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學習主題 社會生活復習教案
[課標內容]
(1)以人們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變化為例,說明改革開放對人們生活方式產生的影響。
(2)知道就業制度的變化,認識社會發展改變了人們的就業觀念。
(3)以醫療保險制度的建立為例,說明社會保障制度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通過學習本課所介紹的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培養學生分析歷史現象,得出歷史結論的能力。
(2)通過討論課課中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一分為二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答課后暢想天地和自己動手欄目的思考題,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本課,并開展社會調查,撰寫調查報告,感受新中國社會生活日新月異的變化,加深對城鄉差別的認識,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國情,樹立歷史責任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感知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樹立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
(2)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物質文明進步和人們觀念變化的關系,培養學生與時俱進、富有競爭精神的積極人生觀。
[重點和難點]
重點:日常生活的變化。
難點:(1)就業制度的變化和社會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2)城市與鄉村、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學生對本課的理解會有所不同。
[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講解啟發、討論體驗法。
[教學過程]
先讓學生按第24課的要求進行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活變化情況進行調查,總結完成情況,說明學生的調查只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活的某些方面的反映。今天我們學習第23課“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讓大家對新中國以來整個社會生活的變化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導入新課
一、日常生活的變化
1、衣、食、住、行的巨大變化
2、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充實
二、就業制度的變化
1、企業打破“鐵飯碗”和干部打破終身制
3、人們就業觀念的變化
三、社會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
1、職工醫療保險制度的建立
2、養老保險、失業保險、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和社會福利院的興建
[小結]
要求學生完成課后題,以加深對本課內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