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1997年,我國啟動了尋找200萬年和更早時期人類的“攀登項目”,投入了不小力量,但迄今收獲甚微。后來在安徽繁昌發現了距今200-240萬年的石制品和骨器,發現物出自早更新世裂隙堆積中。但那到底是不是人工制品在學術界曾引起很大爭議。此外,光有石器還遠遠不夠,它只是間接證據,關鍵是找到人化石。
1999年在河北蔚縣上新世地層中找到了一件距今300萬年的石器,這遠遠超過了非洲發現的不超出260萬年的界限,并認為這是對人類非洲起源論的一次挑戰。但該標本發現于1990年,事隔9年后才公布于世令人費解。
中國學者要挑戰非洲起源論,就必須找出更多的早期人類化石。發現早于20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固然重要,但要使我國距今150-200萬年的古人類能站穩腳跟更是當務之急。就連目前所認定的我國最早的元謀人化石,國內外有些學者認為其距今只有60萬年!我們必須找到更早時期的人類化石,而且這些化石能建立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使得非洲材料從屬于這個體系才行。我國的古環境條件不算太差,既然已發現了豐富的中新世和上新世的古猿化石,這樣的生存環境同樣適合早期人類生存。我們并不完全排除人類起源亞洲的潛在可能性,但僅有設想和沖刺的良好愿望是遠遠不夠的。具有說服力的化石材料才最具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