土地的需求將持續增長,耕地緊缺的狀況難以緩解。按照《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安排,到xx年,非農建設用地需占用耕地196.7萬公頃,實際上xx年前,已經占用了73.7萬公頃。也就是說,未來xx年,僅有123.3萬公頃左右的控制指標。據預測,到xx年,我國僅交通建設一項,就將新增用地60多萬公頃。耕地保護的壓力越來越大。除此之外,還有三個制約因素影響耕地保護工作。一是人口持續增長和人均耕地減少的趨勢難以逆轉;二是耕地總體質量下降的趨勢短期內難以遏制,補充耕地的空間越來越小;三是傳統的用地觀念和土地利用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轉變。水資源、水能資源和水利資源水資源從廣義上說,是指包括海水在內的地球水量總體。我們平常所說的水資源主要是指陸地上的淡水。水能資源通常是指河流或潮汐運動產生的能量。這是水流受日、月引潮力而產生的能量,它是從能否發電這個角度來說的。水利資源包括江河、湖泊、地下水、高山積雪與冰川融雪等可供人們生活和生產的用水,可供農業灌溉的水源,河流、沿海潮汐、波浪、海流中所蘊藏的天然水能,江河、湖泊、港灣等可供航運的航道,也包括可以用來發展水產養殖的水域。干渴的“世界水日”xx年3月22日是第十個“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題是“水為發展服務”。其實,目前全世界以及我國水資源面臨的嚴峻形勢,越來越多的同作為當代世界兩大主題之一的“發展”有關,并有可能影響另一個主題“和平”。專家指出,幾千年來,人類將水視為取之不盡的免費商品,從整體上看沒有出現過全球性的水資源問題。只是到了人類社會實現工業化之后,全球水資源才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根據國際水資源管理學會的研究,2025年世界總人口的1/4或發展中國家人口的1/3,近14億人將嚴重缺水。生活在干旱地區的10億多人將面臨極度缺水,將沒有足夠的水資源用于灌溉,以維持1990年的人均糧食產量水平,也不能滿足生活、工業和環境對水資源的要求。約3.48億人面臨嚴重的經濟缺水。這些地區的潛在水資源足以滿足2025年的合理水需求,但是必須進行大規模的水利工程開發,為此需大量投資,并可能對環境造成嚴重損害。我國水資源基本概況也不容樂觀。全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遠遠低于為世界平均線。據預測到2030年我國人口將增加到16億,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將降到1 760立方米,接近國際公認的人均1 700立方米缺水警戒線。我國缺水形勢首先受地理氣候原因影響。我國降雨的時空分布極不均勻,南多北少,季節性很強,年際變化很大,降雨量自東向西遞減,年降雨量的七到八成主要集中在汛期兩三個月,汛期易形成洪澇災害,非汛期往往造成嚴重干旱。特別是北方大部地區降雨量偏少,水資源十分緊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加速,我國未來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將更為突出,形勢十分嚴峻。特別是生活、生產用水的急劇增長,使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經嚴重威脅社會經濟的發展。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水環境惡化。例如河北省人均只有383立方米,年缺水量高達60億立方米。全省工業和生活污水排放量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13億立方米增加到現在的20億立方米,60%以上的地表水和城鎮工礦區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中南部河流已經到了“無河不干,有水皆污”的境地。河南省水資源人均440立方米,實際年缺水量70億立方米。由于用水過量,大量河道干涸,濕地消失,黃河、漳河、淮河、衛河相繼發生斷流。大量未經處理的廢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造成嚴重水污染,破壞了環境,加劇了水供需矛盾。專家指出,根據我國水資源的現狀,根本出路有三條:一是廣泛開展節約用水,建立高效節水型社會。二是實施南水北調。三是開發利用洪水資源。解決我國北方地區水資源緊缺問題迫在眉睫。(新華網,王立彬)

水資源緊缺指標 

緊缺性

人均水資源量(m3/年) 主要問題

輕度缺水

1700~3000 局部地區、個別時段出現缺水問題

中度缺水

1000~1700 將出現周期性和規律性用水緊張

重度缺水

500~1000 將經受持續性缺水,經濟發展受到損失,人體健康受影響

極度缺水

<500 將經受極其嚴重的缺水,需要調水

注:本指標系水利部水資源司綜合聯合國組織和著名專家的看法,并結合中國具體情況初步確定。節水小知識介紹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以“一水多用”和“用多少放多少”的原則節約用水。★ 可嘗試在家庭中的非節水型抽水馬桶水箱內放置一塊磚頭、一個裝滿水的可樂瓶或鹽水瓶,減少沖洗水量,從而達到節水的目的。★ 在水壓較高的地區,居民不妨采用調整自來水閥門的辦法來控制水壓,這樣便可節約相當的水量。★ 洗澡時應避免過長時間沖淋,而應間斷放水淋浴,搓洗時也應及時關水;盆浴后的水可用于洗衣、沖洗廁所和拖地等。★ 炊具、食具上的油污,先用紙擦除再洗滌;洗滌蔬菜水果時,應控制水龍頭流量,改不間斷沖洗為間斷沖洗。★ 衣物要集中洗滌,應盡量減少洗衣的次數;小件、少量的衣物提倡手洗,可節約大量的水;洗滌劑要適量投放,過量投放將造成水的大量浪費。節水小竅門★ 切勿長開水龍頭洗手、洗滌衣服或洗菜。★ 用噴頭淋浴比用浴缸洗澡節省水量達八成之多。★ 用過的水可以再洗地或澆花,不必使用清水。★ 使用洗衣機或洗碗時,集中衣物或碗碟一起洗滌。★ 滴漏的水龍頭每天可耗水70升;為免浪費,應立即修理。★ 教育子女切勿拿水嬉戲。(海南日報,xx年3月22日)開源節流,節流為主北京是一個重度缺水的城市,人均占有水資源不足300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值的1/8,世界人均值的1/32。 專家們說:解決北京的水資源短缺問題,根本的出路是“南水北調”,而這一工程至少要到xx年才能實現。也就是說,xx年以前,北京解決嚴重缺水只有靠自己。xx年之前,北京缺多少水?如何找新水源?如何節水?解決缺水最難辦的事是什么?這一系列關于北京的水的問題,不僅是政府部門的工作大事,也是每一個京城百姓密切關注的問題。 北京市水利局預測:按平均降水年份估算,到xx年北京將缺水7.94億立方米,到xx年將缺水16.15億立方米。造成北京水資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嚴重超采。北京市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大量開采地下水,截至目前,全市地下水累計超采60億立方米,可供開采的地下水已經十分有限。密云、官廳水庫占全市地表水供水總量的2/3。由于上游工農業用水量增加,兩庫來水量連年減少,加之近兩年華北地區持續干旱,密云水庫連續兩年汛期斷流,全年幾乎沒有來水,同時,水污染加劇了缺水程度。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城市迅速發展,用水不斷增長和水資源緊缺一直是無法回避的矛盾。那么,北京市克服水資源危機的出路在哪里呢?1999年3月26日,副總理對解決北京市水資源問題作了批示:“解決北京市缺水的問題,必須開源與節流并重,以節流為主。”北京市節約用水辦公室副主任陳林濤說,北京市可開發的新鮮水源已經很少,可以開發的水源只有污水和汛期雨洪水、污水處理再利用即中水回用。北京市每年產生13億立方米的污水,這些污水處理后,可以成為另一種水源,用于灌溉、沖灑道路、沖洗廁所,也可以用于工業冷卻水等。北京市規劃建設30多座污水處理廠,到xx年,全市90%的污水可以得到處理。高碑店污水處理廠是北京市最大的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工程總設計規模為47萬噸/日,近期已形成了30萬噸/日的規模,補充替代河水供第一熱電廠冷卻用水,部分經深度處理后的中水供南郊工業區及南城地區市政使用。據了解,北京市已采取措施,鼓勵企事業單位、新建社區使用中水,目前已有126家賓館、飯店、學校開始使用中水沖洗廁所。雨洪水是另一個可以開發的水源。扣除過境水量,北京地區每年雨洪的出境量平均為7億立方米,開發雨洪可以增加北京地區的水資源量。北京市規劃~xx年投入20.07億元,年可利用雨洪量為0.36億~1.42億立方米,僅去年一年,北京山區就完成集雨、截流工程上萬處,新增蓄水能力200余萬立方米。節約用水,對于北京來說,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從20世紀80年代起,北京市政府就開始為節水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其中利用價格杠桿,合理調整水價,有效地節約了用水。從今年1月1日起,北京市節水辦公室頒布了主要行業用水定額,一些高耗水行業的用水將受到限制。以服務行業為例,如果超出用水定額,將被課以正常水價1~5倍的處罰。(人民日報,xx年4月7日)節水從農業開始我國是世界上13個缺水國家之一。但我國又是一個水資源浪費極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農業用水利用率僅為40%到50%。美國年取水量不足5 000億立方米,國民生產總值超過8萬億美元左右,我國年取水量6 000億立方米,國民生產總值僅1萬億美元左右。此外,我國7大水系重點流域地表水普遍受到污染,達到一二類水質的流域極少。地球上人類可以直接取到的淡水中,用于生活的不足1/5,而用于農業的至少占到3/5,因此,農業節水成為節水的關鍵。我國政府十分重視農業節水問題,提出并實施節水農業。談到節水農業,大家自然會想到,渠道防滲、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措施,實際上節水農業還有更廣泛、更綜合的內容。例如節水工程措施要與農藝、生物措施相結合,有灌溉條件的地區要節水,沒有灌溉條件的地區也要考慮如何充分利用天然降水的問題。節水農業從根本上講是提高農業用水的有效性和農業的產出效益。從1996年開始,農業部累計投資1億多元,建設了一批旱作節水農業示范基地和行走式節水灌溉示范區,通過農藝、農機、生物、工程等綜合措施的應用,完成了一批以坡改梯生土熟化農田工程、集雨節水補灌等為重點的高標準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改善了旱區農業基本條件。農業部還在全國各地累計推廣了水稻“淺濕曬”灌溉、“坐水種”、“行走式節水”、施用抗旱保水劑、地膜與生物覆蓋等節水農業技術措施0.2億公頃左右,發展田間及大棚集雨節水和噴、微、滲灌等技術措施70萬公頃。與此同時,在生產中推廣應用的旱作節水農業科技成果4 000項,其中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的重大科技成果500多項。全國農業部門從中央到地方,有一套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業機械化管理體系,擁有農機推廣人員近40萬人,其中從事節水農業推廣服務人員有20萬左右。同時還擁有排灌動力機械近1 500萬臺,農用水泵47萬臺,節水灌溉類機械48萬套。目前農業部已組織編制了《全國節水農業發展規劃(~)》和《西部地區節水農業規劃(~)》,對我國節水農業的下一步發展展示了藍圖。為此,農業部準備從節水農業綜合技術推廣與培訓、田間節水配套設施、節水農業機械和自然降水的蓄積等小型工程設施等四個方面加強建設和示范,引導農民自覺節水;在節水灌溉技術研究與設備開發、抗旱作物品種的選育及產業化技術、抗旱優質高產高效栽培技術、人工增雨技術等方面加強開發推廣;以農業部300個縣農情網、農業部遙感應用中心和現有的科研、教學單位為基礎,建立全國的墑情監測系統,并配套建設決策支持系統,實現節水農業的實時監測與管理;會同水利部等部門研究擬定農業用水價格調控政策,利用價格杠桿調節用水量。

自然資源  參考資料 相關內容:
  • 自然資源的總量和人均占有量

    教學目標:1.基礎知識:(1)知道中國自然資源種類繁多,數量較為豐富,但人均資源少,利用不盡合理。2.智能的培養:使學生辨證地認識資源與人類的關系,以及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自然資源的意義。...

  • 自然資源的概況和礦產資源的分布特點教案

    自然資源的概況和礦產資源的分布特點一、自然資源的概況【講授新課】請大家看書中一組數據,你能否根據數據概括出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板書】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總量多、人均少,【提問】提據以前所學過的世界地理知識,你能不...

  • 第三單元自然資源復習教案

    【教學目標】1、了解我國自然資源的定義的分類,能夠區分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2、知道我國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了解我國我國土地資源的分布和存在的問題。3、知道我國水資源的嚴峻形勢,理解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措施。...

  • 自然資源的總量和人均占有量

    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大量的數據資料,使學生了解我國自然資源數量大、種類多的特點,幫助學生建立民族自豪感。2.通過與其他國家比較,使學生了解我國人均資源不足的特點,明確我國在自然資源上面臨的嚴峻形勢;通過分析其中的原因,使學生...

  • 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教案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況及其與人類關系的常識,使學生了解水的重要性;使學生初步了解水污染的嚴重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義,從而進一步加強環保意識。...

  • 自然資源概況

    本學期總第34課時本單元第 2 課時授課日期11、27課題第一節 自然資源概況(2)課型新授教 學 目 標 1、 我國礦產資源分布的利與弊 2、 石油產量和發電量皆居世界前列 3、 我國鐵礦儲量最多的三個省 4、 我國主要煤礦、油田、鐵礦、有色金...

  • 第19講 陸地自然資源

    第19講 陸地自然資源[考綱要求]陸地自然資源的特點。陸地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的關系。資源問題。中國主要自然資源的特點。 [知識講解]一、陸地為人類提供自然資源 (1)概念:人類直接從自然環境中獲取,并用于生產、生活的物質和能量,在協...

  • 陸地為人類提供自然資源

    教學目標1. 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自然資源的概念、分類、總體特征以及陸地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的關系。2. 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確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但在科學技術進步的支持下,其潛力是無限的,使學生學會辨證的看待問題,同時使學生懂得利用自...

  • 自然資源概述

    教學目的1.使學生了解自然資源的概念和分類。2.在自然資源分類的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3.通過學習,認識因不合理的利用資源,使可更新資源轉化為不可更新資源的事實,培養學生初步建立起資源保護的觀念。課型 講授新課。...

  • 自然資源的總量和人均占有量

    教學目標:1.基礎知識:(1)知道中國自然資源種類繁多,數量較為豐富,但人均資源少,利用不盡合理。2.智能的培養:使學生辨證地認識資源與人類的關系,以及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自然資源的意義。...

  • 陸地為人類提供自然資源

    教學目標1. 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自然資源的概念、分類、總體特征以及陸地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的關系。2. 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確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但在科學技術進步的支持下,其潛力是無限的,使學生學會辨證的看待問題,同時使學生懂得利用自...

  • 自然資源概況1

    本學期總第32課時本單元第1 課時授課日期11、24課題第一節 自然資源概況課型新授教 學 目 標 1、 記住中國領土面積居世界第三位 2、 理解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的重要性 3、 初步學會根據保護自然資源的法規,對實際生活中見到或聽到的有...

  • 第一節 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教學要求 1.學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資源,以及自然資源的分類。 2.從生活、生產實例出發,使學生了解自然資源與人類生產生活的密切聯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國資源豐富、人均不足,且破壞嚴重的國情現狀。...

  • 自然資源概況

    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第一節自然資源概況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的第一節《自然資源的概況》主要介紹了自然資源的定義和分類、自然資源的特征。...

  • 第1課自然資源教案

    【教學目標】1、知道自然資源的定義和范圍。2、了解自然資源的分類,知道常見的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3、了解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理解合理利用和保護資源的重要性。...

  • 八年級地理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婷婷99 | 98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欧美 | 97碰成人国产免费公开视频 | 啪视频网站 | 美女大秀一区二区三区 | 第九色婷婷|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 | 欧美精品无码久久久潘金莲 | 在线免费观看成人网 | 91靠逼软件| 久久久亚州AV成人网站 | 91porny国产 | 99久久免费热在线精品 | 日韩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 国产高清在线无码自慰 | 少妇性xxxxxxxxx色武功 | 免费a网| 国产污视频在线播放 | 痴汉中出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少妇淫片a特黄 | 国产一级午夜 | 亚洲天堂999| 把腿扒开做爽爽视频 | 加勒比HEZYO黑人专区 | 久久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 国产精品久久久十八禁 |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 | 久久久国产精品网站 | 精品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蜜月 |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 欧美专区亚洲 | 国产免费无遮挡吸奶头视频 | 欧美色999 |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 | 毛片女人| 人妻无码专区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香蕉爽爽人人爽 | 成人无码α片在线观看 | 天天日天天谢天天视2019天干 | 日韩中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