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第1課時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概述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斗爭中逐漸進化來的。2.對比觀察四種現代類人猿和人類起源與發展過程的示意圖,概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自身形態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能力目標參加資料分析和技能訓練等活動,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提高分析判斷能力。情感目標認同人類起源與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人類應當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以及科學是不斷發展的觀點!窠虒W重點1.運用比較的方法找出人類與類人猿的異同點。2.認識到古人類化石和遺物等對研究人類起源的重要性。3.認同現代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長期斗爭中進化來的觀點!窠虒W難點1.運用比較的方法找出人類與類人猿的異同點。2.認同現代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長期斗爭中進化來的觀點!窠虒W方法資料分析法、討論法、多媒體演示。●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課前準備1.教師準備:查閱、搜集有關生物進化論和神創論觀點的資料及現代類人猿生活的錄像片等。2.學生準備:搜集有關人類起源和進化的資料、現代類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狀態的圖片資料!窠虒W過程[導入新課]師:親愛的同學們,自從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就從未停止對浩瀚無垠的宇宙進行探索。從第一次沖出地球、飛向太空,到登上月球、建立空間站,以及接連向火星、木星、土星發出探測器,至今仍未發現生命。這說明了什么呢?生:只有地球是適合人類生存的家園。師:對,下面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對地球的贊美,從中去思考人與地球上生物圈的關系。生:(一學生領讀,全班齊讀)師:讀完之后,你們有什么感受呢?生1:地球太偉大了,我們有責任關心、愛護它。生2:宇宙到底有多大呀!我想不出來。我更不敢想如果離開地球人類將怎樣生存!師:是的,地球就相當于一艘在太空中遨游的宇宙飛船。在這艘“宇宙飛船”上,有陽光、空氣和水,還有大量的礦物質。這艘“宇宙飛船”上的“乘客”,不僅有數以億計的人類,還有人類已知的150多萬種動物,30多萬種植物,以及大量的微生物。那么,生命在地球上是無處不在的嗎?生:不是。生命只位于地球的表層,即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生活的家園。師:生物圈是人類和其他生物共同擁有的美好家園。我們人類的各項生命活動都依賴于生物圈,同時人類的活動還影響和改變著生物圈。從今天開始,我們將要學習人體的結構和生理,并進一步探究人與生物圈的關系。“我是從哪里來的?”這是孩提時代你向爸爸媽媽提出的問題。也許爸爸媽媽的回答給你幼小的心靈以暫時的安慰。現在你長大了,通過學習,你將了解人生育的奧秘,并健康地度過青春期!叭祟愂菑哪睦飦淼哪?”讓我們追隨科學家的足跡來探究人類起源的奧秘。[講授新課]板書:第一節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師:關于人類起源的爭論有數百年的歷史,現在仍有許多問題是懸而未解的。在這方面你們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生1:人是由猴子進化來的。生2:我奶奶信基督教,她說人是上帝造的。生3:中國古代也有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的神話傳說。生4:我在一些書中看到恐龍生存的時代并沒有人類,人類是什么時候出現的?生5:我知道在生物進化的歷程中,人類出現得最晚,也不是最強大的,卻成為地球的主宰,這是為什么?師:大家提到的問題非常好。說到人類的起源,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就是達爾文和他的《物種起源》。請各小組同學交流一下課前搜集的這方面材料。生:(分組匯報交流)生1:1859年,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他在這本書中暗示了他的觀點將會給人類起源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思路和線索。后來他在其他著作中,比較明確地指出,人類和其他動物一樣是進化來的,并推測人類與大猩猩和黑猩猩有親緣關系。當時許多科學家堅信神創論,因此,達爾文進化思想的支持者與神創論觀點的支持者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生2:關于人類起源的辯論,是在科學家赫胥黎與威爾伯福斯蘭教之間進行的。事情發生在1860年6月牛津大學大不列顛學會的一次會議上,爭論的焦點是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達爾文的觀點在這次辯論中最終取得了勝利。后來,達爾文在比較了人類和類人猿的相似處之后提出,人類和類人猿是由共同的祖先進化來的。師:太棒了!你們知道人類和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什么嗎?生:森林古猿。師:對。下面你們觀察幾種現代類人猿圖片和錄像,結合生活經驗回答下列問題:這些類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們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點?生:(小組合作進行觀察、討論,組間進行補充)大猩猩生活在非洲西部和東部的赤道地區;黑猩猩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熱帶雨林中;長臂猿生活在南亞和東南亞地區以及我國的云南;猩猩生活在亞洲的加里曼丹和蘇門答臘的熱帶森林中。它們依靠從森林中獲取的果實、嫩芽、昆蟲等食物生存。它們沒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環境的能力,也不能像人類那樣進行語言和文字的交流。師:當今,為什么人類的數量在急劇增加,而類人猿的數量卻在日益減少呢?請談一下你們的觀點。生:(小組討論、組間交流、補充)生1:人類具有發明和創造各種技術和工具的本領,使得人類適應自然、改造自然、改善生存條件以及利用醫藥衛生加強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斷加強,這些都使人口數量急劇增加。相反,現代類人猿不具備這些能力。生2:人類不斷開發現代類人猿賴以生存的森林,人類對現代類人猿的亂捕亂殺和環境的嚴重污染等,都使現代類人猿的數量減少。師:類人猿在形態結構上確實與人類有許多相似之處,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區別呢?生:(觀察、討論、交流、回答)生1:運動方式不同:類人猿主要是四肢行走,而人類則是直立行走。生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類人猿可使用自然工具但不會制造工具;人類可制造并使用各種簡單和復雜的工具。生3:腦發育的程度不同:類人猿腦的容量約為400 ml,無語言能力;人腦的容量約為1200 ml,具有很強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師:由此可見,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動物進化到最高階段的產物,但人類已超出了動物界,人與動物有著本質的區別。在距今1200多萬年前,森林古猿廣泛分布在亞、非、歐地區,尤其是非洲的熱帶叢林。請同學們觀察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圖片,嘗試著描述出它們的生活狀況。生: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過著樹上生活,以群居生活為主,以樹上的果實等為食物。師:那么,究竟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漸進化成為人類的呢?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