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課 走向戰略進攻
1947年4、5月間,國民黨45萬大軍,由陸軍總司令顧祝同統率,一字兒擺開,步步為營,穩打穩扎,向山東的陳毅、粟裕指揮的華東解放軍(九個縱隊、一個地方軍區共27萬人)推進,意欲將陳、粟部逼至膠東海邊,先予以包圍,爾后相機剿滅。為了打破國軍的進攻,避免被圍殲的危險,并且打擊一下因國軍占椐了延安而生的囂張氣焰,華東解放軍副司令、全權負責軍事指揮的第一主將粟裕,策劃了幾次部隊調動,以尋求戰機。最后,決定了“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戰略,即全力圍殲敵之精銳、王牌的第七十四師,從而既能威震對方,又可消滅敵人有生力量,撕開敵人的合圍圈。
當解放軍在正面以五個縱隊即以十多萬兵力對國軍第七十四師施實圍攻,以四個縱隊分別從左、右隔開其與國軍第八十三師、二十五師的接壤,再以一個縱隊從后面堵住其退路時,第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很快就明白了粟裕要圍殲自已的計謀。不過,此時解放軍對其雖已有合圍之勢,但,張靈甫憑其七十四師3XX人的兵力及該師豐富的作戰經驗,他只要向左或右方轉進,便可與國軍八十三師或二十五師靠近會合,因他與這二個師都只相距10多公里。一旦與其中一支會合,張靈甫的危險便會解除,粟裕指揮的解放軍便不是那么容易能圍殲七十四師了。更何況,國軍45萬兵力大部就都在周邊100多公里范圍內,隨時都會開了過來。
然而,對黨國頗為忠心且盡職軍旅的張靈甫不但沒有迅速撤離,面對險情,他反而作出了“將計就計”的決策,將部隊拉上了就近的孟良崮山麓,主動讓解放軍來包圍自已,從而,使自已的七十四師做一個“釣餌”,在解放軍十多萬兵力圍住他的同時,周邊的40多萬國軍則有了從外面又反包圍解放軍的機會。張靈甫相信,周邊幾十萬國軍,近則只有10來公里,遠也不過100多公里,他們開到這孟良崮,最多不過是半天、一天的時間。而憑七十四師的強大軍事實力與孟良崮的險要山勢,他張靈甫在此堅守一天二天都不成問題的。他認為,只要四面的國軍一圍過來,他的七十四師不但能解圍,而更能實行“中心開花”的效果,使國軍創造出在孟良崮圍殲陳毅、粟裕的華東解放軍的大捷奇跡。
確實,張靈甫將部隊一拉上孟良崮,國共雙方的主帥主將便一下子明白了此時戰役性質的重大變化及其意義。
蔣介石立馬知道了張靈甫的用意,看清了這個殲滅陳毅粟裕統率的華東解放軍的機會(因為平日國軍想找解放軍決戰,卻往往找不到解放軍主力),連忙飛到徐州,親自敦促顧祝同趕緊指揮各路國軍開往孟良崮,對解放軍實施反包圍。
而陳毅、粟裕呢?原想在運動中殲滅七十四師,卻沒料到張靈甫主動受圍,還上了孟良崮,堅守待援。
危險與戰機同時產生。
擺在華東解放軍面前便一下子只有兩種結局了:不是趕緊消滅七十四師,就是被七十四師粘往,反遭周邊圍過來的40多萬國軍的重創。
戰況到了這個階段,在孟良崮,雖說華東解放軍對張靈甫的七十四師握有了絕對兵力優勢,但從整個山東戰局來看,40多萬國軍卻正在獲得一個戰機優勢。
進攻張靈甫的戰斗是在5月13日下午七時開始打響的。經過14、15日兩天的生死激戰,雖攻下了孟良崮一旁的幾個小山頭,但張靈甫的主力尚在頑守主峰,戰斗仍進行得異常慘烈,方圓僅1•5平方公里的孟良崮,已躺下了數以萬計血肉模糊的尸體。而攻山的解放軍各縱隊的傷亡也相當大了(此戰役解放軍共傷亡1XX人),并且彈藥補充都出現了困難。加之,周邊國軍向孟良崮進發的情況,也令軍心很有些緊張。因此,華東解放軍總部與下屬縱隊有些指揮員提出:久攻不下,又是如此境況了,是否忍痛從孟良崮撒退,以保大軍不落入周邊國軍的包圍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