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成年人的股骨能承受250~400kg的壓力,肱骨能承受174~276kg的壓力。骨的這種特性與骨的成分有密切關系。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設計實驗探究骨的成分;
2.對探究骨成分實驗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并得出實驗結論;
3.對青少年和老年人的骨質特性作出科學的解釋。
【材料器具】
羊或鯉魚的肋骨、碳酸鈣粉末、稀鹽酸、解剖盤、鑷子、酒精燈等。
【方法步驟】
1.提出問題
從解剖盤中取一根羊或鯉魚的肋骨,用雙手輕輕地將肋骨彎曲,你會感覺到骨既有硬度又有彈性。骨為什么有這種物理特性呢?本組同學討論后,提出的探究性問題是:( )。
2.作出假設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將各種動物的骨研磨成骨粉,骨粉含有豐富的鈣質。骨也可以熬制骨膠,骨膠的黏合力很強。依據這些事實你組作出的假設是:骨的成分中可能有:( )。
3.制定計劃
(1)同學們曾經用燃燒法鑒定種子的某種成分,能否借鑒燃燒法鑒定骨中是否含有這種成分?
(2)取少許白色的碳酸鈣粉末,放入盛有稀鹽酸的小試管內,注意觀察實驗現象。請同學們思考和討論:若用稀鹽酸浸泡魚骨,將會得到怎樣的結果?
(3)制定探究骨成分的實驗計劃時,是否有設置對照的必要性?
(4)將本組計劃選用的實驗材料、實驗用具和藥品試劑列出清單,并按照清單檢查實驗臺上是否有必要的實驗材料和設備?
4.執行計劃
(1)小組內做好明確分工。
(2)參考下列表格,記錄本組的實驗現象。
注意:
(1)使用酒精燈要注意安全;
(2)用稀鹽酸浸泡過的骨,要用鑷子夾取,用清水沖洗后再觀察。
5.交流與評價
向全班同學匯報本組進行科學探究的結果,展示實驗處理材料。
操作項目
實驗組
對照組
ⅰ
ⅱ
實驗
方法
用酒精燈火焰燒魚骨
用稀鹽酸浸泡魚骨
不做處理
結果
鑒別
方法
用解剖針敲擊處理材料
將處理材料對折彎曲
敲擊和彎曲處理材料
結果
分析及結論
【討論】
1.骨中能夠燃燒的物質是什么?這種物質有什么特性?
2.骨燃燒后的剩余物質是什么?這種物質有什么特性?
3.骨浸泡在稀鹽酸中,被溶解的成分是什么?這種物質有什么特性?
4.骨浸泡在稀鹽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質是什么?這種物質有什么特性?
【思考】
1.骨為什么既堅硬又有彈性?
2.青少年為什么要注意坐、立、行的正確姿勢?應該有哪些正確姿勢?
3.老年人為什么易骨折?為防止老年人骨折,我們能夠做什么?
4.為什么說骨是人體最大的鈣庫?青少年、老年人為什么需要補鈣?