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八年級上冊《鴉片戰爭》-
教師:找到答案的同學請回答?
學生:老師,你播放的相關音像資料,效果很好,它不僅生動再現歷史的情境,也使我們獲得了新知。我認為,19世紀上半期,英國已完成工業革命,為了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
教師:為什么矛頭不是其它國家呢?
學生:中國是西方人一直夢寐以求的地方。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旅行紀中這樣描述過,東方遍地是黃金,更是激起了西方對中國的向往。在清康熙帝時,英國曾有使節到中國訪問,結果無功而返。
教師:為什么不直接把商品賣給中國,何必走私鴉片呢?
學生:中國當時是一種自給自足的社會經濟,外國的商品很難在中國銷售出去。在中英正常的貿易中,英國許多白銀流入中國,中國處于出超。于是,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牟取暴利。
教師:鴉片的輸入給中國帶來了哪些危害?
學生:許多白銀流入英國,加劇了中國的貧弱。
學生:官僚吸食鴉片,腐蝕了清朝的統治機構。
學生:嚴重摧殘了吸食者的體質,中國國民素質整體下降。
學生:官兵吸食鴉片,削弱了軍隊的戰斗力。
學生:正如林則徐所說,“數十年后,中國幾無御敵之兵,幾無充餉之銀。”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教師:面對各種災難,林則徐采取了哪些措施?
學生:派人暗訪密查,緝拿煙販。
學生:強迫交出鴉片,并寫下保證書。
學生:加強海防,訓練水師、民團。
學生:虎門銷煙。
教師: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教師:除了上述以外,林則徐還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去學習?
學生:溫家保總理在第一次接見中外記者會上,引用了林則徐的這樣一句名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它體現了林則徐以民族利益為重,不計較個人榮辱得失的高風亮節。
學生:“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這句自勉聯體現了林則徐虛懷若谷,善于學習,吸納新知的開闊胸襟。林則徐不愧為近代中國第一放眼看世界的人。
教師:罪惡的鴉片走私受到中國抵制,英國政府決定發動鴉片戰爭。
(出示鴉片戰爭形勢示意圖,多媒體演示英國入侵中國的過程)
師生共同歸納,然后出示:
爆發:1840年6月,英艦開到廣州海面,進行挑釁。
占領:1841年,英軍占領香港島。
結束:1842年8月,英艦到達南京長江江面。
簽定:中英《南京條約》。
【評定:通過開放性問題的設計,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學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感知歷史,感受歷史,享受探究的樂趣】
教師:請看大屏幕,這是有關《南京條約》的一個圖表,圖表下面是備選答案,備選答案中多項內容,給每個小組兩分鐘時間準備,然后選定一名代表利用多媒體手段完成這個圖表,比比看哪個組又快又正確。
(備選答案參照課件)
學生:(活動)
【評定:游戲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有利于拉近歷史與學生的距離,為學生提供一個發現自我,展示自我的平臺,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由上述圖表的內容我們可以得出,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那么,中國為什么會失敗呢?下面有請兩組同學演繹兩場歷史的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