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的反洋教斗爭
課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一課時 第 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八國聯軍侵華的史實,說出《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并分析其對民族危機的影響,培養學生分析概括歷史知識的能力。
了解義和團反侵略斗爭的史實,對比清政府的軟弱無能,認識中華民族危機及全面加深的重要原因,培養學生探究學習、交流合作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由學生主講、編“順口溜”、動手設計“歷次侵華戰爭、簽訂的條約及影響”的知識結構圖等形式,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體現了“活動、民主、自由”的新理念,使學生“樂學”“善學”“會學”“巧學”。
運用圖表,比較歷次侵華戰爭,得出中國正在遭到越來越多的國家侵略的史實。比較歷次戰爭簽訂的條約內容,得出中國人民遭受的災難越來越深重的史實。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八國聯軍的暴行給中國人民造成深重的災難;《辛丑條約》是帝國主義向清政府進行的又一次窮兇極惡的敲詐勒索;處于弱勢的中國人民是不畏強暴的,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應勿忘國恥,以振興中華為己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八國聯軍侵華的史實,《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
難點 《辛丑條約》的影響;如何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
教學過程與方法:
【導入新課】:(3分鐘)
首先引導學生復習:近代以來有哪些國家發動過侵略中國的戰爭?大規模的戰爭有哪幾次?結果怎樣?都簽訂了哪些不平等條約?(英法俄日;三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
然后導入新課:歷史進入20世紀,中國的主權和國家尊嚴再一次遭到破壞。八國聯軍的侵華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辛丑條約》的簽訂也使中國人民陷入了苦難的深淵。
【講授新課】:(25分鐘)
一、八國聯軍攻占北京:
1、八國聯軍侵華借口——義和團:
首先,對于“八國聯軍”要讓學生進行識記:“英俄德法,美日意奧”(因禍得福,美日依靠)。同時,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八國聯軍為什么要發動侵華戰爭?他們的借口是什么?”(列強在華掀起瓜分狂潮后,經濟、政治和精神上的侵略引起了中國人民的反抗,其中以義和團運動最具代表性。因此,19xx年八國借口義和團運動損害了他們的在華利益,發動了又一次的侵華戰爭。)
其次,對于“義和團”指導學生通過讀書了解以下幾個問題即可。①義和團是個什么組織?成員有哪些?(民間秘密組織、農民和手工業者;)②義和團的興起原因是什么?(清末的階級矛盾)③義和團的壯大原因是什么?(民族矛盾的激化)④它為什么要提出“扶清滅洋”的口號?(在民族矛盾激化的情況下,被清政府利用。)⑤你認為應當如何看待在當時情況下的“義和團運動”。(它是一支比較松散、落后的團體,可以一時抵抗侵略,但最終要失敗;但是,它體現出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英勇抵抗的巨大力量。)
2、八國聯軍侵華過程:
對于八國聯軍的侵華過程,引導學生利用地圖冊從兩個階段來掌握。
第一階段:從19xx年6月發動戰爭到廊坊阻擊戰。侵略軍人數:多人,西摩爾(英);進攻路線:大沽——天津——廊坊;中國人民的抗擊:廊坊、楊村等地阻擊戰;結果:侵略軍狼狽敗回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