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復習提綱
中世紀城市市民不再依附于土地,擺脫了封建義務的束縛和領主的控制,獲得了人身自由。當然,封建主對城市仍有一定控制權,市民還要受到城市貴族的剝削。城市手工業者所從事的是商品生產,目的是為了出賣并獲得利潤。
第三課 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
一. 伊斯蘭教的創建與阿拉伯帝國
創始人:穆罕默德
時間: 7世紀(6xx年)
地點: 麥加
教義: 宇宙間惟一的神是“真主”安拉,而自己是“真主”的使者。他號召人們放棄其他崇拜,只信奉“真主”安拉。
信奉真主:安拉
教徒:穆斯林
經典: 《古蘭經》
伊斯蘭教徒被規定一生至少參加一次麥加朝覲
6xx年—伊斯蘭教創立
622年—建立政教合一國家政權(伊斯蘭教元年)
630年—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
8世紀—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10世紀—逐漸衰落
二. 阿拉伯—伊斯蘭文化
阿拉伯—伊斯蘭文化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1、改造、傳播阿拉伯數字
2、翻譯、傳播古代著作
3、清真寺建筑
4、數學、天文學、化學、醫學等科學技術方面
5、文學
清真寺在建筑風格上的共同特點:以圓頂寺廟為主體,四周是拱門回廊,墻壁上裝 世界文化傳播者:
1.把古印度人發明的十個數字符號傳播到世界各地 2.把古希臘、羅馬、印度的著作翻譯成阿拉伯文,傳播到世界各地3.把伊斯蘭教和清真寺建筑風格傳播到世界各地4.把東方的特產和先進技術傳播到西方
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起橋梁作用,促進了世界文化和經濟的發展。
阿拉伯文化有什么突出特點?阿拉伯文化對世界文明的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特點:阿拉伯文化在當時具有領先的地位和融合的精神。地跨亞歐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國的形成,促進了伊斯蘭文化的傳播,也推動了帝國范圍內各個不同地區文化的融合。它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兩河流域、波斯帝國和希臘羅馬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既有鮮明的特點,又有很強的包容性。作用:阿拉伯人把古希臘、羅馬的著作翻譯成阿拉伯文,然后傳播到世界各地。同時,它也把中國和東方國家的一些文化傳到歐洲。阿拉伯文化在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橋梁作用。
為什么說在歐洲中世紀的鄉村的莊園是一種封建性質的莊園?
答:因為①莊園中的一切產品都用于自身的消費,只有極少數自己不能生產的物品,需要從外部輸入。這符合封建經濟的自給自足的特征。 ②農奴自己沒有土地,需要向主人領取一小塊土地耕種,并按時向主人繳納租稅。這也符合封建生產關系的特征。所以我們說歐洲中世紀的鄉村的莊園是一種封建性質的莊園。
重點問題:
一、希臘、羅馬與歐洲古典文明
1、 古希臘文明的開端?p50
2、 愛琴文明形成的時間,以什么為中心形成的?p50
3、 古希臘最重要的兩個城邦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p51
4 雅典的民主制什么時候達到極盛,國家最高權力機構、司法機構分別是什么p51
如何評價雅典民主制? (積極、消極兩方面) p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