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八年級上冊《鴉片戰爭》-
【教學目標】
1.了解和認識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掌握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認識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2.通過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和中英《南京條約》簽訂,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發展過程,培養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史實,認識資本主義發家史的骯臟和血腥,揭露資產階級道德的虛偽和唯利是圖的本質。學習林則徐虎門銷煙、維護中華民族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汲取鴉片戰爭“落后就要挨打” 的歷史教訓,培養憂患意識和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感。
【教學重點】
虎門銷煙、中英《南京條約》及其影響。
【教學難點】
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教學方法】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學生為主體,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探究,自主發現問題,自主解決問題。開放創新的活動方式,給學生一個張揚個性的空間,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感悟歷史,更深刻地了解歷史。
【教學平臺】
多媒體、課件制作
【課前導學】
分組:依據學生的性格、性別、能力、興趣分成若干組。
了解:教師查閱相關書籍、報刊、網站。
設計:精心編排不同層次的學生所需要的問題。
指導: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分析歷史現象。
引導學生搜集、閱讀、理解和分析相關歷史材料,培養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教師:巍然屹立在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見證了共和國的光榮歷史。碑上所刻的十五幅巨型浮雕,生動地濃縮了此前一個多世紀優秀中華兒女為實現祖國富強、民族振興而付出的,充滿血與淚、劍與火的艱辛努力。
同學們,你們知道其中第一幅浮雕的內容是什么嗎?
知道是誰領導這場偉大的斗爭嗎?
知道近代中國與西方國家的第一次文明沖突嗎?
(多媒體出示:虎門銷煙和林則徐的圖片)
學生:虎門銷煙。
學生:林則徐。
學生:鴉片戰爭。
教師:同學們回答的完全正確。我們將要學習的就是第一課時──鴉片戰爭。
(出示:第一課鴉片戰爭)
【評定:創設情境,激起學生的注意,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
(二)感知歷史,感悟歷史。
教師:學習新知識之前,請同學們提出希望在本課探究的問題。
學生:相距遙遠的英國為什么向中國走私鴉片?
學生:鴉片的走私給中國帶來了什么危害?
學生:林則徐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學生:鴉片戰爭中,處處可見中國軍民奮勇殺敵,浴血奮戰的感人場景,涌現了關天培、陳化成一大批為國捐軀的愛國將領,可為什么還是以清政府的失敗而告終呢?
學生:“華夷抗禮靜海寺,儼然白犬丹雞盟,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長江斷行旅。”這是描寫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簽訂的詩句。該條約給中國造成了什么危害?
學生:為什么說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學生:………
教師: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非常好。這也是我們將要解決的問題。下面請同學們先看一段音像資料,同時思考以下問題:英國為什么向中國走私鴉片?走私鴉片給中國造成了什么危害?(播放相關音像資料,出示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