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花的結構與類型
第一節 花的結構與類型
教材簡析
開花是綠色開花植物一生中非常重要的生命周期,而第一節“花的結構和花序”中的實驗教學“花的結構”的知識內容是學習“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的前提,對于學生全面認識綠色開花植物其著關鍵性的作用。本節內容包括:(一)花的結構(二)花的類型兩部分。教材首先通過解剖實驗,認識花的基本結構以及各個部分的主要功能,在此基礎上,深入理解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接著利用圖片介紹了花的類型和花序的種類。解剖花和認識花的基本結構是本節的重難點。只有把花的結構弄清楚,才能更好地理解植物開花、結果以及種子怎樣才能形成,為以后學習“綠色開花植物的一生”打好基礎。
教學設想
通過課前搜集與整理的資料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通過學生自主觀察花的結構使學生認同花的主要部分。通過對比花的主要結構的不同認識單性花和兩性花,從而理解雌雄同株植物與雌雄異株植物。通過學生的多種探究方式主動獲得知識,再以小組交流的方式相互交融與完善,為學生創設一個立體的、形象的知識生成過程,從而達到對重點的突破。教學中注重過程的評價使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定的進步和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生物學的學習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①識別花的各個部分,概述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的理由;
②描述花的種類和花的著生方式;
③說出兩性花、單性花、雌花、雄花以及單生花和花序的概念;
④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解剖和觀察花的基本結構,認識花的主要部分;
②通過識別不同種植物花,知道自然界生物的豐富多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培養學生對美好生活熱愛的情感;
②通過學習“花的結構及其主要功能”及“花的種類”等知識,使學生樹立“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辯證觀點。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
解剖和識別花的基本結構;
難點
通過探究實驗認同花的結構與其功能的適應性
教學突破
對于解剖和識別花的基本結構,采用教師合理指導與學生自主探究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中預設不同層次的問題,啟發學生積極自動地思考和解決。對于認同花的結構與其功能的適應性,在探究中時刻要注意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按照一定的思路去觀察,對所觀察到的現象做出合理的推測,嘗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桃花的模型;分組解剖器材;相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課前對本節內容進行預習;盡可能搜集各種各樣的花,按小組收集整理。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
新的學期開始了,首先請大家欣賞一段美麗的視頻,感受美好生活,放松心情。播放視頻《花的世界》。用時大約2分鐘。
視頻中的花都很漂亮!但大家發現沒有,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些花,它們的顏色、大小、形態是否相同呢?那么它們有沒有共同之處?大家有沒有興趣探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