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 教學設計
分組討論:將全班學生分成a、b、c三個組,結合以上所學知識,分別從區位因素、人文因素和政策因素三個方面討論,歸納總結珠江三角洲對外開放的有利因素:
a組:區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廣闊,氣候溫暖濕潤,水網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經濟發達。
b組:人文因素:具有對外開放的歷史傳統,很多地方是著名的僑鄉。
c組:政策因素:國家對珠江三角洲地區實施了“對外開放,優先發展”(設特區,全開放;先富帶后富)的策略。
評價點撥:學生小組討論,代表發言,教師及時激勵評價并點撥。
[課堂小結]
總之,珠江三角洲正是具備了天時(政策因素)、地利(區位因素)、人和(人文因素)三大有利因素,才成為我國最早開放的地區——“對外開放的前沿”。
(二)第二課時
[導入新課]
同學們回憶一下珠江三角洲為什么能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或者說珠江三角洲對外開放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學生回答后,教師激勵評價點撥)作為我國改革開放最早的地區——珠江三角洲,它的經濟有什么特點呢?(學生:屬外向型經濟;教師:答得很對)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經濟。
板書:外向型經濟
[講授新課]
師問:20世紀8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經濟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
生答:20世紀8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緊鄰港澳的優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產業擴散,引進了大量的外資,同時也引進了先進技術設備、經營管理辦法和最新高科技信息,創辦了一大批對勞動力數量要求較多的加工制造企業,如紡織和服裝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玩具制造業等。(教師及時激勵評價)
師問:珠江三角洲地區引進的大量外資來自哪里呢?
投影1:“珠江三角洲外資的主要來源地”(圖7.3)
生答:珠江三角洲的外資74%來自港澳地區,這是本區最大的外資來源地。其中3%的外資來自祖國的臺灣地區;23%的外資來源地在世界其他地區。
師問: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外向型經濟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經濟呢?引導學生結合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產業結構(主要產業部門)及外向型經濟的名稱,邊想象邊畫出外向型經濟示意圖。
評價點撥:學生回答,畫出示意圖,教師激勵評價后點撥:外向型經濟是一種以加工制造業為主導產業,以出口外銷為經營方向的經濟。
投影2:“外向型經濟一例”(圖7.4)加深學生對外向型經濟的理解。
師問:珠江三角洲地區生產的產品是通過什么渠道出口至東南亞、歐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區的呢?
生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通過港澳貿易渠道把本區的主導產品出口至世界各地的。(教師及時給予激勵評價)
師問: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以怎樣的合作方式發展珠江三角洲地區外向型經濟,從而使該地區貿易國際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的呢?
閱讀材料:指導學生閱讀p53材料,明確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以“前店后廠”的基本模式合作發展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經濟的。兩地區正是采取了這種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合作模式,到20世紀末,珠江三角洲才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和日用消費品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發散思維:“前店后廠”模式充分利用兩地的互補優勢,實現了強強聯手。你認為這種分工合作模式還對哪些地區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