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第6課★課程目標:
了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的嚴重失誤。講述王進喜、鄧稼先、焦裕祿等先進人物艱苦創業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事跡。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知道中共八大確定的主要任務;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提出。了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發動;國民經濟的全面調整;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講述王進喜、鄧稼先、焦裕祿等先進人物的卓越貢獻。指導學生利用課本圖片獲取有效信息,培養其辯證分析歷史問題和借鑒歷史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對具體史實的分析,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使學生會辯證地分析歷史現象;指導學生課外拓寬獲取知識的渠道,以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探索中國式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是一個長期、曲折的過程,盡管在探索中出現了嚴重失誤,但是,由于黨和人民的艱苦努力,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這些成就,成為后來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堅實基礎。在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教學過程
導入
*提問: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中,曾出現了“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等嚴重的錯誤。你知道這些錯誤是怎樣出現的嗎?它給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哪些后果?
*反映“大躍進”時期的漫畫。探索中的良好開端和失誤*播放中共八大的錄像或展示圖片。
*補充資料:
*“我們黨現時的任務,就是要依靠已經獲得解放和已經組織起來的幾億勞動人民,團結國內外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對我們有利的條件,盡可能迅速地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我們應當充分利用沿海各省的有利條件,……以幫助內地工業的發展加速全國的工業化。……” ──劉少奇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
*我們這次大會的任務是:總結從七次大會以來的經驗,團結全黨,團結國內外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的中國而奮斗。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
*講一講:八大提出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有何重要意義?
*教師簡單講解社會主義建設的總路線。
*史料展示:(在鋼產量等方面)“赫魯曉夫同志告訴我們,xx年后,蘇聯可以超過美國。我也可以講,xx年后,我們可能趕上和超過英國。……在xx年后,在我們陣營中間,蘇聯超過美國,中國超過英國。”
──毛澤東1957年11月8日在64個黨的代表大會上的發言*“在十五年后蘇聯的工農業在最重要的產品的產量方面可能趕上和超過美國,我們應當在同一時期內在鋼鐵和其他重要工業產品的產量方面趕上和超過英國。” ──劉少奇1957年12月2日的講話
*動動腦: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正確嗎?為什么?
*談一談: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怎么一回事?你從中能夠得到什么認識?
*閱讀卡片:
大躍進時代的口號: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