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 教學設計
討論表述:引導學生分組討論(投影片)珠江三角洲地區下列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用序號將它們排列起來,并派小組代表加上適當的動詞,用一段完整的話表述出來。
①加工制造業的發展 ②餐飲、娛樂、運輸等服務業的發展 ③城鎮的發展 ④大量就業機會 ⑤大量剩余勞動力和外地勞動力 ⑥土地利用方式發生顯著變化(學生:①②④⑤⑥③)
評價點撥:學生討論、排序、口頭表述后,教師激勵評價并點撥:珠江三角洲地區加工制造業的發展,促進了餐飲業、娛樂業、運輸業等服務行業的發展。這些非農產業為當地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不僅吸納了本地剩余勞動力,還吸納了大量的外地勞動力。正是由于非農產業的發展和人口的遷入,珠江三角洲才有越來越多的農業用地被改變為工業、交通和城鎮建設用地,這些非農用地散布在城郊和鄉鎮,與尚存的農業用地相鄰,形成了居住用地、工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和農業用地交錯分布的獨特土地利用景觀,有力地促進了城鎮的發展。
小結:由于珠江三角洲改革開放后,外向型經濟日益繁榮、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調整,才使本區人口越來越多,土地利用方式發生顯著變化,可見,珠江三角洲地區土地利用方式發生顯著變化的形成條件是:外向型經濟繁榮,產業結構調整。
填表:(見投影)
地區
最顯著的變化
形成條件
珠江
三角洲地區
改革開放
前
土地利用方式
__________型經濟繁榮
以_______用地為主
后
_____用地、______用地、_____用地和______用地交錯分布
__________結構調整
正改革開放前:以農業用地為主;后:居住、交通、基礎設施用地與農業用地交錯分布。形成條件:(1)外向型經濟繁榮;(2)產業結構得到重大調整)
投影:《珠江三角洲城鎮分布的變化》(圖7.8)引導學生觀察投影圖后,結合地圖說說珠江三角洲城鎮化的發展有什么變化?
學生:1984年即改革開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區城鎮分布稀疏,數量較少,規模較小,非農業人口增長緩慢;xx年時珠江三角洲城鎮分布越來越密,數量大大增加,規模不斷擴大,非農業人口增長很快。
教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回答得很現實!
分組討論:下面同學們結合圖7.8和前面所學知識分組討論一下珠江三角洲城鎮化的發展為何會有如此大的變化?
評價點撥:分組討論,代表發言,教師激勵評價后點撥:珠江三角洲地區最早實行改革開放,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外向型經濟日益繁榮,促使各種服務業迅速崛起,為當地剩余勞動力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并吸納了大量的外地勞動力,因而促進了房地產業的發展,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化的發展進入新的階段。
過渡:城鎮化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社會進步的必然。發達國家的城鎮化水平為70%以上,而我國現在的城鎮化水平不到40%,亟待加快發展步伐。但是,城鎮化的發展也可能帶來一些問題。
分組討論:城鎮化發展過快,大量的農業用地變為工業、商業、居住和交通用地,會對環境及人類產生哪些不利影響?
評價點撥:學生分組討論,代表發言,教師激勵評價后點撥:城鎮化發展過快,大量的農業用地變為工業、商業、居住和交通用地,有可能引發一系列環境問題(如水源污染、空氣質量下降、垃圾成堆、綠地面積減少等)和社會問題(如交通擁擠、車輛堵塞、噪聲污染、住房短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