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地區》教學設計
第十章《極地地區》教材分析 廣州市第九十八中學 李福勇一、教材內容說明 不規定必學區域,是《地理課程標準》的總原則和突出特點。但所學的“地區”中有個例外,即規定極地地區為必學內容。這是由于極地地區自然環境相對世界其他地區來說具有明顯的特殊性,極地地區的科學考察和環境保護也有重要的全球意義。因此,在進行《極地地區》的教學中也應該從這方面入手,突出極地地區特殊的自然環境,強調極地地區科學考察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 二、明確教學目標 根據《地理課程標準》中“認識地區”的內容標準,本單元需達到以下的教學目標: 1.了解兩極地區特殊的自然環境。 2.理解在兩極地區開展科學考察活動和環境保護的原因,培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三、教材結構、教法分析本章內容分為“冰雪覆蓋的地區”、“科學考察的寶地”和“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三個標題,文中貫穿始末的主線是寒冷。寒冷是由于兩極所處的地理位置所決定的。正是由于極度嚴寒,使得兩極都成了冰雪覆蓋的地區,也因而造成了當地獨具特色的資源,如冰川、動物等。同時也使得那里人跡罕至,留下了豐富的礦產資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環境。而這些又吸引著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對兩極地區開展考察活動,而開展考察活動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護兩極的生態環境。 引導學生列表對比兩極的環境特征及資源狀況。列表如下: 南極 北極 相同點 不同點 地理位置 海陸狀況 氣候狀況 資源狀況 代表動物 --第十章 極地地區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讓學生說出兩極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環境特征。 能力目標: 1 學會根據要求對資料進行篩選、歸納、匯總。 2 使學生學會判讀極地投影圖,并能根據兩極地區的氣溫特征比較兩極自然環境的差異。 3 通過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兩極自然環境的了解,增強保護意識。 2、培養學生參與意識和合作態度及對地理知識的探究精神。 重點和難點 極地地區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環境 教學過程: 引入:(略) 新課一、讀圖確定地理位置教師引導:極地地圖比較特殊,可通過以下問題引導讀圖。 通過學生的找圖、描圖(描出北極圈和南極圈)、讀圖、回答問題等來確定北極和南極的經度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1)圖的中心點是什么? 2)以北極(或南極)點為中心呈放射狀的一系列直線是什么線? 3)以北極(或南極)點為中心的一個個圓圈是什么線? 讀北極圖: 1)北極地區是指哪個范圍? ( 用紅筆描出北極圈 ) 2)北極點所在的是洋還是陸?什么洋? 3)北冰洋四周有哪幾個洲環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