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的反洋教斗爭
3.相關的音像制品及設備。
●課時安排
一課時
●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引導學生復習回顧“甲午中日戰爭”一課。組織同學們結合《馬關條約》的內容來討論一下“為什么說甲午中日戰爭以后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2.學生討論回答后,師投影顯示:
《馬關條約》 割遼東半島、中國臺灣和澎湖列島,賠白銀2億兩,增辟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領土和主權更遭踐踏,中國貧弱更加嚴重,列強擴大商品傾銷,還直接進入中國生產領域 大大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3.師小結:甲午戰爭后,隨著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的深入,一些外國教會也猖狂地欺壓中國人民。義和團就是在反教會斗爭中產生并發展起來的。
4.組織學生閱讀“導言框”,了解義和團運動興起的原因。
5.師小結:導言框的歌謠就是當年民眾傳唱的。帝國主義列強對義和團運動的迅猛發展感到恐慌,他們便拼湊八國聯軍發動了侵華戰爭。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5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6.師板書:第5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落實課標】
a理解課標:
1.師投示內容標準:了解八國聯軍侵華的史實;結合《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分析《辛丑條約》對中國民族危機全面加深的影響。
2.引導學生理解內容標準,明確本課學習任務。
b解答課標:
a.自主探究:
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自主完成《歷史同步學習與探究》中的探究過程內容,然后小組內互查、互糾。理解義和團運動的反帝史實;了解八國聯軍侵華的基本史實,掌握《辛丑條約》的簽訂、內容及危害等基礎知識。
b.合作探究:
一、八國聯軍侵占北京(師板書)
1.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的導入框和教材第一段的內容,從中找出有關義和團運動興起和發展的信息。
☆師提出問題:義和團運動興起的原因是什么?斗爭對象是誰?
☆學生回答后,師小結:從“一些外國教會也猖狂地欺壓中國人民”一句可看出引發義和團運動的原因是外國教會的壓迫。所以義和團運動的斗爭對象是帝國主義侵略勢力。關于義和團運動的發展,從“19xx年春,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京津地區”一句中可以看出,一年的時間,義和團由山東到京津,其速度是非常快的。由于義和團勢力的發展,帝國主義擔心他們的在華利益受到損害。因此于19xx年6月組成八國聯軍,鎮壓義和團的反帝愛國運動。
2.八國聯軍侵占北京
☆師投示《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形勢》圖,指導學生結合地圖閱讀教材20頁本目的內容,完成《中國歷史填充圖冊》第8頁的圖史鏈接,并用筆在圖中描出八國聯軍的進攻路線。(可在原線旁另畫一條平行線條)以了解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史實和八國聯軍侵華的史實。
☆指導學生回顧并聯系英法聯軍攻占北京,火燒圓明園的史實,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下面問題,然后在班級內交流:
問題:北京兩次被外國軍隊侵占的情況有哪些不同?
☆學生完成后,師投示下表進行總結。
聯軍名稱 侵略國 占領年代 清朝帝、后
英法聯軍 英、法 1860年 咸豐、慈禧
八國聯軍 英、法、俄、美等 19xx年 光緒、慈禧
☆結合教材21頁“動腦筋”,指導學生閱讀歷史圖片,并根據這些圖片敘述當年八國聯軍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